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由臨朝稱制的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代表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自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年僅6歲的宣統帝溥儀遜位,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從此結束。
就在宣統帝遜位的3天前,有一個來自天津靜海的農家子,經人介紹入宮,在淨事房剛剛做過淨身手術。由於當時的「手術」非常粗暴,所以,一刀下去,那個年僅10歲的天津娃,一下子昏迷了3天,醒來時,大清已亡,迎接他的,是民國的陽光。那個不幸的天津娃,名叫孫耀庭。
孫耀庭之所以如此作戝自己的身體,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的。孫耀庭是天津靜海西雙塘村人,父母都是貧困的農民。一家6口擠住二間上房,就指著在7分地裡討生活。孫耀庭是家中的老二,出生時,父親給他取了個小名,叫「留金」,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是多麼希望他能給這個窮困的家,帶來金山銀山般富貴的生活。
然而,7分地裡討不來溫飽,孫耀庭的父親只得靠為同村的私塾先生家種地賺些外快養家,孫耀庭因此得以在這個人手下讀了四年的書,並且不必另交學費。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持續兩年,私塾先生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孫耀庭的父親遭到解僱,父母淪為乞丐,孫耀庭也由此失學。
為了給兒子尋條活路,更是寄希望於兒子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孫耀庭的父親就託人將他送進宮裡去當太監。在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中,皇宮是最神秘的地方了,裡面除了三千紅粉,還有一群身份特殊的男人——太監。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音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不男不女的「中性」人。
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人。由於他們是皇帝身邊的人(其實大部分太監,只是宮上雜役,是很難與皇帝搭上關係的),所以,往往能「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如,清廷太監中的著名人物,如李蓮英、小德張等人,都是富得流油的主兒,所以,能進宮當名太監,就成為許多窮苦人家出身的年輕男兒的選擇之一。
太監其實是一群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作為男人的「福利」,而變身為「閹人」的。由於他們工作在王朝的權力中樞,所以,史上也出了不少大奸大惡之徒,諸如趙高、劉謹、魏忠賢、李蓮英之流,所以,一提起太監,人們的心中都會產生一種怪怪的感覺,覺得他們在為人處世上是有別正常人的另類。
因為那是一份職業,還是一份收入相當豐厚的職業,所以,為了生存,許多窮家子弟會爭先恐後地淨身入宮。只要入得後宮,一般都會生活得相當滋潤。但是,其中也不乏倒黴蛋,比如晚清的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為了能搏得一家富貴,一刀下去,孫耀庭就暈了,3天後才醒過來,沒想到大清卻亡了!」還沒機會上崗就失業。
在京城無法立足的孫耀庭,只得返回家鄉等待時機。令孫家人重現希望的是,大清雖然滅亡了,但是,根據優待條例,未代皇帝溥儀及其家人,還有一大幫遺老遺少都可繼續住在紫禁城裡。在封閉的紫禁城裡做關門皇帝的溥儀不顧民國的禁令,公然在民間徵太監,招婢女,孫耀庭這才有機會「進宮當差」。
後來,孫耀庭通過他大嫂認識的原醇親王府(北府)太監賀德元介紹,於1916年,到原清朝攝政王府當差,其時,正趕上原清朝載濤貝勒處要人,孫耀庭就去了載濤處當差,載濤給孫起名順壽。1917年孫耀庭離開載濤處,回到老家,不久又通過宮內北花園太監首領欣衡如,進了紫禁城,這才成為一名「名符其實」的宮中太監。進了紫禁城後,他先是伺候九堂副督領侍任德祥,後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羅·婉容,成為皇帝的身邊人。
1924年直奉戰爭時,馮煥章倒戈進京,把末代皇帝溥儀逐出紫禁城。溥儀躲到他姑母榮壽固倫家,隨著鑽進日本駐華使館。孫耀庭出皇宮後,曾在攝政王載灃家裡繼續伺候婉容。一個多月後,婉容找溥儀去了,孫耀庭的飯碗又弄丟了。
孫耀庭離開婉容後,曾回到老家靜海縣。可是,那些莊稼人都會的農活。他卻幹不了,何況,他沒有一寸土地呢。當了8年太監的孫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來接濟了。在鄉下實在待不下去了,兩年後,他又重返北京,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和40多個同命運的太監住在一起,抱團取暖。
當時,寺中有幾個太監還有些錢,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們把這些房屋、土地出租給別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為此,孫耀庭他們每天能吃上兩餐雜糧。然而,孫耀庭說:「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因為,年長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壞了,所收的租金已對付不了房屋的維修了。孫耀庭為生活計,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揀些煤渣、廢品。
解放後,孫耀庭們的生活有了改善。最初,政府發給他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費,後來孫耀庭參加了工作,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他還曾當過6年的出納,每月工資35元。1966年後,孫耀庭的生活平靜又被時代的變遷給打亂了,他住進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北邊的廣化寺,開始了寄身鬧市的隱居生活。
在廣化寺生活的那些日子裡,他一直堅守著一個習慣——即使臨終也沒有洗一次澡,箇中原因相信大家也都可以理解。由於自身曾當過「太監」,身體已經無法像正常男子一般,所以還是有一絲自卑的,在寺廟中的時候,無論冬夏,哪怕再難忍受,他也絕不洗澡,他不願意人們看到他那不再完整的身體,不願意在這個新時代袒露舊時代的痕跡,不願意想到別人在背地裡嘲笑的目光,他要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
後來,北京作家賈英華根據他的人生經歷,創作了自傳體非虛構作品《末代太監孫耀庭傳》,後被改編為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1988)、《中國最後一個太監Ⅱ告別紫禁城》(1992)等,孫耀庭的人生故事才廣為人知。1996年,孫耀庭病逝於廣化寺,終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