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日曆的那些事

2021-01-08 立旭說文化

生活中,我經常遇到很多分不清公曆、陽曆、農曆、陰曆的人,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說關於日曆的那些事兒,要說日曆,就不得不提到曆法。曆法是按照一定的法則,組成年、月、日等計時單位,構成單位之間換算的方法,以供計量時間之用。

歷 法

從古到今,曆法也在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世界各國通用的曆法有很多種,但大體可歸納為三類:

① 陽曆:以太陽回歸年為主要依據的曆法,故名「太陽曆」,簡稱「陽曆」;

② 陰曆:以月亮朔望月為主的曆法,月亮,為陰,故名「太陰曆」,簡稱「陰曆」;

③ 陰陽曆:同時兼顧回歸年與朔望月的曆法。

回歸年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從春分點回到春分點的時間,也就是四季更迭的周期,為365天5時58分46秒。陽曆就是把這作為「歷年」的標準。

朔望月是太陽和月亮會合的周期,也就是月亮圓缺盈虧變化的周期,為29天12時44分3秒。陰曆就是把朔望月作為「歷月」的標準,並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

中國的事物,無不體現著陰陽思維,有陰就一定有陽,也有亦陰亦陽的,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曆法便是如此,陽曆就代表太極雙魚圖中的白魚,陰曆代表黑魚,而陰陽曆則代表那條亦陰亦陽的曲線。在這篇文章裡,我會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曆法。

幹支歷

首先,介紹下幹支歷。為此,必須得知道何為幹支,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天幹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個,地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天幹和地支按順序相互搭配,以甲子、乙丑開頭,壬戌、癸亥結束,共有60組,算作一周,稱為「六十甲子」。

幹支歷與黃帝有關,是一種用60組不同的天幹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曆法,屬於太陽曆,也就是陽曆。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也就是說該曆法的年幹支逢立春變化,月幹支逢節變化,關於節,後文介紹節氣時會詳細說明。因黃帝於公元前2697年登基,所以該曆法將黃帝即位的那天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時。大眾口中常說的黃曆也與黃帝有關,因此,「黃曆」才是正確寫法,而不是「皇曆」。

以2020年1月17日12:00為例,其幹支歷應表示為己亥年丁丑月己未日庚午時。此種曆法,在命理學中常用,大家常聽到的四柱八字便來源於此,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主要是用來紀年,比如今年是己亥豬年,明年是庚子鼠年。

快過年了,大家也肯定聽到過別人說明年是庚子鼠年,那麼為什麼是庚子年呢?在此,我給大家普及一個計算方法:用(2697+年份)的值的末尾數字對應天幹,(2697+年份)÷12的餘數對應地支,組合起來就是該年的幹支。以2020年為例,2697+2020=4717,7在天幹中對應庚,4717÷12=393……1,1在地支中對應子,所以2020年為庚子年。

留心過道歷的人就會發現,道歷年就是用2697加上年份的和值,比如2020年就是道歷四千七百一十七年(4717年)。但是,在此要特別注意一點,要以立春為起點,如果計算時立春還沒到,就要加前一年的年份數。也就是說,在2020年2月4日那天起,才可以用2697+2020,否則,要用2697+2019才正確。關於立春這一點,後文還會提到,在此不加贅述。

接著,再來說說公曆與陰曆。

公 歷

公曆的標準名稱是「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其前身是「儒略曆」,因為它以回歸年為曆法的基本單位,所以屬於陽曆,而且是現在世界各國通用的曆法。由於這種曆法並非是中國所創,來源於西方,所以又稱為「西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比而言,又稱「新曆」。大眾口中的公曆、新曆、陽曆,其實說的都是同一種曆法。

在文章開頭我就說過曆法經過了很多次的改變,公曆也不例外。該曆法在當今運用時,歷年中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四年一閏。一年分12個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2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在此,我要囉嗦一句,大家口中的「一(正)三五七八十臘,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30天,唯有二月28」,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對的,但是作為記憶口訣是可以的。因為正月、冬月、臘月是農曆中的說法,它們分別對應的是一月、十一月、十二月,而不是公曆中的1月、11月、12月,我們都知道陰曆的日期相比陽曆的慢約一個月。至於平年與閏年的區別計算,我想大家都會,上小學時就應該學過了。

陰 歷

陰曆是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是「太陰曆」的簡稱,又稱「月亮歷」、「華歷」。古希臘歷和伊斯蘭教曆是有名的陰曆曆法。陰曆是傳統曆法農曆的民間俗稱,也就是說民間錯誤地把陰曆與農曆看成是同一種曆法,但實質上它們是不一樣的,有所區別的,因為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

