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能改變心靈的自私

2021-01-17 靈韻之修

每個人在不修佛之前都很自私,因為人的心性在視野沒有開放的時候,都看的很近,甚至看的咫尺之地。沒有開闊的胸懷,都只能是看到自己那小小的天地和自己那狹窄的空間。在生活中看的都很近不往遠看,沒有遠大的胸懷,沒有追求的理想,沒有至高無尚的品德 ,更沒有無私的人格,這些心性自私的產生,都是心靈的自私所造。人的開明和無私都是通過學習才能進步,沒有人生的閱歷和時間的艱苦鍛鍊,不可能找到生活的真諦和人生的經驗。在你的心靈中沒有任何見識,沒有任何了解和看到生活的本身,和人生是一杯沒有晾曬好的苦酒,都需要幾十年的生存和生活中的摩擦,甚至通過苦辣酸甜,才能使你增長經驗。看破人生的苦海,你才有一顆真正的大志之心去拼搏和奮鬥。人的本身在生活和追求中都是自我的,只有自己的路和自己的生活,走到最後和最艱辛的地步,才能回頭,才能看清自己的對錯。或者生活的失敗,才能看清你遠去的方向,才能給你生活真正的動力,或者才能找到人生的追求和希望。失敗是成功之母,得到是放下的開始,做到也是失敗的起源。在生活中是這樣,而在修佛的道路上做到才能修成。心性的自私和生活中的需要,都是互相關聯的。多大的心和胸懷,做多大的事情,鼠目寸光的人也只能是看到咫尺之地。人的遠方再美好,你都不可能看見,都會用你那種對生活的厭淡和無聊的心,放過每次成功的機遇和成功的道理。

因為你心性的自私,不可能往遠處看,不可能往遠處想,因為這些心靈的自私,就是心性的狹窄。心靈的貴賤和心性的自私,對一個人的生存起著絕對性的作用,包括工作和事業,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個遠大的胸懷和心靈的透徹,你都不會有真正的追求和人生的理想。心性決定著你的自私還是無私,你是否有追求和人生的理想。在生活中每當你心靈想開的時候,你的心就會有動力,你的精神就會有激情,你的感受就會發自內心的想好好做人。只求上進不求低下,甚至每時每刻都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不要氣餒,在修行中不要落後,一定要做人上之人。當你在生活中無聊厭世的時候,就會不顧及自己的恥辱和悲哀。人的思想和人的精神狀態,就是這樣的反覆無常,時時刻刻的都在暴露和變化。人性的自私和狹窄,使你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不可思議,甚至都無法了解自己,使自己的心靈都無法面對自己的本身,和後悔自己所做的一切。在生活中這樣心態的人,人人都有,人人都犯了這種錯誤。在追求上沒有真正的選擇,在理想上沒有真正的目標,在心靈上沒有任何成功的準備。用一種荒唐的心裡和自私的心性,面對生活的每一天,甚至給生活帶來了無形的不順心和不如意。

你擁有的再多也不懂得珍惜,生活的再好也不懂得什麼叫幸福,得到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失去的時候才感到珍貴。這種心情在生活中,人人都犯了共同的錯誤,後悔莫及,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地方。只有渡過你生活悲哀中的一切過往,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失敗。這就是人的心性自私,給生活中帶來無形的煩惱和後悔的傷痕。心靈的追求是無底的深淵,永無止境,苦海回頭才能是岸。我們每個修佛的人,在修行的路上,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失敗和悲哀,看到自己的庸俗和無知。因為苦惱是心靈的苦海,生活是無底的深淵,追求是人生的龐然大物,理想是人生的滴滴血淚,婚姻是生活中無情的枷鎖,富貴是人生失敗的笑臉,得到是生活中的負擔,擁有是人生的壓力,真正的輕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擁有,真正的得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富貴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但得到的同時你要失去多少,因為年華的奮鬥和時光的付出,人生的恥辱和生活中的悲哀,包括你流出辛酸的眼淚,和你生活背後的痛苦與悲傷,責任和毅力,它是能讓你堅強的努力。但在生活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失掉了尊嚴,走錯了人生的道路,人的心性和人的追求,都是你心靈自私的感受,親情、友情、感情、愛情都是心性自私的擁有。

