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圖
範寬(北宋)
絹本墨筆
206.3cm×103.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該畫是宋初全景式山水畫的經典之作,以高遠構圖繪巍峨山體。撲面而來的大山佔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給人高山仰止、氣勢逼人的雄闊壯美之感。
畫家描繪的是故鄉關陝重山疊峰雄深蒼莽之景。山頂叢林茂盛、鬱鬱蔥蔥,山谷一瀑如線、飛流百丈,在靜穆的氣氛中增加了動意。山峰下巨巖突兀,林木挺拔。近處怪石箕居,大石橫臥於岡丘,其間雜樹叢生,亭臺樓閣露於樹顛,溪水奔騰著向遠處流去,石徑斜坡逶迤於密林之下。近處山道上,是左行的一隊旅客,四頭騾馬載著貨物正在艱難跋涉……
畫作的寫生意味較多,採用雨點皴和積墨法,塑造出巖體的陰陽向背和堅實質感,有如行夜山般的沉鬱,襯託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得山之骨。所畫的崇山峻岭,密林茂葉,正是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典型特色。原作的上方,估計因有所殘缺而裁掉,更顯得頂天立地,增加了雄偉壯觀的氣勢。
高山、流泉、茂林、溪水、商旅,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畫作「溪山行旅」的主題。山石突兀、巨幀大幅,讓人嘆為觀止。董其昌謂之「宋畫第一」。他用楷體工書「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字。臺北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李霖燦在此圖右角樹蔭下發現「範寬」兩字,證明該作品確係範寬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