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四動四化」發展蔬菜產業助民增收

2021-01-08 瀟湘晨報

獨山縣以蔬菜產業作為縣域主導產業,抓實產業規劃、龍頭培育、服務保障、利益聯結等舉措,全力推動29萬畝蔬菜產業發展,促進群眾持續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規劃推動,種植規模化。根據區域氣候條件和種植基礎,按照「五品三帶」的布局規劃發展蔬菜產業,明確辣椒、瓜類、菜豆、茄子、茭白5個品種為全縣蔬菜優勢單品,發展夏秋茄果類外向型蔬菜產業帶、辣椒種植產業帶和香辛蔬菜種植產業帶。在全縣100畝以上集中連片蔬菜基地5萬畝,形成5個以上產業示範基地。2020年以來,完成蔬菜種植16.2萬畝,建成標準化示範基地6個,面積3.6萬畝。

技術驅動,生產規範化。制定《獨山蔬菜生產操作規程》,積極推廣蔬菜標準化種植技術,以「番茄--菜豆(黃瓜)--青菜(綠肥)」「辣椒—大白菜—蘿蔔」「茄子—青菜」等高效種植模式和番茄套作花生、姜等立體種植模式,改變了過去一年一熟為一年三熟或四熟制,充分利用有效生產季節,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全縣有8萬畝蔬菜基地獲省「無公害產地」認證,番茄、菜豆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龍頭帶動,運營組織化。組建貴州神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黔南興農生態發展有限公司2家縣級平臺公司,統籌發展蔬菜產業,培育李記食品、陽光餐飲等蔬菜類龍頭產業8家,蔬菜種植合作社20個,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組織生產模式發展蔬菜產業,今年以來,發展訂單辣椒種植10000畝,發展訂單蔬菜1000畝,貧困農戶通過發展訂單蔬菜、獲取土地租金、勞動務工、盈利分紅達到增收創收的目的,目前,蔬菜產業覆蓋貧困戶達5000餘戶,2萬多人。

服務促動,發展高效化。成立縣蔬菜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組建蔬菜產銷協會,服務統籌產業發展上下銜接,積極向上爭取產業項目資金,和各類獎補,爭取到廣州對口幫扶資金1000萬元,用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保供基地。積極對接省農科院開展篩選試驗,提供科技支撐,開展蔬菜產業培訓現場會500人次,以2家縣級平臺公司為主體,搭建銷售平臺,積極對接長沙海吉星、廣州江南、南寧海吉星等各大市場,做好產銷對接。目前,已引導銷售蔬菜1萬餘噸,銷售金額2000萬元。

