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退潮後,鬥米的出路在哪裡?大量用戶的投訴背後,鬥米創始人趙世勇如何解局?
鬥米慘遭資本拋棄 大肆營銷是否導致「錢袋子」空了?
鬥米的故事還要從2015年說起,拿了58趕集集團、高榕資本、藍湖資本的錢後,鬥米的「錢袋子」鼓了起來,並從58 趕集集團分拆獨立,時任58趕集集團高級副總裁的趙世勇親自掛帥,鬥米迎來了第一次「高光時刻」。
由於產品更加垂直,在加上當時招聘市場的現狀,鬥米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2016年3月鬥米獲得光信資本的股權融資;同年10月,鬥米再獲高瓴、騰訊、百度等資方投資的B輪4000萬美元融資。至此過後,鬥米在資本市場再未有任何聲音傳出。
和訊科技曾在《揭秘鬥米真面貌:姚勁波的棄子 趙世勇的掙扎》一文中提到,自鬥米從58趕集集團獨立後,投資方再無58趕集集團的身影,而趙世勇其實是趕集網的功臣,是跟隨楊浩湧一起進入58趕集集團,而後期楊浩湧本人也已經離開58趕集集團再創業。
在2018鬥米戰略升級媒體見面會上,鬥米兼職宣布更名為鬥米招聘(以下簡稱為「鬥米」),意欲拓寬業務範疇,完全進軍在線招聘市場。與此同時,趙世勇在會上也向大眾「秀了肌肉」:從2015年11月份正式成立,鬥米2016年用了半年的時間,做到了兼職平臺領域裡的絕對第一。2017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翻5倍、報名量翻3倍,在垂直招聘領域裡面排到第三。
隨後,鬥米開始了燒錢換市場的戰略。2019年4月,鬥米籤約嶽雲鵬為形象代言人,鬥米的燒錢之路由此拉開序幕。隨後,在北上廣深等近20座城市進行了大量的投放,包括了應用市場、熱門APP、視頻網站等線上渠道及公交、地鐵、寫字樓等線下渠道。
但就目前來看,鬥米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大幅的營銷,這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鬥米的上一輪融資停留在了2016年10月的4000萬美元。與此同時,競爭對手的融資歷程卻並未停止。2017年9月,拉勾網完成1.19億元的D輪融資;2019年8月,大街網被併購,背靠美圖集團;2019年11月,Boss直聘完成數億美元的E輪融資。
除了綜合招聘領域外,鬥米原本的兼職招聘領域也遭到了巨大的挑戰。累計完成超1.35億七輪融資的青團社、累計完成超2.24億六輪融資的兼職貓等正不斷蠶食著鬥米的「原有蛋糕」。
深陷投訴泥沼 平臺再現「假公司」鬥米審核機製成謎
據鬥米官網顯示,截止目前,鬥米業務已覆蓋餐飲酒店、零售快消、網際網路、物流快遞、教育培訓、展覽展會等諸多服務行業,並在全國近30個重點城市設立分公司,服務範圍超過300個城市,用戶量超7600萬。
用戶的增長之下,鬥米的服務卻出現了不達標的情況。
5月26日,用戶7460142163在黑貓投訴平臺投訴稱,在花費3888元開通「鬥米點金直通車」後,卻沒獲得相對應得服務,懷疑鬥米存在嚴重虛假宣傳,數據作假的行為;5月20日,用戶7457944983投訴稱,在與鬥米籤約付費服務合同後,鬥米提供了較差的服務,且不予以退款,存在著虛假宣傳與欺詐的行為。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在黑貓投訴、聚投訴平臺,關於鬥米的投訴已累計超過300條,上述「虛假宣傳」、「服務質量差」、「不予以退款」為投訴高發區。
除了招聘者對鬥米怨聲載道外,求職者也紛紛表示遭遇到了鬥米平臺上的公司虛假招聘、拖欠工資的情況。七麥數據顯示,近期鬥米APP的評論中充斥著大量低星評論,大部分指向鬥米虛假招聘、疑似販賣用戶信息。
這樣的情況在聚投訴平臺也有體現。5月14日,用戶吉女士投訴稱,在鬥米兼職旗下的一個兼職平臺做任務後,商家出現拖欠少結的問題,但遲遲得不到客服處理;5月9日,用戶陳女士投訴稱,在鬥米摩拜單車兼職後,遭遇到了拖欠工資的情況。
和訊科技注意到,除了上述問題外,在關於鬥米的投訴中,還出現了「允許他人盜用公司信息進行註冊」、「虛假認證」、「刷單」等字眼。
在招聘行業亂象頻出,傳銷被騙,個人信息被洩露等事件之後,鬥米是否該重新審視一下自身審核機制?而在市場競爭加劇、缺乏「輸血」、大肆營銷背後,鬥米的現金流是否充足,當下是盈利還是苦苦支撐,外界無從得知。另外,對於現階段的鬥米來說,應該和野蠻生長說再見,作為一家面向C端用戶的企業,如何改善現有口碑,將是制約鬥米未來發展的首要問題。
(責任編輯:張紫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