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行星都啥顏色?真的是色如其名

2020-11-25 騰訊網

宇宙探索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除地球外的這七大行星的中文名字不管是怎麼來的,它們的面貌顏色竟然是恰如其名!很有意思。

行星們什麼色?猜……

在太空中看地球,我們居住的星球很漂亮,一些綠色塊嵌在深藍色的圓球上,表面還有不斷飄動的白色雲團,真是個美麗的球。那麼其它行星的面貌和顏色呢?想知道嗎?先不透露它們的真容,猜一猜?

看到「金星」這兩個字,你感覺金星是什麼顏色的?金色的?「火星」呢?火紅色?「木星」呢?木頭的顏色?土星,土黃色?天王星,天空的顏色?海王星,大海的顏色?水星不太好猜,水是無色的,但無色有時遠看去會略顯灰色,那麼水星是不是淺灰色的?

這些行星的顏色還真差不多就是你猜的這樣!

水星、金星和火星的色相來歷

水星沒有大氣層,其地表的顏色暴露無遺,基本上是深淺不同的灰色,有的部位也會有點褐色和微藍色。關於水星的樣子和外貌,由於水星距離太陽太近,直到1974年和1975年,人們發射了「水手十號」探測器掠過水星,我們對水星外貌才得知一二。至於水星的地表為什麼是灰色的?由於水星探測很困難,2008年的「信使號」探測器掠過水星時也沒有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對水星了解得太少。

如果我們用可見光望遠鏡觀察金星,金星是黃白色的,那顏色就像是白色的衣服穿時間久了,洗不乾淨,有些發黃。但這還不是金星地表的顏色,金星上空有濃厚的大氣層,把金星表面給覆蓋住了。據派往金星的探測器探測,金星那濃厚雲層下面的地面是橙黃色的,有的地方甚至會有些發紅,那是地表的巖層和巖漿色澤。據分析,這可能與金星上面溫室效應導致的400多攝氏度的地表高溫有關,物質在這個溫度下很容易被氧化物氧化,而很多無機氧化物是黃色或紅色的。於是金星表面呈現出金子或金粉的那種黃色或橙色,叫它「金星」,沒叫錯吧?

火星也是很容易觀察到的星球,它的表面很稀薄的大氣層遮掩不住其地表的顏色,據美國宇航局火星車的探測,其地表因含有大量氧化鐵而呈現火紅色,有點像地球上的紅土的顏色。其實當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沒有瞭望遠鏡的濾鏡,在肉眼中,火星往往呈現出火紅色的小點,古代就因此把火星叫做「熒惑」。叫它「火星」,也是名符其實吧?

木星和土星的色相來歷

根據這個邏輯,把太陽系的第5顆行星叫做「木星」,那是再恰當不過了。木星不僅色澤如一般的木頭,而且還有木板特有的那種條紋和紋路——木星上棕色與白色相間的條紋;不僅如此,連木板上常見的眼狀的圓斑都有——木星上的大紅斑和小白斑!

由於氣態行星沒有固體的地表,它的顏色就是大氣層覆蓋下的顏色。木星大氣由於快速自轉和熱量釋放導致的氣體對流,從而出現條帶狀的斑帶和圓斑狀的旋渦。有意思的是,木星的條帶是經常變換的,不斷出現和消失,但是木星上的大紅斑卻非常長壽,據科學家考察,它已經至少存在了300多年了,而且存在的地點都很少會變。據分析,很可能木星上的這個部位比較特殊,有個大洞,把木星內部的熱物質噴出來。

至於那些大氣條帶為何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的科學家認為是氨晶體和硫氫化氨晶體的顏色,木星大氣高層的溫度很低,頂層的氨氣會結晶成白色的晶體,而硫氫化氨則在溫度稍高的氨晶下面的大氣層中形成棕色的結晶。由於木星自轉很快,大約10小時就自轉一圈,因此大氣的對流強烈,就像地球上會出現東風帶和西風帶那樣,形成條帶狀的大氣環流,下層的棕色硫氫化氨被攪到上層,於是就會出現棕色條帶。不過,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木星上的棕色物質可能是磷、硫和碳氫化合物的顏色。