農 歷

接下來,我們就著重說一說農曆。農曆是我國採用了幾千年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叫「夏曆」、「舊曆」、「中歷」。農曆,顧名思義,農民的曆法,用來指導農事的一種曆法,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農曆是在朔望月也就是陰曆的基礎上通過置閏的方法,使其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接近的一種曆法,因而兼有陰曆月與陽曆年的特性,所以是一種陰陽合曆。

農曆把太陽和月亮黃經相同的日期(合朔)作為月首,就是初一。朔望月長約29天半,所以農曆有的月為29天,稱為月小,有的月為30天,稱為月大。每當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中間,也就是日、月黃經相同的時候,月亮背光的一面向著地球,地球上看不到月光的現象稱為「朔」,這一天就是農曆的初一。

與「朔」相應的就是「望」,當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時,人們在地球上可以看到一輪滿月,這就是「望」。「望」指的就是農曆十五,「既望」指的是農曆十六,蘇軾的《赤壁賦》一文開頭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裡面的「既望」指的就是農曆十六。另外,我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一般情況下,月亮在月小的十五,月大的十六是最圓的。

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約11天,為求回歸年與朔望月的協調,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共有13個月,全年約384天,明年(鼠年)就閏四月,共384天。而置閏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的,所以關於二十四節氣還是要說一說,同時也為了說明前文中關於「立春」的問題。

節 氣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們長期總結天文、氣象與農業之間的關係而創造出來的。它反映了寒冷暑熱的變化和農時季節,因此在農村中是家喻戶曉的,一首節氣歌也廣為流傳,「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當然,也有其他版本的節氣歌。

節氣時刻表示的是地球繞太陽運行時在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從地球上看,太陽在黃道上運動,一回歸年運行一周,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用黃經度量,從黃道與赤道的交點(春分點)算起為0°到360°,從0°開始太陽在黃道上向東移動,每15°為一「氣」,有12個「節」,也稱「節氣」,和12個「氣」,也稱「中氣」,節氣與中氣間隔約為15天。逢單的為「節」,逢雙的為「氣」,例如「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立春、驚蟄、清明是節,雨水、春風、穀雨是氣。

農曆每月有一個節氣與一個中氣,如果沒有中氣,就設為閏月,比如明年(鼠年)閏四月,只有一個節氣芒種,而沒有中氣。因為節氣與月亮的運動沒有關係,所以節氣實際上屬於陽曆範疇。細心的人肯定知道,節氣在陰曆裡面的日期變化很大,而在陽曆中差不多都有固定的日期,相差不會超過一兩天。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開始,最初是以冬至為始,我猜測可能是取冬至「一陽來復」之義而定。但後來以立春為開始,因為「立」便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便意味著新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資始、一切更生之義。通俗點來說,就是立春那天開始,才是新的一年。這裡要注意,立春是一個時間節點,也就是時刻,鼠年立春時刻為:2020年2月4日17:04,因這個時刻屬於那天,所以,老百姓普遍認為立春就是一天。

大眾認為正月初一就是農曆中新的一年,初一始出生的孩子屬相為新的屬相,就是鼠;認為立春是幹支歷中新一年的開始,也就是立春那天是庚子年的第一天。但是,民俗學家和命理學家幾乎認為不管是鼠年還是庚子年,均以立春為第一天,因為子在十二生肖中對應的就是鼠,我們也通常把庚子年和鼠年連在一起說,庚子鼠年,而我也贊同這種觀點,農曆與幹支年均以立春那天為第一天,也就是說立春那天開始才是鼠年、庚子年,之前依然是己亥豬年。我認為這兩種說法並沒有對錯之分,都有各自的合理之處,大家可以把前者當作原則或者根本,後者來實際運用,其實就跟八卦「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道理一樣。

說到這,可能會有很多人去翻看萬年曆來證實我說的,我勸你不要這麼做,因為你在手機上看到的萬年曆很有可能是錯誤的,不同版本的萬年曆裡面農曆(鼠年)的第一天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人的屬相其實都是搞錯的,只要是在立春前出生的,屬相依然不變。舉個例子,在2019年2月4日至2020年2月3日之間出生的孩子,都屬豬,2020年2月4日起出生的孩子才屬鼠。

了解了不同的曆法,再給大家說一下不同曆法的正確寫法,也就是表示方法。以2020年1月4日、2月4日、2月14日為例,詳見下表。

我們常用的公曆的表示方法就是用數字,當然,公曆還有其他表示方法,在此不加說明;陰曆就用漢字;幹支歷就是用幹支來表示;至於農曆,我認為上表中的是正確的,但不能保證100%正確。生活中,很多人會將不同曆法的表示方法混用,比如:己亥年二月十四,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不正確的,己亥年就應該與幹支合用。就像老人常問的「今天是幾號」一樣,年輕人會用公曆的幾日來回答,但實際上老人問的是農曆。

不管是哪種日曆,都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生活,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農曆最具實際意義,不應該從我們的生活中淡去。作為中國人,作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子孫,對古人的智慧都應該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由於本人不是專業人士,文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若有方家,還望不吝賜教!

