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寵的女官裕容齡:與太監談戀愛,被狀元拒婚,晚年被打斷腿

2021-01-08 騰訊網

「真正的美麗,是可以通過時間考驗的東西。」

這句話的原作者是被慈禧親封的「山壽郡主」裕容齡,她用一生做到了她口中的「真正美麗」:即便晚年被打斷了腿變成殘廢,她也依舊保持著她那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美麗。

裕容齡註定是傳奇,她的傳奇屬性自她6歲那年便已註定。

6歲時,身為駐日本公使的裕庚小女兒的裕容齡隨父抵達日本。對於她而言,這是一個新世界的打開。在父親的安排下,她開始在日本家庭教師的系統教育下學習文化、禮儀和插花藝術等貴族必修課程。

但這所有課程,裕容齡卻均不感興趣。

裕庚怎麼也想不到,女兒在日本期間觀看的一次表演竟會成為改變女兒一生命運的轉折點。他一直記得,那是一場藝伎的舞蹈表演。他當時只知道女兒在藝伎表演時看得出神,卻並不知道在這之後她竟會對自己提出要學習舞蹈的請求。

「舞蹈是下等人才會學習的藝術,你是貴族,你是滿清格格,怎麼可以學習這些下等人學的東西。」裕庚聽到女兒的要求後火冒三丈地吼道。

也難怪裕庚會如此著急上火,要知道,在整個滿清,舞者的地位幾乎與青樓女子等同。

裕庚與二子二女

可父親的阻撓並沒有澆滅裕容齡對舞蹈的鐘愛,相反,她越發狂熱地愛上了舞蹈。每次觀看舞蹈表演時,她都悄悄記下舞步並回來拼命地練習。只短短幾個月時間,她便掌握了藝伎舞蹈的韻律和技法。

不久後的一天,裕庚的日本友人前來拜訪時,裕容齡竟偷偷換上和服登臺為他們表演,裕庚看到臺上那個小小的舞動身影時先是一顫:這小姑娘竟跳得如此好。待定睛一看發現臺上正著和服表演的是自己女兒時,他臉上的笑容瞬間便凝固了。

客人走後,裕庚將女兒叫到跟前狠狠責罵了一番。

裕庚

可是,即便遭到父親的痛罵,一心想學舞蹈的裕容齡也沒有放棄偷學舞蹈。為了好好學舞蹈,被父母關起來的一星期裡,她竟然也經常在半夜時分偷偷爬起來練舞步,她甚至還因偷練舞蹈把腳指頭都弄破了。看到女兒這般模樣,父親自然心疼不已,開始被觸動的他決定破例讓女兒學習舞蹈。

就這樣,裕容齡用自己的無聲抗爭為自己的人生迎來了一次轉機。也正是這次轉機,讓她不覺間成了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外國舞蹈的人。

1900年,裕庚被調任駐法國公使,11歲的裕容齡隨父母進入了藝術之都巴黎。在這裡,她邂逅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美國著名舞蹈家、現代舞創始人伊莎多拉·鄧肯。

裕容齡

初見那天,裕容齡以一曲日本舞贏得了鄧肯的讚賞,隨後,她被收為了鄧肯的入門弟子。

人說,吃藝術飯的有兩種,一種是老天賞飯,一種是祖師爺賞飯。前者說的是天分,後者說的是良師。擁有極高天分的裕容齡得到良師鄧肯教習後,她便迅速成為了同時代無人可與之比肩的舞蹈大家。

1902年,13歲的裕容齡在巴黎公開登臺表演了兩個節目:《希臘舞》《玫瑰與蝴蝶》,自此,轟動巴黎的裕容齡成為中國了跳芭蕾舞的第一人,她還被譽為「東方的舞蹈皇后」。

