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期:《資治通鑑》周紀之物我兩忘的莊子;探尋「道」的宇宙奧秘

2021-01-13 歷史離我們有多遠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

楚威王聽聞莊周很有賢名,於是派使者帶著厚禮前去迎聘,許諾給他楚國的國相之位。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者說:「千金,很貴重的聘禮;國相,顯費的地位。但是您難道沒有看到郊祭時將要被殺的牛嗎?被人飼養了幾年之後,就要被披上文採繡衣,拉進太廟被殺掉。在那個時候,就算它想當一個沒有人看管餵養的野豬也不能了。您還是趕緊走吧,不要在這裡汙辱我的名聲了。……

《歷史離我們有多遠》大家好,我是書揚。每期節目,我們都會介紹一位人物,他可能是思想家,也可能是經世奇才,甚至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戰略家。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請點讚、關注!

01

大家好 我是書揚,本期節目主人公是物我兩忘的老子

莊子的偉大在於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全球文化的傳承來說,不論是老子莊子還是跳躍到千年後的王守仁魯迅,亦或是遠在西方的蘇格拉底、伊拉斯謨、拉伯雷、布魯諾、斯賓諾莎、伏爾泰、萊辛、託馬斯潘恩等等。 他們的存在在向我們詮釋一個真理,那就是批判的思想永不湮滅,文化永不消亡,即便歷程是痛苦的,長期的,但值得我們等待。

02

周夷烈王七年(前369年),莊子出生於宋國蒙邑(今河南商丘)。莊子是宋國公室的後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宋戴公。莊子生活的年代約與孟子同時或稍晚,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由莊子創作的《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它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莊子「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他與楚威王有密切的往來,但也來往於趙、魏這些大國之間,與這些諸侯都交往得不錯。卻沒有著重服務於哪位君王。

03

「道」是《莊子》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範疇。《莊子》基本繼承了《老子》中「道」的思想,莊子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老子的道重客觀的意義,莊子的道從主體上升為一種宇宙的精神。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在莊子看來,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如何擴大人的內在生命,便是莊子所關注的問題。人被生存的環境所蔽,為知見所囿,形成鎖閉的心靈。莊子所關心的,不在於生理我的滿足,不在於家庭我的實現,也不在於社會我的完成,而在於體現宇宙我的理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便是宇宙我的體現。宇宙我的體現,有賴於超越精神的展現。超越的意義,在於揚棄與提升,揚棄俗世的價值,而提升到更高更遼闊的精神領域中。

04

因此,莊子認為和「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無限性比較起來,人只不過是「道」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某一瞬間的存在形式。所以。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福禍、榮辱,絲毫不值得日夜為之之去計較。

莊子的妻子不幸死了,莊子蹲在地上,一面敲著瓦盆,一面歌。有個鄰居覺得他太無情了,於是把他告到惠子那裡。惠子批評莊周說:「結髮妻子與你形影相伴了這麼多年,你對她的死非但不悲傷反而敲盆唱歌,這是很不對的!」

莊子主子回答惠子說:「宇宙間本來就沒有生,也無所謂形和氣,以後從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生又變而到死,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樣。現在,我的妻子正安然地回到宇宙這個大自然中去,我為什要為她傷心痛苦呢?

惠子啞口無言。

05

一次,莊子在濮水上釣魚,來了兩個楚王的使者請他去做官。莊子對使者說:「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死了三千多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廟堂之上。就這個龜來說,是願意死後使它的骨甲得到珍重,還是願意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

使者回答說:「寧願曳(搖曳的由來)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你們回去吧。」莊子說「我寧願做個曳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的龜。」莊子就這樣回絕了楚王的盛情。他這種視生不如死,視富貴不如在泥土中曳尾爬行的思想,以及對生死、貴賤的看法,非常超脫,得到後人的由衷敬仰。

