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的命名
今天給大家說一下血型的命名。大家都知道,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O型。不仔細想的話還好,仔細一琢磨就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血型用ABO表示,咋不是ABCD呢?
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兩個概念,抗體和抗原。抗體是一種能與抗原相結合,通過免疫反應對機體產生保護作用的蛋白質。抗原是指能引起抗體生成並產生免疫反應的物質。
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一個社會的話,抗體就是執法人員,抗原就是違法分子。不同的執法人員分工明確、職能專一:交通違章由交警來管,刑事犯罪由刑警來管,貪汙腐敗由檢察機關來管,違法經營由市場監管部門來管。抗體對抗原的識別就具有這種特異性,這是抗體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了解了這一點後我們再來說血型。
最初在研究血型時,科學家根據不用的血液樣本之間混合是否發生凝集,把血液的類型分成了A、B、C(現在的O型)三組,後來又發現了第四種類型,也就是現在的AB型。
經過研究發現,血液類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紅細胞上抗原的類型不同,因此在命名時,就把紅細胞上有A型抗原的命名為A型血,紅細胞上有B型抗原的命名為B型血,紅細胞上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的命名為AB型血,紅細胞上沒有抗原的命名為O型血。
實際上最初是用阿拉伯數字0來表示O型血的,意思是沒有抗原。但是因為字母O和數字0相似,再加上為了統一,就都寫成了字母。
輸血配型的原因
血液之間發生凝集反應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A型血血漿當中有B型抗體;B型血血漿當中有A型抗體;AB型血血漿中無抗體;O型血血漿當中既有A抗體,也有B抗體。
因為前面我們說過抗體和抗原的結合具有特異性,也就是說A型抗體只和A型抗原結合,B型抗體只和B型抗原結合。因此,自身的血液中抗體和抗原是不會發生反應的。
但是,如果把A型血的輸入到B型血人的身體裡。B型血人血漿中存在的B型抗體就會與A型血紅細胞上帶有的A型抗原結合,發生免疫反應,血液就會凝集。同理,其他幾種輸血方式也是這樣。
輸血要配型,就是因為要避免不同型血液之間的抗體和抗原發生反應。
比較特殊的是AB型和O型。
AB型被稱為萬能受血型,是因為AB型血的人血漿中沒有抗體,可以接受A型、B型、O型血。O型血被稱為萬能輸血型,是因為O型血的人紅細胞上沒有抗原,把它輸到其他血型的人身體中也不會發生免疫反應。
當然以上的情況只能在緊急情況下採用,因為AB型血漿中雖然沒有抗體,但是其他血型的血漿中含有抗體,能與AB型的紅細胞反應,O型血的紅細胞上雖然沒有抗原,但是血漿中含有A、B抗體,可以與受血者紅細胞上的抗原反應。因此輸血一定要嚴格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