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遭相聲名家炮轟,稱其從天津偷活?如今得央視認可又招徒

2021-01-16 石陳說動漫

「品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觀榮辱紛爭、死走逃亡,自濁自清自安然。」——郭德綱《過得剛好》

一提起相聲,我們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多半就是被眾多粉絲戲稱為「相聲國王」的德雲班主郭德綱了。

而我們對郭德綱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他在舞臺上跟于謙搭檔的眾多相聲節目,以及多年以來媒體對他以及德雲社相關的報導。

可就像郭德綱在他出的一本名為《過得剛好》的書中所言一樣:

「我在私底下是一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不抽菸、不喝酒,當然也不燙頭。」

這本書裡收錄了郭德綱記錄人生經歷、心路歷程的文章,原本他起名為《人在江湖》,可後來編輯建議換了一個書名《過得剛好》。

而郭德綱對於自己這些年經歷的評價也很符合這個書名:

「萬幸,我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情。現在的生活我很滿意,就像你們看到的書名一樣,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開篇,有一句侯耀文對愛徒郭德綱的評價:

「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

這句評價將郭德綱的江湖氣與文人氣詮釋得入木三分,而我們確實也能從書中收錄的眾多文章中看出這種氣息來。

作為一本半自傳體書,介紹自己的過往是必須的,這樣讓不了解你的人才能在你的過往經歷中去知道,怎樣成就出的現在的你。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除了富二代、官二代、外加現在的拆二代,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即使你的家庭是小資的、中產的、書香的,一概不行,路還得自己走。

在書中,郭德綱講述了他三進北京所遭受的悽苦,沒錢便意味日子很苦,北漂的日子搬家是常態,吃泡麵還算幸福的,他只能吃掛麵糊糊就大蔥。

演出完了,夜深了沒公交了,只能走著很遠的路回去。似乎這一切受的苦在北漂族的眼裡是平常事,誰不是這樣煎熬過來的。

只是,有的人幸運地熬出了頭,比如郭德綱;有的人卻熬不下去選擇離開,或者把日子過成了流浪的生涯,熬到抑鬱或心生怨懟。

郭德綱的這一段經歷,對於漂泊異鄉的人來說,讀起來非常有親切感,誰不是一邊苦熬著,一邊給自己打氣「要堅強啊」。

郭德綱便是那個幸運兒,是相聲界的「天選之子」,是被派來拯救相聲的「救星」。

這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有人說我變了,其實我原來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只不過原來在井裡一身泥,有人在井邊看我,覺得挺好玩。後來我上來了,洗乾淨換身衣服開車走了,井邊這人說我膨脹了。其實不是我膨脹,是他失落了。——郭德綱《過得剛好》

任何行業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行規,首先打破它的那個人肯定是「公敵」

行行出狀元,行行都不好混。

怎麼混,按部就班還是選擇獨具特色?這裡會面臨著難以想像的巨大的挑戰。

因為你既然要打破,那麼你便是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特立獨行的代價便是「被孤立」和「被排擠」。

先期的郭德綱自然是免不了這樣的命運,動了某些利益集團的奶酪,自然要承受別人的痛擊和報復。

在書中,郭德綱揭露了太多本行業的內幕,讓人聽了大跌眼鏡,也驚嘆一個看上去「文人的圈子」,也居然藏著如此骯髒的交易。

郭德綱用他特有的郭氏風格,用他的話說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在讀者們邊看邊笑中,又不禁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當中。

德雲社成功了,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相聲完全無法體現出相聲這個行業的全貌,因為,真正熱愛相聲的人都會去茶館或是劇院聽,一個相聲說下來要講完整怎麼也要四五十分鐘,而在電視上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所呈現出的「快消」式的相聲,是根本無法體現出相聲真正的價值的。所以,初到北京的人怎麼也會去趟劇院看一場才來得過癮。

郭德綱的出現,打破了相聲界的死氣沉沉,挽救了相聲行業,但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無數的風波與詆毀。但這一切在郭德綱眼裡根本不屑,對於他真心熱愛的相聲來說,能承受多大的讚美,就能承受多大的詆毀。一切隨心,一切隨緣。

我養了一隻蟈蟈,蟈蟈裝在葫蘆裡,叫得很開心。有人指責我,這麼狹小的空間,把它放到廣闊天地多好。但是放出去它又會被凍死,到底凍死還是關在葫蘆裡?人活一世很難,我不做事有人罵我,做這些事也有人罵我。這些都是別人的事和我無關。我一張嘴勸解不了所有人,小人也要活著,所以我釋然了。而且現在歲數也大了,也不像二十來歲三十歲出頭的時候火氣那麼旺,老去解釋,大可不必。人生在世就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話笑話別人。——郭德綱《過得剛好》

相聲要怎麼說?真低俗還是假高雅?

