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資澳洲酒莊遭受內外夾擊
中國資本一度熱捧澳洲酒莊
出口中國大門被關閉
備胎都有誰
11月底,中國商務部宣布澳大利亞葡萄酒對華出口構成傾銷,將採用保證金形式對澳大利亞相關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保證金比率最高至212.1%,此舉使得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面臨嚴重打擊。
12月初,一份列出了41家「具有中資背景」的澳大利亞酒莊的名單在社交媒體上「爆炸性」傳播,不少澳洲網友留言呼籲抵制這些酒莊。
12月11日,中國商務部又發布公告,將從即日起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徵收6.3%至6.4%的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
外有高額保證金,內有網友抵制,面對市場巨變,數量不少的具有中資背景的澳洲酒莊如何破局?
在這份41家具有中資背景的酒莊名單中,天鵝莊(Auswan Creek)首當其衝,而在中國商務部的反傾銷調查中,天鵝莊則是三家被抽樣的公司之一。
天鵝莊位於南澳最著名的產酒區之一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由中國公司天鵝酒業集團擁有,據稱,是由中國資本和澳洲當地華裔於2013年共同投資,酒莊擁有者為中國商人李衛。
在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保證金比例清單上可以看到,在所有澳洲酒業公司中,天鵝莊的保證金比率最低,為107.1%。不過,受制於保證金的影響,天鵝莊已於12月1日起,對旗下產品價格提高了20%至30%。
除了提價外,近期天鵝莊最受關注的舉動莫過於冠名中國高鐵滬寧線,並在中國70多個機場陸續投入大規模的品牌宣傳廣告,一系列動作都意在打造天鵝莊作為「中國高端商務用葡萄酒」品牌的形象。由於在商務用酒300至80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區間內,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低,不難看出,天鵝莊重點將在這個區間下功夫,以應對成本大幅度提高帶來的挑戰。
數據來源於中國商務部
由於抵制事件被取消了不少本地訂單的歌濃酒莊(Kilikanoon Estate)則是南澳另一家大名鼎鼎的中資背景酒莊,位於克萊爾谷(Clare Valley)。2017年底,張裕公司出資2060.5萬澳元現金(約合1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歌濃酒莊公司80%的股權,其餘20%的股權由歌濃酒莊原核心管理層繼續持有,此後,歌濃酒莊50%的葡萄酒都銷往了中國。
雖然歌濃酒莊被加徵保證金比率160.6%,但對張裕公司來講,影響並不算大。據該公司財報顯示,歌濃酒莊佔其銷售收入比例較少,2020年上半年歌濃酒莊銷售額為1892.9萬元,淨利潤為89萬元。
圖片來源於:中國新聞網
中國資本對澳洲酒莊頻頻出手始於2010年前後。
作為澳洲最著名的產酒區之一,巴羅薩谷一直備受中國買家青睞,南澳也成為擁有中資背景酒莊最多的州。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10年中,在巴羅薩谷易主的數十家酒莊中,有10%的酒莊被中國商人收入囊中。
2010年,曾是地產商人的王智太(Arthur Wang)完成了對位於巴羅薩谷的1847酒莊(1847 Wine)的收購,2014年,他又以1550萬澳元買下了雅達若酒莊(Chateau Yaldara)。
購買酒莊源於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潛力的看好,到2019年,該酒莊已經在中國60餘座城市擁有140餘家加盟店。而在中國商務部近期公布的保證金比例清單中,1847酒莊因未主動參與反傾銷調查,被加徵了最重的保證金率212.1%。
維多利亞州雅拉谷(Yarra Valley)也有數量不少的中資背景酒莊。據澳洲媒體報導,在2018年左右分別於460萬澳元和850萬澳元售出的希爾克雷斯酒莊(Hillcrest Vineyard)和野卡特萊河酒莊(Wild Cattle Creek Estate) 買家均為中國人。國內三大葡萄酒企業之一的威龍於2016年投資了1300餘萬澳元收購了三個葡萄園,次年底,再斥資1.18億澳元興建米爾迪拉酒莊。
西澳的芬格富酒莊則於2011年被浙江天馬集團全資收購。位於西澳著名產酒區瑪格麗特河(Margaret River)的百利達酒莊(Palinda Wines)和林邊谷酒莊(Woodside Valley Estate)均屬於中國商人黃特平(Jacky Won)。
新州著名產酒區獵人谷中的卡普凱利酒莊(Capercaillie Wine)和阿蘭代爾酒莊(Allandale Winery)分別於2011年和2016年被中國投資者收購。
