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專稿丨陳耀輝:火樹銀花憶流年

2021-01-10 吉林日報

火樹銀花憶流年

陳耀輝

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元宵節的文化含量是最豐富的。除了全民狂歡、情人約會之外,還有彩燈博覽、民間演藝、冬季健身以及益智、美食、求子、紀念先人等種種人文內涵,而其突出的特點則是一個「鬧」字。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壓軸戲」,也是最有節日感的。至此,中國的「年文化」由家庭團聚,到親友互拜,最後走上街頭,共同祝願物阜民豐。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大唐神龍元年元宵之夜,神都洛陽仿佛天上的街市,幻化為懸浮於浩瀚夜空的燈火之城。

城內城外異彩連綿,高低上下參差錯落,穿城而過的洛水柔波蕩漾,搖曳的光影斑斕如夢。從街巷到鄉野,從皇帝到平民,每個人都在追逐那叢叢簇簇的光影,人聲喧鬧,車馬歡騰。狂歡,在一年中解除宵禁的可貴夜晚,從每一個黃昏直到黎明。這就難免造成交通擁堵,甚至有人被擠得身體懸空起來,被帶出去數十步兩腳都無法沾地。據說當時形成了這樣一種職業:在燈火闌珊的時候,專門到大街上撿拾別人因為擁擠而遺落的金釵玉佩等珍貴物件。

唐代的元宵燈展,在時間上是密密匝匝,在空間上是棋布星羅。殿閣宮城,廣場山丘,凡是能夠利用的地形地勢,處處是五彩繽紛。當時山形的彩棚高達30多米,巨型燈輪也有60多米高,都是用五彩絲織品甚至金玉做裝飾,一個燈輪上可以懸掛5萬盞花燈。一株株巨型發光的花樹,組成了光怪陸離的森林。

官方組織的大型樂隊,披掛錦繡與獸皮,在禁軍儀仗的引導下,仙音雅樂,簫鼓和鳴。千百個穿著綺羅畫著豔妝唱歌跳舞的妙齡女子,就像這光焰森林裡歡快的精靈。

高空地面,到處是光的泛濫,「陳燈影,設庭燎」,從宮廷到田野,蠟燭火炬,遍地璀璨,沿路不絕。

「元宵真是可憐宵。」(明·李贄《元宵》)盛唐的元夜,是她最華貴妙曼的容顏。

蘇味道的這首五律,是他的元宵晚會參賽詩,聲律諧美,風韻朗暢,從內容到形式,無不精彩絕倫。從古未有,無與倫比,一出場就被評委贊為絕唱。他的「火樹銀花」,只要我們打開詩卷,仿佛能夠從紙上躍然而起,燦爛昭著,輝耀千年。

詩是萬物最美的名字。領略唐人的詩意,需要我們五感全開,需要動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其經驗與記憶,解析化合這渾厚皎潔的音色,讓所有的意象在我們的腦海中聯翩而起,活靈活現,飛舞奔騰。真正的閱讀,就需要以完整的生命切入那幽深的意境。

蘇味道在武則天當政時期任過宰相,終老於四川眉州,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就是他的後世子孫。唐代經濟文化空前發達,它的風採集中展現在舉國聯歡的元宵之夜燈火晚會上。這是我國元宵佳節固有的亮點,是現實與詩意合成的樣板。曾經滄海難為水,此後的歷朝歷代,未必缺少盛大的元宵燈會,然而物態人心、滋味風情,無過此者,因為誰都沒法兒超越這「火樹銀花」。

