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名字是皇帝的年號!

2021-01-17 騰訊網

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浙江省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在悠久的歷史下,其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其中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城市),20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其中,就慶元縣來說,人口超20萬,為浙江省麗水市轄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北與龍泉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接壤;東西、南面與福建省壽寧縣、松谿縣交界。慶元縣距麗水市210千米,距浙江省省會杭州市532千米。在歷史上,就慶元縣這一縣名,是宋朝皇帝所賜,並且還是宋朝皇帝的年號。

首先,慶元縣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地形屬浙西南中山區,有溪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等多種地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為洞宮山脈所踞,多崇山峻岭、深谷陡坡,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3座,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為浙江省第二高峰,百山祖北麓齋郎村海拔1210米,是慶元縣最高居民點,山間盆(谷)相對高度海拔600米—800米;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嶺——楓嶺餘脈,地勢較東、北部平緩,谷地較寬,山間盆(谷)地相對高度海拔330—600米,新窯村海拔240米,是慶元縣最低點。慶元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溫暖溼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4℃,降水量1760毫米,無霜期245天。總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就局部而言,東、北部氣溫較之西南部和中部低,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

就慶元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慶元境內繁衍生息。春秋時期,該地區屬越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浙江省慶元縣一帶先屬越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麗水市慶元縣一帶屬閩中郡這一建制。西漢惠帝三年(前192年)立東甌國(治所在溫州市),為東甌國土。始元二年(前85年)以東甌地置回浦縣(治所在今台州市椒江區章安鎮,轄今臺、溫、麗三市區域),屬揚州會稽郡(郡治在今江蘇蘇州市)。東漢建武初(公元25年)省回浦入鄞縣(屬今寧波市)。章和元年(87年)析回浦故地置章安縣(治今台州椒江章安鎮)。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置松陽縣,屬揚州會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分太末縣南部置遂昌縣,屬揚州會稽郡。

自三國、兩晉、南北朝歷隋至唐朝乾元二年,500多年間,松陽縣先後隸屬揚州臨海郡、永嘉郡、處(括)州、江南道(或江南東道)括州;遂昌縣先後隸屬揚州東陽、括州、江南道(或江南東道)括州。唐乾元二年(759年)析遂昌縣、松陽縣置龍泉縣,該地區屬浙江東道括州龍泉縣,稱松源鄉。南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析龍泉縣松源鄉益以延慶鄉之半(今龍泉市小梅、查田、茶豐、青溪、四源及慶元縣三濟、黃真、黃田等地)置縣,以寧宗年號「慶元」稱名,為慶元縣建制之始,屬兩浙東路處州。慶元(1195年~~1201年2月5日)是南宋寧宗的第一個年號,該年號共用時6年,1201年2月5日改元嘉泰元年。

最後,元初慶元縣屬江淮行省(1284年改屬浙江行省)處州路(1359年改為安南府,旋改處州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慶元縣屬浙江布政使司處州府。清嘉慶(1796—1820)年間,慶元縣屬的金村、下洋劃歸龍泉縣。到了1914年,慶元縣屬甌海道。1928年,慶元縣直屬於浙江省。1957年5月,原屬龍泉縣的龍巖村劃給慶元縣。1958年11月,慶元縣併入龍泉縣。

