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戰士清除街道積雪
西藏大約1~2年出現一次冬春大雪
1956-1957年、1965-1966年、1976-1977年冬春季,西藏出現了三次範圍廣、強度大、積雪深、持續時間長和災情嚴重的雪災。
1969年新疆北部連續降雪
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區自1月中旬後期開始連續降雪10天,總降水量達80mm以上,且最低氣溫降至-40.4℃,新疆因積雪、雪崩,交通電訊中斷,機場停航6天,死亡82人,羊只普遍出現死亡現象。
1977年北方大部爆發區域性寒潮
1977年10月24-29日,北方大部地區降了雨雪,華北、華東北部降了大暴雨(雪),其中內蒙古普降暴雪,錫盟北部最大,過程降雪量達58mm,烏盟北部、赤峰市北部、哲盟北部及興安盟、呼盟牧區降雪量25~47mm,上述地區積雪厚度達16~33cm,局部60~100cm,為近40年罕見,大雪封路,交通中斷,造成嚴重特大雪災。據不完全統計,錫盟牲畜死亡300餘萬頭,佔牲畜總數的2/3;烏盟牲畜死亡56萬頭,(只),死亡率達10.8%;赤峰市60萬頭(只)牲畜處於半飢餓狀態,30萬頭(只)牲畜無法出牧,死亡牲畜10萬頭(只);昭盟北部下了凍雨,造成電線嚴重結冰,個別地區郵電通信中斷。
1983年南疆西部山區遭遇寒潮大雪
1983年4月初,南疆西部山區寒潮大雪厚度達1m,僅溫宿縣就損失幼畜30%左右。
2008年我國南方遭遇大範圍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損失嚴重
2008年中國雪災是指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中國的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暴風雪造成多處鐵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斷。由於正逢春運期間,大量旅客滯留站場港埠。另外,電力受損、煤炭運輸受阻,不少地區用電中斷,電信、通訊、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某些重災區甚至面臨斷糧危險。而融雪流入海中,對海洋生態亦造成浩劫。臺灣海峽即傳出大量魚群暴斃事件。
相關閱讀:煙臺降雪創歷史新高
2008年難忘的南方雪災
2007年1月遼寧鞍山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