也正是在這一年,裕容齡在國外取得的成就傳到了慈禧的耳邊。第二年,裕庚回國述職,裕容齡不得不告別西方舞臺,隨同父親一道回國。

回國後不久,裕容齡和姐姐裕德齡被慈禧召入宮中擔任翻譯工作。當時的慈禧迫切希望了解西方,而自小在國外長大的兩姐妹自然成了慈禧實現這一目的的最佳人選了。

被召入宮為女官後,裕容齡經常給慈禧跳舞解悶。因為見這種外國舞新穎別致,慈禧還打破慣例讓她在宮裡繼續鑽研舞蹈。

因為慈禧提倡佛教,並且曾經扮過觀音且坐在蓮花中照過相,因這張照片受啟發的裕容齡還根據此編排了菩薩舞。除菩薩舞外,在宮廷之中,裕容齡還編排了不少經典的舞蹈,諸如荷花仙子舞、扇子舞等等。

中為慈禧扮演的觀音

在擔任宮廷舞蹈家的同時,裕容齡還擔負起了做慈禧翻譯的工作。因為在國外多年,加上她又曾刻意學習過多國語言和各國禮儀,所以在接待外國公使時,她幾乎每次都能給慈禧長臉。

然而,即便得到了慈禧的特別賞識,伴君的日子裡,裕容齡的日子也依舊不好過。一來宮廷規矩繁多,二來,在這裡工作沒工資不說,她還得每月讓父親出錢打點關係。另一方面,慈禧喜怒無常,裕容齡和姐姐也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說錯話,須知,這可是隨時會掉腦袋甚至誅九族的。

當時的慈禧一共有8名女官,這些女官都是達官顯貴的女兒或者夫人,比如慶親王的兩女兒,順王的福晉。每次慈禧睡覺時,她的身邊總得有一個女官伺候著,每每輪到裕容齡時她總不敢熟睡,因為她害怕自己睡著後的鼾聲會驚擾到熟睡的慈禧。

裕容齡和宮裡所有人一樣懼怕慈禧,但她的懼怕還有一層原因:她喜歡上了慈禧的貼身太監小德張。

這小德張當時年僅20歲左右,生得高高大大且相貌堂堂,他平日做事十分敏捷果斷且精力過人。因為都伺候在慈禧近邊,所以兩人免不了時常交道。一來二去間,兩個年輕人便生出了特殊的情愫。

裕容齡喜歡小德張的體貼帥氣,小德張喜歡她的美麗溫婉和才氣過人。

裕容齡跳胡蝶舞

感情最是瞞不住,很快,兩個相愛的人便偷偷地在宮裡戀愛了。他們不僅時常偷偷約會,還會在沒人的時候牽手依偎。御花園等各個隱秘所,都成了他們幽會的場所。

後來,他們兩竟然還偷偷拍了合影裝在小德張金表表鏈的雞心裡。不湊巧的,慈禧竟然在一次心血來潮時拿走了小德張的表鏈。把玩了半日後,她才把這表鏈子還給了小德張。

這次事故讓他們兩的魂都差點嚇掉了,要知道,若是慈禧知道自己的女官和太監私通,這很可能就是死罪啊。

說來,也沒人知道慈禧當日把玩時是否曾打開雞心項鍊看到兩人的合影,不過,她既然未說什麼,事情便也就過去了。

可紙終究包不住火,裕庚發現女兒在宮裡和太監戀愛後瞬間火了,他怎麼也不肯同意兩人的交往。為了拆散這對野鴛鴦,他只好以自己重病為由將兩個女兒接出了宮。

離宮那天,偷偷去見小德張的裕容齡哭得像個淚人,她擁著他道:「父命難違,眼前最要緊的是先給我父親把病看好了。你等我。」

裕容齡在清宮時留影

小德張聽了也是泣不成聲,他抱緊她道:「只怨我生錯了地方,否則也不至如此,哎!」

離開清宮那日,裕容齡頻頻回望紫禁城,她以為她可以很快再次回來見她的小德張,而真相卻是:這一別,竟成兩人的永訣。

在知道自己已不可能與小德張結合後,裕容齡答應了裕庚好友楊士驤的介紹,決心與晚清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成婚。

然而,讓裕容齡沒想到的是:這樁婚事竟因楊士驤的拒絕而告擱淺了。而他拒絕這樁婚事的理由竟然是: 「我本寒家, 齊大非偶」。(我家境貧寒,實在配不上尊貴的格格)

