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17日,國民黨軍統局局長戴笠乘坐專機從青島飛往徐州,又從徐州飛往南京,準備在南京下機。誰知南京上空烏雲密布,雷電交加,與地面聯繫勸其另降機場。
戴笠不得已命令轉飛上海,可上海仍然下著大雨,無法降落,戴笠的飛機成了無頭蒼蠅,不知如何是好的在天空中來回飛竄。待又飛回南京時。仍不能降落,不得已改飛徐州降落,再飛徐州時一下子撞上岱山,機上人員全部死亡,戴笠的屍體在困雨溝被找到。
戴笠,字雨農。戴笠座機撞岱山而死,屍體在困雨溝中找到。持宿命論者認為,戴笠之死如當年龐統死在落鳳坡一樣,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這註定有的一天,來了怎麼也跑不掉。我們暫且不論宿命論究竟對錯,在戴笠死後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那就是民間一夜之間傳出了一首打油詩,這首打油詩的背後卻牽連著一樁陰謀。
「三五三十七,騎鶴去遼西。不怕南來一隻虎,就怕北來一支機。」這首打油詩出現在戴笠死後,三五三十七是什麼意思呢?三五就是民國三十五年,三十七就是就是三月十七日,這句詩的意思很明顯不過,戴笠在民國三十五年三月十七日將要出大事,大禍臨頭。騎鶴去遼西,指的是人死後駕鶴去西方。這裡的遼西並非真的指遼西,而是西方的代稱。後面兩句,暗指戴笠將死在飛機上。
戴笠死亡的時間是1946年3月17日,這首打油詩所說的內容,與戴笠之死完全符合。當然,沒有人能未卜先知,這是戴笠死後別有用心的人杜撰出來的打油詩。這首打油詩出現後不久,又出現了一個說法,證明這首打油詩不是憑空出現的。
按照流傳的說法,戴笠在出事前曾有一李姓同學為他看了手相。李姓同學告訴戴笠,讓他近日要多加小心,最好呆在家裡不要出去,因為從他的手相上看,他近日來將會大難臨頭。戴笠是何許人也?只有他掌控別人的性命,沒人能掌控他性命,自然是不會聽這種鬼話。戴笠死後,人們都認為這是天意,這個說法和那首打油詩相互印證,戴笠之死果然是天意。
事實的真相是如此嗎?有一個詞叫欲蓋彌彰,越是希望掩飾的東西其實越容易暴露。戴笠死後大規模流傳的這個說法和那首打油詩,越來越讓人懷疑戴笠之死並非簡單的飛機失事,而是另有陰謀。戴笠死後,其子多次上書蔣要求追查兇手,給戴笠報仇。由此可見,戴笠之死極有可能是死於謀殺而非事故。
戴笠死於謀殺,這個說法由來已久。歷來學者為此爭論數十年,一直沒有得到定論。但是在2003年時,臺灣方面解密了戴笠之死的檔案資料,證實了戴笠死於謀殺的說法。那一首打油詩下,的確隱藏著一樁不為人知的陰謀。
事情還得從1945年說起,抗戰勝利後當局到處抓捕漢奸正法,時任華北肅奸委員會主任、軍統幹將的馬漢三奉命抓捕了很多漢奸。就在此時,有一巨商以18尊金羅漢,每尊500兩黃金,共9000兩黃金收買了馬漢三,讓他網開一面。1946年3月9日,戴笠乘坐飛機到北平檢查肅奸工作,在名冊上發現少了金壁輝的名字。
金壁輝就是川島芳子,著名的日諜大漢奸。川島芳子以孫殿英從慈禧墓中盜得的寶劍一把和金羅漢賄賂馬漢三,於是馬漢三將川島芳子偷偷釋放。戴笠得知馬漢三釋放川島芳子後,逼著馬漢三將寶劍和金佛交出,又將川島芳子抓回。
戴笠將寶劍和金佛上交,並說會對馬漢三既往不咎。但是馬漢三深知戴笠深不可測,自己這麼大的把柄捏在他的手裡,一旦戴笠離開北平,自己的命將不保,早晚得被他弄死。馬漢三於是準備先下手為強,除去戴笠這個最大的威脅。
