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部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被改編為電影播出,此書用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清王朝一位太監最後的宮廷生活,
自傳的主人公孫耀庭,被稱作中國最後一位太監。他曾經服侍過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親眼見證清朝垂死前的苟延殘喘。
孫耀庭
孫耀庭的前半生可謂是極其不幸,處於社會的過渡期,過著毫無自尊可言的下人生活。
清朝覆滅後他流離失所,幸得政府救助自食其力。
晚年棲身於寺廟,於1996年壽終正寢,享年94歲。
出生於1902年,此時正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新舊思想狹路相逢,產生激烈的碰撞。
繼續安於腐朽還是接受新社會?大部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對此並沒有任何概念,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在動蕩的社會中生存下去。
那時孫耀庭全家一貧如洗,家底單薄,六口之家擠在兩間破房中。農民出身的他們,自家所種之地還不到半畝。
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在各村的富人手中。
父母為了養活四個兒子,不得不替當地的一位地主做事,當時多數農民都是以此為生。
這位地主是私塾先生,人也算比較斯文和善,家中有七八十畝地,自己平時又忙於授課,所以僱傭了幾個農戶替他種地。
孫耀庭的父親每天在地裡幹活,母親在廚房幫忙做飯。
雖然日子過得比較辛苦,但是還能勉強維持溫飽,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私塾先生自己開設了一個學堂,孫耀庭還在那裡免費讀過四年書,這算是僱主給他們家的特殊福利。
如果日子能夠一直這樣過下去,倒也算安穩,可世事難料,在那個朝不保夕的年代,誰都無法預測自己的命運。
私塾先生家突然遭遇意外,所有的土地都被收回。
他們一家的興衰都與僱主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如今主家遇難,他們自然也不好過,只能在街頭乞討為生。
父母走投無路之下,準備將他送去當太監。
當時的清朝雖然早已滅亡,但是封建殘餘勢力尚未完全清除,末代皇帝溥儀仍舊居住在養心殿,還是有很多人伺候在旁。
由於宮中人手不夠,溥儀還繼續在社會上招太監、宮女,前去報名的人不在少數,想要入選甚至還有些難度。
孫耀庭的父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託人找關係,生怕錯過這次機會。
最後終於在1916年成功趕上末班車,成功地將他送入宮當太監。
這一年孫耀庭只有15歲。
父母將他送入宮中,像是完成使命一樣的鬆了口氣,仿佛看到了未來高官厚祿加身的兒子,內心激動萬分。
溥儀登基大典
只可憐孫耀庭小小年紀,就要遭受到這樣的屈辱。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最初孫耀庭被安排到一位貝勒府上當差,這位貝勒還給他改了名字,但一直待在貝勒府似乎沒有出頭之日,於是他打算另謀出路。
大概過了一年的時間,他回到家鄉,只做短暫停留。
之後他通過宮中一位太監總管,進入紫禁城伺候一位高官的生活起居。
萬事開頭難,這段時間應該是孫耀庭入宮後最艱難的日子。
不過他是個聰明人,很會討好身邊的上司,所以在宮中的生活還比較順利。
由於行事利索、機敏有眼色,孫耀庭的名號不知怎的傳到了端康皇太妃耳朵裡。皇太妃有意提拔他,將他安排到戲班子裡,不用再做粗活了。
戲班的工作雖說不太辛苦,但也不是久留之地,僅僅待了幾個月,孫耀庭就想辦法進入了。
司房主要負責各宮的衣物調配,歸內務府管轄,在這裡當差,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大人物。
曾經得到過皇太妃的提拔,又是極其懂得察言觀色之人,孫耀庭在混的風生水起。
幾年後他再次得到貴人的提拔,被安排到皇后婉容身邊伺候。
這其中,孫耀庭不僅動用了大量的人際關係,還花費不少錢財。
不過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物超所值,皇后身邊隨侍太監的位置,應該是所有太監都夢寐以求的。
婉容像
當時的清朝在外早已滅亡,但是住在紫禁城的皇親國戚,依舊過著奢侈的貴族生活,沿襲著最傳統的舊制。
外界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對當時的紫禁城沒有產生一點影響。愚昧與無知充斥在皇宮的每一個角落,這裡的人天真地以為這方寸之地,能夠扭轉乾坤。
孫耀庭作為貼身太監,負責皇后婉容所有的生活起居,甚至連洗澡也要他和另外幾個太監伺候,婉容根本不需要自己動手。
除此之外他還侍奉皇太妃,皇太妃對他有知遇之恩,因此他尤為費心伺候。
可惜孫耀庭在宮中還未熬出頭,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就連同溥儀等皇室貴族一起被趕了出來,他眼睜睜看著皇家昔日的雍容徹底消失。
無家可歸的他四處流浪,剛開始他同另外幾十個太監一起,租住在一所寺廟中,靠著彼此攢下的積蓄度日。
他們都是可憐之人,當初就是因家中貧困無路可走,才會選擇入宮當太監,除了伺候人,也沒什麼手藝,清朝滅亡後,他們徹底沒了出路。
等到大家的錢財耗盡,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他們只好四處撿破爛、討飯。
沒過多久溥儀在敵人的扶持下,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成為傀儡皇帝。
於是他又被溥儀召喚去當太監,直到後來,因為生病,才得以重返北京,逃脫被奴役的命運。
等到戰爭結束,全國解放後,政府為他和另外幾十個太監安排了工作,每月還給他們補助。
因為讀過一些書,在宮中也算過帳,因此他被安排做會計出納的工作,也算能自食其力。
他終於迎來了新生,再也不是沒有自尊可言的下等人了。
在這裡,他受到了應有的尊重,日子也好過起來,這些都是因為社會的進步。
封建社會將人們的思想禁錮起來,不讓人們意識到其實每個人生而平等,孫耀庭算是幸運的,他還能有機會感受新社會的溫暖。
晚年的孫耀庭,住進了廣化寺,在這裡的生活非常安逸,他每天讀書練字,修身養性。
93歲時還寫下「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這十個字,可見晚年的他十分滿意社會現狀和自己的生活。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在作家賈英華的幫助下,孫耀庭口述自己曾經在宮廷的生活。
作為最後接觸皇帝與嬪妃們的太監,他將記憶中的一切復原,向大眾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末代王朝。
賈英華根據孫耀庭的經歷,為他出版了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為後世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資料。
他最後的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政府和寺廟中的僧人給予他很多幫助,直到1996年去世,享年94歲。
他的一生,幾乎跨越了一個世紀的時間。
思想落後的父母,滿心歡喜地將孫耀庭送入宮當太監,原本盼望兒子能夠平步青雲,衣錦還鄉,可到頭來卻害了他一生。
如果當初他沒有被送入宮中,憑藉他的機靈,恐怕也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
自能嘆一句,人各有命。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