兩次感情受挫後,裕容齡幾乎對自己的婚事不抱希望了。直到1912年,她經人介紹認識了國務院總理唐紹儀的侄子唐寶潮。

唐寶潮和裕容齡一樣曾留學法國,他還是近代中國陸軍留學第一人。回國後他擔任了總統府軍事參議,被授予少將軍銜。兩人認識不久後便在法國巴黎結婚成家了。

也是在他們成婚這年,裕容齡的人生隨著清王朝的覆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由曾經的滿清格,變成了平民。

但此後的裕容齡並未像其他的王公貴族一樣從此沉寂,她選擇了在北洋政府擔任公職。在這期間,她始終沒有放棄她的舞蹈事業,她經常表演舞蹈藝術。

1922年,她參加了北平救災籌款的義演;1928年,在京、津舉行的慈善義演上,她參與表演了《華燈舞》、《荷花龍船》等經典舞曲。與此同時,她還和丈夫一起頻繁參與紅十字會等公益組織的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裕容齡還和末代皇帝溥儀一起擔任了中央文史館館員。1957年她將自己在慈禧身邊的種種寫進了《清宮瑣記》一書。不湊巧,這部書還成了暢銷書。

所有的興盛裡都包藏了禍患,禍患會不會顯現乃看自己的造化。很顯然,在《清宮瑣記》暢銷的興盛裡,也包藏著禍患,而這禍患,乃是裕容齡根本沒來得及察覺的。

正是因為她所著這本暢銷書,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裡,裕容齡因它成了被打擊的對象。而她那曾讓她引以為傲的舞蹈,也成了她走資的「證據」。

裕容齡是何其個性和堅持自我的女子啊,所以,在批判面前,她始終高昂著頭顱不肯屈服。她堅持稱自己的舞蹈是最高等的藝術,她更加拒絕接受他們對自己熱愛的芭蕾舞的指責。

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平日看不慣她的鄰居也站出來添油加醋地說了些對她不利的話。

顯然,一向高姿態示人的裕容齡曾讓鄰居感到不滿。她的高姿態也深深地刺痛了那些來批鬥她的人,於是,徹底被激怒的他們紛紛撲上去把她推倒在地痛打。在眾人的圍攻下,裕容齡幾次被打昏過去,可即便如此,她也始終不肯屈服。

這次事件後,她的腿因受傷嚴重未得到及時醫治而殘廢了。而此時,她心愛的丈夫也已離她而去了。

一切的一切都已經糟糕到極致了,可緊接著,更大的厄運再次襲來:被抄家且殘疾的她被趕出正房、趕到了馬棚。

被趕到馬棚的那個晚上,裕容齡卻並沒有哭。當晚,她一直呆呆地望著馬棚欄杆外的天空。天快亮時,她也依舊沒有任何睡意,她睜著一雙黝黑的眸子望著天,似乎想向天要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人說,當你真的去尋找一個答案的時候,只要你夠想,那個答案一定會出現在你的腦子裡。

天開始露出魚肚白時,裕容齡突然有了答案。當那個答案在她腦子裡閃現時,她不自主地念了一句英文:「Choose a kind of attitude, let oneself live irreplaceable」,這句話翻譯成中文便是:任何絕境面前,你都可以選擇一種姿態讓自己活得無可替代。

隨著這句話的被吐出,裕容齡眼睛裡突然有了一種她年輕時才有的光亮。誰也想不到,搬進馬棚的第二天早上,她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用手給自己梳頭,她給自己梳了一個歐洲貴族女子的優雅髮式……

對於裕容齡來說,要在那樣的境況下活著真真不那麼容易。可她始終明白:即便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著,而好好活著的最重要特徵便是你的姿態。

在馬棚裡裕容齡失去了所有,她積攢了大半輩子的字畫古董,甚至她的家具,她的舞蹈夢想,她唯一還剩下的就只有這條命了。

好在,在馬棚住了不久後,裕容齡得以再次回到了她自己的家裡。可那個「家」此時也已不復有家的模樣:它破敗不堪,整個家裡已經一件家具都沒有了。

關鍵時刻,裕容齡想到了周總理,於是,她提筆給總理寫了一封長信。信被寄出後不久,總理便派人給她送來了床、椅子等生活用具。後來,文史館還曾為她僱了一段時間保姆,以讓她儘快適應生活。

