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丨秋,書不同的人生境遇皆有意義寫一季相思

2021-01-13 凡若清韻


       你如果問我,人們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說,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從魚一樣。你如果問我,人們生活在這幻變無常的的世相中究竟為著什麼?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說,人生是多麼苦惱啊!我說,人們並非生在這個世界是來享福的,所以那並不算奇怪。

 ——朱光潛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的一生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直矗立在山峰之上,為人所敬仰,但真是的情況是我們總還是會處於谷底之中,一次次緩慢地向上爬去,再慢慢地滑下來。因此,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遭遇中所持何種心態,就成了考驗他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


我們的生命本應體驗不同的境遇,感受不同的人生風景。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上扮演著一個角色,那麼我們就必須讓自己這個角色有更豐富的經歷,能夠為自己,也為這個世界帶來一定的意義,這一意義無關大小,它是一個內在的精神覺悟。只要我們能夠在平凡中不是不失精神,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那麼我們這個角色的意義就一定能夠體現出來,我們的人生也就不會平凡。



人生的挫折在所難免,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然而,挫折只是人生的過程,而不是人生的終結。只要我們能夠坦然面對,保持積極的心態,那麼我們一定可以從挫折中走出,重新擁有成功的人生。


在有生命的日子裡,我們會面臨順景,也同樣會遭遇挫折。有人說「跌宕起伏才是完整的人生」 ,的確不無道理。要知道,生活中的順境和挫折都有它的意義。我們要做的,就是擁有「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的心境和態度。


熊大力曾任教於北京大學,作為著名革命家、哲學家,他早年參加辛亥革命,革命成功之後他歸隱著書,從此投身學海。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他曾經經歷過好幾次的大起大落,幾次走入「谷底」,但豁達坦然的性格讓他每次都能夠平靜得面對失意,最終從谷底慢慢走出。


1920年,熊大力到南京求學。報到時因為很窮,因此他穿得破破爛爛的。書院接待人員看他一臉的窮酸相,就把他安排到下人住的地方,一住就是三年。沒有同窗,到處都是鄙夷的目光,熊大力的窘迫可想而知了。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仍然能夠泰然處之,終於憑藉一次有關佛學方面的論文一鳴驚人。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當時在北京大學教書的王先生不願做亡國奴,連夜跳上一輛拉煤的火車逃亡南方。他離開北京的當天正下著大雨,熊先生躺在煤炕上,又冷又餓,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還能甘之如飴的欣賞鐵路兩邊的景致,先生的坦然可見一斑。


其實,任何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眾星捧月、鮮花和掌聲簇擁的時刻,就有藏於角落、無人問津的時候。得意和失意是人生的必然狀態,伴隨著這兩種極端的人生狀態往往是這兩種極端的個人情緒,一個是大喜,一個是大悲。殊不知,人生本就是一個自然地狀態,失意和得意也屬平凡,我們不必為此改變自己的情緒。


用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不同的人生狀態,也就是心態平和。順其自然,這是我們面對生活時應該有的態度。


「詩仙」李白一生漫遊,創作了大量的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傳世詩歌。他的詩歌之多一能夠充滿浪漫主義,正是源於他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都保持灑脫不羈的生活態度。


李白和那個時期的年輕人一樣,也希望能夠晉身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李白不願意和其他人一樣通過科舉考試晉身,而是希望有人能夠賞識他卓越的才華,直接上位。所以,他四處漫遊,到處結交朋友,拜謁社會社會名流,希望能夠得到引薦,一舉實現自己的理想。


元寶元年,機會終於到來,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招致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採,名震天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道出了詩人的自信和豪放。不過,李白的才氣雖為玄宗所賞識,卻不見容於權貴。



不願意諂媚於權貴的李白,三年之後就棄官離開,繼續他那漂泊流浪的生活。而且經歷了宮廷風波之後,李白反倒變得更加灑脫了,他不在強迫自己進入自己不熟悉的官場。終其一生,李白就再沒有什麼「建功立業」的機會了,但坦然的心境成了他創作的源泉。其後,李白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他那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詩歌受到後世文人的不斷追捧。千年以後,大唐王朝早已不復存在,但「詩仙」的名號依然閃耀在李白的頭上。


其實,無論是榮華富貴還是顛沛流離,那不過是都是外部的因素,真正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是他的內心。生活中,我們不需要做一個看破紅塵、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


