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創新 | 敢闖蛋白質研究「禁區」,大科學攜手大產業共舞「雙螺旋...

2021-01-12 澎湃新聞

一隻實驗小鼠1.5萬元,價格算不算高?在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基因組標籤計劃(GTP)研發中心的在線訂購網站上,定製實驗小鼠的訂單正從國內外實驗室不斷「飛」來。

對科學家而言,這裡生產的實驗小鼠很特別,其價值可能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利用上海科學家獨家發明的「基因組標籤」技術體系,中心幾乎能生產出帶有任何基因標籤的小鼠,而傳統技術對約一半的基因無能為力。這相當於將蛋白質研究從 「半域」拓展到了「全域」。

三年前,上海以這項技術為核心,開始醞釀國際大科學計劃 「基因組標籤計劃」(GTP計劃)。今年,它已被列為上海市市級重大科技專項候選項目。儘管這項由中國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還在孕育之中,卻已顯現出新一代模式生物產業的強勁潛力。

創新獨門秘笈,開啟蛋白質研究「無禁區」時代

給與人體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的2.2萬種蛋白質貼上「二維碼」標籤,像跟蹤快遞包裹一樣觀察它們在體內的活動。就在數年前,這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是個不可思議的想法。

研究蛋白質,必須要有「穩住」它的相應抗體,抗體製備不僅昂貴繁瑣、質量不穩定,而且約有一半蛋白質製備不出相應抗體。這就相當於有一半的蛋白質成為科研「禁區」。

能否用一種抗體識別出所有蛋白質,從而打破蛋白質研究的「禁區」?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李勁松利用他獨家建立起來的 「人造精子細胞」技術,於2017年5月提出了「基因組標籤」的設想——在十年內,投入十億元,研發出2.2萬種蛋白質的標籤細胞、5000種標籤小鼠。這將在全球開啟蛋白質研究的新時代。

過去三年,在卓越中心、上海市科委的經費支持下,GTP中心已初具規模。目前,中心已完成了900多個基因標籤,培育出230多種模式小鼠,已出庫155個品系。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成果並非自娛自樂,所有標籤小鼠和品系幾乎全部根據科研人員的需求而定製,目前已助力課題組發表SCI論文17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284。

到今年年底,中心將為2000多個基因打上標籤——完成10%的基因標籤,為醞釀中的大科學計劃初步滾起一個「小雪球」。

海內外訂單應接不暇,「回頭客」越來越多

走進GTP中心2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流式細胞儀、離心機、蛋白質分層設備、超低溫冰箱等各種設備擺放得滿滿當當,打上了基因標籤的細胞整整存滿了六七個液氮罐。不到一年的工夫,2000隻基因標籤小鼠的籠位也已「滿員」。

GTP中心科研「大管家」、卓越中心副研究員蔣婧掰著手指頭,細數近期實驗室擴容的大事:今年新招的三四名實驗員已開始正式上崗,小鼠生產速度有望翻番;有半個樓層的新實驗室正在裝修,過幾個月就能投入使用,屆時還會採購更多設備,還能再招些人……

就在去年,中心實驗室還只有四名實驗員。自從去年GTP中心推出了基因標籤小鼠的在線訂購網站,接到的訂單日漸增多,四名實驗員連軸轉也來不及完成。蔣婧負責所有訂單對接,她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反覆前來訂購的 「回頭客」越來越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教授陳子江團隊想要研究一類基因,因為缺乏抗體,體內功能一直無法確定。去年,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向GTP中心定製了兩隻標籤小鼠。

沒想到,利用這兩隻小鼠,她順利完成了實驗,論文發表在影響因子超過10分的學術期刊上。此後,她就成了GTP中心的VIP客戶,一年裡又陸續訂購了十幾隻標籤小鼠。

據統計,中心開放小鼠訂購一年間,已有79個研究團隊、28家科研機構成為其用戶,其中不乏來自海外的訂單。

勾勒大科學與大產業攜手上升的「雙螺旋曲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於生命科學家而言,實驗小鼠等模式生物一旦斷供,則意味著科研停擺。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是全球實驗鼠的最大供應商,其關鍵之一就是擁有穩定品系的基因編輯小鼠。事實上,以GTP的技術優勢,完全有可能發展成類似的供應平臺和新一代模式生物產業。