冉立旭寫於2020年1月17日

相關焦點

  • 吉利接了福特的鍋 說說雙離合的那些事
    吉利接了福特的鍋 說說雙離合的那些事 2018-09-12 21:44 來源: 選車偵探 本月,沃爾沃中國發布聲明,針對變速箱有問題的舊款XC60給出解決方案:對於購買7年範圍內
  • 打開2018年的正確姿勢:最值得入手的那些日曆們
    然而在這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日曆的狗血日子裡,僅有一張辦公桌的上班狗們到底該如何從中抉擇呢?今天聰聰就來盤點一下目前 最火的六款2018年高顏值日曆 ,幫助文藝範的小夥伴們克服選擇困難。 最具傳統——傳家日曆由生活雜誌《傳家》孕育而出,《傳家日曆》與其說是一本傳統日曆,它更像一本中國風的生活百科全書。
  • 說說淘寶中的那些事
    說說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生意,無論賣家或者買家,都必要遵守中華美德——誠信!淘寶雖然是通過網絡交易,但絕對不是虛擬的,出去的是人民幣,收到的是貨物,質量好與壞,最終都會要經過買家驗收的,淘寶設置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就是好規則,不遵守淘寶規則還可以投訴,這些設置和規定,其實就是淘寶管理科學體系。
  • 說說女命八字的事---克夫(1)
    首先得說說啊,昨天由於人的狀態不好,導致寫的文章也不行,想的問題很多,但意思肯定沒有表達清楚,就今天的文章,我還是認真構思了的。而今天主要是說說女命的問題。在從事收費預測一年多時間以來,看的女命也相當多,看多了,一個最大的體會就是當女人太難了。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時間:2020-07-07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 說說那些和雙魚座最般配的星座
    以感情為主的世界就跟專一是劃等號的我們也都知道,愛情是有保鮮期的,初期甜哥哥蜜姐姐,浪漫多情,非你莫屬,但是保鮮期一過,水相星座在愛情世界裡會不斷尋求滿足,經過調查,被投訴出軌率最多的星座也是水相星座雙魚座是穩拿第一把交椅的,經常被冠以,心思敏感、善良、浪漫愛幻想的雙魚經常會被大家說起:雙魚的世界裡是「無愛不歡」活到老愛到老的星座,我覺得雙魚有一項隱藏的本事,就是在找另一半這件事上眼光一向不錯
  • 那些把自己心情發說說的人是為了什麼?
    看回以前的空間說說,每天都發的籤名,你會不會發現,當初的那個自己,讓現在的我們感覺很幼稚,總會笑著自問道:「自己當初怎麼這麼傻呢,居然會說這樣的話。」看著那一篇篇說說,總覺得那麼搞笑,從裡面看到了自己那時候的各種心情,表白成功的開心,下雨天心情的壓抑,和女朋友的鬧矛盾,到後面分手的傷心痛苦,習慣一個人後的孤獨,還忍不住對她的想念,日復一日,每當想起,總會想著在空間說說上寫上那麼一句自己心情的話,你,或許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吧。
  • 實用小工具:中華萬年曆日曆之歷史上的今天
    中華萬年曆日曆產品圖:歷史上的今天中華萬年曆日曆作為一款中國人自己的日曆APP,在小工具裡設置了「歷史上的今天」,目的是為了讓用戶知道現在度過的每一天都不是平凡沒有意義的,都是充滿著無限可能的。打開中華萬年曆日曆APP,進入「我的」頁面,在常用工具中選擇「歷史上的今天」,就能看到在過去那些年的這個時候,都發生了些什麼事。
  • 那些年的《故宮日曆》由他編纂,一同追憶那位身在宮外的故宮人
    2009年3月,出版社組織了一次編輯培訓,時任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鄭欣淼先生在講座中提及《故宮日曆》。作為一名新編輯的我,在朱傳榮老師的提點、江英、張楠老師的支持下,開始整理相關資料、籌備選題上報,後在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出版社社長王亞民先生的親自指導下,當年9月,復刻自民國日曆的2010年版《故宮日曆》重獲新生。
  • 2021年日曆 | 最美茶日曆
    茶日曆由中國茶葉博物館主編,中國茶葉博物館用歷代國家寶藏勾勒出典雅、豐富、厚重的中國茶文化日曆,讓充滿儀式感和雅趣的茶文化伴隨我們生活每一天。 為了凸顯茶日曆的茶韻,在日曆內襯用紙上專門訂製了含真茶葉的宣紙。即在宣紙撈制過程中加入了真茶葉,使得日曆的襯頁在薄薄的纖維間夾帶著茶葉,聞一下,略帶縷縷茶香。
  • 文創日曆層出不窮 「老黃曆」比新日曆價更高
