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大盜孫殿英說過一句名言:打仗,無非是想辦法把錢賺回來,再把錢撒出去。
孫殿英是個大老粗,沒上過學,但是悟透了人情世故,軍閥混戰的年代,收買人心可比船堅炮利厲害多了。
中原大戰時,蔣介石就曾讓外號「小孟嘗」的何成浚搜羅了一批舞女,用火車拉到了前線,設立一個「軍人之家」俱樂部,用錢色收買本方和敵方的軍官,從而擊潰了馮玉祥的西線軍團。
這段歷史的背後藏著令人不寒而慄的細節。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企圖挑戰蔣介石權威的閻錫山、馮玉祥和李宗仁結成臨時聯盟,
在以河南為中心的幾個地區跟蔣軍戰鬥,因為河南地處中原,所以這場戰鬥又叫「中原大戰」。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往往蘊藏著常人看不到的商機,「中原大戰」爆發前,比較靈醒的外國商人看到了中國軍閥的需求,於是低價在歐洲購買了一批老舊軍火,用船運到中國,再高價賣給軍閥,一轉手就大賺一筆。
外國商人精明歸精明,但他們不知道,倒賣軍火可不是軍閥混戰裡最值錢的買賣。
各路軍閥並不愚蠢,自己花高價買來的武器,如果真的在戰場上消耗掉了,還得繼續掏腰包更新裝備,與其這樣,不如拿出來做個樣子,嚇唬嚇唬對方,然後花小錢在戰場之外的地方解決矛盾。
軍閥解決矛盾的地方就在煙館和勾欄瓦舍,在煙霧繚繞的房子裡,找幾個風塵女子作陪,軍官和掮客們把酒言歡,推杯換盞,只要價錢談攏了,籤字畫押,槍炮一聲不響,戰爭就分出了勝負。
只要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有號的軍閥,基本上都是這種「討價還價」遊戲的資深玩家,而蔣介石因為早年混跡江湖的原因,更是此中高手,作為一個軍閥,他知道舊軍隊中的每一個人想要什麼。
1930年,混戰的帷幕開啟,一邊是佔盡東南優勢的蔣軍,一方是閻錫山的晉綏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大軍閥「神仙打架」,小軍閥不想「凡人遭殃」,甚至還想撈點紅利,於是都把自己擺上了貨架,待價而沽,擺出一副「大爺你看我值多少?」的架勢。
蔣介石擁有東南工商業的優勢,很有些資財,再加上出手闊綽,對於小軍閥從不吝嗇,錢和女人,要多少有多少,另外,他不要求小軍閥宣誓效忠,只要不加入自己的敵人,怎麼樣都好。
相反,閻錫山和馮玉祥出手就不夠大氣,閻錫山是山西人,天生節儉,不捨得大把撒錢,馮玉祥本身也不富裕,二人扔出的籌碼少,自然站在他們一邊的人就越來越少。
當然,收買人心不是說直接給人送錢,那太低級,人家拿了你的錢不假,但也不想落一個貪財好色的名聲。這個時候,蔣介石手下的何成浚就派上了大用場。
何成浚本是個愛國人士,早年追隨黃興,後來追隨孫中山,最後跟了蔣介石。與蔣介石不同,何成浚是正兒八經的日本陸士畢業,再加上蓄養食客,樂善好施,急人所難,頗有點古代孟嘗君的意思,於是得了一個外號「小孟嘗」,在江湖上行走,大家都要給三分薄面。
何成浚雖然是軍校畢業,軍銜是上將,但從來沒有打過仗,反而對於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工作十分擅長。
蔣介石判斷中原大戰的西線戰場衝突不激烈,於是派何成浚過去當總指揮。蔣軍西線部隊勢力很複雜,除了蔣鼎文的第二軍是蔣軍嫡系外,其他的軍隊都是雜牌,比如第七軍楊虎城是陝軍、第九軍王金鈺是直系、第十軍徐源泉是奉系等等。
這些軍隊只是臨時掛靠在蔣軍內部,只要對面出價更高,隨時可能臨陣倒戈,叛變到對方的陣營。如何穩住本方的軍閥,同時收買對方的人馬,這是蔣介石給何成浚留下的難題。
何成浚久在江湖行走,知道遊戲的規則,他沒有整軍備戰,嚴肅紀律,而是派人到武漢去大採購,一方面僱來武漢最好的廚師,採買最優質的的食材;另一方面租了幾輛火車,把武漢勾欄瓦舍搜羅一空,所有風塵女子上車,運到漯河的總指揮部;最後,他又差人去雲南搞來一批煙土,火速運回前線。
從武漢開回前線的火車,被何成浚改造成了「軍人之家」,本方團級以上軍官可以來此消遣娛樂,頓頓吃中西大餐,還有紅粉佳人作陪,吃完再吞雲吐霧,打打麻將。
後來何成浚覺得「軍人之家」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於是給馮玉祥的西北軍發去消息:兄弟們只要不嫌棄,可以到我們的「軍人之家」來放鬆放鬆。
西北軍的軍官在何成浚的「花車」上吃飽喝足後,臨走時還可以領一筆「車馬費」,西北軍本就不富裕,這一下軍官們被何成浚的「糖衣炮彈」打得找不著北了,根本無心打仗,全都萎靡不振。
等到蔣軍和西北軍要真真正正打一仗時,本來以驍勇知名的西北軍根本無力招架蔣軍的進攻。戰敗的消息傳到西北軍總部,馮玉祥本人還不明所以:河南沒有蔣介石的中央軍,怎麼他們還能突破我軍的防線?
在何成浚「溫柔攻勢」的打擊下,中原大戰的西線戰場呈一邊倒的態勢,馮玉祥在東邊戰線苦戰正酣,沒想到西線已經土崩瓦解。
中原大戰打了七個多月,雙方投入兵力超過140萬,戰線綿延數千裡,堪稱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戰爭結果蔣介石大獲全勝,馮玉祥下野,閻錫山宣布辭職。
中原大戰結束後,一敗塗地的馮玉祥終於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在日記中寫道:西北軍好是好,就是見不得錢和女人。這中原大戰不是打仗,拼的是錢和女人。
中原大戰的結果一言難盡,蔣介石勝出,但是他所倚仗的何成浚和各種鑽營手法,包括用金錢和女人收買人心,雖然得到了一時的成效,但無助於國民黨內部的團結和進一步發展,可以說路走窄了。
就是因為沒有革命理想的鞭策,淨使用一些不上檯面的方法,所以國民黨每況愈下,乃至於「西安事變」時,蔣介石信任的何成浚居然拒絕了張學良的會談請求,似乎要擺老蔣一道。
不知道當時被困西安的蔣介石有沒有想過,他剛陷入險境,手下們沒有策劃紓困之策,反而像禿鷲等待食物一樣,靜待他的完蛋,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他一手促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