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個45萬人口大縣:倉頡在此造字,因避諱明朝皇帝改名

2021-01-09 騰訊網

關於漢字的起源,傳播度最廣的是倉頡造字說,倉頡造字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流傳。根據古籍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跟隨黃帝南巡,到了今天的洛南縣境內,倉頡登上保安鎮的陽虛山,面對著洛河之水,抬頭觀察日月星辰,低頭察看獸蹄鳥跡。

經過長時間的苦思冥想之後,倉頡創造出了中國第一代古漢字——象形文字,共計28個字,並把它們刻在陽虛山的山崖上。傳說倉頡創造出28個漢字之後,天空下起了稻米雨,鬼神也在夜晚偷偷哭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要求「書同文」,丞相李斯製作小篆作為全國統一文字時,曾到陽虛山尋找辨認過這些古字,據說當時李斯只能認出其中8個字。

倉頡造字的洛南縣,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位於陝西省東部,陝西、河南兩省交界處;縣境北鄰潼關縣、華陰市、華州區,西臨藍田縣、商州區,南連丹鳳縣,東與河南省靈寶市、盧氏縣接壤。

建縣前

上古時期,禹鑄九鼎分天下為九州,縣境屬梁州地域,周朝時先屬雍州後屬豫州。春秋時期,縣境先屬鄀國後改屬晉國,戰國時期先屬魏國後改屬秦國,秦朝統一後屬京畿內史直轄關(武關)中。

漢武帝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13年,設置上雒縣,縣治位於今商州區境內,縣境屬上雒縣管轄。東漢時,上雒縣升為上雒侯國,曹魏時期改雒為洛,即為上洛縣。此後直至北魏中期,縣境均屬上洛縣管轄,西晉及東晉時,均曾於縣境東南部設拒陽縣,但均很快被廢除。

洛南縣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即公元441年,於縣境內今古城鎮復置拒陽縣。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此後對全國混亂的州郡縣建制進行精簡及調整。公元583年拒陽縣改名洛南縣,公元615年縣城遷至今城址,唐宋金元延續不變。

雒南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仍為洛南縣。萬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駕崩,八月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泰昌,即為泰昌帝。此後,為避泰昌帝朱常洛名諱,改洛南縣為雒南縣,清朝時延續不變。

洛南縣

1948年6月,陝南行署區(省級)成立,下轄1個直轄市(南鄭市)、4個分區(南鄭、安康、商雒、兩鄖),雒南縣隸屬於商雒專區。1951年2月,陝南行署區撤銷,轄區分別劃入陝西省和湖北省,雒南縣劃歸陝西省,隸屬於陝西省商雒專區。1964年9月,因「雒」字生僻,雒南縣復名洛南縣,洛南縣先後隸屬於商洛專區、商洛地區,2002年改屬地級商洛市管轄至今。

洛南縣建縣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於公元266年所置拒陽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今洛南縣的前身為北魏時於公元441年所置拒陽縣,隋朝時於公元583年改名洛南縣,明朝時於公元1620年為避諱改名雒南縣,新中國成立後於1964年復名洛南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

洛南縣地處秦嶺山區,洛河橫貫全境,因縣城位於洛河以南故名洛南。全縣總面積2830平方公裡,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全縣常住人口44.94萬人、戶籍人口45.58萬人。洛南縣物產資源豐富,核桃產量全國第一,連翹、丹參、桔梗、菖蒲等中藥材產量全國第一,鉀長石儲量為亞洲最多。

洛南縣比較出名的本土歷史名人,有隋朝著名將領王辯:王辯是洛南縣石門鎮庵溝村人,隋文帝時官至大都督,獲封武寧男爵位。隋朝末年王辯曾剿滅數支義軍,隋煬帝多次讚許並重金賞賜。公元617年,王辯與王世充共同率兵與瓦崗軍作戰,當時王辯已經攻破瓦崗軍外圍,但王世充卻鳴金收兵,導致王辯由勝轉敗,撤退途中死於洛水中。

