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樓 小樓聊心理
01
近期最令人難過且氣憤的消息,莫過於「貴州安順公交墜湖案」了。
只因不滿公租房被拆除,司機蓄意把公交車開入湖中,致使21名無辜的乘客死亡。
實際上,像這種因為自己生活不如意而報復社會的案件不在少數。
他們的心理是怎樣變得極端扭曲,我們無從知曉,今天推薦的電影《曾經安靜的男人》,也許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看看這些人內心是怎麼樣一步步發展,最後走上不歸路的。
02
人已中年的鮑勃是公司的一名小職員。
他內向自閉,每天上班都躲在自己狹窄的工位裡,做著千篇一律的工作。
他住的院子雜草叢生,卻從不修剪。
他也不愛社交,房子住了五年,鄰居就像陌生人,每天回到家只和魚缸裡養的金魚說說話。
鮑勃在同事中沒什麼存在感,除了名字和長相,大家說不出更多有關鮑勃的信息。
懦弱隱忍的性格,讓鮑勃倍受領導和同事的壓榨。
這也讓鮑勃對公司和同事產生很深的怨念,他無數次幻想著炸掉公司大樓。
他每天都會帶著槍上班,不順心時便悄悄拿出槍,幻想殺掉欺負過他的同事。
他一邊往槍裡裝著子彈,一邊計劃將前五顆子彈給那些溜須拍馬、兩面三刀的同事,然後最後一顆留給自己,像英雄一樣死去。
可是,當主管對他吆五喝六時,他又立馬變慫,趕忙收起手槍,繼續工作。
鮑勃恨透了辦公室裡的人,可唯獨對笑容明媚的總裁秘書瓦妮莎情有獨鍾,他將瓦妮莎視為心中女神。
然而年輕貌美、高高在上的女神,怎麼可能會注意到一個毫不起眼的禿頭中年男呢?
朝思暮想的鮑勃只能把桌上的草裙人偶想像成瓦妮莎。每當工作受氣時,只要看看人偶,鮑勃瞬間便被治癒了。
直到有一天,人偶被同事無意間摔碎,鮑勃再次氣得暗暗掏出手槍。
不過,這次有人搶在鮑勃前面,射殺了辦公室裡的人。
兇手是另一名同事,處境與鮑勃相似,大家長期以來對他的忽視和欺負,讓他最終忍無可忍開了槍。
但兇手放過了鮑勃,因為鮑勃是全公司上下唯一一個混得比他還慘的人。
此時,兇手已殺紅眼,混亂中還打傷了鮑勃的女神瓦妮莎。
為了保護心愛的姑娘,鮑勃果斷開槍射殺了兇手。
03
鮑勃的英勇舉動,讓他在一夜之間成了英雄,灰暗的人生也由此迎來轉折。
各大媒體爭相上門採訪,將鮑勃圍得水洩不通。
鄰居開始和他主動打招呼;
公司同事紛紛夾道歡迎;
經常欺負鮑勃的主管和同事,也轉變態度主動討好。
鮑勃更是受到總裁的器重,他破格將鮑勃升為副總裁。
鮑勃像做夢一樣,轉眼就從微不足道的小職員一步登天成為了公司的高層人物。
他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辦公室和令人羨慕的高薪職位。
誰能想到,幾個小時前,鮑勃還想著殺掉大家,可現在的他卻走上了人生巔峰。
鮑勃去醫院探望被打傷的瓦妮莎。
遺憾的是,瓦妮莎被子彈打穿了脊椎,已經全身癱瘓。
看到救命恩人鮑勃,瓦妮莎非但不感謝他,還痛罵他不應該阻止兇手。
原來瓦妮莎之所以能年紀輕輕就混到總裁秘書這個職位,全靠不擇手段的攀附上位。
身體是她的本錢,如今讓她一輩子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靠別人,那她寧願去死。
瓦妮莎雖然不情願,但在鮑勃的悉心照料下,小指漸漸有了知覺。
奇蹟出現了,就連醫生都說瓦妮莎有康復的希望。
瓦妮莎對救了自己兩次的鮑勃感激不盡,慢慢愛上了鮑勃。
事業愛情雙豐收,鮑勃心裡樂開了花。
從此鮑勃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整個人變得神採飛揚,破天荒地清除起院子裡的雜草。
不合群的鮑勃開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公司裡,他樂於融入同事,工作上他積極向上,勇於發表觀點,為公司排憂解難,成為眾人的焦點。
在家裡他是瓦妮莎的暖心男友,他照料著女友的生活起居,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然而,這種巔峰的人生狀態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自從瓦妮莎要求去公司看看案發現場的那天起,鮑勃敏感多疑的負面情緒再次遍布全身。
他看到總裁跟瓦妮莎仍然曖昧不清,在公司又被同事揪出過去極為窩囊的把柄。
他回想以前的自己總是幫同事承擔職責之外的雜活,換來的卻是對方一句嘲笑,那種卑微、怨氣再度充斥心中。
尤其當他發現人偶仍完好無損的那一刻,鮑勃已分不清這到底是現實還是幻想。
他回到公司,恍恍惚惚走過他以前工作的地方,發現本該死去的同事也活了過來,瓦妮莎還是最初驕傲美麗的樣子。
一切就像回到了兇手殺人那天的場景,而手裡拿著槍站在眾人面前的,不是別人,正是鮑勃自己。
鮑勃如夢初醒,原來之前所發生的一切,什麼槍擊、全民英雄、升職加薪、抱得美人歸……都不過是他的幻想。
回到現實,繁華落幕,鮑勃無比絕望,舉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一次,他真的成為新聞焦點人物,鄰居對他的評價頗為一致:一個為人還不錯、安靜的男人。
影片最後,是鮑勃寫下的一張紙條:
你們也許要問我為什麼會這麼做,但你們給過我其他選擇嗎?我只是想要一個人看著我,關心我。
鮑勃的悲哀值得同情,但也僅限於同情而已。
他指責外界沒有給過他選擇,怨恨周圍人沒有關心在意他,卻從未反思過自己身上的問題,從未意識到選擇權其實是靠自己想方設法去爭取的。
面對不公和挫折,他不是奮起反擊,而是忍氣吞聲,沉溺於殺人幻想,將內心陰暗的情緒抑制得毫不外洩,這種外在表現,與內心的巨大反差,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發,不僅毀滅的是自己,甚至傷及無辜。
鮑勃的心理變化,也許就是那些報復社會者內心的縮影。
他們認為是社會的不公逼死了自己,卻從未意識到,那個把自己逼上絕路的人,其實是自己。
世上沒有哪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理解困境,如何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