06

有一次,莊周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了,就去找監河侯老爺借糧。監河侯聽說莊周來了,熱情地接待了他,並且表示政府的知識分子政策是以一貫之的,應該全面落實好知識分子待遇的改善問題,非常歡迎莊子經常來提出意見和建議。莊子等監河侯說完,就表示自己沒有吃的,想借一批糧食,等自己薪水領到了就還。監河侯聽了,欣然應允說:「這沒什麼問題。莊周先生能夠開口向我借糧,這本身就是看得起我。當然,也說明政府的工作沒有做好,我首先向莊周先生表示誠摯的歉意和深深的慰問。您受苦了!」說著,監河侯向莊周行了一個禮,看起來眼淚都好掉出了。莊周也覺得很感動,覺得監河侯真是個好官。不過,監河侯馬上表達了自己的難處:「不是我不想借給您糧食,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糧可以借。——不過不要擔心!我馬上就要收取我封地的稅金了,等我收到稅金以後,一下子借給您三百金,怎麼樣哇?」莊子一聽,收了笑容,冷笑一聲,說:「這個先不忙說,我先給您講講我來時的見聞吧!

「昨天我在到你這裡的路上,聽見有聲音叫我。細細找去,發現路旁的車轍裡有一條鮒魚,因為沒有水,掙扎著快要死了。我就問:「鮒魚先生,您有什麼事哪?」「鮒魚說:「莊周先生,我是東海的水族,不幸落到這步田地。請您弄點水來,讓我活命吧!」「我說:「鮒魚先生,您的境遇太可憐了,我很同情你!我馬上去遊說吳王和越王,讓他們開鑿河渠,引西江的水來救活你,怎麼樣呢?」

「鮒魚聽了我的話,氣得要死,它說:「我現在離開了大海,無處安身,只需要一鬥一升那麼少的水就可以活命。沒想到你竟說出那麼大得摸不著邊的混帳話。你去引你的西江之水,還不如早早到魚乾店裡找我吧!」「我就不明白啦,」莊周對監河侯說,「我那麼好心要從根本上解決那條鮒魚的困難,為什麼它還要對我生氣呢?你給評評理,我們倆誰有道理呢?」

07

還有一次,莊子去見魏王,翻遍衣櫃也沒找出一件像樣的衣服,於是穿著其中一件最新的衣服去見魏王。魏王看到他衣服上的補丁說:「先生怎麼這麼狼狽?」莊子回答說:「處在現在這樣一個上昏下亂的時代,怎能不狼狽呢?對魏王進行了有力的譏諷。

故事講完了,這就是莊子放蕩不羈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和其他人物一樣,每個人對他褒貶不一,看法是不一樣的。

而書揚認為,或許受莊子的思想最大的就是明代王守仁,他的三大思想及做人的理念,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有朱熹也跨越時空,與老莊進行了一系列思想碰撞。

王陽明的農場悟道,其實就是悟的「往何處來,到何處去」。我受到了江西師範大學方志遠教授等專家的啟發。什麼是「道」?「道」,就是科學家根據 洛倫茲變換定律提出的四維時空到七維時空整個合集。而八九十維空間則是另一個未知高度。顯然,在十維空間運動中的時間和光速已經不能作為一個緯度的坐標軸再用了,宇宙的奧秘應該就是「道」,也就是十維空間,可以穿越時空的未知概念。