晚年的裕容齡是悽苦的,可即便落到了這種境地,她也始終不肯放棄優雅活著。曾經照顧過她的保姆後來在回憶中說:「她的頭髮從不要我幫忙梳理,妝容也是自己動手,只有她自己能做到那樣精緻。」

後來曾在晚年時探訪她的攝影師張祖道在回憶中說:「這位雙腿殘疾的老婦人即便坐在破舊屋子的小床上,卻也依舊氣度高華,眼中有光。」

也是在那一剎那,張祖道明白了什麼叫「美人永不遲暮,沒落仍是貴族」。誠如她自己早年說的:「真正的美麗,是可以通過時間考驗的東西。」

見過晚年裕容齡的人都不禁感嘆:只有真正透過歲月洗禮的美麗,才最是動人心魄。

1973年,容齡最終因肺部感染病逝於北京。她的鄰居在回憶中說:「即便到了只能爬行度日的地步,她身上也依舊乾乾淨淨的,髮型從來一絲不亂!」

真正的貴族,是深藏在骨子裡的驕傲和自尊!一如裕容齡!

相關焦點

  • 那是你沒見過慈禧的貼身女官,這容貌氣質實在太...
    所以這德齡和容齡就成了慈禧的御用女官,並且一開始是有特殊待遇的,慈禧特地下令他們短時間內不用穿清朝的旗裝,因此,德齡和容齡在宮廷之中穿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西洋裙子,她們經常提著大大的裙擺在園中漫步
  • 深得慈禧太后喜愛的宮妃與女官,看到第七張我有點可憐光緒帝了
    裕德齡,裕庚之女,與妹妹容齡一同被召入宮中,深受慈禧太后賞識,成為紫禁城八大女官之一,還被封為郡主。後成為旅美作家,先後出版了許多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清宮生活回憶錄。裕德齡筆名德齡公主,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西方文化,擅長多國語言。這就是裕德齡的妹妹裕容齡。容齡也非常受慈禧太后的喜愛,被封為山壽郡主,是一位出色的舞蹈家,可以說是近現代中國現代舞第一人。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在太監攙扶下賞雪,陝甘總督左宗棠繃著臉
    慈禧太后在太監攙扶下賞雪。 駐法公使裕庚之女德齡、容齡在陪伴慈禧太后期間,向太后介紹了攝影術。她很感興趣,並命德齡之兄勳齡帶照相機進宮。1903年,勳齡拍攝了多種場景下的慈禧太后。這張照片記錄了太監攙扶慈禧太后在頤和園賞雪的情景,右側的女子即為德齡。
  • 慈禧欽點科考,狀元落榜原因奇葩,此人逆位後成中國最後一名狀元
    慈禧26歲就守寡,多年禁慾導致心理變態,因此,慈禧最見不得的就是別人恩愛。後來,找藉口派人把珍妃丟入井中活活溺死,便是最好的證明。第二,慈禧恨光緒皇帝有野心。1908年,自感身體已難以承受生命之重的慈禧再次亮劍,她怕自己死後,光緒再生出亂子來,於是命心患太監毒死了光緒皇帝,並安排了繼承人。結果光緒皇帝死後第二天,慈禧也離世,這真是生死相依啊。其次,來看慈禧的「愛」。慈禧掌權後,她還是沿續了傳統的科舉制度,選擇一些人才為她所用。但國家還在她的揮霍下每況日下。眼看日暮河山,內憂交患了,慈禧還是照樣過著她的奢侈生活。
  • 太監總管李蓮英陪伴慈禧53年,守孝百日才離宮,死後身首異處
    我認為中國古代封建制度茶毒最深的應該是太監製。正常的七尺男子,宮刑服役在宮中,不僅身體不足,心理上也畸形很多。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的日子,就像第三類人一樣,受到歧視,很多尷尬都說不出來。但是,由於王朝管理的需要,這樣的人的存在是必然的產物,所以存在是合理的吧。
  • 老照片:圖1新婚時的末代格格,圖6給慈禧治病的「江南第一聖手」
    1880年,應詔入京為慈禧治病。慈禧疾愈,賜御書「福」字及「務存精要」匾額各一,賜三品官,由此蜚聲醫壇,人稱「徵君」。此時慈禧太后急欲討好各國使節和他們的夫人,她從慶親王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兒通曉外文及西方禮儀,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帶同德齡、容齡姊妹入宮覲見,後來德齡與容齡被封為御前女官,為慈禧與西方國家使節夫人們交往擔任翻譯。1905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這期間,慈禧曾有意將其許配給榮祿之子巴龍,但為光緒設計解脫。
