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在我們的考試裡邊主要是以單選題、多選題的形式出現,而且多是例子反選題。給你呈現一個例子,讓你分析屬於哪種遷移。這個內容對多數同學來說是個頭疼的地方,因為遷移類型劃分非常細,沒有注意辨別,就很容易發生混淆。下面我們就每一種遷移的類型在講解完定義之後結合例子進行理解。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這這種影響既包括積極的影響,也包括消極的影響。比如「聞一知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遷移進行下面的劃分:
1.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來劃分,可以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1)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比如先學習騎自行車的人,更有利於後面學習摩託車。
(2)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稱為逆向遷移。比如後面學習的勾股定理,加深了之前學習直角三角形的認識。
2.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來劃分,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零遷移。
(1)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作用,稱為正遷移。比如學會一種外國語,有助於學習同一語系的第二、第三種外語。
(2)兩種學習之間相互幹擾、阻礙,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稱為負遷移。比如學習完一元二次方程後,再學二元一次方程總是發生混淆。
(3)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既起不到促進作用,也起不到阻礙作用,稱為零遷移。
3.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水平的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1)所謂水平遷移是處於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學習長寬高之間的相互影響。
(2)所謂垂直遷移,也叫縱向遷移,指處於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是指先行學習內容與後續學習內容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垂直遷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遷移,即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影響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的學習:一是自上而下的遷移,即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影響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的學習。比如先學習了元素這個詞,再學鉀鈣鈉鎂等元素的影響。
4.根據遷移的內容不同來劃分,可以把遷移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1)一般遷移,也稱「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比如,在某一學科中,教師對作業的卷面要求嚴格,必須整潔有理,這也許能培養學生對其他學科以致一生中許多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的態度和習慣。
(2)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併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即具體經驗遷移到另一種學習。比如說學習水,更有利於學習「淼」的掌握。
5.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遷移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
(1)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比如之前學習了杯子的概念,現在再學一個保溫杯的概念。
(2)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比如之前學了布鞋、波鞋、新學了運動鞋的概念,這時候我需要形成一個更高級的概念「鞋子」,才能認識新舊經驗。
(3)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繫,從而應用於新情境。在重組過程中,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結合關係發生了變化,即進行了調整或重新組合。比如「angel」-天使 打亂順序就變成一個新的單詞「angle」-角度。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