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是圓球狀?沒特殊的?專家:有!

2021-01-08 天天爆科技

為何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是圓球狀?沒特殊的?專家:有!

就在上個世紀70年代,科技進入了一個巔峰時期,一個接一個的太空人飛到太空,去拍攝我們的地球,當時科學家們把地球稱為藍色彈珠,我們也能夠看到自己的地球還是非常遠的,而且幾乎全是水覆蓋,而當時地球上的海洋尤為特殊,在廣闊的太陽系當中,幾乎沒有一個星球和我們地球一樣。

即使有些星球有那麼一點液態水,不過和我們地球相比那是少之又少,從當時的水星直到越來越遠的海王星,我們附近的鄰居大部分都是一些大型的球體,就算是在太陽系之間基本上沒有一個行星是其他形狀的。

要想搞明白一些原因就得了解一下,行星剛出生的時候,以當時的地球為例子,大約是在45億年前,當時恆星周圍才剛剛誕生,幾乎沒有一個星球是有生命的,而且這些恆星逐漸的進行撞擊,進而形成了現如今的行星。

而我們地球這一顆特殊的行星在逐漸的發展過程當中,引力也就越來越大,慢慢的開始膨脹。隨著行星的體型逐漸的變大,引力也就不斷的增強,到最後表面也就發生了一點波折,為何太陽系大部分行星都是圓球狀?沒特殊的?專家:有!其實在廣闊的太空當中,很多的天體都是因為一定的重力才變成了現在的球形。

比如說我們抬頭看到的月亮還有太陽,幾乎它們的直徑要達到將近1000公裡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越小的行星或者是彗星,它們之間的引力也就比較弱,因此它們的形狀也就千奇百怪,不過對於我們的地球來說,它並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球形,在地球自轉的進程當中,水還有土幾乎都甩到了太空當中。

