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2021-01-09 今日惠州網

惠州山長水闊,萬物生靈,自帶詩酒之氣。嶺東之雄,羅浮之仙,西子之秀,一千年以來,文人墨客反覆詮釋,慷慨比興,把惠州地理人文魅力濃縮成為可堪仔細品讀的詩句詞章。或許大多數人未曾想到,當時有感而發,落筆寫就的竟是萬人爭誦的名篇,以及綿延千年的詩意。

詩意之境

舊時惠州,是宋人汪應辰筆下的那種「天樣遠」,也是邊陲重地,國之門戶。這片雲渺水茫之地,與生俱來的飄渺、寧靜,加上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淳樸民風,雅致和親切,讓過往人們淡忘羈旅疲倦、宦海沉浮。

功夫在詩外,詩外處處有勝景。大自然造物之手慷慨賦予惠州高山大海,以及江湖峽澗。大洋浩瀚,羅浮巍巍,東江蜿蜒,西湖如鏡,而惠州山水之美,又並非這幾者簡單地相加。

行走惠州就是欣賞一軸長卷畫,山勢挺拔,碧水迴環,參天大樹掩映著蜿蜒小徑,山水間充滿了深不可測的神秘感,清代惠州賢太守程含章感嘆大自然造物之奇妙:凡此山川之雄麗,允宜人物之瑰奇。

羅浮山,這個被東晉道教學家葛洪選為煉丹之所的嶺南第一山,滿足了人們對「仙境」的無窮想像,這裡湖光可鑑,疊嶂環抱,霧鎖山林。林間洞壑清幽,人影仙跡錯綜交織,正是領略大自然神韻的好地方,蘇東坡在《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中寫道:「朱明洞裡得靈草,翩然放杖凌蒼霞」,寫出了羅浮山的獨特風貌。

西湖是今天惠州一張閃亮城市名片、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千百年前就以天成之景域,是歷代400多文人墨客濯洗心靈的勝地,成為各地人們踏足惠州的一大理由。西湖內,一汪大湖撐開天地,楊柳夾岸,綠樹簇擁中的泗洲塔挺立於側,構成了秀麗山水畫的粗線條。湖面清風徐來,波光瀲灩,鷺鳥翻飛,春暖花開中蘊含無窮生機,秋水晚霞裡有寫不盡的人生悲歡。蘇東坡為幽深、曲折、秀麗的西湖所傾倒,不僅常在白天遊覽,而且連夜裡也在遊覽,一句「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道出西湖獨特秀美,勾勒出嶺南別樣風情。

山水相逢處,往往是故事的源頭。

詩中惠州

清麗與厚重在這片土地交融雜糅,形成了厚重的人文土壤,「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作為一個地域標籤,深深烙在人們心中。

境遇不同,心情各異,或慕名而來,或長途暫歇,或貶官謫居,命運讓他們在惠州相遇,勞碌困頓之途卻收穫了驚喜。

放眼便是翠峰如簇、殘陽歸帆、楊柳堆煙、芳草凝綠、香園小徑……這些詩詞世界裡的畫面一個接一個輪播,稍諳音譜,誰無撥弦之想。

在惠州落腳、落筆,成為常見的連貫動作。打開與惠州有關的詩詞,便是厚厚的一本。除了蘇東坡,唐庚、楊萬裡、劉克莊、白玉蟾、文天祥、羅從彥、湛若水、伊秉綬、宋湘、梁鼎芬、康有為等一批名宦重臣、文人學者相繼踏足惠州,400多位歷史文化名流均與惠州有著較為密切關係。作品見諸文獻的外籍作者多達3000餘人,詩作接近4萬首,作者、作品數量與《全唐詩》相當。

寓居惠州兩年零七個月、被「惠州風物之美」深深觸動的蘇東坡,寫下了587首詩詞、散文和序跋,當中不乏千古傳誦的佳篇,其詩作《惠州一絕》中讚頌惠州物產誘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名句傳遍大江南北,惠州的詩意也綿延千年。

人生與美景相逢,下筆便是畫。

蘇東坡的《江月五首》描寫了涼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明人徐勃筆下的西湖是「十裡湖山碧樹齊」。宋人葛長庚眼中的羅浮美景是「飛雲頂,在石橋高處,杳靄之間」,白玉蟾寫羅浮山的「五色珍禽繞石樓」,別有一番景致。楊萬裡的「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及羅浮」讓惠州西湖再次名揚天下,傳頌至今。

