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平浪靜》,豆瓣評分6.5,影評有很多對編劇、導演的負面評價,一致認可的只是劇中所有演員的表現全員在線,可圈可點。
但個人觀感,這是一部良心製作。無論從演員表演、還是導演功力、編劇巧思均絲絲入扣。
影片全程雖無犯罪類型片的環環相扣的情節,但影片呈現無廢點、無尿點,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影片中「隱秘的角落」其實很多。
不劇透,只和觀看過的觀眾討論如下。
宋浩的父親宋建飛,是建委的領導,他對這個身份認同感相當高。在宋浩的大學保送名額被替換掉之後,宋建飛去找關係疏通的時候,遇到底層辦事人員,開口都是說「我是建委宋建飛!」這其實不是正常的交流用詞,明顯是他自我感覺這個領導身份會對這些普通人群產生壓迫感。
當在搞清楚兒子的保送名額是被副市長的兒子霸佔了的時候,副市長在酒桌上,故意以升職為籌碼來換取宋浩保養名額的時候,宋建飛是默認的。要知道,這個時候宋建飛也還根本沒有受到李副市長和其子李唐對宋家父子殺人事件的威脅。足可見,宋建飛對其仕途的看重高於宋浩的前途。
宋浩逃亡15年後回家,已是母親去世的靈堂上。此時,他得知宋建飛甚至在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小三及私生子,理由是為了傳宗接代。這個事實,足以證明,宋建飛將宋浩(包括小兒子)看作傳宗接代的工具,是當作附帶性的存在。
甚至sha人這種事情上,宋建飛都可以將事實歪曲,索性推到親生兒子身上,更隱瞞了妻子,讓兒子和妻子一輩子生活在痛苦中。15面前,宋浩誤闖民宅,誤傷他人,之所以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局,恰恰是因為宋建飛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才把誤傷變為謀sha。而誤傷這件事,被宋建飛深深的隱藏起來,哪怕後來多年被李唐父子威脅的內容,也是作為父親替sha人兇手的兒子隱瞞實情,在sha人事件中,父親將兒子塑造為唯一兇手。
這個隱秘的事實,在影片後來情節中也有呼應,並非無端揣測。宋浩第二次被陷害sha人後,去修車店處理事故車輛,是宋建飛將修車店連同老闆縱火滅跡。不同的是,15年前或許有激情sha人的心理,15年後則是一手遮天,兩次sha人者都是父親宋建飛,而兩次承受者都是兒子宋浩。
可以說,宋浩一生都活在愧疚中,他始終沒有能夠「社會化」,那個在海邊崩塌的少年的心理,定格在他一生。而這個結果,歸根到底是親生父親宋建飛一手造成的。更無助的是,連他自己都以為,一直處於父親的保護中,事實的殘酷性卻是他在這樣的保護隔離中根本沒辦法達到真相。
當宋浩終於知道真相時,他沒辦法放下時間和傷害帶給他的一切,他崩潰了。他像青春期的少年一樣—應該說他根本還是那個少年—用最叛逆的方式反抗:持械打人、出走、自sha。與其說他在反抗,不如說他最終放棄了。
壓在宋浩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他的父親宋建飛。宋建飛在海邊漁船上找到宋浩的時候,他帶了一把刀,他扔在宋浩面前,說你可以sha了我。宋浩自sha了,他是看清了宋建飛的所有面目後,用眼睛盯著宋建飛,在他面前完成的。還了父親給的一切,然後通過遺書舉報了父親和李唐父子。
但這並不是影片的結局,最不美好的是這樣的隱秘:片尾字幕說宋建飛被抓了,而影片畫面結尾是宋建飛腹部中刀和宋浩倒在一起,但宋浩並沒有刀向父親,也就是說宋浩死了以後,宋建飛捅了自己的非要害一刀,死無對證,所有人會認為這是誰下的手呢?或許,我更願意相信那一刀非致命,只是宋建飛失手所致,他本是想隨兒子一起而去的,他是懺悔的…
影片《風平浪靜》表現的人性深度,遠非很多人評論的那麼簡單。它或許不真實,但重重地觸動了觀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