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神創三界(天界、魔界、人界),天界揚善,魔界為惡,妖魔殘害禍亂人間,天神匡扶正道降妖除魔。後千百年,人間誕生佛陀。釋迦摩尼發下弘願,苦修成佛,建立無上功德。其智慧通徹宇宙,其法力力壓群魔,其地位高於天神。從此天神、妖魔隱退,不再侵入人間。再後千百年,佛法殆盡,人界進入末法時期。末法時代的人,沉迷欲望、追逐利益,心性邪惡無異妖魔,人與人勾心鬥角、自相殘害。佛法已不能喚醒迷醉的人性,慈悲已無法改變邪惡的人心。那時人間又誕生一位偉大的聖王,聖號彌勒,法號無能勝,奉其如來之教令,現忿怒之身以對治世間惡魔者。他一身匯集了佛的大度慈悲(對待善人他和佛一樣慈悲大度)、天神的正義(面對邪惡他和天神將領一樣為維護正義徵戰殺伐),還包括妖魔的威厲(對待惡魔者他和妖魔一樣聲威厲色絕不手軟)。(相關閱讀——空前絕後——無能勝)
起初,神開天闢地創立三界,道分陰陽,故有善惡。神以「天界」為上令其揚善(天界地位最高,神命令它推揚善舉維護正義),以「魔界」為下任其為惡(魔界地位最低,神縱容它為惡,不親自幹預),以「人界」居中順道發展(人界地位居中,神不讓人知道它的存在,使人界自然發展)。然而,道法運行「居中偏上」(自然大道處於中間且向上偏移),神有心袒護「天界」,故天道為善,自古邪不勝正!那時,人間雖屢遭「魔界」侵犯,但總有天界相助,最終天神戰勝妖魔,人間延續正義發展。
二千多年前,人間誕生一位聖王釋迦摩尼,他發下弘願、苦修成佛。其智慧通徹宇宙,其法力力壓妖魔,其地位高於天神。他的功德與慈悲(釋迦摩尼的修行及佛法理念)感化了神,自然道法發生變化(釋迦摩尼佛的無量功德使三界地位發生改變)。神將「天界」、「魔界」隱退(善惡同隱),自此宇宙中仿佛唯有人間(天界、魔界不再幹預人界,人間由人類自己主宰)。
然而,末法時,釋迦摩尼佛功德圓滿(他成就的功德盡滿),佛法殆盡(他的佛理法性盡失)。那時代的人,傳揚「假慈善」,把「正義」當作「做惡」的掩蓋,人人勾心鬥角,自相殘害。惡人升官發財,善人受苦命短。好人想用慈悲感召壞人,反遭壞人毒害。
注釋:末法之時,釋迦摩尼佛法失效,如果繼續推行舊佛法(以慈愛、悲憫,不殺生、不嗔怒為綱領),只會讓那些「假慈善」真小人的邪惡勢力更猖獗,正義力量更難崛起。漸漸的邪惡完全戰勝正義,從而觸動神毀滅人界(違背了神——天道「邪不壓正」的規律)。如果這樣,釋迦摩尼佛早先的功德反而有違大道,導致人間毀滅。
神將「天神」(神性)與「妖魔」(魔性)合二為一。後世,人界將再次降生一位曠世聖王,他延承佛的功德(對待好人,他像佛那樣善愛慈悲),特令佛號「彌勒佛」(以此紀念釋迦摩尼佛,開創佛教);他有「天神」本性(維護正義,像天神將領一樣馳騁戰場),能戰能伐(如同耶穌可號令天使審判人類);他具「妖魔」威厲(對待惡魔者聲威色厲,如「妖魔」般令人膽顫),能傷能殺(如地獄幽冥之主,能讓人經受折磨)。
若世上多善人(好人多),他本具的佛性必壓倒神性、魔性,向世人傳揚慈善之道(如佛那樣的慈悲大愛),教導世人向善、慈悲為懷,勸導世人不動幹戈。
若世上多惡人(壞人多),他本具的神性必壓制佛性,克制魔性,與邪惡勢力進行鬥爭(如天神那樣與邪惡勢力鬥爭),維護正義,引導世人走上正道。
若世人不可救藥(人心極度邪惡無法挽救),他本具的魔性就會戰勝佛性、神性,給人間降下災難(如「魔王」那樣將人類毀滅)。
結語:何為正,何為邪?在神看來,沒有「名」的規定,只有「心」的呈現。若人心陰邪,魔王是為正義生,神佛又能奈若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