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國」發現中國最早「宮殿」-新華網新華社鄭州1月13日電(記者桂娟 史林靜)巨型夯土高臺上築建宮宇、雙宮並列、前朝後寢、一門三道……中國最早「宮殿」在「河洛古國」——鄭州雙槐樹遺址日前展現莊嚴。
「中國宮室制度在雙槐樹遺址形成了初步的輪廓,這是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主根、主脈、主魂的一個實證,也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一個實證。」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
鄭州市文物考古院院長顧萬發介紹,新發現的宮室建築位於一處面積達4300平方米的大型夯土高臺上,高臺上建築基址密布,全部採用版築法夯築而成,目前一、二號院落布局揭露的較為清晰。
一號院位於高臺西半部,平面呈長方形,面積1300餘平方米,院落南牆外發現面積近880平方米的大型廣場,呈現出「前朝後寢」式的宮城布局。二號院落位於高臺東半部,面積1500餘平方米,該院落髮現門道三處,其中一號門在南牆偏東位置,門道為「一門三道」。
「這種大型院落的空間組織形式、『前朝後寢』式的宮城布局,開創了中國宮室制度的先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努說。這種布局直接影響了此後陶寺、二里頭、偃師商城等夏商都城規劃。
顧萬發介紹,「一門三道」遺蹟與二里頭一號宮殿、偃師商城三、五號宮殿建築門道遺蹟以及更晚的高等級建築門道基本一致,凸顯了雙槐樹大型建築基址的高等級性和源頭性,為探索三代宮室制度的源頭提供了重要素材。
此前,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宮室建築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後來山西陶寺遺址也發現類似宮室建築。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將中國宮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