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為什麼日軍要重點炸毀南開大學?看日本人是怎麼回答的?

2021-01-10 地平線薦賞

1937年7月的一天夜裡,一個8歲的男孩被家人從夢中叫醒,這個男孩的名字叫米濤。當年,他的家就住在河北省一個叫定縣的地方,離遠近聞名的盧溝橋不是很遠。過了數十年,早已定居美國達拉斯的米濤,回憶起了當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我被叫醒以後,看見二哥和姐姐也都起來了,然後,姐姐領著我們從西屋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煤油燈將整個屋子照得亮堂堂。一進屋,爸爸就講:日本鬼子在盧溝橋發動了戰爭,離我們這裡也就百十裡的距離,我們又在鐵路邊,小日本說到就到,怎麼辦?

接下來,父母經過商量還是覺得躲一躲比較穩妥,決定去內陸中原一帶,總之,離鐵路沿線越遠越好。於是,全家趕緊收拾東西,帶上一些必須品,趕著馬車,夥同其他幾家借著夜色向西行去。後來,米濤才搞清楚,導致他們一家連夜逃亡的竟是「盧溝事變」。

實際上,早在事變爆發之前,日本軍中一大批右翼派將領就一直揚言,只要對中國「華北一擊」,中方很快就會主動向我們乞和投降,加快我們佔領全中國的腳步。另外,在日本東京的一些場合,同樣有一些傳言說:七夕之時,華北將是瀋陽「柳條湖事件」的重演。

1937年7月7日的晚上,駐紮華北地區的日軍,假借一個日本兵在演習當中不知所蹤,於是,日軍準備進入宛平城內進行搜索,被當時的中國守軍予以拒絕。次日凌晨,日軍公然炮轟宛平城,駐防宛平的第29軍一部將士,憤然還擊,「盧溝橋事變」爆發。

隨著事變發生,日方公開聲稱戰事不會擴大。當時,華北區中方最高長官是第29軍的宋哲元軍長,當晚他就動身前往天津跟日本談和。北平學生鄧雲鄉還記得當時的經過:頭幾天,民眾並不覺得事態有多嚴重,都認為這只是局部衝突,用不了幾天就能和解。

最初幾天,社會上還算比較平穩,就連北平的城門也都沒有關閉,那些開往天津、保定和張家口的列車,依然照常運行,甚至連市場上的糧食、蔬菜以及煤炭等一些生活用品的價格,也未曾出現巨大波動。而老百姓也像往常一樣,過著柴米油鹽的平淡日子。

然而,日方在跟中國當局談判的同時,日本內閣會議上卻通過了向華北戰區增兵的決議,繼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而作為受害一方的國民政府,仍舊判斷不出日本軍事上的狼子野心。因為,哪怕是事件發生以後,還是做出了應戰而不求戰的決策。

1937年7月17日,老蔣在廬山講話中說:現在,衝突已燒到北平家門口,假如盧溝橋被倭寇強佔,那我們傳承百年的古都北京,馬上會變成第二個瀋陽。所以,事件的爆發,關乎著我們國家的存亡問題,此事能否早日結束,就要看最後關頭的境界。

宋哲元,山東樂陵縣人,生於大西北,馮玉祥麾下5虎將之一。中原大戰過後,他接受了當局的招安,但他對蔣一直懷有戒心,所以,他希望自己跟日軍籤訂停戰協議,和平解決華北問題。但日軍借著談判之機,從滿洲和朝鮮以及日本本土,向平津調增了6萬人馬。

事實上,關於宋軍長的想法,老蔣也早已有所察覺,所以,他便在7月13日給宋軍長的一份電報中,這樣寫道:今日對倭寇之態度,應該知道,唯有團結一心、軍民一心的情況下,跟中央絕對保持一致,勿受敵詐,則勝矣。否則,我們只剩下絕路一條。

1937年7月27日,日本人給宋軍長下達了一道最後通牒,要求北平城內的所有中國駐軍必須撤出,否則,日軍將強行進攻北京城。就這樣,日軍要進城的消息瞬間在北京大街小巷傳開,甚至街上還貼出一些小日本的標語,「銅打鐵羅漢,難過6月23」。

這個6月23,是指農曆,公曆是7月30日。當時,還在清華擔任教授的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北平淪陷的那一天》裡描述了當年的景象:1937年7月27日的下午,局勢有些緊張,我們從西郊轉移至一個朋友的四合院裡,大街上也有些亂,但大體還算穩定。