《說文解字》:「宵,夜也。」元宵又稱元宵節、燈節、正月十五。

古人把一年之始的正月又叫做「元月」,「元」就是「初始」的意思。農曆正月十五是第一個月圓之夜,因此古人把每年的正月十五這天稱為「元夜」或「元夕」。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徵初始、團圓的天文地理等自然現象,因為與世道人心密切相關,會格外受到重視。新的一年第一個明媚的月夜,古人又豈能輕易放過。就像一個漂亮的袋子,當它空著的時候,它自身是重要的。等到裝滿了內容,袋子的存在就被忽略了,我想元宵節的名目應該也是這個道理吧。就像是大家認定了正月十五是個好日子,於是把世間的好事,都拿到這一天來做了。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戰爭頻仍,天下紛亂,這時候文明必然是暗淡的。到了宋代,天下一統,經濟復甦,文化娛樂又被提到了議事日程。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宋代的元宵燈火絕不遜色於唐朝,甚至更加耀眼。「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宋代的燈市更為可觀,據說京城的元宵燈燭可達數十萬盞之多。蘇東坡有詩云:「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範成大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詩中的「影燈」就是走馬燈。據《武林舊事·元夕》記載:「禁中嘗令作琉璃燈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機關活動,結大綵樓貯之。」可見當時不但燈會盛況空前,而且彩燈的科技含量也大有提高,人物靠機關活動,說明已經解決了動力供應和傳動裝置等技術難題。

宋朝經濟的發達程度已經是空前的了,只是在文化的境域,還未能逾越盛唐的壁壘。即便是天賦異稟的蘇軾,也無法在正月十五這個名目上穩勝先祖蘇味道五律的意境。正月十五鬧元宵,生活需要熱鬧,唐朝是這個熱鬧,宋元明清還是這個熱鬧。

古人云,食色性也。有得看還要有得吃,觀賞燈火是元宵節第一要緊之事,而另一要緊之事當然就是吃「元宵」了。「元宵」又叫湯圓,興起的時間大約是宋代。以黑芝麻和糖做餡,糯米做皮,案板上滾成圓球,下到鍋裡煮熟即可享用。一方面「團團圓圓」這個寓意,既包含在「元宵」的製作與享用過程之中,還體現在外形之上,別的東西很難與之相提並論。再就是它的名字,元宵節的元宵,一席之地誰與爭鋒?大有開荒佔草的意思,就像中國人取名「中華」,那必定就是中國人,無可爭議的了。

唐代元宵節還有一種食品,名為「焦圈」。對,就是焦圈,豆沙餡兒,白麵皮兒,油炸即成,就是不知道唐朝人喝不喝豆汁兒。

品嘗美食之外,更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歡愉。元宵燈會上,最能體現文化氛圍的一道景觀,當然就是猜燈謎了。

在我國夏朝的時候,就出現了一種帶有暗示性質的歌謠,這就是謎語的源頭。春秋戰國時代,就有善於使用「瘦詞」「隱語」的策士,利用人的好奇心,讓國君注意到自己的言論觀點。謎的存在,就是為了吸引人去把它解開。

戰國時期的大儒荀子,在他的《賦篇》裡,詩意地描述了「雲」「蠶」「針」等物的種種特性與表現,末尾點出它的名稱,明確地運用了隱語的形式,對後世的燈謎尤其文人燈謎的製作具有很大的影響。直到南北朝時期,詩人鮑照製作了三個字謎,分別為「井」「龜」「土」,並以《字謎三首》為題,從此才有了「謎」這樣的稱謂。「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像物品,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劉勰《文心雕龍·諧隱》)

真正的「燈謎」是從宋代開始出現的。南宋時期,文人才子把謎語貼在花燈上面,引人注目,競猜取樂。既然是為了逗樂,就難免有調笑嘲諷內容。明徐禎卿《翦勝野聞》中說,明太祖朱元璋在某個元宵節微服出巡,看到一群人圍觀一個燈謎,謎面上畫著一個赤腳女子懷裡抱著西瓜。朱元璋因此大怒,把這條街上看燈的人全都問斬了。這個謎語的答案是「淮西女子好雙大腳」,這是在嘲笑朱元璋的馬皇后是淮西人,沒有纏足。這是燈謎史上最著名的一段公案。

在我上大學期間,長春南湖公園舉辦元宵燈會,負責兌獎的小夥子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樣子。我聽他跟別人說:「這個沒人能猜到」。他越這麼說,我越是要看看。燈籠上粘貼一個綠色紙條,上面寫著「好友相逢,打一曲牌名。」我就湊過去問,給啥獎品?我至今還記得小夥子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相見歡!」當我大聲說出這三個字時,小夥子臉上現出複雜的表情,那個樣子我至今還記得。