很多同行詆毀郭德綱說,他的相聲很低俗,只為博得人一笑,可是,既然是相聲,不博人笑,難道人家跑到你場子裡來讓人哭不成。郭德綱這樣說:

「什麼叫俗,什麼叫雅?我認為,單純的高雅不足以構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是真正的藝術」

看郭德綱的形象,說實話長得挺像「黑社會」的,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文化人。但看完此書,看了他寫的那些數不盡的詩句,用的那些語言,我才真正了解郭德綱,才知道他的文化底蘊有多深,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啊。

這都緣於郭德綱做人做事做藝太成功。

這本書最初的書名不叫《過得剛好》,叫《人在江湖》。記錄了他從8歲學藝,近30年的江湖坎坷路。

後來編輯建議改成了《過得剛好》和他和名字諧音。聽他為我們講述40年江湖過往,讓我們通過文字讀他的心路歷程。

《過得剛好》這本書,是郭德綱唯一親筆著述的人生回顧。讀完,你會認識到一個你未曾了解過的郭德綱,一個真正的藝人,一個活得晶瑩剔透的大智慧的人。他的為人處事,對待事業的態度和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這一段在郭德綱的自傳《過得剛好》裡面有詳細的描述,這本書也是郭德綱對自己人生的記錄。從一個窮小子到身家過億,郭德綱這個相聲皇帝成功了,這本書就是他的人生經歷。

過得剛好,這是郭德綱式幽默,也是郭德綱的人生態度。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飲酒放蕩,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

看看郭德綱的人生智慧,感覺自己心裡都敞亮了,很多人不配郭德綱這麼紅,因為他沒吃過這麼多苦,受過這麼多刁難,更沒看過這麼書。

如今,他將他的人生故事、40餘年的事業感悟,寫成著作——《過得剛好》。這本書目前排在某東傳記圖書銷售榜第一名,一度斷貨!

其實郭德綱也喜歡讀歷史,在他的自傳《過得剛好》這本書,除了寫著郭麒麟成長的秘密,也有郭德綱自己的讀書心得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最讓人意外的是,對於參加綜藝節目,郭德綱曾經在《過得剛好》中寫過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片段: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某電視臺錄製一個節目,攝影師跟我說:「我跟你說點事。」我說:「什麼事兒?」他說:「相聲要死了你承認不?」我說:「我不承認啊!」他說:「你證明給我看。」我說:「我證明不了給你看。但凡有能力,還來做綜藝節目啊?」那時候我也很納悶,怎麼辦呢?難道這門藝術真的就沒有人願意聽了嗎?

從自傳裡能夠看出,靠綜藝節目謀生是郭德綱不得以的手段,他也曾為此困惑過。

但是到了20多年後的今天,德雲社依舊要靠郭麒麟上綜藝節目來養家餬口。不得不說是造化弄人。

書中的文字記錄了郭德綱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相聲藝術、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靜,不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不隱瞞,不迴避。

