78歲農村老人挖樹根,言說不能坐吃山空,賺錢不如省錢咋回事

2021-01-09 騰訊網

周日下午4點多鐘,山西省臨猗縣沿黃公路的一側,78歲的農民程大爺在黃土崖下費力的砍著一棵榆樹,一會用鐵鍁,一會用板斧,忙的是不亦樂乎,他似乎過於專注,對公路上的過往車輛充耳不聞,以至於我們下車走到跟前,大聲喊叫老人才停下了手中的活,老人為啥要砍榆樹,他給們說出了其中原因。

程大爺很友好,看到我們熱情的打著招呼,我們便從他砍榆樹拉開了話題,他說農村人的冬天取暖就是燒柴火,這個不用花錢,他每天的活就是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到處溜達,撿拾垃圾,挖藥材,砍樹根,一年下來能弄2萬多元錢呢,他家在運城市區新買了房子,賺錢是為了給兒子幫忙,家裡有本難唱的曲。

大爺說自己有1個兒子3個女兒,女兒過得都不錯,唯獨兒子有難言之隱,8年前兒媳嫌棄兒子太老實只知道在農村下死苦,不會賺大錢就離了婚,家裡留下2個孫子自己走了。說話間大孫子今年已經26歲了,到了娶媳婦的時候了,兒子去年交了30萬元錢在運城市買下了房子,要給孫子結婚準備,現在還差裝潢的錢,自己心裡也著急,所以也出來賺點小錢,給兒子貼補一下。

程大爺說兒子是個老實人,沒有做生意賺大錢的本事,只能在村子裡打工種莊稼賺錢,黃河灘上的地轉包給了別人,每年能收3萬多元錢,平時兒子一刻也不閒著,整天在黃河灘上挖蓮菜挖山藥賺錢,他力氣大手很利索,每天能賺300多元錢,一年下來能賺五六萬,加上收的承包款能收入8萬多元,看著兒子辛苦,自己也很心疼他,自己也想盡辦法賺錢來幫他。

大爺說他賺錢的路子主要是靠撿拾垃圾,挖藥材,今年已經積攢下1萬多元錢了。這農民居家過日子賺錢不如省錢,賺不下大錢坐吃山空很快,比如就是這砍柴火,平時做飯和冬季取暖就靠幹樹枝,不花買煤用電的錢就是賺下了,柴火天天要用,今年砍下明年燒,一輩子做飯取暖錢不敢算,算起來就是一大筆,省下這項開支就頂賺下了。

說起自己兒子能下苦,大爺說兒子隨他,可是下苦的功夫和他差的多,想當年自己年輕的時候可是下過大苦的人,鹽池裡挖過硝,磚瓦窯上背過磚,一個人就靠著力氣養活了全家6口人。

老人說每天出來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到處亂跑,撿拾垃圾賣的零錢,還要買點肉和營養品,都是給兒子一個人補身子的,兒子整天在黃河灘上下苦,不及時補充營養時間長了身體受不了。今天耍了個小心眼,賣了廢品,給老伴買了1包糕點,給自己買了一條爛爛煙。

回家時間有點早,過路這裡看到這棵榆樹便想挖了它,拉回家中當柴火,已經砍了有半個小時了,榆樹長在黃土崖裡不好出手,有點費勁,鐵鍁和板斧交替使用,看來進展還不大,主要是自己年紀大了力氣跟不上了,要是年輕的時候,10分鐘就搞定了。

幹了一會大爺索性坐在地上和我們聊起了天,他說做人要講厚道,農村人就最厚道,他一輩子在農村就沒有幹過虧心事,老老實實憑力氣吃飯,到了兒子這代人還是這樣,他想不通為啥兒媳會嫌棄兒子老實,這老實人有啥不好?!