古代的元宵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現在一提狂歡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巴西,但是巴西狂歡節產生於19世紀中葉,距今還不到二百年,無論是產生年代還是狂歡規模都無法與中國的元宵節相比。

文化學者餘秋雨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他說春節是拘謹的,元宵節則是叛逆的。此語道出了兩個節日的文化特徵。春節確實比較嚴肅,除夕之夜,家家關門閉戶,磕頭,祭祖,守夜,事事依「禮」而行,儀式感很強。而元宵節卻是一場無所顧忌的萬民狂歡。男男女女走上街頭,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此樂何極?難怪自有元宵節以來,人們無不踴躍參與,樂此不疲。

青年男女的約會,是元宵節的另一個文化內涵。互通款曲,海誓山盟,盡情遊樂,通宵達旦,因此詩人余光中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但是說實話,元宵節與正宗的中國情人節「七夕」相比,卻又有所不同。七夕給人的感覺是鄭重的,甚至有一種聖潔的意味。比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都涉及到了人生價值和愛情的意義。而發生在元宵節中的愛情,相比而言卻多了一點兒「狂」氣,充斥著不受束縛的意味。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生查子·元夕》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傳世佳作,這美妙的情景多麼讓人悠然神往,而哀傷的故事又是多麼讓人盪氣迴腸。千百年來元宵夜所有的燈光,仿佛都是為了有情人的出場。

據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記載,某一年的元夜,司馬光的夫人梳妝打扮,準備上街看燈,他心裡很不是滋味,問道:「家中有燈,何必出去看?」夫人答道:「不光看燈,還要看遊人。」司馬光道:「難道我是鬼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不是人嗎?」語氣中已經充滿了火藥味。他的邏輯是:既然你要看人,那麼我也是人,你在家看我好了。但是這個邏輯顯然不成立,因為這是偷換概念。此「人」非彼「人」也。他應該明白,夫人想看的並不是他這張老臉。不過夫人沒有跟他掰扯邏輯問題,而是衣袂飄飄,絕塵而去。司馬光即使有氣,也只能自己在家砸缸了。元宵節就是這樣的風俗,大家閨秀都可以通宵夜遊,誰都管不著。

元宵之夜,皓月當空,美女如雲,風流才子豈能宅在家裡?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稱的唐伯虎便寫有《元宵》詩,:「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繞月下月如銀」。寫得很唯美,就是有點像繞口令。但人家是才子,怎麼寫都是好詩。

明清以來,在元宵節期間,北方又有一種風俗叫「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一般在正月十六,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見橋必過,直到夜半始歸,認為能祛病延年。

其實古代婦女在元宵節夜遊還有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原因就是,「燈」與「丁」諧音,古人認為,婦女觀燈可以早生貴子,給家族添丁,這是大好事啊!所以古代婦女上街觀燈夜遊名正言順,理直氣壯,遊到亮天也沒人敢管。

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屬於高不可攀,而歐陽修的《元夕》正是風光無限。一詩一詞,就好比社會與個人、形式與內涵,人文領域卓然並立的兩座高峰。

如果說「火樹銀花」是元宵夜的主流,那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是它的潛意識。後者推動著前者,兩者協力,又推動著文明的進步。

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元宵節,我們能夠看到斷斷續續的現象,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了解元宵節,我們又可以觸及她肌體的溫度,以及澎湃的脈搏。

在我的記憶中,正月十五是一年裡最華美最明亮的日子。從除夕夜開始的迎春活動,大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向著群情的沸點,隆重地推進著。過了幾十個元宵節,逐漸發現了一些固定不變的現象。前幾年,鞭炮聲在除夕夜最為火爆,而樓外的煙花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才集中綻放。幾十年來,似乎成了很分明的規矩。