可以說,懂得不同的人生境遇皆有意義,是一種高超的人生境界。「十年寒窗無人知,一朝成名天下聞」固然可喜可賀,但我們不能為此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擁有一份悠然,擁有一份豁達,在每一次經歷中都能看其意義,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洞察自己的心靈,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凡若清韻

主編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


相關焦點

  • 活出生命的意義:如何跨越你的人生境遇
    不管在什麼樣的年代,也不管在什麼樣的人群裡,大多數人,尤其是那些有自己的執著與追求卻又屢屢失意碰壁的人來說,在某種看似望不到頭的窘境中都會發出內心最愁憤的一聲吶喊:「這一輩子到底要怎麼過,才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樣來?」人生,要怎麼樣去努力 ,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 不同的人生境遇皆有意義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有故事的姑娘
  • 秋風夢裡嘆悽涼,疊箋憔悴幾行詩;當秋遇到相思,一泓秋水有誰知
    身心已是清霜染,一泓秋水有誰知。花謝花開,葉綠葉黃,悠忽一季。綺夢如煙,華年似水。轉眼間,多少流光拋落,多少物換星移。探問浮生,不定悲喜,幾重思緒。當秋遇到相思,跌跌撞撞掙不脫。匆匆如夢,不可言說。——皛玊題記
  • 高鳳翰人生境遇:自從尚左分丁巳 萬事皆如轉世人
    半島記者  張文豔中年失子,兩度入獄,右臂病廢,厄運連連降臨,此時的高鳳翰人生境遇悲慘到極點。也許正是對仕途的絕望成就了藝術家高鳳翰,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病痿以來,右手全廢,強用左臂書此冊貽之」。他以剛毅豁達的秉性,驅散胸中悶氣,自號「苦書生」「一臂思扛鼎」「尚左生」等自勉,以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天資,獨闢蹊徑,左手書畫,作品更為奔放脫俗。
  • 心態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樂觀心態帶來樂觀人生
    一、以前總以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後來才明白,其實難得的是重逢,如果我們能夠久別重逢,我希望你別來無恙。二、不是誰都有好脾氣只是太愛你寧願委屈自己也要用盡全力溫暖你。 人生如夢不是夢,因為太真實;生活如水不是水,因為有苦澀。
  • 相思,獨自悽涼人不問,相思醉了,醉了紅塵,醉了美夢
    秋已闌珊,勾勒枯景,潑墨晴天,婉約秋季,欲斷迴腸,秋愁不展,困倚紅塵相思無盡愁。輕風朦朧,牛毛細雨,捧杯歲月,慢斟細酌,吟唱清詞,相思縷縷,回憶蒼涼了天涯舊愛。紅塵深情,風雨四季,書箋戀了,時光長卷,紅塵淺影,輕拂縹緲,思念夢著天涯的伊人。煙雨濛濛,長情詩行,縷縷暗香,柔曼輕煙,輕輕回眸,情緣已逝,伊人獨自悽涼人不問。
  • 離別相思的傷感古風句子,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秋風詞》 《相思》昨夜西風凋碧樹,葉落花稀;已是人暮天涯處,何處吾家?故裡無故人,怎奈何。今朝秋雨言無愁,異鄉添憂;相思數年難有頭,念君溫柔。異鄉為異客,君可歸。
  • 無論人生境遇如何,都不要忘了笑
    陽光、燦爛的朱迅面對濟南觀眾對她的熱愛非常感動,她也暢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自身蛻變和人生感悟。朱迅說,希望拿出自己新書的版稅來幫助貧困大學生,因為自己年輕時就是靠獎學金自力更生過來的。而她也不避諱談自己的疾病,她說,無論人生境遇如何,都不要忘了笑。這不是明星書是女孩的蛻變史  朱迅說她上一次來濟南,還是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一眨眼就快過去10年了。
  • 也許當我們老去,才能讀懂李清照這首詞,一字一句皆是人生
    人生何其漫長,多少時光堆砌而成;人生又何其短暫,不過幾次花開,幾場落雨,便是一生。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晚年時曾寫過一首詠梅詞,道盡了一生的哀樂,讀懂已是過來人。這首詞便是《清平樂》。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 一葉落知天下秋:三首宋詞寫盡秋愁,哪一首道出你此時的心憂?
    自古逢秋多寂寥,「悲秋」是千年以來中國人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從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到杜甫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再到孟浩然的「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無一不流露出秋天裡人們容易傷感的情懷。秋愁隨秋風至,令人難以捉摸。
  • 《紅樓夢》為什麼又名《風月寶鑑》,賈瑞看相思鏡有何意義?
