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一個縣,建縣歷史近2100年,縣名與明朝皇帝年號「重名」

2021-01-08 哀哉漢唐

年號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重要的紀年方式,始於漢武帝,止於宣統帝,具有非常濃厚的歷史氣息。在中國現行的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以皇帝的年號命名的,比如紹興、寶應、淳化、永泰等,至今依然在沿用。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甘肅省白銀市下轄的景泰縣,從表面上看,也是一個以年號命名的縣,其實則不然,「景泰」雖然有同名的年號,但是景泰縣的命名卻並非來自於該年號。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景泰縣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地處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該區域春秋時期為西戎聚居地,戰國初期月氏人崛起後佔據了河西走廊一帶,秦末漢初前後匈奴人打敗了月氏人後佔有了此地。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國力強盛,發動了對匈奴的反擊作戰,公元前121年前後霍去病在河西之戰中打敗了匈奴,把河西走廊納入了漢王朝的版圖之中,漢朝在河西走廊地區先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縣境屬武威郡轄境。到了漢宣帝地節三年即公元前67年,在縣境內設置媼圍縣,縣治設在今蘆陽鎮吊溝村的麥窩古城,這是景泰縣建縣之始,東漢時媼圍縣延續未變。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大地戰亂不息、政權更迭頻繁,縣境內沒有縣一級行政建制。

唐朝開元年間,縣境屬會州烏蘭縣轄地,安史之亂時吐蕃趁唐朝忙於平息中原的叛亂,出兵強佔了河西走廊一帶廣大的地區,縣境遂屬吐蕃管轄,直至一百年後歸義英雄張議潮舉兵驅逐了吐蕃人收復了河西之地,縣境復屬會州烏蘭縣轄地。五代十國及宋朝初期,縣境屬吐蕃管轄,後來党項人崛起後佔有了此地,兩宋時期縣境屬西夏國統治區域,直至元朝統一中國復歸中原王朝統治之下。

清朝時縣境屬皋蘭縣轄地,當時的皋蘭縣管轄範圍非常廣大,包括了現在蘭州、白銀兩個地級市的絕大部分地區,由此也造成了地方管理上的不便。為了更好地管理皋蘭縣北部的廣大區域,公元1739年在今壽鹿山腳下的寬溝村設縣丞一人,負責管理地方事務。1757年設於寬溝的縣丞駐地遷到了紅水堡,稱為紅水分縣,晚清時期縣丞駐地又遷回了寬溝。中華民國成立後,核定全國地名,紅水分縣於1913年升為紅水縣,1933年靖遠縣黃河以西的地區劃歸紅水縣,紅水縣改名為景泰縣,寓「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縣城設在今蘆陽鎮。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景泰縣被撤銷,直到1961年才恢復建置,縣城仍設在蘆陽鎮,1978年縣城遷至一條山鎮,屬武威地區管轄,1985年劃歸白銀市管轄至今。截至目前,景泰縣總面積5483平方公裡,全縣總人口24萬人。

「景泰」一詞最早見於史書是明朝皇帝朱祁鈺的年號,前後共使用了八年:1450年~1457年,有「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但是景泰縣名應與此無關,目前對於「景泰」縣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景泰縣於1933年改名時,劃入了靖遠縣的一部分土地,縣名本為「靖泰」,考慮到詞義不和諧因此取諧音的「景泰」;二是認為景泰縣原縣城蘆陽古城建於明朝景泰年間,因此以景泰為名,但較為牽強。