在東北,因為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元宵節期間,除了花燈,還有冰燈。節日裡的男女,彩衣笑臉,三五成群,仿佛置身玻璃宮殿,穿行在晶瑩璀璨的水晶世界。哈爾濱的冰燈舉世聞名,長春的冰燈每年都有,也不遜色。整個正月都可以觀賞,直到春風送暖,冰雪消融。

元宵雖然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但是正月十五能夠看到一輪滿月的時候並不容易。民間有句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在我的印象中,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難得遇到一個響晴的天。小的時候,我聽見媽媽在八月十五這天叨咕這句話,便好奇地在本子上悄悄記下,看看明年正月十五到底下不下雪。讓我感到驚奇的是,祖先們的經驗一次次被事實驗證。原來中秋節前後往往有冷空氣活動,造成了「雲遮月」現象。而元宵節前後,則往往有冷空氣入侵,形成「雪打燈」的天氣。這條諺語正是入侵中國的冷空氣存在5個月左右韻律活動的反映。

八月十五天朗氣清,花好月圓,本是庭前賞月的最好時機,如果遇到烏雲密布或秋雨綿綿,自然會讓人非常掃興。然而正月十五如果能有紛紛揚揚的瑞雪拍打著紅色的燈籠,倒是別有一番情趣。

八月十五這天,老輩人看不到月亮,會隨口說一句,「明年正月十五又不收燈啊」。我不明白其中含義便去問大人,原來在東北正月十五這天有給已故的親人「送燈」的習俗。所謂送燈就是在正月十五這天太陽落山後在親人的墳前點上一盞燈,以示紀念。過去的燈碗都是用玉米面或白面做的,放上麻油或豆油,用棉花做燈芯。稱為「金燈」「銀燈」。現在會做那種燈的人已經老去或不在世了,人們圖省事基本都換成蠟燭了。「收不收燈」要看天氣好不好。如果趕上大風或下雪天,燈就不容易點著,即使點著了也會很快熄滅。至於送燈的目的,有一種說法挺有意思,說是為了給逝去的親人照亮,方便他們夜裡抓蝨子。荒郊野外,一時之間燈火明滅,讓人倍感悽清。村中的孩子,也會就此機會,考量勇氣,看誰敢一個人走到最遠處把墳頭燈火點亮。

記得當年用煤油浸泡玉米芯,裝滿鐵皮簸箕裡點燃,拎到村外雪地之中,邁出一步踩一個腳窩,扔進去一段燃燒著的玉米芯,十幾步走完,回頭再看,就是一路的亮點,在寂靜的深雪裡閃爍。

在東北農村,新婚妻子還有「躲燈」一說。就是結婚後第一個元宵節,正月十五到十七這三天,新媳婦是不能看見婆家燈光的,否則會「妨」公爹。所以,這三天,一般都是新媳婦在丈夫或婆婆的陪同下,到其他村子的親戚家住上幾天。媽媽曾經給我講過一個真實的笑話。說村子裡有個新媳婦有點兒「二」,婆婆帶她到前村的親戚家「躲燈」。晚上沒事,娘倆出外散步。媳婦望著婆家的方向說:「媽,那個最亮的燈是咱家的吧?」婆婆一聽當時就崩潰了。跑出好幾裡地就是為了躲燈,她卻專門找婆家的燈,而且指給婆婆看。

東北有的農村還有正月十五滾冰的習俗,就是在河面的冰上打滾,據說可以滾掉舊的一年的病氣、災氣、晦氣。保證自己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萬事順利。

這個習俗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松花江江神獨角龍的女兒與江畔一位捕魚的小夥子相愛並結成了夫妻,過著幸福安靜的生活。此事被獨角龍發現,大年初一,獨角龍用獨角豁開江面,將龍女抓回,並想用瘟疫懲罰小夥子和村民。龍女就託夢給夫君,囑咐夫君正月十五晚上到冰面上去打滾兒,往左打九個滾兒,再往右打九個滾兒,就可以躲過瘟疫。於是元宵節晚上,全村老小都到冰面上去打滾兒,果真躲過災禍。村民怕獨角龍再報復,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冰面上去打滾兒。