相關焦點

  • 造字鼻祖,倉頡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部落?
    最顯著的標籤是造字始祖。流傳比較廣的介紹是:他姓侯岡,名頡,被尊為「造字聖人」。倉頡造字需要解釋一下,《說文解字》說他是黃帝時期的左史官,受鳥獸的足跡啟發,分類別異,並搜集整理實用漢字。首先左史官這個說法,不必多說,扯呢。負責為皇帝記錄統計一些事情是可以的,至於左史官這個職位那是被想當然的穿越了。
  • 甘肅省一個縣,建縣歷史近2100年,縣名與明朝皇帝年號「重名」
    在中國現行的地名中,有不少地名是以皇帝的年號命名的,比如紹興、寶應、淳化、永泰等,至今依然在沿用。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甘肅省白銀市下轄的景泰縣,從表面上看,也是一個以年號命名的縣,其實則不然,「景泰」雖然有同名的年號,但是景泰縣的命名卻並非來自於該年號。
  • 文字始祖倉頡造字
    倉頡文字始祖倉頡誕生,與眾不同,天賦異稟德睿機智,善觀天象,大地江河飛禽走獸勾勒畫字。倉頡造字倉頡先生仙風道骨,滿腹經論才高八鬥,時下人間無人比擬。戰火紛爭年間倉頡為軍師輔助黃帝收復五方部落,一統江山功不可沒!國泰民安後造字為國家造福祉,發揚至今。倉頡輔助黃帝興國,一派欣欣向榮。棄官歸隱,傳說白日飛升!
  • 穀雨由來,是倉頡造字還是雨生百穀?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gt;gt;今日穀雨,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節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穀雨是古人眼中養生的重要時節,為什麼人們喜歡在此時調養身體?
  • 倉頡造字,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文字的產生,有許多種傳說,倉頡造字是流傳最廣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倉頡造字潤及崖州
    120年前,同樣是一個庚子鼠年的春天,當時的崖州知州鍾元棣在蜈支洲島創設了一間倉頡廟。回溯歷史,我們不難從史志中找到當年創建倉頡廟的一些情形。  倉頡廟的由來  蜈支洲島是一個歷史並不悠久的名字,相傳在三亞設市當年,政府在核實地名時,當地漁民提供了一種說法,認為該島很像一種名為「蜈支」的海洋生物,遂將該島改名為蜈支洲島,並沿用至今。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倉頡,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人物,相傳他是軒轅黃帝的史官,負責記載部落中的事情。民間的傳說中他與項羽、重耳一樣,長有重瞳,但這不重要。有關倉頡的一個最有名,最偉大的事情,是他創造了文字。在倉頡造字之前,原始的人民要記錄自己的生活,史官要記錄部落事跡,都是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結果改成了這個名字
    可是在漢朝時期,因為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名字,所以姮娥改成了嫦娥。在如今看來嫦娥的名字自然是要比姮娥更好聽一些,但很多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你已經聽習慣了,但是在一開始古人的想法和你是一樣的,因為古人更加的習慣於「姮娥」一些,可以說因「避諱」而改名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 倉頡造字,字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哭
    很久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就是遇見了大的事情,打一個大的結,遇見了小事,就打一個小結,相連的事情就打連環結。相傳上古軒轅皇帝有一名部下名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是一名史官。他天生四目重瞳,異常聰慧。《莊子·篋篇》:「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留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文心雕龍·練字》:「文象立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作。」「倉頡造字」說:《世本·作篇》:「沮誦、倉頡作書。」《苟子·解蔽篇》:「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 公元前2000多年倉頡造字,28字《倉頡書》成就華夏5000年漢字文明
    《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像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後來改叫了什麼?
    可是在漢朝時期,因為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名字,所以姮娥改成了嫦娥。 在如今看來嫦娥的名字自然是要比姮娥更好聽一些,但很多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你已經聽習慣了,但是在一開始古人的想法和你是一樣的,因為古人更加的習慣於「姮娥」一些,可以說因「避諱」而改名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 《春之懷古》:倉頡造字
    《春之懷古》中寫道: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我們來講一講「倉頡造字」。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君主制度往往會有許多規章制度需要天下人去遵守,而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古時說的「避諱」。其實在以前,皇族的名字並不是平民百姓就可以隨便接觸並且同名的,甚至連一個字相同了都可能面臨隨時掉腦袋的風險,因此一般人都是避而遠之,就算沒有這輩子都不可能會見到當朝的皇帝。明朝皇帝姓「朱」與「豬」同音,明朝之人避諱,管豬肉叫什麼呢?小編查閱了史料後發現,歷史上記載著的是,明代當時並沒有對「豬」進行避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朱元璋認為自己的姓氏可以和家畜共稱嗎?
  • 倉頡葬身何處撲朔迷離 壽光倉頡墓本是一座高臺
    對於倉頡石室的準確位置,早在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即有詳細記載:「巨洋水自湖東北流,經縣故城西。……城之西南,水東有孔子石室,故廟堂也。中有孔子像,弟子問經,既無碑誌,未詳所立。」  「酈道元說的『湖』是積而為潭的潭湖,在今天彌河流經的寒橋村與牟城村之間,『故城』是西漢時的壽光縣城,在現在洛城鎮牟城村一帶。照此推斷,藏書室應該在牟城附近。」趙守祥介紹道。
  • 傳說倉頡有四隻眼睛,倉頡造字,是時代孕育的結果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文字的創始人——倉頡。傳說他有四隻眼睛,天生聰慧,可以觀察鳥獸的足跡,觀察出星宿的運動趨勢。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說到倉頡,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倉頡造字了,但其實文字並不是倉頡所創造的,而是在文字創造出來的途中,倉頡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他參與了整理歸類等內容。
  • 自古至今,造字從未停止,最著名的為三位皇帝造字|百家故事
    漢字趣事|自古至今,造字從未停止,最著名的為三位皇帝造字作者:枯木中國文字從倉頡造字至今,一直並未停止,總體數量是越來越多,從歷史資料和現有記錄來看,先秦時期最早的字典《爾雅》收錄了字詞4300多個,到如今2010版《漢語大字典》收錄單字達到60370個,兩千多年來,字庫擴大了14倍之多。
  • 上古時期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
    (二)少陵曾避賊,曾此一經過。才大交誼寡,途窮險隘多。石煙留旅跡,谷鳥見悲歌。世豈無賢宰,相逢客若何。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
  •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倉頡造字提到漢字的發明,便不得不提一下結繩記事。也許由於年代久遠,且繩索易於腐朽,考古上並沒發現遠古時期的記事之繩,但古代文獻有記載結繩記事一法。如《周易·繫辭》云:「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因為結繩記事的不便,最終這一方法被淘汰,被文字取而代之。關於漢字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倉頡造字」說,流傳較廣。
  • 倉頡造字,鬼神為何為之哭泣?
    倉頡造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我們今天能夠進行文字交流,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倉頡。倉頡是何許人也?他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 《淮南子》中曾經記載倉頡造字時候的奇妙景象,所謂是: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
  • 申權說西安: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倉頡造字臺
    此六人者,所作當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憂,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強,此之謂全人。秦 《呂氏春秋》 呂不韋看《呂氏春秋》的記載,雖然有「倉頡作書」的文字,但明顯不認為「倉頡造字」。理解其中文義,應該是說倉頡是上古時候的部落首領。倉頡愛好文字,於是上行下效,整個部落的人都投其所好,共同參與對文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