只需78塊錢,一頓肯德基的錢,就可以體驗到這份郭式幽默和智慧了。裡面還有豐富的插圖,記錄了郭德綱的故事。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樹大招風,德雲社分社即將開業,相聲名家發聲:砸了天津藝人飯碗
    德雲社開辦小劇場經歷過兩個階段,一個是德雲社剛剛爆紅的2004年之後,市場對德雲社變得相當認可,這個時候郭德綱開始了布局全國德雲社分社的步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小劇場開設的步伐邁得太大,相聲演員根本就不夠用,郭德綱不得不應急似的把這些學員都用上了。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肯定不可行,郭德綱也看到了自己的急躁情緒,所以逐漸放慢了開設分社的步伐,德雲社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就是現在穩紮穩打的階段。隨著德雲社人才儲備越來越多,郭德綱決定再次回到曾經的「傷心之地」天津市場,上次鎩羽而歸,這次可是滿血回歸。
  • 樹大招風,德雲社分公司即將開業,相聲名家稱毀了天津藝人飯碗
    一個是德雲社剛受歡迎的2004年後,市場相當認可德雲社。此時,郭德綱開始布局全國德雲社區。德雲社退出的元老李精英曾經在非常安靜的距離節目中說過,這是一個混亂的階段,白紙的學生在德雲社學習了兩個月後開始公演,可以想像這個公演的質量。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小劇場開設的步伐太大,相聲演員完全不夠,郭德綱必須緊急使用這些學生。
  • 趙津生評價郭德綱在津偷藝,網友:「太酸」,同行相輕格局小
    近日,郭德綱的天津同行,相聲演員趙津生評價郭德綱在天津「偷藝」的言論,引發不小的熱議。趙津生說來,與郭德綱其實還有一定淵源。趙津生為天津相聲大師範振鈺弟子,是馬三立大師門第的重孫,郭德綱是範振鈺的義子。其實,趙津生「按理」說應該為如今郭德綱大紅大紫而高興,但還有一層關係擺在中間,那就是「同行」,這也就不難解釋他的言論了。
  • 汪洋和郭德綱惺惺相惜 稱相聲不景氣在"沒文化"
    近年來,有關相聲界的負面報導,以及郭德綱等新生代相聲演員的不無遮攔的言論令相聲界不再波瀾不驚。那廂郭德綱和啟蒙老師楊志剛的「恐嚇信」風波未平,日前,已經跟郭德綱取得諒解的相聲演員、節目主持人汪洋在上一檔訪談節目時,與郭德綱惺惺相惜,自爆看德雲社的演出錄像曾感動落淚,同時再揭相聲界「潛規則」,直言相聲界不學習、不團結,還互相拆臺。
  • 郭德綱穿蟒袍戲服亮相,郭德綱的心酸如今成為靚麗的佳話傳奇!
    那你們看過為了獨一熱愛而三進三出北京的郭德綱真正的心酸嗎?近日,郭德綱身穿蟒袍戲服的劇照在網上傳開,再加上眾多有名藝術家的映襯,一身淡淡的粉紅蟒袍襯託出郭德綱的氣質非凡!這次亮相天津春晚再次成為各大平臺春晚的看點。一、從教師、警察的家庭氛圍中誕生的相聲曲藝奇才郭德綱的母親是一名小學老師,父親是一名人民警察,這些消息都已經被傳得沸沸揚揚,眾所周知。
  • 曾如日中天的神童陶陽,為何不再出現在相聲舞臺?郭德綱用心良苦
    在這個世界上真有天才存在,陶陽如流星一般在京劇行業的出現,耀眼的光芒讓京劇名家和無數京劇迷們驚嘆:一代京劇大師出現了。陶陽的光芒到底有多盛?從于謙對小陶陽的評價,可見一斑。于謙稱:在見到陶陽之前,我是不相信有天才這回事的,直到遇到陶陽,我相信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後來經歷了種種風波,陶陽拜了郭德綱為師,無數京劇迷聞聽此訊,扼腕嘆息京劇神童明珠暗投了,有些偏激的戲迷喊出了:把京劇神童還給我們。實際上,陶陽拜師郭德綱,並不是拜的京劇老師,而是相聲門,陶雲聖也是陶陽在相聲這個行當裡的字號。
  • 返場25次,郭德綱被老藝人大罵無德,同行找上門拼命,怎麼回事
    2006年的年初,郭德綱郭德綱率領德雲社弟子開了第一次天津省親專場。天津是老郭的故鄉,那時德雲社在北京已經是一票難求了,想當初老郭創業的艱難,如今走出困境,小有成就,老郭的這場演出,也有榮歸故裡的味道。那一場,回到自己的故鄉,老郭演的是也是真賣力,也是真好。
  • 2021元旦相聲晚會,王文林王玥波徐德亮名家雲集,又一喜劇盛宴
    日前,相聲行業的春天確實來了,各路名家紛紛搞專場、研討會和收徒,可以說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有當年曲山藝海打擂臺之勢,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最近,相較於德雲社與天津衛視聯合打造第二屆相聲春晚,由北京國樂天驕舉辦的笑動京城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也是提上日程,從官宣名單來看,匯集了相聲名家王文林、王玥波和徐德亮等大咖,也有青年相聲演員郭陽郭亮、侯振鵬、陳印泉等,可以說是看點十足。很多網友一直關心票價問題,根據票務平臺顯示,從100元-880元不等,這樣的票價還是非常良心的,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 郭德綱:一路辛酸痛苦,勢必嫉惡如仇
    如今說起德雲社,大家的印象一定是新秀輩出,生生不息,一派欣欣向榮的繁盛氣象。嶽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他們都有無限的潛力,未來光明一片。而他們的成長史也正是師父郭德綱的奮鬥史。1973年郭德綱出生於計程車司機都能給你來兩段貫口的天津。兒時的他趁父親在警察局值班,天天跑到天津紅橋俱樂部聽相聲。耳濡目染徹底愛上了相聲這個在當時並不火熱的行業。