再看木星之外的土星,那確實是土壤的顏色——土黃色。其實土星大氣高層也有氨晶體和硫氫化氨晶體,這兩種晶體也是位於不同的高度,氨晶體在高層,硫氫化氨晶體在較低一層。土星的自轉速度也很快,10個小時多一點就會自轉一圈。但是土星的自轉卻不會像木星那樣把較低層的硫氫化氨攪到上一層去。不過,仔細看,也可以看到土黃色的圓球上隱約透出條紋。對於土星為什麼沒有木星那樣的明星條紋,科學家認為可能與土星的空氣對流本身就異常強烈,土星上的風速據卡西尼號探測器探測,可以達到500 米/秒 (1800 千米/小時),而木星上的風速是土星的1/5,大約100 米/秒 (360千米/小時),這樣相對來說,土星上空的空氣對流受自轉的影響就小了,不容易形成條帶狀的大氣環流。因此,我們看到的土星就是白色與棕色混雜的土黃色(無論是兩種顏色的晶體被大風攪渾,還是稀疏的白晶體覆蓋棕色晶體,看到的都是這種顏色)。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色相來歷

天藍色的天王星和海藍色的海王星,顏色與名稱的對應也是太巧合了,其實這兩顆行星的英文意思也分別與天和海有關:Uranus(天王星)原本的意思是希臘神話中的優利納斯神,是天的化身;Neptune(海王星)原本的意思是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頓海神。

這兩顆行星的藍色據分析都源自它們大氣中的甲烷,甲烷吸收600納米以上的偏紅色光,於是被陽光照射後,反射出的顏色就是漂亮的藍色了。但是為什麼海王星的藍色會比天王星的藍色深一些,有的科學家認為這與海王星距離太陽比天王星遠一倍,接收到的光線少,更暗,從而顯得藍色暗了許多,就成了大海那種的較深的藍色了。也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與海王星大氣中含有其它成分導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王星雖然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接收到的陽光最少,理應是一顆冷寂的行星,但是據旅行者號探測器發回的資料顯示,海王星大氣卻是所有行星中對流最強烈的,海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580米/秒(2100千米/小時)!要知道空氣的劇烈對流是需要熱量的,是空氣溫度的不均衡導致的,海王星上哪裡來的這麼多能量?據猜測,這部分能量應該是來自海王星內部。

行星們的顏色竟然能夠與其中文名字對應起來,是巧合?還是中國的命名委員會就是根據行星的色相特徵進行命名的?如果是巧合,那真是很有意思。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8年第2期雜誌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微信公眾號:hdkj1997

