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15年的社保,但等到退休之後才發現自己每個月領到的退休金比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還少,現實當中類似這種情況並不在少數,很多人都有可能遇到同樣的情況。
對於這種情況可能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按理來說,最低工資標準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大家最基本的生活水準,那麼退休工資至少應該在最低工資標準之上,要不然怎麼保障大家的生活呢?
但實際上退休工資跟社會最低標準工資並不能簡單的對比,因為最低工資標準主要針對的是在職人員,而退休工資主要針對是退休人員,兩者是沒有可比性的。
我國退休工資遵循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如果大家在職的時候繳納的社保比較多,那麼退休的時候工資就會比較高;相反,假如大家在職的時候繳納的社保比較低,那退休的時候工資就會比較少的。
我們以深圳職工養老金為例來推算一下就知道。
目前我國養老金基本構成是由兩部分。
第1部分是個人帳戶養老金,其計算公式是: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餘額÷計發月數。
第2部分是基礎養老金,其計算公式是:基礎養老金=(社會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工資)÷2×繳費年限×1%。
假如現在有兩個人A和B,他們在40歲的時候開始繳納社保,連續繳納了15年,併到了60歲的退休年齡。
其中A在過去15年當中,最開始繳納社保的基數都是1500塊錢,之後每5年調整一次,每次上調300塊錢,那麼在15年時間裡,他累計繳納的個人社保餘額是25920元。而參考2001年到2015年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他本人的工資指數大概是大概0.5。
而B在過去15年當中,最開始繳納的基數是6000塊錢,之後每三年調整一次,每次調整以1000塊錢的幅度在上漲,那麼15年時間,他個人社保餘額累計將達到115200元,對應的他本人的工資指數大概是2.2。
到了2020年,這兩個人都滿足了退休條件,辦理了退休手續,參考2019年深圳社會平均工資9309元來算,那麼A和B每個人可以領到的退休金具體如下。
先看下A退休工資:
個人帳戶養老金=25920÷139=186元;
基礎養老金=(9309+9309×0.5)÷2×15×1%=1016.88元。
那麼A的退休工資總和=186+1016.88=1202.89元,再加上一些工齡補貼,地方補貼和調節金之後,A的實際退休工資大概在2000塊錢左右。
再來看一下B的退休工資。
帳戶養老金=115200÷139=828.77;
基礎養老金=(9309+9309×2.2)÷2×15×1%=2169.36元。
那麼B的退休工資總和=828.77+2169.36=2998.13元,再加上工齡補貼,地方補貼和調結金之後,B的實際退休工資大概在4000塊錢左右。
而2019年深圳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200塊錢,這意味著A的退休工資要比深圳最低工資標準少200塊錢,而B的退休工資要比深圳最低工資標準多出1800塊錢左右。
所以不論是退休工資是高於最高於最低工資標準還是低於最低工資標準都是很正常的,至於是高還是低,關鍵還要看大家在職的時候所繳納的社保基數以及累計繳納的年限。
在職社保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長,那麼在退休的時候對應的就可以領到更多的退休金;相反如果在職的時候繳費基數很低,而且繳費年限短,那退休工資比最低工資標準低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