歌且慷慨,人間離情可成詩。

一些作品中的惠州,是遙遠而陌生的。詩詞作者或並未踏足惠州,但把惠州作為詩詞中主要地點,或者在內文提及惠州某個地方。這類詩詞多為贈別詩,如北宋陳師道的《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汪應辰的《送陳德潤赴惠州》、王安石的《送子思兄參惠州軍》等。惜別之情,對仕途、功業的期許和家國情懷混合,今天讀來仍然容易讓人感受到一股奇妙的力量。

世事變遷,懷古嘆今自有一番新韻味。

有「靈魂」的景物是一首別具意象的詩。惠州這塊土地上發生過太多驚心動魄和悲歡離合,詩化的描摹,未遠之時光,舊夢可續,如「東江才子」王映樓《朝雲墓》所寫:美人埋骨土猶香。

王映樓、黃遵憲、宋湘、江逢辰等名家均有精彩作品,古蹟、歷史、人物同步呈現,讚美、感嘆、無奈交織其中,構建了惠州宏大的歷史畫卷,表現了世人對惠州人物風情的特殊情感。

沿前人足跡,襲先賢遺韻,尋出貫穿千年文脈。

東坡寫惠州,後人寫東坡,傳統文化在惠州薪火相傳,惠州日益豐富的歷史文化脈絡,也在文化追蹤中日益清晰。

楊萬裡,這個與惠州同樣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南宋文人,成為詠嘆惠州、追尋坡公足跡的代表。他不僅寫了《舟中望羅浮山》《惠州豐湖亦名西湖》《解舟惠州東橋》等反映惠州人物風情的篇目,還特意追尋坡公足跡,寫了《正月十二日遊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一句「詩人眼底高四海,萬象不足供詩愁」,令人回味無窮。宋湘的《東坡故居》寫道:「下堂復升堂,徘徊見遺井」,坡公在惠州的生活場景猶在眼前。

詩意綿延

當今的中國,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面孔。唯有散布於各角落的文化印記,能成為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標籤。千百年前烙著「惠州」印記的古典詩詞,連同詩詞背後的人文底蘊,成為今天惠州城市歷史文化財富,不斷彰顯著城市魅力。

詩詞改變了惠州,此言毫不為過。晚清才子江逢辰說:「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而坡公讓天下不敢小惠州的利器,就是詩詞。

時光留不住一個個從惠州走過的詩人,卻留下了他們大量詩詞作品,並賦予讓天下人重新認識惠州的特殊使命。惠州在宋朝是典型的蠻荒之地,文化落後,氣候溼熱,很多罪臣都流放至此。蘇東坡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如石破天驚,成為當時推介惠州最好的廣告語,「惡遠軍州」等標籤逐漸暗淡,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嶺南風情,「其名赫然播四方」。

城市形象分由負轉正,青山綠水在全國範圍的關注度自低而高。東坡及後來者對羅浮山、西湖景致的詩化展現,讓惠州成為厭倦庸俗成功學的人們的理想居所,而景致本身,又成為歷代人們踏足惠州的一大理由。今天惠州成為令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風景和詩,很難分辨其功孰大孰小,因為兩者一直互相成全,交融發展。

詩詞給惠州留下的另一筆財富,是觸發了人們對惠州之美的感知。而詩詞自身,在筆墨揮灑以及口耳相傳中得以傳播,在惠州掀起了潮流,形成獨特文脈,成為城市鏗鏘向前的強大精神力量。

千載風雲轉眼過,一城煙柳猶戲風。

文化多元化趨勢大有越來越快之勢,詩詞文化在惠州沒有走弱,反而以厚實的時代韻味,吸引新老惠州人一路追隨。文化的印記,越來越多出現在百姓生活裡。新的發展起點上,惠州的發展軌跡,一頭鎖定國內一流城市目標的宏偉目標,另一頭也永遠牽絆著,民族傳統文化深處的記憶。

連結

惠州一絕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題惠州羅浮山

【宋】周敦頤

紅塵白日無間人,況有魚緋擊此身。

關上羅浮間送目,浩然心意復吾真。

九日無酒

【元】方回

陶杜休官窘可知,更憐坡老惠州時。

三人九日俱無酒,一笑千年各有詩。

我輩固窮生事拙,今秋慳雨菊花遲。

典衣不辦杯中物,空嗅青英有所思。

正月十二日遊東坡白鶴峰

故居其北思無邪齋

【宋】楊萬裡

詩人自古例遷謫,蘇李夜郎並惠州。

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處囚。

不知天公愛佳句,曲與詩人為地頭。

詩人眼底高四海,萬象不足供詩愁。

帝將湖海賜湯沐,僅僅可以當冥搜。

卻令玉堂揮翰手,為提椽筆判羅浮。

羅浮山色濃潑黛,豐湖水光先得秋。

東坡日與群仙遊,朝發昆閬夕不周。

雲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鳴天球。

但登詩壇將騷雅,底用蟻穴封王侯。

元符諸賢下石者,祗與千載掩鼻羞。

我來剝啄王粲宅,鶴峰無恙江空流。

安知先生百歲後,不來弄月白萍洲?