    《紅樓夢》這個名字由《石頭記》演變而來,起初曹雪芹的書就叫石頭記,《紅樓夢》是吳玉峰題的,孔梅溪題《風月寶鑑》。  有一句話說:  古人云:雲山海上出,人物鏡中來  賈瑞相思從鏡子中看到了事物的兩面性,同樣,整個紅樓夢也是正反兩面,也是好和壞,即是末世也是來世,並且讓後世之人吸取教訓,別不思進取,敗壞門風和祖業,也就是現實中的啃老。
  • 心態的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
    有心在一起的人,再大的吵鬧也會各自找臺階,速度重歸於好;離心的人,再小的一次彆扭,也會乘機找藉口溜掉。愛情裡面,總有人被辜負,不是你愛誰,誰就一定會愛你。不經歷風雨,哪會有彩虹。心態的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人生才會風清月明。
  •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絲絲縷縷纏繞心頭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絲絲縷縷纏繞心頭文/雨小荷(河南)人生苦,相思更苦,相思無從寄時更是苦上加苦。因為相思苦,所以便心生憂愁。誰解相思苦,誰懂相思意?怕只怕無人能解,也無人能懂。王維在春天的風裡吟唱:「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晶瑩剔透的紅豆,多像心中湧動的相思,泛著紅豔的色彩。清朝的納蘭性德寫道:「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相思相望卻無法相親的相思,甚是折磨人。都道相思苦,人卻又難免相思。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絲絲縷縷繞心頭。
  • 家訓丨私塾教學法034 要學好語文,先從寫好字開始
    王虛中曰:童蒙初入學,止宜寫兩字,不得過多。兩字端正,方可換字。若貪字多,變難成就矣。 唐彪曰:餘在越中,見童蒙字式正格中書大字,旁縫書小字,此法極佳。蓋單學大字,則後日能大書而不能小書;單學小字,則後日能小書而不能大書,均各有病,惟此法則兩得之也。又年稍長者,其字式每行大小皆四字,止書一字以為式,其餘三字皆令自書。
  • 詩經裡一日三秋的相思,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怎麼解釋?讀完我笑了
    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一書中,便有多首歌頌愛情的詩歌。如《卷耳》中的「嗟我懷人,寘彼周行」,是描寫妻子在採摘蒼耳嫩苗時,因為思念丈夫無心工作,懊惱地將竹筐扔在了大路上的場景;也有《靜女》中的「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是形容有情人約會時,女孩故意躲起來,急得男孩抓耳撓腮的模樣。如此看來,《詩經》作為古時從民間搜集而來的詩歌,就算是描寫聖潔的愛情,也確有其世俗有趣的一面。
  • 蘇軾的「一衰煙雨任平生」表達出他怎樣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態度?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的「大意」詞的第一段點出了寫這首詞的當時背景,或者說算是一個「說明」:某年的3月7
  • 一抹相思伴雨愁,紅塵守望幾時休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瞬間的相遇,一輩子的相思,滴滴的淚水,步步的曾經,相識的畫面,走在了內心,漂泊在春秋。一抹相思伴雨愁,紅塵守望幾時休。此情難盡何方寄,落入花間卷夢悠。剪一段過往,展一卷素箋,一抹相思為誰染?誰在誰的年華裡日漸清晰,誰在誰的故事裡漸漸隱去……一段往事,一抹回憶。一絲牽掛,一束暖陽。
  • 人生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不同的境遇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每個人總在社會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維繫自己的生存。如果想演好這些不同的角色,最關鍵的是認清自己、靜坐觀心。當然心中也要有清楚的目的,否則原來唾手可得的成功,或許也會成為過眼雲煙。一定要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告別自卑,尊重自我,樂於奉獻,不斷地改變自我的思維方式,相信自己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人生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不同的境遇,對這種人事常態的變化,人們通常用「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來進行比喻,是非常恰當的。
  • 八字命理隨筆:乙亥月的命運哲思
    屬蛇的朋友本月犯太歲較重,吉兇明顯,有的人可能上個月就已經有動象,逢衝易動易傷,不可不慎,相反屬虎的朋友本月年月雙合,倒是易有好事,有機會,有感情。 本月的大環境會趨於緊張,因為亥亥相刑,乙己相剋,所以本月明顯大環境的人事是不夠和諧的,所以本月明顯是不適合喜事大事的,乙以己為財,己以乙為殺,特別是錢財方面,工作職位方面的事,本月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