  • 近距離伺候老佛爺的一天:慈禧到底是暴君還是無助的老太太?
    我到紫禁城已經兩個月了,伺候慈禧太后的女官生活逐漸適應。進宮之前,聽別人描述的慈禧簡直是個喜怒無常的惡魔,可是這兩個月來,我倒不這麼覺得,太后也不過是個六十左右的老太太,她和我的奶奶一樣迷信、傳統,也時常顯露出女孩子愛美和敏感的脾性。歸根結底,慈禧太后是個君王。但這不是你第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印象。
  • 慈禧的荒唐事:因為他名字寓意好,被慈禧欽點為狀元!
    大家都知道狀元都是學富五車,飽覽詩書或者因為書法寫的好的人,但是有一個人不僅書法寫的好,而且名字起的好被欽點為狀元,你聽說過嗎?這個人就是清朝末年的狀元劉春霖,當時是光緒三十年的殿試,經過一番角逐,暫定朱汝珍為狀元。朱汝珍的書法字跡工整,文採斐然,博得人們的好評。
  • 皇帝亂點狀元譜:皇帝點狀元不看文章看什麼?所有大臣沒想到!
    朱棣晚年一直致力於樹立寬厚仁慈的形象,這名字太合他的意了,文章都沒看直接就將邢寬點為狀元。明孝宗朱祐樘,從小對周朝很推崇,即位後「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一心希望把明朝治理成像周朝那樣的文明社會,堪稱「中興之令主」。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點狀元時,朱祐樘把報上來的進士名單一路看過去,竟驚奇地發現一個考生叫朱希周,直接將他點為狀元。
  • 為何有人說李蓮英是個假太監,他是如何得到慈禧的寵信的?
    秦朝有個嫪毐,清朝有個李連英,他們都深得當時太后的喜愛,世人也都傳言他們是假太監,前者「徵服」了秦始皇的母親,後者取得了慈禧太后的歡心,兩個朝代剛好是封建帝制的一首一尾,讓世人感嘆歷史的奇妙!慈禧對李蓮英確實非常特別,不但平日裡面青睞有加,還為其打破了滿清太監品級不能超過四品的祖制,讓李蓮英當了個二品太監。慈禧二十六歲開始守寡,正是青春年華,她對李蓮英的厚愛引發了後人無數的遐想,其中就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天正午時分,慈安太后來到慈禧宮中商量點事情,慈禧在午睡,手下的宮女太監們也都在犯困,慈安太后也不聲張,徑直走到慈禧的寢宮。只見慈禧和李蓮英並排躺在床上。
  • 李蓮英有何本事,讓慈禧獨寵53年?只因兩人黑夜裡常幹這些事!
    慈禧太后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國權力最大的女人,她掌握大清權力長達半個世紀。作為一個女人,她不是從一開始就掌控了朝局,而是經過很多年的權力鬥爭和宮廷陰謀,才站在了最高權力的頂峰。說到慈禧太后,就不得不說他身邊最得寵的太監李蓮英。
  • 庚子亂後慈禧回宮,手下太監對沿途縣令一路好打,這是咋回事
    庚子之亂後,慈禧從西安迴鑾北京,一路上,慈禧的太監把沿途的縣令打了個遍,而且好多縣令逃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當然,在慈禧避禍西安的這些日子,陸陸續續又有一些從宮裡逃出來的太監找來了,等慈禧迴鑾時,身邊已雲集著上千個太監。這些太監眼見慈禧重掌政權,四面八方的官員不斷帶著貴重的禮品來巴結。他們思謀著給這些官員使絆子,不讓他們的禮品順利送到慈禧手中,並從中撈好處。現在慈禧迴鑾,這些貪得無厭的太監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發財的機會。
  • 慈禧臨終之前,聯合太監做一卑鄙之事,怪不得被人稱為老妖婆