一切的得到都要付出艱辛的回報,一切的得到都要付出真正的代價。無止境的攀登和生活中的追求,是否能看到你的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貪慾,你的理想就是一種無形的自私。人人都需要生活和美好,但要適可而止。人的理想和志氣人人都應該具備,但不能無止境的攀求。心靈的承受不是來者不懼,生活中的壓力不是你事事都能承擔,失去的過往應該真正的放下。停留在過去看不到今天,都是境界和思想的低劣。修佛人的心裡應該知錯必改,倔強的性格應該隨時拋棄。真正的成功是生活中的慈母,修佛人的境界應該是超越一切。想不開看不到,那不是修佛的本色;看不破放不下,那只是一個俗人自私的心裡。成功與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心靈境界的啟迪。人人的煩惱都是從自私的生活而起,人的痛苦和悲傷都是因為失去而哭泣。人生的無聊和墮落,都是因為失敗而起,人的無聊厭世,活著沒有意思,都是因為得不到而放棄。人的灰心和消沉都是因為沒有放下,人的低劣和無知是因為你沒有去好好的學習。人的困境,人的艱辛,人的墮落,都是因為你失去了方向,人的憤怒和仇恨也都是因為你的失去。修佛人的想開,就是因為有無尚的境界。無私的心裡一心向前,事事不去多想,一切順其自然,萬事隨緣,不去強求,不去苛求才是生活的真諦。人的負擔和壓力,人的失敗與痛苦,悲哀與快樂都是因為心性自私所造。只要你好好的修佛,才能解開生活的迷離。一切痛苦和悲傷,一切成功與失敗,都是心性自私所造。只有一心向佛,看破放下,明白知道,解脫一切和生活中的悲哀,才是修佛的真理。只有修佛才能真正的改變,生活中的痛苦只有修好,才能改變你生活中的煩惱。人的得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人生的路上和修行的路上,激情的努力,永不言敗,永不洩氣,就是風風火火。人生的格言只要做過就是擁有,只要你去好好的生活,再苦再累都是人生的福樂。