【來源:中共獨山縣委組織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織金縣:「四動四化」做強南瓜產業 產品遠銷東南亞
    隨著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入推進,全省農業產業也從自給自足向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轉變,近年來織金縣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把南瓜作為全縣脫貧攻堅重點產業集中優勢發展,不斷提高蔬菜產業組織化、規模化、市場化水平,通過「四動四化」持續做大做強南瓜產業。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南瓜種植15.31萬畝。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貴州省黃平縣:「四化」推進食用菌產業大發展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貴州省黃平縣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和長期穩定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推動「基地建設規模化、經營主體培育規範化、產銷對接多元化
  • 廣西鹿寨扶貧產業「五黑雞綠殼蛋」助農增收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11日電(孫如珠 廖勁南)在廣西鹿寨縣導江鄉官方牽線搭橋及共同見證下,日前中建五局、鹿寨縣碧桂園兩家企業與「十三五」貧困村黃坭村正式籤訂定點採購「五黑雞綠殼蛋」協議,將合作共建精準扶貧「朋友圈」,為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助力。
  • 陸金所發起「助農帶貨益起來」線上公益活動陸基金消費扶貧助農增收
    近日,陸金所控股響應國家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在平安集團"三村工程"指導下,發揮平臺優勢發起線上"助農帶貨益起來"消費扶貧公益活動。陸金所還聯合陸基金還發起了"綠色投資益起來"公益活動。參與陸金所助農帶貨公益活動的產品,均為"大國小鎮"公益計劃和平安集團"三村工程"所幫扶產業合作社生產,產品涵蓋蜂蜜等多種生態扶農產品(000061,股吧)。
  • 肥東縣循環園:「產業扶貧」+「消費扶貧」 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肥東縣循環園聚焦高質量脫貧目標,在產業扶貧的基礎上,將產業扶貧與消費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增產又增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雷山縣永樂鎮:調整林下產業結構 百畝楊梅地換新顏
    「現階段,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我們村決定調整林下產業結構,砍掉部分楊梅樹,騰出200畝基地進行冬蓀示範種植,為村民尋出更多致富路子。自2020年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以來,黨開村為衝刺90天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尋思為村裡再謀新的產業,豐富產業結構助民增收。  於是在黨開村「兩委一隊」的組織下,村民們們開始砍掉自家的楊梅樹,發展冬蓀產業。
  • 貴州緊緊圍繞推動「四化」 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總書記對貴州發展特別關心,明確要求貴州要「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要「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要「堅持走不同於東部、有別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要「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黨中央對新發展階段的明確要求。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要求,必須從全局高度推動高質量發展。
  • 博愛縣磨頭鎮南十字村產業發展促脫貧
    南十字村產業發展促脫貧在磨頭南十字村有一個好看的竹子建築門檻「南十字蔬菜產業園」,這是2020年爭取上級資金404萬發展的第126座大拱蓬項目,走過這座大拱蓬。便看到這裡各色各樣的綠色蔬菜種植基這些蔬菜基地有效帶動了貧困人員60餘人的就業問題,為疫情期間外出人員無法務工解決了收入。駐村第一書記杜紅衛帶領村領導幹部深入地頭,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難。向農戶了解蔬菜長勢情況和水源灌溉情況,並外請農業技師到地頭講解蔬菜病蟲害防治知識及手把手傳授蔬菜種植技術。
  • 「四化」同步發展 江蘇推動城鎮化質量提升
    原標題:「四化」同步, 讓人民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   「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 粵桂幫扶:標準進村、「圳品」入灣,「四化四鏈」為產業扶貧增動力
    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相結合,粵桂幫扶努力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四化四鏈」扶貧新模式,即基地規模化,做強生產鏈;產品優質化,提升價值鏈;銷售立體化,暢通供應鏈;幫扶組織化,優化生態鏈。
  • 臨渭區豐原鎮:獼猴桃甜香椿香 長短產業助脫貧
    (記者:盛戈)近年來,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響應政策號召,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最近,在豐原村的獼猴桃產業扶貧示範園內舉辦了一場獼猴桃愛心認購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企事業單位參與,以消費促脫貧,凝聚起「公益助農」的正能量,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貢獻力量。
  • 陳昊:汽車產業「新四化」的機遇和挑戰!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新四化」背景下汽車產業的機遇和挑戰。  我從三個方面,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汽車產業的「新四化」,以及對應的在「新四化」背景下的產業發展趨勢三個方面進行介紹。我們都知道汽車是唯一一種零部件以萬計,年產量以千萬計,保有量以億計的高新技術產品,它的汽車產業鏈條的上下遊涉及方方面面,相互制約,高度的複雜。從整體上來看整個產業鏈包含了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售後環節。
  • 安徽利辛:興產業 助脫貧
    想要改變貧困落後的現狀,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根據和諧村緊靠老母豬港,土地肥沃,澆灌方便的地理優勢,和諧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決定在特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努力讓黃土地「生金」。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和諧村引進河南種養殖大戶來村裡投資,村裡還積極推動「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產業做大做強。
  • 產業織錦繡 沃野土生金——嘉峪關新城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019年新城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0元,是嘉峪關市農業產業發展的典型,也是全市的小康村。2020年,新城村農作物種植面積14061畝,其中特色農業產業種植面積5959畝,主要有日光溫室果蔬產業、蔬菜制種產業、辣椒產業和青儲飼料產業,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42%。
  • ...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花江鎮: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四化同步」
    在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的關鍵時刻,縣委及時召開九屆十二次全會,充分體現了縣委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的政治擔當。二是總結成績實。全會的報告中從決勝脫貧攻堅、精準防控疫情、奮力開創經濟三個大方向,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治理、城鄉面貌、民生事業、深化改革六個方面實現的大跨越進行系統闡述,成績客觀公正。
  • 桐廬分水鎮堅持黨建引領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
    最近,工地上還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但他們已經利用公司網絡優勢,開始銷售起了儒橋村民自己摘的茶葉和鴨蛋了,這些農產品被統一包裝後有它們自己的品牌——儒橋,這為村民們增收打開了新的局面。吳慧星正要和康利盛商量下,包裝需不需要做進一步改善。  除了杭州儒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落戶,上海投資商建設的燦泓拓展基地、特色民宿等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 潼南區太安鎮罐壩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探索城鄉一體化 打通發展瓶頸    罐壩村曾是潼南區最貧困的村之一。    「以前,我們解決『三農』問題,總是針對農業產業、農民收入問題等就事論事,但效果不佳。」鄭長春說,2007年,在上級的支持下,村裡轉換思路,開始探索以城鄉一體化發展來解決難題。
  • 推動新時代「四化」同步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走「四化」同步發展道路,是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推動「四化」同步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特徵,找準「四化」同步發展的著力點。
  • 賣到重慶雲南去了,湄潭這個地方的蔬菜有搞頭!
    今年,湄潭縣洗馬鎮按照縣蔬菜產業專班的發展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在團林壩區栽種了500多畝兒菜。時下,綠色生態的兒菜已經成熟上市,銷往昆明、重慶等地,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團林壩區共有2000多畝土地,土質好,透水性強,為發展生長周期短、銷售市場廣的兒菜、香蔥等蔬菜提供了優質條件。同時,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團林壩區實施煙菜輪作,產業發展一茬接一茬,沒有「空檔期」。「主要以烤菸、辣椒、兒菜、香蔥種植為主,發展短平快產業,結合複種指數,種了烤菸之後馬上就種蔬菜。」洗馬鎮團結村黨總支書記劉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