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淨土法門和修禪定有何區別?
禪淨一枝花,用心都到家。兩者的目的地都是一樣的。
淨土即大涅槃;禪定即大智慧。若知淨土,若知禪定,區別又在哪兒呢?
下手處是有不一樣的方法,但事實上,十六觀門、持念佛號也是要經過四禪八定這個共法的!
分別通過淨念相繼和止觀,以去無明,顯自性。
淨念相續尋歸處,禪定無我眾同行,春秋似有別,相見道中果。
二、如何理解「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淨為歸」?
禪、密、淨,即體、相、用,三而一,一而三,豈能分乎?都只是從不同用功角度描述了心的本質而已,三者是一不是三。
萬千法門離不開覺照,離開覺照的都不是正法。「禪定、清淨、相應」是所有法的靈魂,修任何一個法都必須有禪定、清淨和相應。修法,先達到自性的清淨,然後才能和萬物融為一體。
禪心有你我,覺照觸你我,靜心菩提行,無願執我幻。
三、怎樣才能成就?
心裡有眾生才能成就。一個修行人要心存眾生,心包太虛,才能成就。發菩提心,要做眾生的「不請之友」。在紅塵中修福報,修功德,消業障,改造自己,超越自己。戒定慧,信願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盡形壽應以菩提心攝受身、口、意、行,才可能成就!
尊師重道了自我,見行實證是所做,持願覺知有擔當,靜心無住眾同行。
四、修行八忌:
1、求神通,在意境界;
2、疑惑或不信,缺乏魄力、膽量;
3、急於求成,心氣浮躁;
4、以情代法,自我原諒;
5、重法門輕見地,修法不修心;
6、失覺照,任妄念紛飛;
7、呆板執著,沒有智慧;
8、未得言得,未證言證。
佛弟子要以佛制的四依法來聽聞佛法。
1、依法不依人。
無論講法者的聲望多高,也要依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印證,凡不與法印相符的不可聽。
2、依意不依語。
就是要聽說講法的義趣。講法的言語水平,程度可深可淺。但義趣目的要明確,就是一定要符合「無常、無我,證空性」這個原則。所說的法是讓人破執著,還是讓人增加執著,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整個的佛法是讓人去執解縛,破迷開悟,如說法的結果是讓人迷上加迷,執著上再加執著,這就成了魔說,不能聽。
3、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佛法有二種:世法——不了義,不了義是弘法的前方便,不究竟;
出世法——了義,了義法是讓人了生死、脫輪迴,才是解脫大道。
佛陀一生說法49年、300餘回的最終目的,就是讓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就是讓眾生人人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讓眾生看破、放下,去我執、法執。
要知道不了義法只是八門的方便,一定要依究竟了義的解脫道去修,千萬不能人云亦云,耽誤自己一生。不要執著於生死無關的神通感應,見光見境的陰魔境界上。
要在老實心、誠敬心、平常心、慈悲心、大菩提心上去修、去改正自己的習氣毛病,做一個平凡再平凡的、平常更平常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