相關焦點

  • 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是皇帝的年號!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在悠久的歷史下,其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其中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城市),20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其中,就慶元縣來說,人口超20萬,為浙江省麗水市轄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北與龍泉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接壤;東西、南面與福建省壽寧縣、松谿縣交界。
  • 陝西一個45萬人口大縣:倉頡在此造字,因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建縣前 上古時期,禹鑄九鼎分天下為九州,縣境屬梁州地域,周朝時先屬雍州後屬豫州。春秋時期,縣境先屬鄀國後改屬晉國,戰國時期先屬魏國後改屬秦國,秦朝統一後屬京畿內史直轄關(武關)中。
  • 山東一縣的名字「火了」,縣名簡單卻常常被讀錯,網友直呼太難了
    山東一縣的名字「火了」,縣名簡單卻常常被讀錯,網友直呼太難了我國土地遼闊,物產豐富,不僅有數不清的山川之美,還有663個城市。 在這些城市中,每個城市的名字都有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意思。 例如,以攀枝花-花命名的唯一城市,秦皇島市-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唯一城市等。
  • 河北省一個縣,以「龍」命名,名字起得非常霸氣!
    河北省,簡稱「冀」,與河南省相對應,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截至2017年,河北省共下轄11個地級市。
  •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十五——與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縣(桂林)
    修仁,是桂林市治下荔浦轄下一個鎮的名字。當然了,這樣說只是為了閱讀理解方便,真要認真起來,現在是會被人噴的。準確來說,2018年8月17日自治區批文下達,同意荔浦縣的撤縣改市申請,成為廣西又一個省轄縣級市。
  • 浙江省面積最大的縣,60年前兩個縣合併而成,境內一個湖比縣有名
    淳安縣面積4427平方公裡,佔全省總面積4.35%,超過整個嘉興地區,是浙江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是著名國家5A級風景區千島湖所在地,也是浙江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根據地縣。2019年5月,淳安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淳安縣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春秋,屬吳、越,戰國屬楚。秦時,為歙縣轄地。
  • 三臺撤縣建市有什麼好處?
    近段時間,四川網友對「三臺縣將撤縣建市」議論紛紛,到底撤縣建市有個好處?1月14日綿陽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進入第二天會期,綿陽市人大代表、三臺縣縣長譚崗就三臺啟動撤縣建市等問題,接受了四川在線、天府早報記者的專訪。譚崗介紹,撤縣建市,將使三臺廣大「農民」轉變為「市民」,讓更廣大群眾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 江蘇一個80萬人口大縣,是朱元璋祖籍地,曾屬安徽省
    秦平定江南之地後,約公元前223年前後,於縣境內設置盱臺縣,縣治位於今縣境東北盱眙山麓。秦末亂世中,公元前208年項梁與各路義軍共立熊心為楚懷王,建立楚國,盱臺為楚國國都所在,後因戰局需要北遷至彭城。西漢時期,仍為盱臺縣,約於漢武帝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盱臺縣改名盱眙縣,為臨淮都尉治所。王莽篡漢後,大肆更改全國地名,盱眙縣改名武匡縣,東漢建國後復名盱臺縣。
  • 三門峽面積最大、卻最窮的縣,建成2132年,從沒改過名
    而經過1957年建市,到1961年將為縣級市,再到1986年重升為地級市,三門峽市也幾經風霜。其中,仰韶村文化遺址、函谷關、豫西大峽谷等都是三門峽的著名旅遊景點。而相比於三門峽市的幾經變革,其轄區卻有一個縣,面積為全市最大,GDP卻是全市最低,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但有意思的是,從建縣到現在,該縣從沒有改過縣名,也沒有移過城址。它就是:盧氏縣。
  • 古代的一個縣有多少官員?如何管理全縣幾十萬百姓?
    那麼,古代的「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縣」與「郡」之間的相互統屬關係是如何轉變的,一個縣有多少官員,一個縣的官員是如何管理百姓的,是不是管理幾十萬百姓呢?縣制的起源「縣」,在未作地方行政單位之前,與「懸」為同一個字。即懸掛、聯繫的意思。西周時期,周王的食邑叫王畿或國畿,畿內的土地與周王緊緊「聯繫」在一起。《說文》「縣」字解,曰:「天子畿內,縣也。」
  • 濟源市行政區劃史,軹縣為地區母縣,長期屬焦作前身
