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常見的分類如下:
1.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來劃分,可以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1)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
(2)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稱為逆向遷移。
2.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來劃分,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1)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作用,稱為正遷移。
(2)兩種學習之間相互幹擾、阻礙,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稱為負遷移。
3.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水平的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1)水平遷移,是處於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2)垂直遷移,也叫縱向遷移,指先行學習內容與後續學習內容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遷移。
4.根據遷移的內容不同來劃分,可以把遷移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1)一般遷移,也稱「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
(2)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併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即具體經驗遷移到另一種學習。
5.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遷移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
(1)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徵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
(2)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於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3)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繫,從而應用於新情境。在重組過程中,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結合關係發生了變化,即進行了調整或重新組合。
6.根據遷移發生的學習情境的不同,遷移分為遠遷移和近遷移。
(1)近遷移,即把所學的經驗遷移到與原來的學習情境比較相近的情境中。就是指已習得的知識在與原先學習情境相似的情境中的應用。
(2)遠遷移,個體能將所學的經驗遷移到與原來學習情境極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時,即產生了遠遷移。遠遷移是指已習得的知識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運用。
例題:
1.下列選項中不屬於遷移作用的例子的是( )。
A.學會滑輪滑有助於學滑冰
B.牛頓看到蘋果掉在地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C.學會騎自行車的人剛騎三輪車時不如不會騎自行車的人順利
D.學了普通心理學後再學心理學的其他分支會比較容易
2.學過高等數學後有利於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於( )。
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3.下列選項中體現了遷移的是( )。
A.學生學習解決一元二次方程,教師測驗一元二次方程
B.學生學習古詩文後,教師讓學生默寫
C.學生剛學習一篇文章,教師帶領真實情景演示出來
D.學生學習一位數加法,作業是兩位數加法
4.學習了「請、清、情、晴」一組字後,有助於另一組字「幕、墓、募、慕、暮」的學習。這種學習現象是產生了( )。
A.負遷移 B.垂直遷移 C.水平遷移 D.特殊遷移
【答案】
1.B。
2.B。解析:正遷移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積極促進作用;逆向遷移指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
3.D。解析: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4.C。解析:指在難度、複雜程度和概括層次上處於同一水平的先行學習內容與後繼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也叫橫向遷移。
以上是學習遷移,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