我小的時候,每到正月十五早晨起來,吃完了湯圓,就開始忙忙活活地做燈籠了。燈籠是大人用細鐵絲擰成骨架,然後貼上紅紙,底座通常是選一個合適的圓木頭鋸下一片製成的。圓木頭的中心釘穿一根釘子,將蠟燭坐在釘子上,再選一個光滑的木棍挑著,一個紅燈籠就做成了。如果大人們沒時間,還有更簡易的辦法,就是選一個大玻璃瓶,再切一個厚厚的蘿蔔片,在中間挖出一個與蠟燭粗細相當的圓洞,放在瓶子底部,在圓洞中插上一根蠟燭,瓶口栓一根繩,繩上系一根木棍就大功告成了。

製作燈籠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晚上去滾冰。吃過晚飯,村子裡的孩子們早就約好了,都提著各自的燈籠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地向河邊走去。來到河邊放下燈籠,就地取材,撿些乾枯的樹枝堆在冰面上,點起篝火。篝火照亮晶瑩的冰面,天上玉兔當空,月色如銀,周圍是望不到邊際的白茫茫大地,篝火顯得越發明亮和喜慶。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來了,原本靜寂的河面開始熱鬧起來,到處是歡聲笑語。

孩子們將帶來的煙花爆竹依次擺在冰面上,然後去篝火裡取出一根燃燒著的或是帶著火星兒的樹枝,將煙花爆竹一一點燃。爆竹噼裡啪啦地響,震得膽小的小丫頭直捂耳朵;絢爛的煙花接二連三地在夜空裡綻放,引起人們一陣一陣的歡呼。

煙花爆竹放完後,滾冰活動就開始了。男女老少們都各自在寬闊的冰面上選擇好自己的位置,然後躺下骨碌起來,各自嘴裡還念念有詞,「骨碌冰骨碌冰,骨碌骨碌腰不疼」,「滾冰滾冰,百病不生」。接著,孩子們開始滾冰比賽。參賽的孩子整齊地躺在起跑線上,裁判員用爆竹當發令槍,只聽「啪」的一聲,孩子們便爭先恐後地朝終點滾去。這時,難免會發生「碰車事故」,結果又引起追逐打鬧,冰面上亂成一團。但是笑歸笑,鬧歸鬧,有時滾冰也能滾出美好姻緣。我們村東頭的二狗子就是在正月十五滾冰比賽的時候,鬼使神差地撞上了村西頭的花花,結果兩個人就好上了,最後成了夫妻。現在都抱上孫子了。

東北鄉村的滾冰活動其實就是農家的「狂歡節」。沉寂了一個冬天的河流和山川都熱鬧起來,小山村在這一天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忙活了一年的人們選在這一天盡情地熱鬧一番,既是對過去一年勞累辛苦的解脫與釋放,也是對新的一年的真誠祈福與熱望。

元宵是內容最豐富的節日,我的童年玩耍的法子,比元宵節還豐富。歲月遷流,萬象更新,元宵節的許多內容發生了不得已的變化,舊的正在送別,新的需要迎接,人生莫不如此。

如今家家戶戶鬧元宵,因為太吵鬧了,我反而覺著很靜。一方面是興衝衝地跟著家人一起過年過節,一方面呢,心裡安安靜靜地,像是被什麼人懷著虔敬的心意放置了敦厚永恆之物。

除夕就像是季候的分水嶺,一入正月,天氣就不再日益寒冷了,遠方的春天便開始向北方進發。有時候站在樓下,會聽到高處屋簷有水滴下落,淅淅瀝瀝的,讓人好生喜歡。簷上雪融,流水疏響,年復一年,似乎是萬古不變的呢。會讓人想到某些日子還在的時候,想著父母兄弟都健在的此時此刻,似乎一切都不變的,一副「永遠」的樣子。

以詩意的眼光審視元宵節,在「火樹銀花」的熱鬧之中,在「月上柳梢」的寂靜之外,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於內心深深處,油然而生。

2月8日,元宵節。《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陳耀輝作品《元宵,火樹銀花的夜晚》。欣賞美文的同時,我們向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他們早日平安歸來,與家人團聚。祝願所有患者儘快痊癒,明天會更好!

