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秦二世胡亥繼位後,與趙高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彊,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
從秦二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秦始皇活著的時候,就很擔心天下的安寧。於是秦始皇通過巡遊天下,威壓四方,鎮服天下。
秦二世元年,胡亥也以同樣的方式鎮服天下,東行巡查各郡縣,南至會稽,抵達大海,北行到碣石,從遼東返回鹹陽。
從這裡可以看出,秦始皇一統天下,兵威加於四海,秦朝的威望對天下是很有震懾力的。並不是說天下群雄單單懼怕秦始皇,秦始皇發喪之後的一年多,天下都是太平無事的。
而後來的秦末亂世,完全是秦二世和趙高這兩個亡國二人組的瘋狂作死,令六國勢力得以死灰復燃,迅速抓住機會,滅亡秦朝。
巡遊回來以後,秦二世胡亥就開始了自己的作死行為,縱容趙高胡作非為,一步步把秦始皇打下的江山敗光了。
作死第一步,殘殺眾臣和諸兄弟,令天下敢怒不敢言
胡亥剛剛繼位,就擔心大臣不服從他,其他兄弟跟他爭奪帝位。於是採納趙高的建議,重新頒布法令,以大臣和諸公子違法的名義,將其治罪。
胡亥的二十多個兄弟姐妹被他處死,手段極為殘忍。趙高趁機勸說,大臣「怏怏皆不服」,將勸諫的大臣又全部問罪。
胡亥繼位後,蒙恬、蒙毅兄弟都還沒有被處死,趙高向秦二世造謠說蒙氏兄弟反對他繼位,秦始皇留下的帝國柱石就這樣被毀掉了。
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都被秦二世藉故問罪,二人不願受到羞辱,雙雙自殺而死。
同時對秦二世有擁立之功的李斯,也沒能逃過趙高的毒手,趙高以李斯之子李由沒有抵擋陳勝吳廣的起義軍為由,處死李斯。
趙高搞死了朝中的大臣後,都以自己的黨羽充任,整個秦朝的朝堂都成了趙高的後花園了,朝堂之上對趙高唯唯諾諾,完全失去秦國時期的虎狼之氣。
秦二世不僅縱容趙高在朝堂胡作非為,還聽從趙高的建議,在巡遊途中,以建立威信為由,對秦始皇設置在各地的官吏,不聽從命令,全部誅殺。
我們知道,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就,是離不開團隊的。秦始皇能統一六國,除了秦國六代的積累,更有一批強悍的幹臣的協助。
就這樣秦二世胡亥從內到外,把秦始皇打下的基業給禍害得乾乾淨淨。能臣幹吏,不願意與趙高同流合汙的,都被他殺的七七八八,秦朝豈能不亂。
作死第二步,不理朝政,只知享樂
二世至鹹陽,謂趙高曰:「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秦二世就是這樣一個貨色,曾經對李斯說,大禹治水,勞苦奔波,腿都走細了,皮膚都磨破了,這不是帝王願意的生活。
他富有四海,就應該把全天下的東西都拿來享受,這才叫富有天下,不享受天下的財富,怎麼能好好治理天下呢?
所以,胡亥繼位後,把朝政推給趙高,自己正如縱情聲色,專心享樂。自己就這樣一個貨色,怎麼能夠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這就是一個標準的亡國之君的貨啊!
作死第三步,加強集權,橫徵暴斂加重百姓負擔
李斯這個似忠實奸的貨色,在臨死之前又狠狠坑了秦朝一把。他看到胡亥越來越聽趙高的話,擔心自己失寵,於是給秦二世上了一篇文章。
要求秦二世以獨斷專權、嚴苛的刑法來治理國家,以督察與問罪的方式來加強中央集權,以殘酷的手段來鎮壓人民反抗。
現在來說「暴秦」的名聲,完全就是拜李斯所賜啊,從出土的秦簡來看,秦始皇時代,秦朝的法律是相對較為細緻和寬鬆的。
這李斯的文章一發,立馬被秦二世抓住了理論基礎,完全成了有文化的流氓了,對百姓不再手軟了。
繼續徵伐民夫建造阿房宮和驪山皇陵,皇陵不知道是給自己建,還是給他老爹建了。同時要求各地向鹹陽運送糧食,還禁止民夫吃鹹陽三百裡以內的糧食。
如此一來,本就十分沉重的徭役負擔,變得更加沉重,百姓家裡的存糧都被搜刮一空。完全就是令天下人都餓肚子,供養鹹陽朝廷的縱情享樂。
在這種苦不堪言的情況下,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百姓更是紛紛而起,開始懷念以前六國的日子了,那會的壓力也沒有秦二世盤剝的這麼厲害啊,出役作戰,也是官家官吃的。
其實秦二世也是有貢獻的,他的盤剝百姓的手段,也被五胡亂華後的所有朝代學去了。比如服役的時候,要自己準備糧食,後世王朝學得有聲有色的。
因此,秦朝政權的穩定,未必就是秦始皇的威勢多麼強大,只不過在他去世後,他留下的能臣幹將被秦二世清理一空。
而且胡亥有多行不義,對百姓更加殘暴,那麼他不滅亡誰滅亡呢,天下大亂肯定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