相關焦點

  • 行星的顏色真的如你看到的那樣嗎?
    我們在許多不同的照片中見到相同的星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但太陽系中的各個行星的真正顏色究竟是什麼樣呢?以下是這些行星的真正顏色,以及NASA太空飛行器所拍攝的一些相關圖片的連結。(請注意,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圖片出現在媒體中的常常呈現出錯誤的顏色)1.水星:呈灰色(灰黑色)(或是輕微的褐色)。水星的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層,所以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巖石表面。我們可以注意到許多水星的的圖片(如此圖片)都是灰度圖像,源自於單個的顏色過濾器。水星的顏色變化相當微妙;並且在這種假色視圖中被極大地放大了。2.金星:呈淡黃色。對於人們來說,金星看起來或許會有一點無趣。
  • 太陽系最美的風景線,8大行星顏色繽紛,這個行星顏色最漂亮
    文/玉濁清太陽系最美的風景線,8大行星顏色繽紛,這個行星顏色最漂亮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而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離太陽由遠及進的排列順序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那麼大家是否感興趣,這些行星的顏色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太陽系真的有第九大行星?(組圖)
    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20日宣布,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潛藏」著遙遠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第九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和最小的行星是哪個呢?
    水星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小,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和我們的月亮在外形和表層特點都非常相似。事實上,我喜歡把水星看作月亮的倒色版,因為水星上越高的地方越黑暗,最深的坑反而更明亮(正好與月球相反)。這也使它成為僅次於地球,排名第二密度最大的行星。科學家們擁有兩個不同的理論來解釋為什麼水星的內核如此之大。    第一也是比較古老的理論是水星在其最初形成的時候和其他的行星發生了碰撞,且這吹掉了初形成的水星和其他小行星上的大部分矽酸鹽和較輕的物質,同時合併了這兩顆行星的內核,形成一個擁有巨大內核但是體積更小的行星。
  • 海王星驚人的特徵——太陽系風速最大的行星
    太陽系中最外側公轉軌道上的行星——海王星截止2006年,冥王星是環繞地球外側的第九顆行星,但隨後便被排除在行星的定義之外,現在海王星成為了太陽系中最外側公轉軌道上的行星,由於它離地球很遠,沒有人知道它的真實情況,還有很多未知的部分。Ps:海王星和龍珠中登場的「界王星」完全沒有關係。
  • 太陽系真有第九大行星?
    他們根據6顆軌道怪異的柯伊伯帶天體(太陽系內位於海王星軌道外,距離太陽約30到50個天文單位的小天體)數據,用計算機數值模擬的方法得出結論:太陽系很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海王星的20倍,軌道是非常扁的橢圓,而且近日點(行星軌道上與太陽距離最近的位置)與其他行星相對,完成一整圈繞日公轉約需要1萬年到2萬年的時間。
  • 為何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五個行星,是用五行命名的?
    中國古代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其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命名,主要受我們肉眼觀測到該行星顏色的影響。其實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除地球外的外文名均來自西方神話,其中有五個行星的中文名以五行命名,另外行星的中文名是從外文翻譯而來,比如天王星在外文中對應的人物就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之所以天王星、海王星,甚至是冥王星在中國古代沒有名字,是因為這些行星肉眼不可見(天王星處於肉眼可見的極限,但中國古人並沒有發現它),直到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後,才由西方科學家發現它們。
  • 科技知識:太陽系八大行星之類地行星
    宇宙浩如煙海,而我們所熟知的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當中一個小小的星系。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圍繞著太陽運轉的有八大行星,而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主要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被稱之為類地行星。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
  •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它們各自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科學家作出解釋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它們各自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科學家作出解釋。眾所周知,太陽系當中有八大行星,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也是八大行星之一。對於地球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的?相信大家都比較的熟悉,那麼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天空是呈一個天藍色的狀態,而陰天的時候,會是灰色的。而且如果說雲層的反射光非常的多,只會出現一種金色或者是紅色。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來源:新浪科技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想像圖。這可能是一顆大約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但由於距離遙遠,目前還沒有被發現。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過去幾年來,關於太陽系最外層區域存在一顆新行星(而且體積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學家和公眾都十分好奇。
  • 太陽系真的有一顆隱形的星體,十大行星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太陽繫到底有幾大行星?太陽繫到底有幾大行星,到目前基本是確定下來了,就是有九大行星,最近天文學研究要把冥王星剔除。2006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國際會議中心,2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對行星定義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確認太陽系只有8顆行星,而位居太陽系9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慘遭降級」,被驅逐出了行星家族。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八大行星的天空都是什麼顏色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處於太陽系中的一個普通行星。像地球這樣的行星還有7個,共同圍繞太陽組成了太陽系。對於地球的天空是什麼顏色?我想每個人都能說出答案,畢竟抬頭一看就能看到。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天空呈現出藍色。而下雨陰天時則變成灰色,在傍晚時或許還能看到金色以及金紅色的色彩。
  • 站在極寒冷的太陽系第9大行星上,能看到什麼?
    深入太陽系邊緣,第9大行星可能就潛伏在柯伊伯帶中。當冥王星被趕下行星王座的那一刻。對於太陽系第9大行星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它可能是一個熱情似火的火球。但更多可能是一個冰霜美人。它至少是地球質量的10倍。如果這個難以捉摸的世界確實存在當我們擁有前往旅行的技術後。
  • 國際天文學大會召開 將討論太陽系行星資格標準
    國際天文學大會將為太陽系行星資格設門檻  冥王星可能被天文學家「開除」  來自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名天文學家14日齊聚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為期12天的國際天文學大會,討論界定太陽系行星的標準,以及冥王星在太陽系行星家族的「資格」。
  • 太陽系九大行星英文的起源趣談
    除了地球,我們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都有來自希臘或羅馬神話的名字。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其實是在現代被發現時,這個命名傳統依然繼續。英語學習中, 天文學常識是你必須學的詞彙之一,然而我們不應該為了背單詞而背單詞, 更重要是知道單詞背後的故事...
  • 太陽系最遠的天體,公轉達上千年,它的真身或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你知道太陽系最遠的天體是哪顆嗎?過去,人類認為最遠的天體是冥王星,並將其認為是太陽系的邊緣,而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我們所能觀測的距離也在不斷擴大,因此,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在冥王星之外,還有很多星球,而在去年的12月,我們就發現了一枚距離超過100AU的天體。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為八大行星?
    (太陽系中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分為三種:行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行星的定義:①圍繞太陽運轉;②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自身形狀要近似一個球體;③軌道附近不得存在比它質量更大的天體而冥王星並不符合第三條要求,因其軌道特殊(比較扁,而且傾角還大,與黃道面存在一個17度的夾角),它的近日點甚至比海王星的近日點還要近,但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存在軌道共振,保證了冥王星運動的穩定性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