相對於法國波爾多地區越來越高的地價,澳大利亞作為葡萄酒界的新大陸,收購價相對較低,且隨著澳洲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攀升,自然吸引了中國資本的目光。
一方面,以張裕、威龍為代表的一些酒企通過收購澳洲酒莊來打造其全球化布局,另一方面,一些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家為了滿足投資移民的條件也將資金投向了澳洲酒莊,並作為今後的事業來經營,天鵝莊、1847酒莊等都是典型的以中國移民為核心的澳洲酒莊。
不過,澳洲葡萄酒協會(Wine Australia)並未按酒莊老闆的國籍來進行分類記錄,在大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所謂的抵制「中資背景的澳洲酒莊」事件不過是一些網友的不理智行為,影響力有限。
反傾銷保證金加上追加的反補貼關稅,按兩項最高值212.1%與6.4%計算,100萬元貨值的澳洲葡萄酒需繳納稅費273.3萬元,綜合稅費率高達299.9%,一些華人酒莊直呼這對澳洲葡萄酒出口基本上是毀滅性打擊。
位於雪梨附近的依戀森林酒莊於2013年被中國商人王偉國(Charlie Wang)收購,每年銷往中國的紅酒大概有20多萬瓶。由於主動參與了反傾銷調查的應訴,該酒莊的保證金比率為160.6%,但仍遠遠超出了Charlie Wang的預計。
在接受 SBS採訪時,Charlie Wang透露,在中國提出反傾銷調查時,酒莊就開始增加在中國的庫存,希望在庫存賣完前大環境會發生變化。另外,本次反傾銷措施主要是針對兩公升裝一下的澳洲葡萄酒,兩公升以上仍是零關稅,「裡面還有一些商業操作空間。」
一部分澳洲華人酒商則寄希望於政策層面的鬆動,在他們看來,中國市場對澳洲葡萄酒的需求並沒有變化,甚至還有增長。不過,從中短期來看,政策層面有所緩解的可能性很小。
China total wine imports by value from top seven countries of origin (MAT)
圖片來源:Wine Australia
受到影響的還有中國經銷商。一些以澳洲葡萄酒為主要業務的經銷商目前只能以消耗庫存為主,這些經銷商今年都普遍加大了進貨量,庫存相對充足;而另一些經銷商則將目光轉向了澳洲葡萄酒的「備胎」。
澳洲葡萄酒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20年5月的12個月內,澳洲在中國內地葡萄酒進口額中佔比37%,遙遙領先於法國所佔的27%、智利所佔的13%、以及義大利所佔的6%。但是如果長期被加徵關稅,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將大幅下降。
智利葡萄酒被普遍認為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中國市場,智利葡萄酒以質美價廉、口味獨特迅速崛起,已成為繼澳大利亞和法國後,中國第三大葡萄酒進口國。
得益於零關稅,智利葡萄酒的價格優勢和產量優勢更加凸顯,雖然品質相對澳洲葡萄酒還略有差距,但在300元以下的酒類市場中,智利葡萄酒極有可能蠶食澳洲酒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西班牙、阿根廷等葡萄酒產區也紛紛向中國拋出橄欖枝,高調舉行葡萄酒推介會,意圖分一杯羹。
政策危局短時間無法破解,競爭對手又在加速追趕,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王座」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參考來源:
https://www.news.com.au/finance/business/other-industries/the-41-chineseowned-wineries-on-boycott-hit-list/news-story/b3698b3db176b47fb92812120d43a107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zh-hans/australian-wine-merchants-try-to-survive-under-pressure
https://www.yicai.com/news/100855406.html
https://jiu.ifeng.com/c/82FAWyZY65N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55167882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1810/28/WS5bd4fec9a310eff303284f87.html
https://indaily.com.au/opinion/2020/12/07/where-to-now-for-the-australian-wine-industry/
https://www.sohu.com/a/435486703_13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