28日上午,在床上就能聽到轟隆隆的爆炸聲,晚上時,白天斷斷續續的隆隆聲,開始密集起來。這時,屋裡的電話也是一個接一個,大家通過電話來判斷,是敵人攻入西苑了,敵人又攻入南苑了,這是炮聲,零零散散的響聲是我們的,連續的響聲則是敵人的。

29日一大早,我房間裡的電話鈴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拿起電話一聽,原來是我一個好朋友的來電,他在電話裡用一種十分嚴肅的口氣跟我講:朱兄,宋哲元和秦德純兩個王八蛋,昨兒夜裡悄悄地撤走了,現在的北京城已經變天了,可以說是敵人的天下了。

後來,朱自清才知道,當年他們聽著炮聲胡亂猜測的時候,竟有3000多名日本兵,在飛機、大炮和戰車的掩護下,向駐紮在南苑的第29軍軍部發起了猛烈進攻,當晚,第29軍的副軍長佟麟閣以及師長趙登禹,率領眾將士奮起反抗,最終喋血於南苑。

而作為第29軍的首領宋哲元,則放棄無謂抵抗連夜棄城而逃,退守至河北保定一帶。就這樣,北平城徹底陷落,老百姓開始了一個亡國奴的生活。不過,幸運的是北京城內的一些古建築,得以保留下來。

第二天,日本人成立了一個由前清遺老江朝宗牽頭組建的「北平地方維持會」,成立當天,正好是7月30日。然而,就在北京城淪陷之時,另一個重要的城市天津,也將要面臨炮火硝煙之中。

1937年7月29日,日機把炸彈投向了南開大學,林語堂在他的小說《京華煙雲》裡做過一些描述:7月29日凌晨2點多,天津城區槍炮大作,除了租界,中國區遭受飛機轟炸,尤其位於郊外的南開大學更是轟炸的重點,一片廢墟,大火在市區蔓延,一片火海。

另外,一名《京津泰晤士報》的波蘭記者愛潑斯坦,在他的作品《人民之戰》裡面就記錄了當年的這一段歲月,上面寫道:

日本的飛機,一排排飛在南開大學的上空,而且飛機幾乎都是低空飛行,就好像是把炸彈輕鬆地放在校園之內。眼看著,那一座無比輝煌的圖書館以及館內的大量藏書,就跟其它一些建築一樣,瞬間毀於一旦。

另外,愛潑斯坦還保存了一份當年日本人舉行記者招待會時的一些記錄,其中,主要內容是各國記者跟日方發言人的對話記錄,比方說有人提問:

貴國為什麼要轟炸一所大學?

諸君,這是因為這些可惡的中國人,在大學裡屯兵。

我們在那並沒有看見有中國軍人啊?

因為,那裡的建築物十分堅固,中國軍人一定會加以利用。

你是怎麼知道的?

如果我是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我就會這麼做。

難道這就是你們轟炸一所世界著名學府的原因嗎?

諸君,南開是一所反日基地,我方只是摧毀一切反日基地。

南開大學被炸之後,被日軍佔據,曾經的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工廠、實驗室等主要建築,一朝毀之。其中,所有教學儀器破壞殆盡,書庫被洗劫一空,成套珍貴的西文期刊和中文典籍被運至日本。為此,南大成了抗戰以來,第一所罹難的著名學府。

1937年7月30日,時任南大校長的張伯苓,在一次記者採訪時,發表意見說:此次,敵人轟炸我南大,被毀皆是南開之物質,但南開之精神,將越挫越勇,愈奮勵益義。

這個時候,淪陷以後的北平城,可以說是百業蕭條,一篇名為《淪亡後的平津》的文章裡面,記錄了當年的景象。而且,最重要的是該文章的作者桐古,還是一名剛從漢口高中畢業的學生。

1937年6月,桐古來北平報考燕京大學。一個月後,日軍攻佔了平津,桐古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日軍進城時,其指揮官曾由香月發表了安民告示,並言如有日軍騷擾人民和不法之舉,人民可隨時稟報,我方會給予處罰。當然,這等文中承諾,顯然如放屁等同。

有一次,幾名日本兵在前門大街的肉鋪買30斤牛肉,買完後掉頭就走,根本沒打算付錢。掌柜向他們懇求肉錢,其中一個日兵掏出2枚鋼板,約合國幣2分錢給老闆。然後,掌柜再三哀求,結果又得到2枚鋼板。等掌柜再乞時,日兵舉起刺刀兇狠地問:還要嗎?