讓老人欣慰的是3個女兒都過得不錯,其中一個女兒很有錢,女兒們經常回家看望他們老兩口,孝順的很。自己現在也想開了,今年再給兒子添上1萬多元錢,明年賺幾個算幾個。

聊了一會天,大爺要回家吃下午飯了,說老伴等不到他會著急,今天這榆樹看來是挖不下來了,自己也不著急,以後有時間過來接著挖,說完將地上的樹根和樹枝裝在三輪車上。

臨走的時候程大爺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到兩個孫子娶上媳婦,幫著兒子早早完成這個任務,最後叮囑我們「人常說坐吃山空,再有錢也架不住只出不進,賺不下大錢會省錢過緊日子就是賺錢,你們記住我這句話會受用一生。」各位,您覺得程大爺說的話是不是這個理?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喜歡在地裡挖野蒜,有什麼用?用處可不少,農村人才懂
    到過農村的朋友可能都發現過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村的老人很喜歡在地裡挖野蒜。對於農村來說,其實野蒜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地裡幾乎隨處可見,所以要說為了賣,在城裡還有人買,但是對於農村來說,根本沒有誰會去買這東西,那麼為什麼農村的老人們都喜歡去地裡挖野蒜呢?這些野蒜對他們有什麼用?
  • 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知道是咋回事嗎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很多農村老人都聽說過,並且耳熟能詳,那就是俗語:「立春陰冷天,今年錢值錢」,你知道是咋回事嗎?我們初聽此言,深感差異,甚至覺得這句俗語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當然,很多民間俗語,沒有經過科學系統的論證,因為它們都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生活中,通過日常經歷,長期觀察並積累下經驗,然後代代口口相傳,把這些俗語就保存下來。
  • 樹根的藝術生活
    張曼人長得漂亮,又是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年齡也不大,才二十六歲。更重要的是,他發現張曼沒有男朋友,樹根就對張曼萌生了愛意,但他不敢表白,自己只是個高中畢業生,家庭基本可以說是農村貧困戶,這條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恐怕是黃鼠狼想吃天鵝肉。因此常常弄得自己寢食不安。平時開個玩笑,他故意把那意思夾在裡面,可張曼總是一副聽不懂的樣子。他搞不明白,她到底是真聽不懂還是裝糊塗。
  • 山西8旬老人在農村建後勤基地,種1種稀罕物獨享,看看是啥
    81歲的安爺爺家住山西省晉南農村,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孩子,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前幾年被兒子接到了首都去生活,不想安爺爺住在北京卻經常遭遇「尷尬事」,還斷了自己一輩子在家裡「獨享」的愛好,急得他都想哭,後來無奈重新回到了農村老家,大家看看這是咋回事。
  • 78歲老人寫日記60載 點滴記錄生活變化
    每天,家住託克託縣新營子鎮乃同村78歲的任梅女老人都會在日記本上記錄著當天發生的事或新聞,這一習慣一直堅持了60年。「2018年2月22日,時間過得很快,又一個大年過去,今年很熱鬧,3個孫子都回家看看。這裡變化很大,過去背上娃娃回娘家,15裡路要走兩個鐘頭,如今坐汽車十幾分鐘就到了。如今,過去的舊土房變成了磚瓦房、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還安裝了路燈,真亮!
  • 在農村,為何很多老人還健在,自己就提前準備棺材了,你那有嗎?
    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個怪象,老人明明還健在,為何家裡卻放了一副棺材。而且這種怪象在農村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在農村,為何很多老人還健在,自己就提前準備棺材了。這到底又是啥原因呢?聽完老人的話,才知道背後原因真的很心酸。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們那有嗎1、傳統思想的原因。其實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有這種風俗。
  • 菏澤78歲老人悉心照顧臥床婆婆17年:有個老人在一起怪好嘞
    菏澤78歲老人悉心照顧臥床婆婆17年:有個老人在一起怪好嘞 2020-06-27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球唯一「隧道樹」,被挖空樹根後,只剩130年壽命
    ;走出家門走向世界,才會發現自己就是井底之蛙;就像我們之前說到的「樹抱佛」,「跪著的樹」等都是大自然的傑作;今天我們要說到的也是樹木,不過不同的是這是人為造就的;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不僅可以綠化我們的環境,還可以使得我們免受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襲擊;樹木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存在,而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古樹,人們都會非常的愛戴它,因為古樹於人們而言就像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