相關焦點

  • 今年元宵節較去年「晚」19天系閏月所致
    新華社天津2月26日電(記者 周潤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佳節將至,一些公眾發現,元宵節很調皮,去年對應的陽曆日期是2月11日,今年為3月2日,而明年則是2月19日,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比去年晚到19天,而明年的元宵節又比今年早到11天。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元宵節有兩千年歷史 堪稱中國人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新華社天津2月9日電(記者周潤健)如果說「臘八」拉開了過年的序幕,那麼,元宵節將為春節畫上圓滿的句號。民俗專家指出,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元宵節堪稱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五鬧花燈」,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奔放、歡騰、火爆,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與眾不同之處。
  • 鼠年最暖心元宵節祝福語,新穎有創意祝元宵節快樂!
    鼠年最暖心元宵節祝福語,新穎有創意祝元宵節快樂!時間:2020-02-08 21: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鼠年最暖心元宵節祝福語,新穎有創意祝元宵節快樂!
  • 「餘歲鄉間少,負暄憶流年」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負暄憶流年」,這句裡面就是用了典故。「負暄」是指「負暄之獻」,出自《列子·楊朱》:宋國有田夫,常衣縵縕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狢。顧謂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之,以獻吾君。"宋國有一個農夫,由於家貧終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強過冬。
  • 元宵節:8首最美元宵詩,祝佳節安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03 《正月十五夜》 唐代: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 上元節丨你想穿越回哪個朝代?古代人是這樣玩轉元宵節的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等,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喜慶節日之一。元宵節就是中國人的「狂歡節」,是中國年的「壓軸戲」。熱熱鬧鬧的歡聚、喜慶團圓的節日氣氛裡,傳承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生在這個時代的你大概沒有辦法真正領略古代中國元宵節的盛景,據說當時是「家家走橋,人人看燈」,華夏鬧元宵,天涯共此時有了確切的註解。所以,聯播君這次就帶大家穿越到正月十五,一起看看古代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 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編織出中國式「狂歡節」的民俗圖譜
    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中國古代自古有在城市實行宵禁的做法,但從隋唐時期起,元宵節期間就可以 " 放節假、馳夜禁 "。城中市民無論男女,元宵節期間都可以張燈飲酒,盡享節日的歡樂氛圍,唐代文學家蘇味道在其《正月十五夜》中就留下了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的詩句。
  •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簡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
  • 元宵節祝福語說說 健康快樂常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
    元宵節到了,有我這條祝福簡訊才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快樂,呵呵……元宵節快樂哦!     八、 元宵節來臨,送你一盞美麗的彩燈,祝願你的生活五彩繽紛;送你一碗甜甜的湯圓,祝願你的愛情甜蜜美滿;送你一聲真摯的祝福,祝願你的日子開心快樂。     九、 星光璀璨鬧花燈,千姿百態詠世情。斑斕歲月眼中過,火樹銀花百媚生。五光十色照寰宇,萬盞心願映月明。
  • 我市126條實施夜景亮化提升的道路,將在元宵節期間全部放亮