這應該是遠在千年的哲人能夠達到物我兩忘的起因吧。

最後,引用電視劇《天道》背景圖結尾

大家好,我是書揚。每期節目,我們都會介紹一位人物,他可能是思想家,也可能是經世奇才,甚至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戰略家。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請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是莊子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子?
    原標題:是莊子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子?  2300多年前的某一個拂曉,天色將明未明。
  • 數字「369」揭開宇宙奧秘
    細胞和胚胎遵循二進位的模組:﹝1, 2,4,8,16,32,64,128,256…﹞。有些人稱這個模組為「上帝的藍圖」。數學,用這個模組來參照,應該是上帝的拇指指紋。關於旋渦「環面幾何」的計數模組則是重覆:﹝1,2,4,8,7,5,1,2,4,8,7,5,1,2,4…﹞。然後你看到3,6,9不在這個模組中。
  • 莊子《逍遙遊》智慧的現代意義:超然物外,灑脫豁達
    從古至今,歷代文人賢士對「逍遙」一詞都有解釋:《莊子註疏》中,郭象註:「夫大小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於其間哉!」《辭源》在總結傳統的基礎上,把「逍遙」解釋為「安閒自得貌」。《辭海》也說:「逍遙:亦作『消搖』。優遊自得。無所煩心貌。」《現代漢語詞典》說:「逍遙:沒有什麼約束,自由自在。」
  • 莊子智慧心得:聲名顯達,榮辱得失,皆為曇花一現,不必在意
    讀完莊子的哲學和故事,我們應該明白,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一時的聲名顯達,不過是曇花一現,世間榮辱得失,不必過分在意。1智慧之人,物我兩忘。做人,保持自然德性,真實平和,事理通達,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莊子說,了解天然之樂的人,生,能順應自然而動。死,可與萬物混同。獨處時,與寂寞化為一體。行動時,與陽光一起奔湧。他們於事,無外物牽累;於心,無鬼神責怪。真正明白人生真諦的智者,做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萬物歸服。天者,自然也。人者,自然之子也。天亦人,人亦天,自然與人早已融為一體,無法脫離。明白這些,方可成人,方可成事。成大事者,莫不遵從自然之道。
  • 莊子為何夢到的是蝴蝶?蝴蝶象徵著什麼?
    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齊物論》莊周夢到的為什麼一定是蝴蝶?關鍵點是要抓住兩個詞:「有分」和「物化」。我們先看「物化」,這個詞是理解莊子齊物思想的鑰匙。《莊子鑑賞辭典》中解釋為:「物化,指一種泯滅事物差別,彼我渾然同化的和諧境界。」有分」就是有分別。
  • 從莊子對墨子學說的批評,看《易經》節卦長久的亨通之道
    因此之故,莊子認為墨子的學說太過了苛刻,其主張必定會難以實行,而無法成為聖人之道,因為這種主張自己可以獨自實行,但卻會因違反了天下之人的心願而使人不堪忍受,既然背離了天下之人的心意,那麼其離開王道也就太遠了。
  • 道家莊子一語道破天機,頓悟者前途無量
    莊子: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初始:莊生一言論古今——中國社會三大階段,對應三種的「大智慧」莊子說,古代的人,「其知有所至矣」,他們的智慧特別高。高到什麼程度了?莊子認為,古人的智慧發展,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做初始階段。這個階段的智慧,叫做終極智慧,從萬物沒有開始之前那個初始的智慧。那個最初,道家稱之為「無極」,佛家稱之為「空」。莊子認為,中國古人,知道天地萬物最初是「空」,而宇宙萬物,是從「真空」中生出的「妙有」。
  • 道家——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 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該段引用文字前面莊子還有一段的論述,也蠻有意思的,我們也稍微的略讀一下,明白一下背景。原文是這樣的:「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一。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 這與莊子的道家哲學思想有關嗎?
    這部道家學派的經典之作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道」、「德」二經合而為一,就可以了解天地變化和處世之方。2.「莊周夢蝶」後的「道我合一」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創作過一首名為《錦瑟》的古詩。在這首詩歌中就曾寫道:「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實際上這句古詩中蘊含了一個典故即「莊周夢蝶」。而這個典故就與道家學派,著名代表人物莊子有直接關係。
  • 莊子:寧願窮困潦倒的自由,也不要腦滿腸肥的束縛!