同時,這一技術還能構建複雜的疾病模型,比如同時修飾三四個基因,這是傳統方式極難獲得的,而且蛋白質標籤還能做成螢光的、可視的。若能以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為契機,發展起「中國的傑克遜實驗室」,將助推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自主創新。

曾在生物醫藥公司任職的蔣婧已經在腦海中勾畫GTP中心未來的一種可能發展路徑:通過建立實驗鼠供應平臺,發展起中心的「自我造血」能力,使平臺迅速壯大,為國際大科學計劃帶來更多助推力。

當打上標籤的蛋白質種類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對整個蛋白質家族進行系統研究,還可以在生命體中追蹤其行為差異。這對於蛋白質研究的深入,將是一股不可估量的推力。目前,蔣婧正在「小試牛刀」,對一個擁有40多個成員的蛋白質家族進行研究。

站在生命科學發展的 「世紀風口」,GTP項目或將在上海走出一條大科學與大產業相互促進、攜手上升的「雙螺旋曲線」。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匯創新 | 敢闖蛋白質研究「禁區」,大科學攜手大產業共舞「雙螺旋曲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科技日曆|15年前「DNA之父」逝世 雙螺旋結構揭開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  Evelyn Zhang • 2019-07-28
  • 科學網—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說到20世紀最偉大的3個科學發現,非相對論、量子力學和DNA雙螺旋結構莫屬。
  • 傳統理論受到新研究挑戰,DNA雙螺旋的氫鍵作用力理論被質疑
    近期,瑞典查爾莫斯工業大學研究人員對DNA的一項研究表明,傳統DNA雙螺旋結構依靠氫鍵作用力結合的理論可能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在親水性環境中,是DNA雙螺旋結構中的疏水基迫使DNA雙鏈結合到一起。在疏水環境中,DNA雙鏈會自動打開傳統理論受到新研究的挑戰DNA是由兩條主鏈相互盤旋形成的雙螺旋結構,每條主鏈的螺旋內側都存在氮鹼基。
  • 雙螺旋升級了:人體首次發現四螺旋DNA
    眾所周知,DNA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大分子,其結構為雙螺旋。但是這一結構有時會加倍。如今,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人體細胞中發現了四螺旋DNA結構。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一些癌細胞和實驗室的化學實驗中發現四螺旋DNA,這是第一次在健康的人類活體細胞中發現這種結構,而且它是由正常細胞過程產生的穩定結構。「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證明了四股DNA可以在活細胞中形成。這迫使我們重新思考DNA的生物學特徵。」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Marco Di Antonio說。
  • 醫藥生物:雙螺旋的誘惑
    現代生物製藥行業興起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突破,這個行業顛覆了傳統化學製藥行業的研究理念,從出現伊始就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並在爭議、波折、風險中前行。 從產業化角度,當前生物製藥發展包括兩個方向:「採用基因工程的加工技術來生產蛋白質」和「將基因和分子生物學領域先進技術作為研究工具」。
  • 工信部李鳴最新演講:區塊鏈標準和產業發展永遠是雙螺旋
    此前李鳴在專訪中表示,區塊鏈是顛覆性創新技術,全球各個國家對其都有及其強烈的預期,因此在國際標準的爭奪非常激烈,尤其是ISO,在術語、參考架構這些涉及核心、底層的標準以及帶有金融屬性的標準爭奪非常激烈。他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早期的標準不適用於產業發展了,難道就能說原來的標準沒有用嗎?
  • Nucleic Acids Res:癌細胞中豐富的蛋白質可致機體DNA發生超螺旋
    2013年3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蛋白質,其可以通過改變DNA的拓撲學機構來使得DNA扭曲形成所謂的超螺旋。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雙螺旋分級機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雙螺旋分級機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雙螺旋分級機相關協會的基礎信息以及雙螺旋分級機科研單位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雙螺旋分級機行業發展環境、雙螺旋分級機產業鏈、雙螺旋分級機市場規模、雙螺旋分級機重點企業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對雙螺旋分級機行業市場前景及雙螺旋分級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DNA雙螺旋結構的闡明,是上世紀最重大的自然科學成果之一。沃森和克裡克雙螺旋模型的建立,揭開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序幕。這一重大發現的誕生,是曲折複雜的。正如沃森所說「科學很少像外行想像的那樣,完全按合乎邏輯的方式進行」。
  • 領嬰匯 伊利金領冠攜手母嬰系統深化合作 共贏未來
