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見習記者 陳尚言通訊員 林豪聖
福州晚報訊 腳底長了米粒大的黑痣,福州的徐女士絲毫沒在意,還總摳它,沒想到「小米粒」迅速增大,變成了蠶豆大小。她趕緊到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就診,一查,這不痛不癢的黑痣竟然是惡性黑色素瘤。
徐女士今年50多歲。近日,她前往市皮膚病防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診。當她脫下鞋襪時,醫生吃驚地發現,她的腳底有一個蠶豆大小的黑色斑片狀痣樣隆起。徐女士說,這個黑痣之前只有米粒那麼大,但不痛不癢,她就沒有放在心上。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她突然發現黑痣迅速增大,這才來就診。
經醫生診斷和病理檢查,徐女士足底的黑痣被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
市皮膚病防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陳陽介紹,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由黑色素細胞過度增殖引發的惡性腫瘤,是世界範圍內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皮膚癌。該病可發生在皮膚的任何部位,以四肢易摩擦部位為主,具有轉移早、侵襲性強、預後差的特點。
「部分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有家族發病史。」陳陽介紹,過度暴露於紫外線下是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易感因素,該病還和免疫、病毒等因素有關。
此外,創傷與刺激可導致良性色素性皮膚病發生惡變,10%~60%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發病前有創傷史,多見於足底、足跟和指端的病變。據徐女士說,最初,她看到腳底這個黑痣就特別喜歡去摳,現在看來,正是這個習慣不斷刺激形成惡性黑色素瘤。
「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惡性程度較高,預後也較差,一旦轉移,目前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陳陽提醒,早發現、早診斷、早手術仍是治療的最好方法。目前,徐女士已被安排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必要時她還需接受聯合放療、化療、免疫治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等,以提高療效、改善預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