1973年7月,恢復慶元縣建制。1975年3月,原屬慶元縣的四源鄉劃歸龍泉縣。1981年,慶元縣屬麗水地區。2000年,撤銷麗水地區,設立地級麗水市,慶元縣屬麗水市。截至2019年,慶元縣轄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松源街道、濛洲街道、屏都街道、黃田鎮、竹口鎮、荷地鎮、左溪鎮、賢良鎮、百山祖鎮、嶺頭鄉、五大堡鄉、淤上鄉、安南鄉、張村鄉、隆宮鄉、舉水鄉、江根鄉、龍溪鄉、官塘鄉。慶元縣總面積達189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0.1萬人,也即為浙江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甘肅省一個縣,建縣歷史近2100年,縣名與明朝皇帝年號「重名」
    年號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重要的紀年方式,始於漢武帝,止於宣統帝,具有非常濃厚的歷史氣息。在中國現行的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以皇帝的年號命名的,比如紹興、寶應、淳化、永泰等,至今依然在沿用。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甘肅省白銀市下轄的景泰縣,從表面上看,也是一個以年號命名的縣,其實則不然,「景泰」雖然有同名的年號,但是景泰縣的命名卻並非來自於該年號。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景泰縣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地處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該區域春秋時期為西戎聚居地,戰國初期月氏人崛起後佔據了河西走廊一帶,秦末漢初前後匈奴人打敗了月氏人後佔有了此地。
  • 浙江省面積最大的縣,60年前兩個縣合併而成,境內一個湖比縣有名
    淳安縣,隸屬浙江省杭州市,位於浙江省西部,地處北緯29°11′~30°02′,東經118°20′~119°20′。東鄰桐廬、建德,南連衢江區、常山,西南與開化接壤,西與安徽休寧、歙縣為鄰,北與臨安毗連。
  • 陝西寶雞筆畫最多的縣,人口不足10萬,GDP卻達到141億元
    在陝西省寶雞市,有一個縣比較獨特,它就是麟遊縣。這個縣到底有哪些獨特之處呢?別忙,讓我一一道來。麟遊是寶雞市筆畫最多的縣,這也算得上是麟遊的一個特點了。「麟遊」兩字共35畫,這比太白縣難寫太多了。那麼麟遊縣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浙江省慶元縣,南宋以年號置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
    慶元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總面積1898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先後被授予中國綠色競爭力最強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中國鉛筆生產基地和「中國竹製品產業基地」等稱號。2018年9月26日,慶元縣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 古代皇帝的年號,諡號,廟號,尊號,分別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能分得清古代皇帝的尊號,諡號,廟號,年號,分別是什麼意思,今天虎臣就來帶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咱們挨個來說。先說年號,古代的主要紀年有帝王紀年、公元紀年、歲星紀年和幹支紀年。漢武帝之後,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年號。
  • 中國第一個年號是什麼?沒有年號以前用什麼紀年?
    元就是剛開始的意思,譬如我們習慣性的會說貞觀元年、乾隆元年,又或者某某皇帝改年號了,就會說改元貞觀、或改元建武。應該說這是年號制度剛剛建立,漢武帝還沒有在這個年號上面琢磨下功夫,怎麼方便就怎麼來。但後來可能覺得這種年號太簡單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寓意,所以後面的年號就不再用元了,而是改為什麼太初或者徵和之類的。
  • 什麼是年號,封建時代第一個年號是什麼,年號的作用又是什麼
    年號由新君登基開始計算,到皇帝駕崩結束。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武則天36個。明清皇帝大多一帝一號,在封建時代,年號制度往往和正朔問題聯繫在一起,是一件具有宣政統、明正朔、申皇威、履王道、紀始元等等重大政治意義的事件。所謂「正朔」,就是合法,順天應地。國家政權的合法性體現。
  • 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有何含義?你能區分嗎
    而皇帝作為中國古代最尊貴的人,對於文化的產出功不可沒。 古往今來對皇帝的稱呼非常複雜,關於古代皇帝的年號、廟號、諡號、尊號,十分容易讓人混淆,那麼你能知道其含義嗎?先秦時期並無年號,年號是從漢武帝即位後首次誕生,根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所說,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的時候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之後年號紀年便一直沿襲下去。歷朝歷代,每位皇帝即位後,都會誕生年號。 年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皇帝統治的象徵,每位繼承皇帝的新的君主繼位之後,一般來說他們必須改變本朝的年號,這被稱為改元。
  • 河北省一個縣,以「龍」命名,名字起得非常霸氣!
