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六合精神」
「六合精神」就是團隊精神。
六合是︰戒和﹑身和、口和、意和、見和﹑利和;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六和敬是生活原則,是讓彼此能夠和樂相處的觀念,還是共同遵守的目標和宗旨。
天地靈氣,一心一意。
二、做事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顯現
一件事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境界,反映的都是做事那個人的綜合素質。一個人做事體現的就是身口意,做事的結果體現了能力、品質、心理。
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也會有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各自綜合素質的表達。如果沒有事情來襯託,他這個人是沒有價值的,他的品質和能力也體現不出來。只有在做事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心態和能力。
唯有做事才能體現出人的能力格局,慈悲奉獻,智慧圓融。成事需要多種因緣的和合,需要多維度的支撐。慈悲智願行都會體現在做事的過程中,這些都是成事的關鍵。
成事具德行,所做應智慧。
品質需心態,功德正因成。
三、修道不能急於求成
修行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生都要行持的事。
急於求成會打亂了事物發展規律,容易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更會加重「我執」。如果破不了我執,何談修道。火燒得太猛了,把鍋都燒紅了,反而把裡面的東西燒乾、燒焦、燒壞了!
只要福德智慧具足、圓滿,則該來的都會來。
功德需累積,成就春冬時。
急成背道馳,所悟必有因。
四、修行人必須達到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即六根要同時可以起用。
萬物皆為體、皆為相、皆為用,萬物的體相用其實都只是一個體相用,萬物的體相用所使用的都是一個自性,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當明心見性後,即知六根都是本俱全的自性,可同時起用、互用。
不住念,念念住,只有專注了,就不會被妄轉。一個人只要時刻都能處在覺知覺照中,即能六根互用。
業障深重心難平,有願行持功德積。
學佛做人明來去,了我潤根眾不離。
五、何為沙門?何為戒定慧?
沙門即剃度的出家修道人,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出家人,是斷惡息心者。
戒定慧是佛教用語,即戒律、禪定、智慧。
戒是修行的行動;定是徹見自己本性;慧昰徹見自性而發成。
戒是律;法是定;慧是僧(大沙門為智慧成就)。
戒是以戒為師、定是入定、 慧是開智慧。
戒為戒律,品德;定為靜心,心力;慧為智慧,妙有。
修戒,能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能致力於內心平靜;修慧,能培育智慧。
續佛慧命者為沙門!無漏三學為戒定慧!也就是佛法僧三寶!
把自性修行作佛叫沙門,最主要要分清楚人間佛教和世間佛教的差別,才能成就真正的戒定慧功德。
六、「閒看雲飄飄,忙時睡大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以故?
這是放下煩惱的一種方法。一切皆因心動。心若不動,何來多事?提的起才放得下。
如提不起,就放不下。
其實神馬都是浮雲,唯天地潤物細無聲。
花自飄零花自開,我為我欲我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