    1月8日,伊利奶粉召開了「領嬰匯集謀大勢•攜手同行贏未來」2021年「領嬰匯」俱樂部母嬰系統年度大會。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行業專家及「領嬰匯」俱樂部會員以對話謀發展,共同探討中國母嬰行業在新場景下的新未來。伊利集團副總裁劉春喜表示,未來伊利金領冠將與「領嬰匯」俱樂部會員攜手同行,聚焦母嬰生態發展,共同引領國貨崛起,創造新的發展。
  • 智慧教育迎頂配組合 中國聯通、網龍攜手兩大國家級研究機構成立...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網龍最新資訊 > 正文 智慧教育迎頂配組合 中國聯通、網龍攜手兩大國家級研究機構成立合資企業
  • 產業的增長雙螺旋
    這在近年房市的大環境下,實屬罕見。那居理新房是如何能長時間維持這一高水平的人效?在講解居理新房的整套產品體系邏輯時,創新業務負責人翁鋒給出了答案,"以最終目標為導向的有效連接。"這與我們在過去十年所熟知的活躍度、留存率等流量指標完全不同。但即便是在過去,我們熟知的這些APP數據指標,在與線下經濟相關的領域,一直都只是表象。
  • 繪製人類表型組全景式參比圖譜 策動生命科學體系化原始創新
    金力表示,與30年前相比,精密測量技術和大數據科學的發展賦予了科學家們通過對大規模人群樣本全景精密測量獲得海量表型大數據並加以科學分析的強大能力。繼而,科學家們將能成體系發現表型-環境-基因境之間、宏觀表型-微觀表型之間的跨尺度關聯與相互作用,最終繪製出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全景式表型組參比圖譜。「我們可以把這張圖理解成為一張『導航圖』,也就是幾萬種甚至十萬種不同人類表型之間的關係圖。」
  • 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年度創新論壇構築創新能量場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成為科技創新的新引擎和新樞紐,這裡將吹響更大力度、更快速度發展的號角。」海澱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林劍華用昂揚向上的致辭為論壇定下基調。(時代集團總裁、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小蘭做《不斷創新的中關村精神》演講)為什麼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會誕生在中關村,為什麼代表創新的電子一條街會出現在中關村?
  • 南京江北新區「三螺旋」結構促建現代產業體系
    近日,在南京江北新區投資論壇暨產業基金揭牌儀式上,南京江北新區「服貿基金」與「通航基金」正式揭牌。這種政府、銀行、基金管理人三方合作的開創性模式,通過搭建「三螺旋」結構,正在促進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更精準地融合。
  • 非雙螺旋!科學家發現新DNA結構
    ▲DNA雙螺旋結構在許多人的認知當中,DNA是以雙螺旋結構存在於細胞當中的,甚至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個。對於新的i-motif結構,科學家們並不確定它的功能是什麼,但他們懷疑它涉及「讀取」DNA序列並將其轉化為有用物質的過程。
  • 「產業消費雙升級 重構生態新格局」——202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
    原標題:「產業消費雙升級 重構生態新格局」——202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成功召開   2020年9月4日~9月6日,定位為高端智庫論壇的第十六屆中國汽車
  • 西部(重慶)科學城:「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創新」成為最強旋律
    科學城重大產業項目推動中國電子重慶信創產業示範基地、平安大健康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打造具有全國標識度和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群。西部(重慶)科學城將聚焦科學主題「鑄魂」,規劃「一核四片多點」生產空間,「科」的含量十足。「一核」即高新區直管園,是集聚基礎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核心引擎,集中力量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片」即北碚、沙坪垻、西彭—雙福、璧山四大創新產業片區;「多點」即多個創新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
  • 無錫:產業名城的改革激蕩與創新擔當
    與此同時,無錫鄉鎮企業開始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了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造就了華西集團、紅豆集團、海瀾集團、陽光集團、遠東集團、法爾勝集團等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大企業集團。接下來,無錫放眼全國產業格局,大力推進產業智能化,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上取得極大突破。
  • 麻辣王子榮獲湖南省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
    (麻辣王子正宗辣條獲得湖南省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企業獎)本次表彰大會由湖南省工信廳指導,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湖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旨在鼓勵湖南食品產業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典型企業示範作用,引領產業調整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