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國深滬股市的滬指繼前日暴跌8.49%後,延續上一交易日大跌接近300點的基礎上,上證綜指昨日再度跳空低開200點,午後拋盤加重,上證綜指在一路下跌,終失3000點整數關口。此次不僅僅中國股市遭遇暴跌,全球股市在本周同樣遭遇血洗,亞洲股指陷入兩年來低谷,歐美市場也未能逃離股指下跌的命運。歷史不單調的重複,卻總是驚人的相似,面對此情此景,和小編一起重新回顧歷史上七年循環的重大金融危機事件。
美國房市從2006年起開始陷入困境,隨著危機的加深,大量持有次級債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危機又蔓延至金融體系。2008年9月,危機集中爆發,受兩房相繼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有投資銀行轉為銀行持股公司以接受聯儲更嚴格的監管等影響,美股大幅下跌,9月-12月道瓊工業指數累計下跌31.2%,2009年3月更是一度跌破7000點。
聯邦政府在危機之始就開始介入救助,聯邦政府接管兩房、援助AIG等;在聯邦政府的積極救助下,美股2009年3月起觸底反彈。危機過後,美國再次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2010年 6月25日,國會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厲和全面的金融監管法案。
2001年中國股市再次經歷由牛到熊的轉換,上證指數受到B股對外開放的利好刺激,創下2245.44點的歷史最高點。2001年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 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淨值縮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莊股連續大幅跳水,私募基金爆倉,券商全行業虧損,投資者損失慘重。 國有股減持,大批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管理層清查違規資金,上市公司業績作假等重重因素困擾著市場。市場出現「推倒重來」論。
1994年通貨膨脹水平一度超過20%,一年期存款利率全年維持在10.98%的較高水平。1993年至1994年,當時我國宏觀經濟偏熱、通脹壓力較大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在此期間國內股市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股市從1993年見頂1558點下跌至1994年7月29日的上證指數最低探至325.89點,盤中最大再跌4.10%,收盤333.92點,成交4.82億。
1994年7月30日,監管部門推出「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利好救市出臺,一度蕭條的市場終於迎來井噴行情。
1987年10月19日,開盤僅3小時,道瓊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跌幅達22.62%;紐約股指在6.5小時之內損失5000億美元。這次股市暴跌在全世界股票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股票跌幅多達10%以上。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的5.92倍。這一天,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紐約時報》稱其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日子」。
此次股災發生前美國經歷了近50年的牛市,其高收益性使得大量資本流向股市進行投機,生產性投資需求不足,形成難以維繫的虛假繁榮,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導致股市暴跌。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由於科技發展正處低潮、出口貿易份額下降、實體經濟缺乏;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處於轉型期的貨幣政策不但沒有刺激不但沒有刺激經濟增長,反而如「火上澆油」。而美元持續貶值、油價高企和糧食緊缺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使得1970 年到1982 年美國經歷經濟停留於「滯脹」階段。滯脹對私人投資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經濟增長停滯。 1981年,裡根入主白宮,裡根政府改弦易轍,採用了四個措施: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干預。最為有效的兩條是穩定貨幣供應量和減少政府干預。經過裡根政府的持續努力,美國終於1983年迎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高峰,此輪經濟滯脹一共經歷了13年的時間。
從1968年到1973年,香港股市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牛市」,很多人甚至辭去工作專門炒股,當時政府再三提醒民眾過多民間資本流入股市,容易引發股市泡沫,但香港股民嗤之以鼻,然而到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跌至最低的150.11點,與1973年3月9日高峰的1774.96點比較,跌幅91.5%。股市崩盤,無數股民頃刻之間傾家蕩產。打擊之下,失業或半失業的人數日增。
1973年之股市狂熱終止於3月中旬,此次股災的罪魁禍首之一—大量外資借香港股市長期以來積累的虛高之勢,先注資哄抬股價,又在高盤將所有股票拋出,獲利離場,加上數家活躍上市公司發現偽造股票,導致恒生指數一瀉千裡,股市遂一蹶不振。
今年是繼2008年次貸危機後的第七個年頭,股市是否可以逃離七年命運般的魔咒?但不管股市最終是跌是漲,在股市裡沒有永遠賺錢的買賣。最後還是要套路那句老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為MBA智庫/寒曦曦整理,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下載MBA智庫百科APP ·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下載,經管熱詞想搜就搜!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MBA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