除此之外月球也加深了地球的形狀,地球之所以有潮汐,那就是因為月球對海洋有一定的引力,因此我們的地球並不是過於完美,相比於其他行星的體量,這一些只不過是一點瑕疵而已,我們從太空當中觀看居住的地球或者是火星,幾乎都能夠看到他們還是非常遠的,但是如果細看的話他們都不是非常完美的圓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內太陽系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屬於類地行星;木星和土星是氣態巨行星(巨行星通常由氫和氦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行星(主要由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組成)。
  • 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
    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陽系就向下邊模擬圖中的結構一樣,中心是恆星太陽、八大行星在「同一個平面」上繞太陽公轉,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它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這些衛星繞著中心行星在公轉。在大部分人的頭腦裡太陽系的結構就是這樣簡單,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所在平面天文學上被命名為黃道面,而幾乎所有大行星都在黃道面上下小角度之內繞太陽公轉。
  • 太陽系行星都啥顏色?真的是色如其名
    宇宙探索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除地球外的這七大行星的中文名字不管是怎麼來的,它們的面貌顏色竟然是恰如其名!很有意思。行星們什麼色?猜……在太空中看地球,我們居住的星球很漂亮,一些綠色塊嵌在深藍色的圓球上,表面還有不斷飄動的白色雲團,真是個美麗的球。那麼其它行星的面貌和顏色呢?想知道嗎?
  • 太陽系當中,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為何都是一致的?
    太陽系當中,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為何都是一致的?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當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顆固態小行星,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顆氣態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又由於溫度極低,表面覆蓋一層冰殼,也被定義為氣態巨行星下的冰巨星分類。
  • 為何大部分天體是球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因為兩種力
    為何大部分天體是球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因為兩種力我們在觀看各種宇宙天體的照片時,往往都會發現,這些天體大部分都是球形的,當然,這裡所說的球形,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圓球,往往都會存在著一定的扁率值,就比如我們生存的地球,是一個偏橢圓的球形,那麼為什麼大部分的天體都是球形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為什麼不是長方體,或者是圓柱形狀的呢?
  • 行星軌跡圖樹立了我們的宇宙觀,真實的太陽系,比例如此誇張
    文/惜談行星軌跡圖樹立了我們的宇宙觀,真實的太陽系,比例如此誇張從小學數學課堂中學過比例尺概念之後,大家就都知道我們在出版物圖片上所見的地圖、模型都不是真實的大小尺寸,而是進行整體比例縮小之後的狀態。而我們也都知道太陽系是一個遼闊的空間範圍,當我們學習或者嘗試了解太陽系當中幾大行星的運行模式時,都會參照行星運行軌跡圖:幾大行星都有各自圍繞太陽的運行軌道。但是這些出版物是為了方便大家清晰明了地了解行星之間的關係和狀態,但它們是否真的代表太陽系的真實狀態呢?相信大家肯定沒有從行星軌跡圖旁邊看到比例尺的標誌吧。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為八大行星?
    天文學家為了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於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制定了相關標準,而冥王星因為不符合行星定義,因此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中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分為三種:行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行星的定義:①圍繞太陽運轉;②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自身形狀要近似一個球體;③軌道附近不得存在比它質量更大的天體而冥王星並不符合第三條要求,因其軌道特殊(比較扁,而且傾角還大,與黃道面存在一個17度的夾角),它的近日點甚至比海王星的近日點還要近,但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存在軌道共振,保證了冥王星運動的穩定性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太陽系中有很多天體圍繞著太陽公轉,包括行星,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八大行星。
  • 行星為何有氣態、固態之分,氣態行星上真的都是氣體嗎?
    這樣的星球,我們將其稱之為行星。行星在廣義上有氣態與固態之分,固態星球就像咱們太陽系內的水、金、地、火星球一樣,有著巖石質的表面,氣態星球則以木星為代表,木星、土星都是氣態巨行星,而海王星、天王星除了它們是氣態星球之外,還有另一個稱謂,那就是冰巨星,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表面溫度足夠低。
  • 行星老大——木星,太陽系中巨大、恐怖但又神秘的行星
    木星可說是太陽系行星的老大一般的存在。它是太陽系裡最大最重要,同時也是非常可怕的一顆行星。對於宇宙愛好者來說,在宇宙中可能遇到最恐怖的遭遇莫過於降落在木星上這件事了。木星也就是所謂的棕矮星,這種星球未來極有可能會成為太陽身邊小而寒冷的伴星。在太陽系誕生的早期,當與未來會成為小行星的微行星發生碰撞時,木星迅速獲得了巨大的質量。
  • 冥王星天蠍座守護星,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一員,又為何被踢出局?
    ——袁元今天咱們來說一說曾經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也叫閻王星、冥神星。冥王星是天蠍座的守護星,主宰人的爆發力與洞察力,對事物有抽絲剝繭的能力,負面影響是嫉惡如仇,陰險。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鬩[xì]神星是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第一大的矮行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冥王星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
  • 這就是太陽系最美的行星嗎?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土星有何特殊之處
    在這個太陽系系列課程中,我們介紹了每一顆恆星的英文名以及它們所代表的神話人物。其中,金星的英文名Venus所代表的,就是羅馬神話中的美神維納斯。不過,在太陽系中,若要說到最美的行星,金星恐怕未必能夠獨佔鰲頭,相信更多的人會把這一票投給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土星。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這個大塊頭在太陽系可沒少幹壞事,不過它後來金盆洗手改做好事了,被當成太陽系活雷鋒的典型,最近還二十幾年前還大大的出過一次風頭!木星是太陽系內最早形成的天體之一,笨鳥先飛麼,所以木星長成了一個大胖子,更準確的說木星是一顆有啤酒肚的行星,因為他自轉速度極高,10小時不到即自轉一周,使得它的赤道線速度高達13千米/秒,遠遠超出了地球的逃逸速度,當然木星逃逸速度高達59.5千米/秒,所以不用擔心木星把自己給甩飛了!只是赤道直徑比兩極直徑要長9000千米!
  • 太陽系行星不止9顆可能是23顆
    本報華盛頓7月22日電(記者  張孟軍)  據最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美國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的行星可能遠遠不止我們已知的9顆,估計還應該有12顆或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倍至10000倍。
  • 太陽系有12-14顆黑暗行星 萬倍於地日距離(圖)
    據7月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報導,美國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中的行星遠遠不止我們知道的9顆,還有12到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到10000倍。
  • 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
    土星位於遠離太陽的寒冷帶,它擁有美麗的光環,其實這個光環是由30萬公裡寬的固態冰塊和巖石行星組成,這些固態冰塊和巖石行星在土星強大的引力下形成了太陽系最壯觀的行星環。土星是一顆經歷過劇烈轉變的行星,這顆星球存在著許多我們未知的秘密,剛誕生的土星其實只是一個由巖石和冰塊構成的世界,它在太陽系中靜靜地圍繞著太陽旋轉。在太陽系外側,這裡被稱作寒冷地帶,因為距離太陽十分遙遠,溫度寒冷,所以水在這裡就形成了無數的冰晶顆粒,它們不斷的和土星巖石發生碰撞,就這樣經過幾千萬甚至上億年的演化,土星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一顆不僅有冰和巖石,還有大量氣體的另類行星。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而如今的太陽系卻少了一個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之所以如何,那是因為冥王星被科學家放出了行星之列。冥王星首次在1930年的時候被科學家所觀測到,它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的一顆天體,由於它太小了,完全匹配不了行星的身份。如果冥王星也能夠稱之為行星,那太陽系的行星遠不止九顆,因為在柯伊伯帶仍然有跟冥王星差不多的天體存在。
  • 冥王星遭裁員 9大行星成追憶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通過的新定義,「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行星將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發現的。  根據新定義,同樣具有足夠質量、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被稱為「矮行星」。
  • 太陽系最全行星!太震撼了!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在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行星,其餘的天體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軌道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