    打文創牌的不少,有新意的不多自從11年前,一本《故宮日曆》紅遍大江南北,文創日曆帶火了幾乎退出人們生活的日曆市場。一時間,各式各樣的文創日曆湧現,發售時間也年年往前趕。不過,細看市場上的文創日曆會發現,百分之八九十的日曆種類來來回回只有幾款。每天一圖類,或是各地旅遊大片,或是不同萌物,或是動物,或是植物。
  • 今年的日曆越來越薄,明年的日曆你選好了嗎-中青在線
    22歲的趙明偉已經在美國念了半年研究生,寫字檯上攤開著的2016《餐桌物種日曆》還有一個月就要翻到盡頭。不過沒關係,他已經在10月就早早地買好了果殼出品的2017《物種日曆》。儘管那些中國的節氣、農曆在美國用不上,但趙明偉覺得無所謂。「看日期手機就能看,買這種日曆,肯定是喜歡它的內容。
  • 不起眼的日曆,是入門時間管理最好的選擇
    將它們記在日曆上,就可以清晰的展現出你一天大概會如何度過。 除了這三類事情,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都未知的準任務最好不要放在日曆上。例如在谷歌日曆中,可以為一個目標安排時間,例如鍛鍊、和培養技能等等。但這種本來沒有固定時間,人為的給這些事設定一個開始和結束時間,能真的執行下去嗎? 有效的時間管理,應該假設我們的行為是懶惰的。
  • 2014朋友圈上海的那些事
    圖說上海:講述萬家燈火中的另一個上海,城事 · 文娛 · 房產 2014朋友圈上海的那些事 楊磊/文 朋友圈/圖(媒體轉載須經騰訊大申網及作者授權) 2014—匆匆這年,在這座城市,你我他的身邊,我們一起經歷了許多,悲歡離合,一眼難盡。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父母喜歡養生,有專門講健康小知識的日曆;家裡有娃的,有孩子專用日曆;文藝青年,那可選擇的不要太多;甚至壓力山大的高三學子,都有一本「高考日曆」等著他們……《勵志高考日曆》 產品圖這幾年,日曆書的火爆已經超出業界人士的想像。各大出版社競相推出自家的日曆書,甚至各個行業也都希望有一本能夠代表自己的日曆書。
  • 《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源出民國舊本
    遍覽圖書市場,迎新隨書出版的日曆/檯曆很多:企鵝圖書10周年紀念日曆值得收藏、幾米繪本與檯曆套裝搭配《擁抱》和《地下鐵》不同主題款、《紅樓夢日曆》是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而製作的珍藏版、豐子愷童心四季漫畫精選《郎騎竹馬來》檯曆加書雙奉、蔡志忠師生禪畫作品集《水墨禪境》,還有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研究小組編著的《2015年中國傳統美食檯曆》、公仔阿狸手帳主打的目下最流行的「時間管理」日曆、Van Gogh
  • 2020年日曆盤點!日曆千篇一律,要選最有趣的那本~
    那麼,小編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有趣的2020年的日曆,方便各位在做計劃時參考時間。此次增加了套裝版,除了日曆以外,還搭配2020年手帳,包含日計劃、月計劃、年曆、月曆,並增設新年計劃與回顧展望。《對她說》Sir電影日曆參考價:149元由Sir電影(原毒舌電影)與印象筆記聯合定製,這本名為《對她說》的電影日曆,是日曆,也是明信片、日記和一份好片推薦。366張電影劇照,全部經過正版授權。
  • 說說棠溪寶劍那些事
  • 2020年日曆來了,裡面藏著百科全書
    記者 | 趙曉嬌12019的餘額已不足20%,2020年日曆已經來了。2020年日曆除了上市時間早之外,功能上也增加了很多趣味性和互動性,並且還有許多新晉品牌加入了這場日曆大戰,比如最近很紅的敦煌研究院,以及公眾號 「十點讀書」,今年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日曆,而像故宮日曆、知乎日曆等老牌常青日曆今年也繼續知識普及的路數。
  • "解夢""忌宜"充斥 市場新掛曆日曆成"迷信全書"
    日曆變成「迷信全書」    昨日下午,記者在漢正街東富商城外一些攤點上見到,多家商戶擺出新出的掛曆、日曆,通篇都是「忌宜大全」、「吉兇方位」和「解夢」等內容。家住漢陽的李先生表示,原本準備買本內容健康向上的日曆自用,發現迷信內容太多,擔心影響孩子,還是決定不買了。    記者詢問攤主是否根據上述「吉兇方位出行」,或依「忌宜」行事。攤主無奈地說,現在也想進一些正規的日曆,可上一級批發商只有這樣的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