    尤其是慈禧太后當政期間,幾乎是被人罵的體無完膚,其實清朝的滅亡,也並不是慈禧一手造成的,但當時朝廷的軟弱,確實很慈禧脫不了關係,她雖然在政治上,還有一些自己的見地,但她更喜歡的,是奢侈的生活。僅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她的奢侈生活,在她臨終之前,還做了一件大錯事,那就是聯合太監們,先是囚禁了光緒皇帝,後來又害死了光緒,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光緒就是慈禧殺了的,但跟慈禧絕對脫不了關係。
  • 慈禧一年消耗15萬個蘋果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謂是頂級國宴,雲集了眾多名廚、名菜,至於價值,毫不誇張地說,她吃的絕對是「真金白銀」!  有一年,慈禧太后想過下火車癮,就把自己龐大的御用炊事班搬上了自己的專列。雖然是在火車上搭建的臨時御膳房,但是無論是人數還是規模一點都不湊合,一共佔了4節車廂,其中1節車廂裝著50座爐灶,每灶負責做兩種菜,共用廚師100名。每餐備正菜100種、糕點水果糖食乾果100種。
  • 慈禧曾做一醜事,還欲殺人滅口,僥倖逃過一劫的太醫說出真相
    說起近代史,除了那些戰爭之外,還有導致這場戰爭的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慈禧。慈禧這個人所犯下的錯真的是多的讓人數都數不過來,而且因為慈禧無辜喪命的人也十分的多。據說慈禧晚年的時候經常做噩夢,夢見有冤魂來索命。
  • 「史上最強太監」竟然在榮華富貴中活到了1957年
    其中最變態的,莫過於他吐痰的時候不用痰盂,這幾個媳婦要輪流用嘴接著,還不能馬上吐,需要在口中停留一會兒才能吐出去。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也是靜海人,算是小德張的老鄉,此人名叫孫耀庭,據說是因為家人們羨慕此時已經名利雙收的張蘭德,想把孩子送進宮當太監,可因為財務原因沒有成功,父親就親自動手把他「」閹「」了,準備等他傷愈後再運作到宮裡上班。
  • 慈禧最愛一道菜,但慈禧得知原材料後,當即把廚師處死
    慈禧工於心計,善於權謀,掌控晚清達42年之久。慈禧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花在爭權和享樂上面,政治上的野蠻,兇狠讓她成為了晚清的最高統治者,可這權利卻成為了她自私與貪婪的資本,以至於在她的統治下清朝加速了自己的消亡。
  • 老照片:清朝成歷史後留下5個太監,一起生活,有人臉上蓄了鬍子
    溥儀為了自己的安全,把身邊僅留了20名太監,其餘的全部被逐出了宮,成千上萬的太監失業,很多太監沒有孩子,只能幾個人結伴一起生活,有個依靠。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太監常年在皇妃身邊,應該會有一比不小的收入。但其實這樣的人真的很少。
  • 《光陰裡的老北京》丨「末代狀元」三拒日偽之「邀」
    「末代狀元」劉春霖就是其中的一位。日偽漢奸曾以利祿誘他為日偽政權效力,但遭到他的怒斥,其民族氣節為世人所稱道。慈禧太后欽點「末代狀元」劉春霖,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今河北省肅寧縣)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狀元後,第二年科舉取士制度被廢除,他便成了「末代狀元」。有關劉春霖高中狀元之事,民聞甚多。據說是由慈禧太后欽定的。
  •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的結局怎麼樣,你怎麼看?
    之後,小德張就開始等待皇宮招差的信息,滿清皇宮有嚴格的規定:必須有因年老或死亡出宮的太監,才能由新人替補(暗地裡還要花錢運動)。公元1891(光緒17年),恰巧宮裡死了一個老太監,小德張家趕忙東拼西湊借來錢財,託關係為小德張買了入宮當太監的宮號,他才如願入了宮當小夥計,入宮後改名叫張蘭德,當時他還不夠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