相關焦點

  • 修佛能供仙嗎?
    修佛能供仙嗎?      這是很多朋友提出的問題。
  • 當修佛的人自己有了仙緣該怎麼辦
    我們每個修佛的人,都是自身的覺悟和佛法的慈悲,給了我們正知正見去信仰佛和修佛,但我們不一定意味著沒有其它的緣分在自己的身上。佛陀和佛法把其它的緣分看做是外道,這些分辨是佛法超越三界的修為境界,以及的分類,給予世間每個修佛的人,提出了萬道法門的各種因素和區分。讓後世修佛的人不要渾濁世間的六道和天地人的法則,和修行的真理。
  • 要想修佛,先要修人!
    幾乎所有的佛門弟子,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修成「佛」!大家都想要超脫生死,證悟成果,於是拼命地修行,就連很多普通人都在拼命地找方法,拼命地找師傅,希望能夠得到點化,開口閉口如何打坐修行,如何參禪之類的。但是,好像很多人都忘記了,佛是什麼?佛是覺者!
  • 修佛誦經治療抑鬱症有神奇功效!
    用莊重的態度,用虔誠的心靈去感應!一定見效。  我是個多年的抑鬱症患者,現在身體完全康復感覺良好,除了工作之外還能輕鬆地做家務,開開心心邊哼歌邊做,一點也不覺得勞累。以前患病時我做點家務就覺得好累好累,常常不想搞衛生,家裡總是很髒,心裡非常著急,衣服要洗了不想洗,地板要擦了不想擦,東西丟落得到處都是,一塌糊塗那像個家啊,我恨自己不像個女人,是個好女人就應該把家收拾的清清爽爽,乾乾淨淨才是。
  • 佛說,能把這2件「小事」做好,等同在「供佛」,功德自然無量
    而佛門作為接受一切眾生修佛引渡的門,它接受許多信仰佛教的人們,更加會幫助他們脫離生死的輪迴。那麼我們在供佛拜佛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做到自己能夠功德無量呢?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說的是每個人的心理,本來就是一道什麼都沒有的明鏡,而且每個人的自信都是非常光明的。
  • 佛說:人的福報和好命,其實都是自己修來的
    都說夫妻之間,本來就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之間有善緣,才會牽手終身,才會白頭偕老。這世間本來就沒有,任何無緣無故的事情,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遇見和經歷。人生所有的因緣果報,都會毫釐不差的,在你生命中一一體現。2.
  • 佛曾經是怎樣修忍的?
    佛告訴須菩提:「如來在諸多佛經中說,忍辱波羅蜜,並非實有的忍辱波羅蜜。」上面是《金剛經》中的一句話。如果看過《白蓮花論》,會知道佛在因地修道的過程中,歷經了無數次修安忍的苦行,但以勝義智慧來觀察,沒有能安忍的人,也沒有所安忍的對境,更沒有安忍的方法。當然,在眾生的迷亂顯現前,佛陀將身上的肉割下來,布施給眾生,可以說是一種安忍,在名言中可以承認。
  • 修佛之人必須知道的兩件事!
    我們的自性其實跟佛是一樣的,為何說人人都是佛,人人皆可成佛,就是因為我們的自性跟佛是一樣的。只不過區別在於我們是被禁錮的佛,我們有三層障礙,一層惡業,一層惡習,一輪迴有了一層皮肉。所以我們的自性出不來,什麼都看不到,聽不到,聞不到,所以無名,無知,無畏。今天就講到這裡,大家如果想看看用世間法如何消除惡業惡習,那麼可以關注我,我有一篇文章是告訴大家如何用世間法消除業障的。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2點,圓滿你的功德!
    若能修清淨慈悲心,自然得大福報。佛前做供養,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真正利益的不是佛菩薩,其實是我們自己。    藉助供養這一行為,讓我們懂得「舍」,懂得「布施」,不再自私貪婪,心量越來越大,這就是真實利益,而不是為了求佛庇佑,不是為了取悅佛菩薩。真正的福氣從來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
  • 40歲修佛的富豪:人生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一位40歲修佛的富豪:人生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福應常修造,無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現受當安樂」,意思是說對於一個平時注意修福報的人,身體也會無病無災,以後也會過得很安樂,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有福報。
  • 般若之門:「心靈修持活動提升心靈的正能量」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宋.無門慧開禪師『心靈修持活動提升心靈的正能量』心隨境轉。人的心往往隨著外在的環境而轉變,難以安定下來,稍作歇息。在傳統佛門中,透過茶禪、供水、抄經及行禪,都能提醒我們從生活中不斷修煉自心的重要性,即使面對困難或紛亂的環境,我們仍要保持覺性去安頓迷亂的心。重樓希望每一位到來體驗這幾種修持法門的朋友都可以透過這裡的體驗和發現,重拾在生活中培養安定心神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心靈的正能量,積極地回應身心需要。
  • 釋迦牟尼發明讓普通人修佛的辦法,就是通過模仿,三密加持
    心者,佛之靈體,行者,佛之妙用,靈肉合一,色心不二,物我一體;悟此水冰一如,生佛不二之理趣,化魚為龍不易其鱗,轉凡成聖不改其面,即乃密教之旨歸也。密宗有所謂的「三密加持」,就是能以三種方式,開啟一個凡夫俗子的智慧,讓他看到宇宙的真實面貌。(一)身密。
  • 佛教:心中有佛便是最好的佛緣,看看你有嗎?
    學佛,修佛就是在修自己的心。修佛並不是拜拜佛,稍稍香,上上供。真正的修佛,是要做到心中有佛。佛並不是要我們崇拜他,表面的支持和認同並沒有任何的意義。佛在意的是心靈的傳達,心靈的感召。真正做到心中有佛,便是佛緣。佛是覺悟了的人,是有著大智慧的人,是有著與宇宙人生真理的人。我們學佛,就是要用佛的眼光,思想,行為去面對生活。所以說佛不再天上,佛不再寺廟中,佛在每個學佛之人的心中。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不論是去寺院燒香拜佛,還是在自己家佛堂,都免不了會在佛前做供養,以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根本不會用到和吃到,我們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生誤解。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
  • 5種方法,幫你辨別真假「佛說」!
    這些假的「佛說」,往往似是而非,看上去也很有道理,否則就不會被人大量轉發、傳播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寫假「佛說」?目的一般就是一個,為了流量,為了博眼球,為了利益。因為佛的名聲大、信眾多、傳播廣,只要標題打上「佛說」兩個字,就很容易吸引別人點進來,所以就打著佛的幌子騙人。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佛菩薩只是大眾心靈的寄託,生命的指引,但是修行是自己的事,誰也頂替不了你。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心靈的磁場|磁場也會相互影響
    實際上心靈的磁場一樣可以幹擾手機的頻率,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就像人與人之間坐在一起,如果你說的話,我反抗,或者我說話,你反抗,敏感的人就可以感覺到對方散發出的磁場和氛圍很強烈。為什麼有些人的思維很敏捷,但是,到了另外一個人面前,他的思維會突然錯亂或停頓了呢?
  • 海濤法師:修「準提咒」有這6功德利益,福報無量!
    我們念咒,不能自私為自己的。我念準提咒,希望大家發財、希望大家滿願、希望大家不要生病。因為準提神咒有各種的世間的功德都具足了,所以希望他們都得到這一些福報,所以我想信心跟悲心最重要。當然,準提神咒,如果你能夠找到這一位師父修準提神咒,修到已經有力量的、有感應的,那是最有福報的。因為他會教你,教你一些他的經驗,這個叫傳承、傳承。
  • 聽聽修佛的人怎麼說,看完才醒悟
    聽聽修佛的人怎麼說,看完恍然大悟。1、 禮拜十方三世諸佛其實拜佛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偶像崇拜,而且我們在參拜佛像的時候,要作真佛像,要觀想佛就在我們的眼前,並且學會放大光明、現高大身、相好光明才行。在這裡拜佛的目的其實是在憶念佛的教誨、功德和法隨法行。
  • 佛前燒3支香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大家都去燒香,如果自己不這樣做,就顯得對佛菩薩不夠恭敬,容易得罪佛菩薩,不利於自己培植福報,故而人云亦云,但其實這是對佛法的一種嚴重誤解。燒香不是必須行為,也不是在和佛菩薩做交易,完全看自己的發心。只要一心清淨善良、無功利雜念,不燒香也是在種福田。佛教裡的任何一種外在儀軌都是在表法,是在透過莊嚴的形式來攝人的心念,讓我們煩亂憂鬱的內心得到解脫和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