隨著日本人的佔領,北平前門大街一線的商鋪,曾現出一種關門歇業的狀態。然而,在漢奸江朝宗控制的「維持會」的威逼下,無奈商家含著一泡眼淚開門營業。但是,不管侵略者如何努力去營造一個繁榮景象,都難改全市經濟凋敝,商鋪異常冷落的局面。

20世紀80年代,在北京報國寺的一個文化市場上,有人發現了一本舊日記,日記的主人名叫董毅。

1937年,北平淪陷之時,董毅是輔仁大學一名國文系的學生,他在日記裡記錄了當年北京的生活,道:陰曆年過後,北平物價飛漲,白糖已是1.8元1斤,肉才1.5元,但肉是有價無市。一塊豆腐4分錢,2把菠菜也要2毛錢。人們見面時的話題,皆是吃飯問題。

相關焦點

  • 2所雙子座大學,天津大學以理工科為主,南開大學則文理並重!
    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1938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合組西南聯合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1946年回津復校並改為國立。1949年成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相繼併入,經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支持,學校發展成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 周總理:我是愛南開的!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南開,日新月異。南開大學坐落於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天津市,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為求教育救國,嚴修與張伯苓於1919年建立南開大學,敬愛的周總理正是第一批學生之一。巍巍南開允公能,百年風華日更新,本期推送,讓我們走進這所百年名校的輝煌歷程——
  • 七七事變81周年丨因日軍侵略 浙江傷亡超35萬人
    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北岸登陸。12月24日,省會杭州淪陷,日軍入城後,屠殺杭州市區平民4000多人,血流成河。  八年漫漫長夜、遙遙徵程,作為中國淪陷時間最早、淪陷範圍最廣、戰爭創傷最深的省份之一,古老的浙江大地顫慄於隆隆的槍炮聲中、燃燒於日本侵略軍的「太陽」旗下。
  • 南開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2021年元旦的鐘聲已經敲響。告別極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將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節,我們謹代表南開大學黨委和行政,向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向長期關心、支持南開大學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深深的祝福!祝大家暢泰安康,闔家幸福,新年新氣象!
  • 天大醫學發力了,一下共建3個直屬醫院,要和天醫、南開三足鼎立
    天津醫科大學實力不咋樣,而醫科辦學三十年的南開大學,可以說幾乎沒人知道原來南開大學也有醫學院?可見南開大學這個醫學辦學多失敗。1937年,時任北洋工學院院長的李書田在籌備復建北洋大學時,擬定《國立北洋大學籌備緣起及分期完成計劃》,就把「添設醫學院」,「添設醫科研究所」列入其中,但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2018年4月,天津大學成立醫學部,這是天津大學百年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對於天津大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發展意義。
  • 從1931 到 1945 年,日本人的思想發生了什麼轉變?
    他進而解釋日本知識分子對國家主義的掙扎、反省、抵抗為何會失敗,又如何在受到壓迫後屈服「轉向」,成為軍國主義的「共犯」,最終在國家發動戰爭時,宣傳並正當化軍國主義和超國家主義,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作者簡介鶴見俊輔(1922—2015),日本思想家、文化評論家、社會運動者。曾任教於京都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同志社大學。
  • 九一八為什麼被稱為國恥日?2018年9月18日防空警報時間表
    87年前的今天,隨著一聲巨響,東北瀋陽城外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被日軍炸毀,長達14年的中日戰爭拉開序幕,這就是震驚中外「九一八事變」。那麼,九一八事變是哪一年?9.18為什麼被稱為國恥日?下面隨小編一起了解下九一八這個不能遺忘的日子。
  • 二戰日軍老照片:希特勒青年團訪問東京、身穿鎧甲的日本武士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的日軍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從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到1937年日本實施了全面侵華戰爭,照片中為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時穿過被日軍轟炸過後的廢墟。這張照片拍攝於1939年,改建後的「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這兩艘日軍的主力航空母艦都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被重創。
  • 1938年4月4日 國立西南聯大在抗日戰火中組建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
  • 他在日軍投降14天後離奇失蹤,數年後日本一位大學教授查明真相
    他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曾經為祖國做出過很多貢獻,就是日本投降後的14天,卻離奇失蹤,數年後,日本一位大學教授,是他的忠實「粉絲」,他查出了這位作家失蹤的真相,他就是鬱達夫。鬱達夫,原名鬱文,字達夫,出生在浙江富陽一個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
  • 抗日時期,日本兵為什麼喜歡塞糖給小孩子吃?真相讓人後背發涼
    1931年9月18日,很多老一輩的人不會忘記這個日子,這一天在中國發生了世界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變」,打響了第二次中日戰爭的第一槍,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這場戰役中間歷經了14年的風雪滄桑,是近百年來都極其罕見的民族性戰爭。