馬漢三於是找來機要秘書劉玉珠商量對策,劉玉珠是馬漢三的秘書,也是他的情婦。劉玉珠特務出身,接受過專門的特務訓練。她盡心盡力支持馬漢三,同意在北平殺掉戴笠。當然,要殺掉戴笠得用妙招,不能來直接的。馬漢三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劉玉珠去辦。
1946年3月16日,戴笠乘坐飛機從北平飛去青島,準備會晤美軍柯克上將。馬漢三特意將如花似玉的劉玉珠陪伴戴笠前去照應。戴笠見到成熟知性,又美麗動人的劉玉珠,自然愛不釋手,頓覺得馬漢三對自己如此忠誠,真是忠心可嘉。在青島,戴笠與劉玉珠廝混了一夜。由於當時柯克上將已經去了上海並且會去南京,戴笠才決定3月17日飛回南京,於是與劉玉珠告別。
劉玉珠表現了對戴笠的忠心,不僅陪睡,還在戴笠沒登機之前檢查了飛機,明著是怕有人暗地裡謀害戴笠,私底下將炸彈帶上了飛機,並且將定時炸彈的時間定在中午12點半起爆。一旦飛機起爆,戴笠和整個飛機上的人將一個都逃不掉。
但是戴笠怕柯克等他,於是提前一個小時上飛機,準備提早趕去上海。劉玉珠得知情況後,心知大事不好。一旦戴笠提前飛回南京,下飛機後飛機才爆炸,炸不死戴笠她和馬漢三的計謀就全部敗露了,免不了將被全部處死。但是飛機已經起飛,劉玉珠再著急也沒有半點辦法。
也是戴笠之命該絕,誰知道當天的南京和上海兩地均下起了大雨,飛機無法在兩地降落,於是改飛徐州。因為飛機折返多飛了一個小時,所以飛到岱山附近時發生爆炸,戴笠和機上的人員全部被炸死,飛機殘骸和戴笠等人的破碎屍體落入困雨溝之中。
戴笠飛機失事,軍統局馬上派人去調查,對外一致聲稱戴笠飛機撞到岱山爆炸,戴笠屍骨殘骸掉落困雨溝之中。實際上,飛機在撞上岱山前已經發生了爆炸,戴笠被謀殺身亡,這才是實際情況。戴笠死後,出於穩定局面人心的考慮,蔣一方面緊急調毛人鳳接替戴笠,一方面統一對外聲稱戴笠撞機而死。那一首充滿了宿命論的打油詩和看手相的說法,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馬漢三與情婦謀殺了上司戴笠之後,應該夾著尾巴做人,慶幸躲過一劫才是。但是財迷心竅的馬漢三依然將人頂替川島芳子,把一個假的川島芳子刮花臉處決,企圖混淆視聽。頂替川島芳子的死者叫劉鳳玲,後來死者家屬將此事捅出,揭發了馬漢三以劉鳳玲代川島芳子之死的真相。
馬漢三一下子成了過街老鼠,當局當即對馬漢三緝捕審查,沿著這條線一路挖下去,馬漢三承認了當初指使劉玉珠謀殺戴笠的陰謀。為了證實馬漢三的供詞,軍統局對軍統青島站站長梁若節嚴刑拷打,梁若節才吐露了與劉玉珠聯合暗殺戴笠的事情經過。
據梁若節交代,當時劉玉珠在他的安排下提前上了戴笠的飛機,並且將炸彈放在了飛機上。當時飛機在12點半爆炸,這個主意也是梁若節幫忙出的。梁若節當時歸馬漢三管,馬漢三又給了梁不少好處,於是梁才一同幫助劉玉珠暗殺了戴笠。戴笠死後,從飛機的殘骸上發現了炸彈的破片。如此種種,證實了戴笠的確是死於謀殺。
1948年9月,馬漢三、劉玉珠在北平被槍斃,槍斃的罪名是貪汙罪,隻字不提戴笠之死。這也許是怕招惹是非,因為戴笠之死畢竟不光彩,戴笠撞機而死總比被部下謀殺要好聽得多。於是這一樁大案就此不了了之,蔣也下了不再追究的原因。
這就是戴笠死亡的真相,那首打油詩下,隱藏的是一個不可告人的暗殺陰謀。
【本文由稗史候說編寫,錯漏失誤之處,敬希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