    其中,就秦皇島市下轄的盧龍縣,以「龍」命名,名字起得非常霸氣!盧龍縣人口超40萬,歷史上因和雲南一個縣重名而改名!一首先,盧龍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隸屬於秦皇島市,位於東經118°46』至119°08』、北緯39°42』至40°08』之間。東距濱海城市秦皇島53公裡,西距唐山68公裡,北距瀋陽433公裡。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盧龍縣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 浙江杭州有個縣,縣的名字讓人倍感親切,擁有5A級旅遊景區
    淳安縣為浙江省杭州市的下轄縣,位於杭州西南部的淳安縣屬於浙西山地丘陵地區,境內森林覆蓋率達65.00%。淳安縣作為浙江最大的縣,陸域面積達到4417.48平方公裡,下轄11個鎮、12個鄉,戶籍人口達到458669人。
  • 古代很多皇帝的年號竟然都與道教有關!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歷朝歷代的年號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每個皇帝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年號,這些年號中有的與道教文化淵源甚深,因而也預示著非常的含義。這個年號是最早使用帶有龍字的年號。據說是因為當時黃龍出現,視為吉祥,因而改元。黃龍(前49年)是西漢皇帝漢宣帝劉詢的第7個年號,也是他的最後一個年號。 《淮南子·精神訓》載:「禹南省方,濟於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嘆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餘何憂於龍焉?龍俯首低尾而逝。」
  • 廟號、諡號、年號,應該如何區分?為什麼皇帝那麼多稱謂?
    那麼如果我說清高宗,或者是大清純皇帝,那麼又指的是誰呢?  其實這些稱謂都是指的一個人,那就是乾隆。這些讓人分不清的稱謂,分別都指的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區別呢?今天我就用乾隆皇帝來舉例。    三、年號(乾隆)  年號就特別容易理解了,就是皇帝用來紀年的一種方式,最開始是從漢武帝首創。我國也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國家。
  • 中國皇帝為何一遇大事,就要更改年號?這樣年份不是很亂嗎?
    說起年號,也許有的朋友不是十分的了解,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最近電視上一直在播放《如懿傳》,演的是乾隆皇帝的後宮,乾隆就是愛新覺羅弘曆登基之後所設定的年號,取其「天道昌隆」之意。年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獨有的。
  • 不書年號罪是什麼罪 陶淵明的行為到清朝為什麼會變成一種死罪
    中國古代紀年不用公元紀年,通常用的是另外兩種紀年方式,一個是甲子紀年,用天幹地支組合來紀錄時間,另一個則是皇帝的年號紀年,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比如康熙元年,乾隆三年之類的。因此每當朝代更替,前朝遺民為了表示不願服從新朝,往往在著書寫詩時就不寫年號而書甲子。書甲子而不書新朝年號事,最早起源於《宋書陶潛傳》。話說晉安帝被大臣劉裕所殺,劉裕建國號為宋,年號為永初。
  • 中國人口大縣排名 全國人口最多的十大縣市排行榜(圖)
    中國人口大縣排名包含了縣、縣級市。因為縣級市也是縣級行政區,所以中國各省人口排名計算在內了。可以看到人口最多的普寧市達到了247.27萬人,而排名第十的固始縣也有174萬人。中國地大物博,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1、普寧市  廣東省轄縣級市,揭陽市代管,面積:1620平方公裡,247.27萬人。
  • 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有啥區別?
    今天現代人對古代皇帝的稱呼有很多,有的叫「某某帝」,例如漢武帝劉徹。有的叫「某某宗」,例如唐高宗李治。還有叫「某某祖」,例如漢太祖劉邦。這麼多稱呼確實搞得現代人很頭暈,在此我給大家簡略講解一下。古代皇帝在駕崩後一般會得到兩個稱號,一個叫「廟號」,一個叫「諡號」。
  • 中國這三個城市與「龍」有關,其中一個出15個皇帝,你知道嗎?
    中國的人們對龍文化一直都非常追崇,龍圖騰的象徵意義也非常特殊,古代的皇帝穿的都是龍袍,都用真龍天子來形容這種的崇高地位。因此中國的很多城市也喜歡和龍扯上關係,因有著龍文化而引以為傲,中國有這三個城市,都與龍有關,並且意義一個比一個特殊。首先來說說龍泉市。
  • 四川有座人口大縣,常住人口超120萬,天府大道可直達達縣城
    眾所周知四川是一個人口大省,境內常住人口約為8375萬,是當地人口最多的縣城,人數可達120多萬,這就是地在眉山市區的仁壽縣。該縣總面積約為2716.86平方裡,包括4條街道、26個鎮和2個鄉,全縣戶籍人口約為154萬人,其中常住人口統計數字為120萬左右。
  • 被宋徽宗下令破了龍氣的此人,仍然當了皇帝,還在山東新置十餘縣
    此外,棲霞縣與招遠縣都是於偽齊阜昌年間置縣,這是不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反映出棲霞和招遠一樣都是以金礦而置縣的呢。把視角從金礦的角度拉回來,有人對「偽齊」這個政權名字好像不太了解:「也沒有聽說哪個朝代叫做偽齊呀?」其實「偽齊」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它的正式國名被稱為「大齊」,但因為來路不正、是傀儡政權,被後世加上「偽」字示以示與其他王朝的區別。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儘管不再使用年號,由於文學作品的普及我們對於年號並不陌生)說陌生是因為和日本鋪天蓋地的「明治」、「平成」、「昭和」比起來,我們的中國最後一個年號還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過遙遠,而說熟悉是因為年號本身就是中國首創,即便沒再使用,因為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普及我們也經常能接觸到年號,《三國演義》裡的「建安**年」就不說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