    所以孔子說,富貴於我如浮雲。儒家學派的亞聖孟子,那簡直就是富翁了。他帶著弟子奔走各國遊說諸侯,處處受到禮遇,諸侯們動不動就給一大筆錢,他到各國去,弟子幾百,幾十輛車子跟著,那場面是相當宏大。所以,孟子肯定最有錢。莊子是諸子百家的哲學家中最窮的一個了。首先他沒有官職,如果說漆園吏也算是官職的話,那也就僅僅相當於小農場的管理員。他衣衫襤褸,穿著草鞋去見魏王,還被別人恥笑。
  • 孔子論孝的三個方法,真的比不上莊子論孝順的六種境界!
    莊子論孝的六種境界!孔子的孝順觀,可以說是非常的現實,值得我們學習。但道家的集大成者莊子,對孝卻有不同的理解。他提出孝順有六種境界。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莊子說:「尊敬雙親,力盡義務,容易做到;眷戀雙親,出自內心,難啊。
  • 《莊子》講了7個動物段子,代表你身邊的7種人
    有一天,莊子正在河邊垂釣,楚王忽然派兩位大臣來請他出山,並許諾給他高位重金。莊子得知兩人的來意後,淡淡說道:「我聽聞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有三千年,楚王用最高的規格將它珍藏在宗廟之中,可謂榮耀至極了。那麼我問你們,這隻龜是寧願死去留下屍骨讓人們珍藏供奉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裡搖尾巴呢?」
  • 《莊子》:不爭辯,不計較,是一個人變強大的徵兆
    我們讀《莊子》,不是要成為莊子,而是學習莊子的精神,逍遙、灑脫、物我兩忘,成為更好的自己。每次讀《莊子》,都感到心曠神怡,今日感悟如下:不爭辯,不計較,是一個人變強大的徵兆。一、不爭辯,定靜生智慧。古時修道人言:「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一個人整天叨叨說個不停,意念不斷生起,胡思亂想,這是精氣神的消耗和外散。
  • 莊子告訴你,什麼是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如何做一個道家的真人?
    「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一語出自《莊子·刻意》。其完整語句為:「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閒,不導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莊子為我們開出的處方是:忘卻。那麼,誰在忘卻?忘卻什麼?該如何忘卻?讓我們一起來看下莊子的人生之「大忘卻」。誰在忘卻?顯然不是莊子所說的上述五種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聖人或者至人,神人,真人,因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的《逍遙遊》)。這裡,至人,神人,聖人,和真人,他們不是有分別的不同人,其實都是同一類人,都是懂得忘卻之人。
  • 莊子的成功之道:聖人躊躇以興事,以美成功
    緩託夢給他父親:「使得翟為成功之士乃我一手栽培結果。同為骨肉,為何你厚此薄彼,現在我墳前松柏都結果子了,你未曾來看我一眼,你怎麼如此狠心?」《莊子.列禦寇》: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彼故使彼。夫人以己為有以異於人以賤其親,齊人之井飲者相捽也。故曰今之世皆緩也。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況有道者乎!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一切榮耀歸於上天。
  • 特斯拉說數字3、6、9隱藏著宇宙終極奧秘,他到底發現了什麼?
    在辦公室的特斯拉我們都知道那些偉大科學家的科學造詣很高,由於他們「知道太多」,因此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更深刻一些,他們晚年似乎把宇宙與神聯繫在一起,比如牛頓說「引力是上帝踢皮球產生的」,愛因斯坦也曾經表示「當科學發展到盡頭,才發現神在那裡等了幾年前」,於是牛頓晚年一直在研究引力是怎麼產生的、愛因斯坦晚年致力於研究統一場論、霍金則研究宇宙是如何產生的,這些問題幾乎都是宇宙終極奧秘了
  • 「道」的含義是「大化」嗎
    【文學爭鳴】「道」無疑是《莊子》中最重要的概念,由於該書採用了「寓言」「重言」「卮言」的獨特論說方式,對於「道」究竟為何物,幾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王鍾陵先生提出,「道」的含義是「大化」,是「從大化周流的生死觀上滋生出來」的(《大化》,見2019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版),可謂新見迭出,讓人耳目一新。
  • 莊子大智慧:掌握這2句話當中蘊含的含義,距離大「道」就不遠了
    就比如關於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提出的「道」,莊子就對它的具體含義做了進一步的闡述。以下的這兩句話就是莊子關於大「道」的闡釋,如果能參悟到其中的道理,恐怕就離真正的大「道」不遠了。第一句話: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很多人並不懂得「大道」在哪裡隱藏,於是就產生了見解上的真假之辯。有人認為這種道理是真的,有的人卻不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