無人挽住乞一句,猶道雪乳冰湍不。

當年醉裡題壁處,六丁已遣雷電收。

獨遺無邪四個字,鸞飄鳳泊蟠銀鉤。

如今亦無合江樓,嘉祐破寺風颼颼。

網友說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二句膾炙人口且意味悠長,這是東坡先生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讚歌。——楚材

詩裡的羅浮山、西湖與平時所看並不完全一樣,詩裡寫的風物在現實中也能看到,這叫幸福。在惠州生活,就是現實和詩的結合。

——李姿然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凌保康

總策劃

蔣勤國

總統籌

王昆發 張錦坤 於澤 李朝榮

協 調

李建國 謝超平 盤科 龍生財

相關焦點

  • 「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蘇軾給惠州帶來了什麼?
    清代詩人江逢辰的這句話,概括出了惠州人的文化自信,那是蘇東坡留給這座城市的千年榮光!在第十屆(惠州)東坡文化節(2019廣東旅遊文化節)開幕之際,讓我們回望蘇軾在惠州的身影,感受他留給惠州人的深遠的影響……苦澀心境:蘇軾的惠州緣起蘇東坡與惠州的緣起,說來真是五味雜陳。
  • 惠州味道氤氳著文氣
    前些年,當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所展現的美食場景令食客神魂顛倒時,由《東江時報》採訪團隊主筆的《山水釀惠州》一書讓「舌尖上的惠州」聲名遠播。《山水釀惠州》描述的是惠州全域美食,對一名叫高燕來的廚師如何製作釀春、阿嫲叫、鹽焗雞等地道美食有相關描述,讓讀者印象深刻。
  • 沿「甌江山水詩路」,飽覽溫州的詩意美景
    楠溪桃源詩意之旅 (楠溪江) @航拍神州 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期間,遊歷永嘉山水,留下大批描寫楠溪江山水的詩篇。
  • 紙上山水,精神表達的凝結——吳木離的筆下山水
    紙上山水,精神表達的凝結——吳木離的筆下山水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在《山園小梅·其一》中這樣描述自己眼中所見的自然山河,有關疏影、黃昏等景象的描述,給人以清疏爽朗之感。讀知名畫家吳木離筆下之山水,亦有此感,蒼茫山水,蔚然成象,觀之,使人心胸自開。
  • 書房裝飾掛畫 山水舒心 書卷怡神
    面構圖遠虛近實,近景突兀、墨氣明潤,濃淡虛實相生,群山峻岭逶迆綿延,山丘聳立於雲間,溝壑縱橫,江水千年流淌,水面平滑如鏡,漁船在江面航行,船上的人搖櫓前行。畫作表達了一帆風順的美好寓意,呈現出詩情畫意的美感。
  • 山水相逢 生活的另一半,就藏在鼎龍·十裡桃江
    鼎龍·十裡桃江以寫意的手法,詩意還原如真似幻的度假場景,氤氳出一方人間仙境。置身於此,循山順水而遊,一幅全南的全域旅遊詩意長卷,已在眼前漸次舒展。  對於都市的人們來說,這裡就是享受人生逸趣,安放有趣靈魂的終極之所!在這裡,你會從心生活,遇見自己。
  • 冬天雜談——山水如畫 煙火人家
    山水如畫煙火人家山水如畫,煙火人家。小民百姓從來就是開門七件事:菜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當先。如果有閒心踏盡山水做世外高人,必然是飽食暖衣心無俗事煩擾,一心歲月靜好。徐霞客,李白之所以遍遊天下是資以家底厚實,沒有平常百姓的日常瑣事幹擾。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書房適合掛什麼字畫,裝飾國畫山水讓書房詩意滿滿
    一、書房適合掛什麼字畫——豎幅江南山水美景情趣高雅家庭裝飾畫諸明三尺豎幅掛畫《春風春雨送吉祥》諸明老師這幅三尺豎幅江南山水《春風春雨送吉祥》,描繪的景色開闊更大氣,近處山石青綠厚重,用石青色皴擦著色更加真實富有質感,山石上樹木繁茂桃花盛開,粉紅色的桃花花開豔麗富有靈氣
  • 這幾組星座因深愛過,最終走向「山水不相逢」,是遺憾更是牽掛
    文/凌婷七七愛有時候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給人一種很強的吸引,似乎是心與心之間的拉扯,有牽掛,也有不舍,更有渴望一生一世的渴望,可世間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經歷所謂的永恆摯愛,沒有所謂的童話裡的王子和公主的美好結局,更多的也許只是一個過客,而在這些曾經的戀人之中,還有那一部分「山水不相逢,思念卻長恆」的存在,他們的愛是一種遺憾,更多的就成為另一種牽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星座中的這幾組戀人
  • 高劍父山水,氣勢磅礴
    高劍父於山水、人物、翎毛、走獸、花鳥、魚蟲等,無所不長,無所不精。 高劍父的山水、氣勢磅礴,筆法有近似馬遠、夏圭一體的,橫砍豎劈,幹筆飛白,於秀逸中見剛勁。所作朝陽夕照、風雨晦暝、煙霞雲霧之景,生動再現了南國山川的秀麗多姿。