  • 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百歲老人:交人交心
    農村俗語「村夫硬如鐵,光棍軟如棉」,百歲老人:交人交心在這片古老的華夏大地上,農民一直靠種田繁衍生息,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的從事著專一的工作。他們雖然沒有所謂的文韜武略,寫不出華麗的詩篇,但是有一種民間文化卻是由他們締造,那就是農村俗語。
  • 老人挖出雪白太歲 是一罕見的極品活太歲
    資訊標籤: 雪白太歲 極品活太歲 核心提示:竟從一個樹根坑裡發現了一個大白球,後證實,這是一罕見的極品活太歲。
  • 中國龍脈埋著3個人,一個不能挖一個挖不開,最後一個不敢挖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每天都有著許多趣事發生,而這些趣事如果我們不去了解的話,就會遺憾的錯過,相信小夥伴們也是非常喜歡看整個世界的趣事的,而小編恰恰也非常的喜歡,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原創文章是「中國龍脈埋著3個人,一個不能挖一個挖不開,最後一個不敢挖」。
  • 一個農村孩子為老農民,呼籲,發聲,建議提高補貼養老
    一個農村孩子為老農民,呼籲,發聲,建議提高補貼養老,被一些人歪曲,斷章取義,說「農鬧」白種白要等等。65歲以上老人,真實確切交公糧,每年都納農業稅,挖河工。那時候農民自家也很困難,絕大多數是吃不飽,穿不好的。
  • 年底農村「結婚潮」來臨,只因2021年是寡婦年,這是咋回事
    導讀:年底農村「結婚潮」來臨,只因2021年是寡婦年,這是咋回事?最近又收到一個元月份的結婚喜帖,是我一個好朋友的兒子,不過,他兒子這麼快結婚我還是很詫異的,因為我知道她女朋友是經人介紹的,目前還認識不到三個月,這麼快就要結婚,咋回事呢?
  • 為什麼農村老人常說:「娶媳婦不能要屬羊的」?
    我們經常聽到農村老人說「娶媳婦不能要屬羊的」,似乎每個地方都有這個習俗。那麼這種講究到底證實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在農村老人的眼裡,娶媳婦不能要屬羊的,尤其不能要隔年陳羊,所謂隔年陳羊,就是頭年懷孕,第二年出生的屬羊的人,隔年陳羊要比當年羊命運更差。
  • 五大影帝齊爭金雞影帝,78歲老人爆冷入圍,獲獎者卻是王景春!
    即便是作為《地久天長》的男主角,他也只是作為電影裡的角色出現在大熒幕上,電影角色並不能成為他的影視標籤之一。表演時完美融入電影,生活中和影視角色極度割裂,這讓王景春足夠專業,但也很難有自己的人設,被更多人銘記宣傳。可以說,王景春如今的熱度,幾乎都是源於「銀熊獎」。在個人標籤方面,段奕宏和王景春的表現恰恰相反。
  • 生活氣象指數是咋回事
    生活氣象指數是咋回事 2002年9月10日02:14  遼瀋晚報   怎樣產生  昨日據瀋陽市氣象臺的氣象專家介紹,紫外線指數、
  • 老人挖出稀有雪白太歲 50萬元被買下
    老人挖出雪白太歲,網絡配圖  老人挖出雪白太歲近日,青島一七旬老人挖出雪白太歲,賣了50萬元。據悉,老人是一棗農,姓郭因種植的棗樹得了病,要砍掉重栽。老人請挖掘機來清理棗樹,但沒想到在挖棗樹的時候,竟挖出一雪白球體,後經專家證實,該雪白球體是一罕見的極品活太歲。隨後老人將該雪白太歲以5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一火鍋店老闆。從樹根坑裡挖到這「白色怪物」後,老人和挖掘機司機上前查看,只見「白球」長了兩個圓形的頭,摸上去像煮熟的牛皮筋一樣有彈性,沾到手上的東西黏糊糊的。
  • 老人挖出雪白太歲值50萬!太歲真實功效揭秘
    老人挖出雪白太歲  近日,青島城陽一老人挖出雪白太歲,賣得據了解,老人是一郭姓棗農,今年70多歲,因種植的棗樹得了病,要砍掉重栽。老人聯繫到挖掘機清理棗樹,但沒想到在挖棗樹的時候,挖出一雪白球體,後經專家證實,竟是一罕見的極品活太歲。老人後來將該雪白太歲以5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一火鍋店老闆。  從樹根坑裡挖到這「白色怪物」後,老人和挖掘機司機上前查看,只見「白球」長了兩個圓形的頭,摸上去像煮熟的牛皮筋一樣有彈性,沾到手上的東西黏糊糊的。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知道啥意思?
    其實「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裡面的數字五六七八,代指的是年齡段,也就是我們平日說的50/60/70/80歲,換另一句農村老話,您可能恍然大悟:「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意思呢,大同小異,不過一個從各年齡層特點說起,一個從如何對待各年齡層老人說起,角度不同。
  • 陝西農村發現1座「地窯院」,8旬老人生活了62年,看生活是啥樣
    在我國的北方農村有一種奇特的民居建築,農民們形象的把它叫做地平線下的四合院,山西人把它叫做地窨院,河南人把它叫做地坑院,陝西人更形象把它稱作「地窯」。近日攝影師有幸在關中地區的農村拍到了一對生活在地窯裡的8旬老人。圖片上這位奶奶姓王,今年80歲了,她的老伴姓劉和她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