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生打算感染新冠賣血漿賺錢 校方:建議看心理醫生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圖源:Getty)

海外網10月14日電當前,美國疫情形勢嚴峻,校園防疫隨著開學成為了一大難點。然而有美媒報導稱,為了用帶有新冠抗體的血漿換錢,有美國大學生竟然打算故意感染新冠病毒。這一消息讓學校非常吃驚,校方警告稱此類行為可能會導致學生被開除,並建議趕緊去看心理醫生。

綜合《國會山報》、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等媒體報導,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位於愛達荷州的分校發布聲明,對這種情況表示「極度擔憂」,並且「正在尋找校內學生進行這種行為的證據」。聲明寫道:「任何想故意將自己或他人暴露在病毒下的學生,都會被立刻停學,可能會被永久開除。」校方還提到,所有參與此類行為的學生,應當立刻尋找心理以及經濟援助:「學生完全不需要採用這種危害健康安全的方法,來滿足經濟需求。」

校方表示,感染和傳播新冠病毒「絕非小事」。「無視健康安全的魯莽行為,必然會導致人們感染並因此失去生命。」聲明說。學校官員指出,他們在9月就警告,如果愛達荷州或其所在的麥迪森縣病例持續增長,學校可能被迫全部轉為線上教學。

NPR指出,楊百翰大學愛達荷州校區附近有兩家血漿捐贈中心,其中一家每次捐贈可獲得100美元,而另一家每人的前兩次捐贈可分獲200美元的報酬。據了解,該校目前共有3.4萬名學生在校上課,另有1.5萬名學生接受遠程教學,已有109例學生病例和22例校工病例。(海外網 趙健行)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心理問題層出不窮 高校應開設心理必修課
    南方網訊 由「馬家爵現象」引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卻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的。但是對此僅有關注是遠遠不夠的。在記者的調查中,陝西省還沒有一所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開設為大學生必修課。      調查   校園「心理問題」凸顯  蘇曉娟,陝南某大學的大三學生。
  • ...FDA局長就誇大血漿治療療效道歉,美這所大學開課一周確診500多...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校長表示,開課僅僅六天後,阿拉巴馬大學出現了超過50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速度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據校方信息,截至目前,該校進行了46150多次病毒測試中,確診達566例。與此同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恢復期血漿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據報導,川普政府也在考慮快速跟蹤一種來自英國的實驗疫苗。
  • 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網絡學習心理建議
    原標題:《用「心」戰「疫」》系列23: 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網絡學習心理建議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造成了生命威脅,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脅。
  • 眼耳鼻喉科醫生更易感染新冠?國內外專家都說話了
    但我建議其先在家自我隔離。」海珊在《科學美國人》發文,記錄兩人的交流。她援引《美國醫學會雜誌》於22日發布研究稱,短暫失去味覺或嗅覺,或是感染新冠病毒的表現。此前1周,《柳葉刀》也發表過關於新冠肺炎患者嗅覺和味覺異常的文章。其中指出,越來越多耳鼻喉科醫生等報告,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伴有「嗅覺缺失」和「味覺障礙」。
  • 大學生焦慮些啥?聽聽心理醫生怎麼說
    在杭州市七醫院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幹預專家王奕權的門診裡,開學前半個月開始,竟有1/3是患有開學症候群的大學生,既有大一新生也有高年級的老生。這些大學生們到底在焦慮或是害怕什麼?錢報記者採訪了兩位來就診的學生。總搶他風頭的同學考上同所大學他吵著要換學校小樂(化名)的成績向來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今年高考經過努力上了一本線。
  • 大學生焦慮些啥 聽聽心理醫生怎麼說
    在杭州市七醫院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幹預專家王奕權的門診裡,開學前半個月開始,竟有1/3是患有開學症候群的大學生,既有大一新生也有高年級的老生。這些大學生們到底在焦慮或是害怕什麼?錢報記者採訪了兩位來就診的學生。總搶他風頭的同學考上同所大學他吵著要換學校小樂(化名)的成績向來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今年高考經過努力上了一本線。
  • 錯過學籍註冊被退學,校方回應引爭議,疑似因該女生患有抑鬱傾向
    近幾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不少大學生因患有抑鬱症無法及時得到疏解,最終導致其自尋短見的事件也越來越多。近日,鄭州一名女大學生因為錯過學籍註冊而被校方退學一事再次掀起了網絡熱議,據悉該女生曾多次找學校補辦都被拒絕,甚至將學校上告法院也被駁回,校方對此事件的最新回應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疑似因其患有抑鬱傾向才讓其退學。
  • O型血的人會感染新冠嗎?
    記得前一段時間,有一篇報導,大概意思就是說某國的一些專家研究證明,O型血的一般不會感染新冠。這些「專家」說,經過長期,並且搜集了大量新冠感染者的資料,發現O型血的人比較不容易感染新冠,這件研究成果當時也盛極一時,很多O型血的人感到特別的激動。在民間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說O型血是「萬能輸血者」。但是衛生部頒發的《臨床輸血技術規範》明確規定:「含有O型血漿的紅細胞製劑在輸血前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 大學生心理問題突出 專家建議嚴防「思想感冒」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新一期《人民論壇》刊載吉林醫藥學院人文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王勇的署名文章指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必須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做到「常把脈博,常用心藥,防止思想感冒」,培養廣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正確的心態面對自己與社會、面對現實與未來。