    隋朝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此時今濟源市境內存在上圖兩縣,屬河內郡管轄。這個河內郡和漢晉時期的河內郡並不是同一個行政建制的延續。漢朝時境內的三縣此時也都被廢。濟源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軹縣北部置,即今濟源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王屋縣,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長平縣置,位於今濟源市王屋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邵原縣,顯慶元年(656年)復名王屋縣,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入濟源縣,為延續下來。長(也作萇)平縣則是北魏皇興四年(470年)置。
  • 綿陽市三臺縣啟動撤縣建市
    綿陽市三臺縣啟動撤縣建市 2014-01-15 13:55:06  來源: 四川在線  編輯: 曾俊菠  責任編輯: 張偉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山東兩縣有望「合併」,一旦成功,或將「撤縣設市」迎來機遇
    我國這幾年經濟發展一直都很好,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而2020年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一年,國內所有的貧困縣都已經「摘帽」,我國整體的國力大幅度增長,這幾年國內一直都有著非常頻繁的行政區劃調整,或是合併、或是拆分、或是撤縣設市、或是降級為街道等等,而這些政策的施行對於各個地方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湖南益陽一個縣,因一條桃花江而得名,有3條鐵路線過境
    2019年,益陽的GDP達到了1792億元,能夠取得這個成績,與下面縣市的努力分不開。 今天就重點介紹益陽其中的一個縣,因一條桃花江而得名,有3條鐵路線過境,它就是桃江縣。
  • 四川有一人口大縣,GDP高達380億,有望「撤縣設市」
    因為它自身有著很好的發展,在2019年,當地的GDP為2856.2億元,在四川省內排名第二,雖然還不能和成都市相比肩,但在整個四川省來說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可見這座城市的實力還是很強的。而這座城市的歷史也是很悠久了,在公元前201年,也就是漢高祖時期,就設立了縣,在當時是叫「涪縣」,距今天已經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了;並且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曾作為「都城」出現。
  • 浙江省慶元縣,南宋以年號置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
    先後被授予中國綠色競爭力最強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中國鉛筆生產基地和「中國竹製品產業基地」等稱號。2018年9月26日,慶元縣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一、歷史沿革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析龍泉縣松源鄉及延慶鄉之一部置縣,治今址,屬處州。以紀年為名。元屬處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省,十三年復置,屬處州府。清沿之。
  • 河北省的總計11個縣,6年時間裡,為何劃分給了北京市?
    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河北省與周邊的各個省份與直轄市、自治區,幾乎都發生過行政區劃的調整。今天,我們聊聊河北省與北京市之間的區劃問題。在50年代,前後6年時間裡,河北省總計有11個縣被劃入了北京市。那麼,這11個縣為何會劃入北京市呢?
  • 下一個撤縣設市的會是誰?
    射洪,詩酒之鄉,人文薈萃,一座歷史悠久、山水相依的文化名城。 射洪,是四川傳統「工業強縣」。培育了捨得酒業、美豐股份、天齊鋰業等多家上市公司,集聚了11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化率達到49.2%,是全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獲評全省唯一的丘陵地區經濟發展示範縣。
  • 陝西寶雞筆畫最多的縣,人口不足10萬,GDP卻達到141億元
    在陝西省寶雞市,有一個縣比較獨特,它就是麟遊縣。這個縣到底有哪些獨特之處呢?別忙,讓我一一道來。麟遊是寶雞市筆畫最多的縣,這也算得上是麟遊的一個特點了。「麟遊」兩字共35畫,這比太白縣難寫太多了。那麼麟遊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四川一個「狂妄」的縣,GDP發展一般,卻要撤縣設市,能成功嗎?
    九寨溝縣屬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阿壩州東北部,原稱「南坪縣」,1998年改稱「九寨溝縣」,是目前命名最成功的縣之一。九寨溝縣雖然名副其實,但仍是一個欠發達地區,2019年GDP為24.675億元,比2018年下降了1.4241億元,降幅7.0%,九寨溝縣經濟狀況不好,現在正「撤縣設市」,2017年12月23日,阿壩州決定撤銷九寨溝縣,設立縣級九寨溝市,下一步就等待國務院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