    記者從市城管局了解到,春節前,我市126條實施夜景亮化提升的道路,各類夜景燈將在元宵節期間全部放亮,營造出火樹銀花不夜城的美麗夜景,讓濃濃的傳統年味兒重回市民身邊。該區投資1000餘萬元,對建設路、興華街、大學路、嵩山路、人和路、伊河路、政通路等道路實施亮化提升,聘請專業設計團隊設計,打造出「金光賀歲」「銀龍飛舞」「七彩流光」「火樹銀花」等主題鮮明、風格迥異的亮化精品街,受到眾多市民點讚。
  • 今日元宵節,致敬安康防「疫」一線的守護者,你們是天使、是戰士…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對中國人來說 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 全家人要圍坐一起賞圓月、吃湯圓 寓意家和人團圓 元宵節
  • 正月十五元宵節各種習俗鬧起來 正月十五有什麼特殊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十五元宵節各種習俗鬧起來 正月十五有什麼特殊禁忌? 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這個節日為何要吃元宵?為什麼在元宵之外,各地還會吃哪些美食佳餚呢?除了吃元宵、猜燈謎、觀花燈,還有其他風俗習慣嗎?
  • 元宵節放假嗎?2019元宵節是幾月幾日元宵節是法定假期嗎
    又是一年好元宵,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家家戶戶團聚吃湯圓的日子,那麼2019元宵節放假嗎?元宵節怎麼放假?放假幾天?下面就和小編來了解下吧。  2019元宵節放假嗎  2019年元宵節是2月19日,星期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不是法定假日。所以沒有放假或者調休安排,就是正常上班。
  • 燈火璀璨處,同是逐夢人——來自2019年元宵節的春之氣息
    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 題:燈火璀璨處,同是逐夢人——來自2019年元宵節的春之氣息  新華社記者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19日是元宵佳節。在這人月兩圓的時刻,神州大地處處花燈競放,無數家庭歡愉相聚。
  • 【元宵節祝福簡訊】精簡元宵節祝福語簡訊大全
    >【元宵節祝福簡訊】精簡元宵節祝福語簡訊大全2013-02-25 09:56:3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節快樂!萬事大吉!合家歡樂!財源廣進!恭賀發財!旺旺!  元宵佳節鬧花燈,燈紅人喜慶佳節。舉杯邀月送相思,月圓人圓樂團圓!  月圓人團圓,燈美人更美!吃湯圓樂團圓,賞花燈合家歡!  團圓年,年團圓,年年團圓年!元宵夜,夜元宵,夜夜元宵夜!  燈火良宵,魚龍百戲;琉璃盛世,錦繡三春。祝你過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
  • 【元宵節祝福簡訊】元宵節甜美祝福簡訊
    >【元宵節祝福簡訊】元宵節甜美祝福簡訊2013-02-25 09:56:3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節就到了,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我用花瓣做餡,春風包裹,春雨燒煮。在今年第一個月圓日到來之前把這隻好運湯圓送到你的手機,預祝你元宵快樂!  祝福向錢(前)看,鈔票向厚(後)賺,虎年第一個月圓日--元宵節就到,在這風暖雨潤的季節,在這充滿柔情的日子,請接收我提前送出的祝願:元宵快樂!
  • 2020年最新元宵節祝福語彙總,元宵節快樂
    2020年最新元宵節祝福語彙總,元宵節快樂時間:2020-02-06 11:12   來源:今日頭條 知識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最新元宵節祝福語彙總,元宵節快樂 1微笑是火,快樂是鍋,祝福是元宵,願微笑的火點燃快樂的鍋煮著快樂的元宵,那祝福的香飄向永遠快樂的你,祝元宵節快樂。
  • 今日元宵節,能否見到「元宵月」?全國元宵節賞月地圖來了
    2月8日迎來元宵節,能否見到「元宵月」還得看天公是否作美。據悉,北方大部天晴可共賞「元宵月」,廣西等地天空雲量較多,部分地區有降水,將無緣觀賞元宵明月。據了解,過去一周(1月31日—2月6日)全市平均累積雨量39.2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88%;全市周平均氣溫12.5℃,與常年同期持平。
  • 【元宵節祝福簡訊】精簡元宵節手機簡訊祝福語
    >【元宵節祝福簡訊】精簡元宵節手機簡訊祝福語2013-02-25 09:56:3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正月十五月兒圓那,祝福的話倍兒甜啊,願你漂亮一年勝一年呀,好運好事常連連啊,元宵節快樂!  祝你元宵節家人團圓,朋友歡聚,情人浪漫,手舞足蹈,動感十足,早晚笑臉,欣慰的表情上演節日的異彩紛呈!  元宵佳節不送禮,發條簡訊送給你,健康快樂長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還有讓我告訴你,財神已經跟隨你!  你是餡我是面,不如做個大元宵;你是燈我是紙,不如做個大燈籠;你情我願慶佳節!歡歡喜喜鬧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