  • 曹雲金直播被罵孽徒,「欺師滅祖」背後只為郭德綱一個點頭
    拼命證明自己的優秀,努力獲得他人的認可,是曹雲金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並最終導致他跟郭德綱鬧翻。曹雲金從小父親早逝,沒人管教,總是調皮搗蛋,不招老師喜歡。但他非常喜歡相聲,他跟著電視學會了劉寶瑞的《官場鬥》,還養成了說話抖包袱的習慣。
  • 說相聲怒懟郭德綱的博士夫婦火了!看完十分震驚
    說得郭德綱也是一臉尷尬。難道真的用一套公式就能說出完美相聲?那以後豈不是人人都能靠相聲混飯吃,靠這套公式就能把人逗樂了?▼全程相聲視頻戳這▼(說實話,你看樂了嗎?)說相聲不該只有一種說法,只有他的公式相聲能讓零基礎的人也來說相聲把身邊有意思的人和事告訴他人,因為不是人人都能像郭德綱一樣身邊站著于謙!還稱後悔參加到郭德綱這組!
  • 王惠:14歲紅遍天津,在郭德綱無名時下嫁,因郭麒麟12年不生孩子
    提起相聲,可能大家都會想起郭德綱,很多人也認為是郭德綱拯救了中國相聲。而如今看似風光無限的郭德綱,其實成名之路相當艱難,一路辛酸淚。而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裡,都離不開一個人的支持,那就是郭德綱的第二任妻子——王惠。王惠與郭德綱相識相知相愛王惠早年出生在天津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學習鼓曲,14歲就紅遍了天津。
  • 經典相聲《夜行記》,侯寶林侯耀文郭德綱都表演過,誰說得最好?
    《夜行記》,是建國之初最為著名的新題材相聲之一,在當年曾經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直到如今仍是相聲史上的經典作品。 侯寶林版本更高一籌 就在這個時候,當時身在北京和天津的相聲大家侯寶林和郭榮啟幾乎同時看中了這段新作品,而且幾乎同時修改並演出了它。這種巧合在相聲界並不多見。侯寶林的演出版本藉助廣播的優勢迅速傳播,郭榮啟的版本在劇場裡也被觀眾熱捧。
  • 郭德綱:我願意當狗,你卻怕我咬人,將我轟了出去,結果我成了龍
    喜歡聽相聲的觀眾對於德雲社應該都非常的熟悉,作為我們國內如今發展得最好的一個相聲團體,德雲社在最近這些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而說到德雲社為何可以得到那麼多人的認可,和讓那麼多的觀眾熟知,其實和一個人離不開關係,這個人就是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
  • 他是相聲天才,不輸郭德綱,卻英年早逝 網友:惋惜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提到相聲,很多人會想到前有相聲大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等等,如今相聲界赫赫有名的非郭德綱莫屬。
  • 郭德綱接受《人物》雜誌專訪 稱不當反體制精英
    郭德綱央視蛇年春晚首秀後接受《人物》雜誌訪問,談起相聲的「尺度」,他說:「你得首先知道自己是個藝人,不是拿自己當一個反體制的精英,這太錯誤了啊!很多事情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技巧展現一下,摸一下就走。非要拿過來賣,有目的。也許會得了名,賺了錢,但也許也會傾家蕩產誅滅九族。」郭德綱,聰明莫過帝王,伶俐莫過江湖。
  • 寫打油詩暗諷死者,郭德綱究竟是「睚眥必報」還是「嫉惡如仇」?
    熟悉郭德綱的都知道,他一向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性子,一開始紅的那些年,對於往昔有過節的同行可相聲界是個很講師承關係的圈子,郭德綱這樣的野路子,就算是有點小名氣,依然生存艱難。 當時願意為他做捧哏的範振鈺先生,在介紹時說:「他叫郭德綱,很喜歡相聲。但沒有師承,相聲門裡的人都欺負他。」 那些年,郭德綱拜訪了很多名家,點頭哈腰「求入門」,但卻到處遭人冷眼。
  • 從窮小子到身價幾十億,相聲大師郭德綱只因這1點,一飛沖天
    郭德綱在相聲界的地位說起相聲大師,首先會想到誰?應該有99%的人都會想到他,他就是郭德綱。殺出相聲界眾多大腕,突出重圍一夜爆紅,就足以說明他是個很有天賦的聰明人。也可以說沒有郭德綱,那麼相聲文化慢慢消失大眾的視線裡。
  • 悲傷的9月,這10位名家大師相繼去世,有4位是相聲演員
    9月7日,著名相聲藝術家常寶華仙逝,享年88歲。常寶華出生於相聲世家,父親常連安、兄長常寶堃都是相聲表演員,21歲時,常寶華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加入天津天津曲藝工作團。常寶華從藝以來,總共創作了相聲、小品等形式的藝術作品170多篇,身為藝術大師,侯寶林先生桃李滿天下,比較知名的有牛群、侯耀華等等。9月7日,小提琴大家盛中國病逝,享年77歲。
  • 花光積蓄給德雲社「墊背」,葬禮上的郭德綱:我看誰死得過張文順
    他的名字叫做張文順,1938年出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相聲演員。 德雲社的招牌相聲《秦香蓮》原稿便出自他的創作。 郭德綱後來曾言:「沒有張先生,就沒有如今紅紅火火的德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