  • 中國最堅強的橋,通車後89天就被炸毀,超期服役33年仍堅不可摧
    錢塘江大橋(鐵路橋)自1937年9月26日開通(同年11月17日路橋開通後)可以說是「命運多舛」。開通後僅89天內,為了防止日軍南下,忍受痛苦逃離轟炸的難民不計其數。事實上,當時局勢緊張,Moel建橋時,在大橋的一個橋墩上留下了不在圖紙上的小洞,當時隨時準備炸橋擊退敵人。
  • 南開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籤約 實質推進全面戰略合作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姚智,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顏華出席籤約儀式。曹雪濤、顏華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許京軍主持籤約儀式。儀式上,楊慶山說,當前,南開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制定實施「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將生醫學科作為新的重要增長點,大力支持醫學學科跨越式發展,取得了可喜進展。
  •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屢次掃蕩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對日軍威脅有多大
    上世紀中國內戰不斷,全國長期處於軍閥混戰,天空中瀰漫著仿佛永遠散不盡的銷煙味,常年的戰爭,讓中國發展極其緩慢,國防力量極弱,日本經歷明治維新以後,國家實力大增,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賺的盆滿缽滿,但是由於自身國家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國,這大大的限制了日本的發展。
  •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統率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侵佔南京後,立即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以及放下武器的被俘中國軍人,實施血腥大屠殺,時間持續6個星期之久。南京大屠殺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製造的一起慘絕人寰的暴行,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犯下的無數暴行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是震驚中外的特大慘案。日軍在這次屠殺中,其屠殺規模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實為人類歷史所罕見。我被俘軍民遭日軍集體屠殺有單耀亭等19萬餘人,零散屠殺屍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劉廣松等15萬多具,被害總數達30萬以上。
  • 一位日本美女,嫁到中國為妻,為抗日策反千名日軍,一生默默無聞
    當綠川英子(長谷)向家裡提出要與劉仁結婚時,她的父母卻堅決反對,他們不能接受女兒嫁給一個中國男人,嫁給一個貧窮落後國家男人,是一種自降身份的行為。綠川英子執意要與劉仁在一起,她多次勸說父母,但父母還是不同意。無奈之下,綠川毅然毅然和劉仁結婚並跟隨劉仁一起回到了上海。1937年5月,綠川來到上海,按照日本習俗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劉仁英子,但為了繼續從事抗日活動,她繼續使用綠川英子的化名。
  • 世界頂級實驗心理學專家受聘南開大學客座教授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陳鑫 攝影 任永華)9月22日,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教授、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Oliver Braddick和Janette Atkinson受聘為南開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南開大學行為醫學中心顧問。副校長關乃佳為兩位客座教授致送聘書並佩戴南開大學校徽。
  • 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
    毛澤東的這些論斷,清晰地回答了人們最關心而一時又看不清楚的問題,使得人們對於抗戰的歷程和前途有了一個清晰的答案,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到底的信心和決心。歷史證明,在中國人民陷入對抗戰前途渺茫、苦悶、彷徨的情緒之中時,當政的國民黨並沒有給全國人民一個關於抗戰前途的答案和說法。但是,國民黨沒有做到的事情,中國共產黨做到了。毛澤東對於抗戰前途的預測是那樣準確,使人深為佩服。
  • 六位1933年被日軍殺害的抗日將領,最後一位生前是當地土豪
    文/馮玄一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加緊入侵中國。1933年1月,日軍攻佔了山海關,進入華北地區。3月,中國軍隊在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5月,中國與日本籤訂了《塘沽協定》,默認了日本對東三省和熱河的佔領。這就使日軍的侵略更加肆無忌憚。
  •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研究周易
    在現實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往往會藉助周易等國學經典理論輔助決策和預測,這也是周易最迷人的地方。在世俗眼中,運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它似乎發生的概率極其微小,隨機性也很強,正常人無法通過現有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但是它又能實實在在對人產生影響,甚至可能讓一個人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有的人就能事事順利,有的人就衰事連連;有的人每次抽獎都能中頭獎,有的人就算買上萬次,什麼也不會中;同樣優秀的創業者,有的人就能業績翻倍,獨佔鰲頭,有些人就很快遇到各種危機甚至倒閉……由此可見,運氣有時候確實是一個人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