  • 孟浩然唱了1首山歌,使多少人嚮往鹿門山水,末2句又讓人望而卻步
    詩意縱橫,詩情蘊藉又搖蕩了多少玲瓏的性靈!高遠的意境,異彩紛呈的姿態點綴多少人的情懷,又裝飾了多少人的夢境!《唐詩三百首》中,唐代大詩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唱了1首山歌,詩情畫意讓後來無數人嚮往鹿門山水,嚮往隱士逍遙自在的生活。可最後2句卻寫寂寥落寞,又讓人望而卻步。
  • 惠州西湖丨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區,由西湖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裡,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徵、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休閒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中國人的山水情結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山水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情節,所以才會有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名篇佳句的千古流傳。國人愛山水,不僅要在詩詞歌賦中吟誦,在水墨中勾勒,更要在那名貴的玉上刻畫出來,以玉之瑩潔展現出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山水。
  • 「嶺東雄郡」人居根脈之地,惠州「九街十八巷」何時雄風再現?
    大眾視野裡的西湖商業步行街,只是日客流量最高達40萬人次、惠州西湖5A景區對面一條平平無奇的商業街。20年商圈發展,未能讓這處千年人居根脈之地煥發青春活力,卻給它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煙塵。街巷的僻靜角落裡,散落著數之不盡的文化珠玉,有待條能盤活資源的寶鏈將它們串起來。
  • 打造「詩城詞都」,一個詩意濟南正向我們走來
    「二安」喚起城市「詩意」的靈魂首先提出「二安」概念的是清初文壇領袖、出生於濟南府轄縣新城(今桓臺)的王士禎,「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二安」不僅是中國詩詞史上的一段美談,更是千年來讓濟南源源不斷散發詩意的靈魂人物。去年的11月17日晚上,中華「二安」詩詞大會在泉城開擂。
  • 美到窒息的古風情話,簡短有詩意,一秒傾心!
    四、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託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五、小生不才,未有金甲聖衣,未有七色雲彩,未有萬眾矚目的時候,唯有一顆真心,不知姑娘可願做我的紫霞。六、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聞到我的人。七、遇一人,山水有逢,念一人,風過輕瀾;執一人,瀲水之濱,終一人,悱惻至生。八、乍見之歡,一相逢,金風玉露。
  • 堰遇千年 畫裡跨年——2021古堰畫鄉舉辦「這才是跨年」活動
    12月11日,麗水甌江山水詩路「開航」儀式在龍泉舉行,麗水詩路建設正式啟航,標誌著麗水、溫州等甌江流經地的山水人文景觀進一步「串點成線」,我市將全面開啟獨具特色的全域大景區建設。古堰畫鄉地處八百裡甌江最為瑰麗的河段,旖旎的綠水青山、狹長靜謐的古街、朝夕忙碌的埠頭、千年遺存的古堰……自然和人文的遺珠散落其間,是「甌江山水詩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 宋朝審美,何以領先當時世界上千年?
    事實上,趙宋國祚綿延三百餘年,雖戰亂不斷,家國沉浮,但卻是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最富裕的朝代。 在深厚的物質財富和文化底蘊之上,無論詩詞歌賦,還是字畫瓷器,神韻形態都達到歷史巔峰。論及生活的雅致和審美的品位,甚至千年之後也難望其項背。 現代生活節奏是如此很快,追逐世俗名利,流於行色匆匆。
  • 嶺上多白雲 何時到永嘉 ---「甌江山水詩路」記者採風行尋訪楠溪...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成為傳承千年耕讀文化的寫照。以深厚的耕讀文化為背景,以環境和風水思想為基礎,再融入詩意的山水情懷,從而構築出的建築奇觀。它們有著相似的外表,卻又各自孕育出不同的內涵,值得後人去找尋和發現別樣的韻味。「水如棋局分街陌」吉祥之地,山水之居,做足了智山樂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