  • 調查稱大學生創業心理承受力差,過半受訪者建議加創業指導課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介紹,去年登記的大學生創業人數達到61.5萬人。近日,教育部頒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要求健全休學創業的彈性學制,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簡化休學批准程序,進一步為大學生「創客」(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編者注)掃除後顧之憂。
  • 安師大校花人美心也美 兼職當模特賺錢資助貧困大學生
    安師大校花人美心也美 兼職當模特賺錢資助貧困大學生春風和煦、桃花盛開的校園裡,朱永媛背著書包從圖書館走出來,她穿著白上衣、黑靴子、百葉裙,頭髮披肩、笑容滿面,青春活潑沒有絲毫拘束。天氣很好,記者和她在校園草坪上坐下來。
  • ...呵護心靈促成長——武漢紡織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線下課程授業解惑解決學生心理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線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自我調節能力,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標準和意義,掌握並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切實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健康人格,做一個自信、堅毅、善良、正直、積極、樂觀、有上進心、有責任感的新時代大學生。
  • 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或有這3個表現,醫生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這種情況要小心,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有關,當腸胃感染這種細菌,幽門螺桿菌會損壞胃黏膜,使胃酸分泌過多,出現胃酸胃脹的現象,幽門螺桿菌的附著力很強,這導致它的傳播性很快,如果被感染上,難以消滅,使胃病有機可乘。
  • 專訪徐凱文:大學生為何頻出「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通常源於「關愛缺失」和「價值觀迷惘」   ——專訪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   據《京華時報》報導,1月18號,一名女大學生從薊門橋西過街天橋跳下身亡。警方從她口袋裡找到了5頁的遺書,女生在遺書中說自己壓力過大;據《江漢商報》報導,1月12號,一位24歲的大學生因求職不順,與父親吵架後,在荊州古城外跳河自殺;據《廈門晚報》報導,1月6號,集美大學大一學生從17樓墜亡。在不到1個月時間竟然出現了三起大學生自殺事件。不禁讓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產生擔憂。1月21日,新華網記者就此專訪北大---徐凱文博士。
  • 56.2%受訪者建議增加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
    56.2%受訪者建議增加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  受訪者認為大學生創業最主要短板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和人脈等社會資源不足近日,教育部頒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要求健全休學創業的彈性學制,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簡化休學批准程序,進一步為大學生「創客」(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編者注)掃除後顧之憂。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顛覆認知的心理學入門書
    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經過10次心理諮詢後,蛤蟆先生在諮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這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講述的故事。出版20年以來,這本書已經成了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 「美鼻神器」能秒變小翹鼻?醫生提醒或會引起腦膿腫
    瞧準商機的商人們於是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美鼻神器」,有的放進鼻腔內號稱可以「秒變小翹鼻」,有的則是在體外使用號稱可以把鼻梁夾高。這些「美鼻神器」真的有用嗎?有哪些風險呢?對於放置在鼻腔內部的「美鼻神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張恆術表示,這種沒有正規廠商的產品最好不要使用,單純往鼻子裡塞東西,沒有改變鼻形的作用,而且塑料異物容易引發鼻黏膜發炎感染。
  • 民革上海市委建議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體系,探索擴大醫保範圍
    即將召開的2021年「上海兩會」期間,民革上海市委擬提交一份提案,對如何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支持體系建設,提出具體建議。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力量不強,師生比低提案指出,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儘管上海已布局了「1+3+16+X」工作網絡和區級「一體兩翼」機制,但能夠觀測到的心理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對這一問題進行「全流程」追蹤發現,還有很多問題短板。具體包括:一是校方專職心理教師力量不強。
  • 這些大學生因何而美
    這些大學生因何而美   ——二〇二〇年「最美大學生」獲獎群體掃描   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晉浩天   奮鬥的青春最美,拼搏的青春最昂揚,勇敢的青春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