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2021-01-09 明月天心

不論是去寺院燒香拜佛,還是在自己家佛堂,都免不了會在佛前做供養,以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根本不會用到和吃到,我們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生誤解。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我們之所以在佛前上供,它只是佛門裡的一種表法,是一種善巧方便法。不在利益佛菩薩,而是利益普羅大眾。

就像我們在佛前供養花果,佛菩薩根本不會吃的,它一方面表明了供養者對佛菩薩的虔誠、感恩和恭敬之心;另一方面,佛前所供的「花果」代表佛門裡常說的「因果報應」,以此告誡眾生要修善因、勿作惡。

佛前供養香支,不是在與佛菩薩感應,而是表明我們內心的清香,是「戒定真香」。佛前供養淨水,代表無量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供佛,不是佛需要,而是藉此培養大眾的布施利他心,放下心中的自私貪婪執著,懂得「舍」的智慧,懂得布施才能真正得福。有人到寺院裡拜佛,往功德箱裡投了錢,就覺得自己功德無量了,佛菩薩就得保佑自己,這就是迷信思想。供養佛,不是佛需要,功德源於自己的發心,若有所求,功德也就漏了。

除了供養花果、香支、清水、酥油燈等,不能供養哪些東西呢?其實供養不在東西貴賤,不在數量多寡,關鍵在於我們的用心。「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供佛不在於形式,發心清淨,自然功不唐捐。但是,我們大家要注意,雖然形式不重要,但是畢竟所供養物品也是在表法,表法一定要吉祥,不可有缺失,否則就容易造業。

一般的東西,只要是吉祥的,大都可以用來供佛。但是以下這些東西最好不要置於佛前。首先,不要供肉食,這是非常不敬的。佛家慈悲為懷,尤其是大乘佛教,嚴持戒律,不殺生,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吃肉是違背佛家的慈悲之心的。

作為在家修行人,也許做不到天天茹素,但如果選擇精進修行,至少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聖誕,最好吃素放生。如果是供養佛,一定要供養素食。主食可供養米麵,油類最好是大豆油、植物油等。比如如果寺院舉行法會,早上一般都要上大供,必須是素食。

再者,不要供養葷類和腥類食物。有人可能認為葷類就等同於肉食,其實不是。在佛教裡,葷類主要指的是五辛,即蔥姜蒜等。為什麼這個是「葷」呢?因為像蔥姜蒜這樣的東西,本身有刺激性難聞的臭味,人吃了之後,嘴巴裡的味道不乾淨,有一股汙濁之氣,給人帶來不好的感受,也不利於自己修清淨心。腥食主要指蛋奶類物品,像雞蛋牛奶這樣的東西,也儘可能不要供佛。

除此之外,偷來的東西不要供佛,偷盜本就是造業,惡業所為的東西,用來供佛,是對三寶的極大不恭敬。一個人再貧困,供養的物品再寒酸,若是自己的東西,供養功德都很大。竊取來的東西再好,也是不淨之物。

通過詐騙巧取得來的東西,也不可供佛,都是不如法的。佛前也不可供酒類,佛家有一條戒律就是「不飲酒」,酒迷惑人的心智,使人墮落愚痴,麻痺人的大腦,不是消愁,而是更添堵、更麻木,沒有智慧,何以解脫?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一定要是通過正規渠道所得,供養物品要乾淨,不要髒亂,要莊嚴佛寶,不要無知造業。願真誠地供養,不僅令自己法喜充滿,更能利益無量眾生,福慧增長、離苦得樂。感恩大眾閱讀與分享,願佛法利益有情、佛光普照。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這3種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佛菩薩在人的心中,不要著相,如果我們執著了,將佛門供養是為一種與佛菩薩的交易與賄賂,那就顛倒妄想,走錯路了。佛前所供物品,看似是供養給佛菩薩,其實是供養我們自己。藉助這一形式,讓我們的內心不再自私貪婪,學會布施、學會利益他人,如此才能修到福報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些呢?一般的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水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供養。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比如,我們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所以用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之物供佛,也就成了很多善男信女日常修行的一部分。佛心平等,不起絲毫分別,如果眾生能心懷恭敬,量力而行,那麼不管供養何物,都是在「舍」,也都是在降服自己的「貪婪心」。然而,佛教以慈悲為懷,本著導人向善的初衷,有些物品,並不適宜供佛。否則,非但是對佛不敬,反而折損陰德,平日一定要多加要注意。第一,葷腥不宜供佛。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歷來與花有著甚深的淵源,許多佛菩薩的法器或者坐檯就是蓮花,蓮花被譽為佛門「聖花」。蓮花又叫「蓮華」,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就是此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端坐蓮花臺,手持淨瓶甘露。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供塗等等。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對於信仰佛教的人,瞻禮佛像時,總能升起心中無限的歡喜心,內心總能安住片刻的澄淨。很多人也會在家裡擺一尊佛像或者貼有佛菩薩的畫像,一則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心,二則是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保佑,事事順心,萬事如意,能夠得到吉祥利益。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普陀講堂|佛前供花有怎樣的功德?
    等等,這些都表明了佛教與花的深厚淵源。 佛前供花的意義 佛為天人師,佛前供花是佛教重要的日常儀式之一。 所謂「花開結子」,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佛前供花則代表修好因、修善因。如是因得如是果,多播種成佛的因,待因緣成熟時必然會結下好的果。
  • 佛前供花的功德
    ,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自古以來,佛教和花就有很深的因緣,佛教中稱花為「華」,並以蓮花為聖花。佛教經典中,有諸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舌燦蓮花、天女散花、天花亂墜等。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
  • 佛說,能把這2件「小事」做好,等同在「供佛」,功德自然無量
    導語雖然說佛教也是宗教的一種,但是佛教他推廣的是一種與世間善良的法是一致的,都是勸人要善良要丟掉惡的法。而佛門作為接受一切眾生修佛引渡的門,它接受許多信仰佛教的人們,更加會幫助他們脫離生死的輪迴。那麼我們在供佛拜佛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做到自己能夠功德無量呢?
  •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
    佛教:為什麼要供佛,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在民間,素有初一、十五十齋日供佛的習俗。有些人,還會特地跑到寺廟,給佛菩薩供養瓜果。當然,對於佛教的善信而言,供佛禮佛則是每天必做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供佛呢?供養的意義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佛菩薩要吃我們的東西嗎?其實不然。
  • 佛教文化元宵節之際,燃燈供佛不僅有十種功德,還得三種清淨心
    很多藏傳佛教的修行人都在此月修習善法較多,如持八關齋戒、轉繞、頂禮、放生、供酥油燈等。中國佛教元宵節張燈習俗的歷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民間在元宵節日都有張燈的習俗。那元宵節又為何張燈?據歷史相關傳說不一。有一說法是漢武帝時期;一說是道家傳統文化所興,且正月十五也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就有「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之言說,所以縱樂張燈;另外一種說法說是佛教文化發明。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佛前供花時,牢記兩個字,功德不請自來!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前供花不僅可以讓你相貌變得越來越慈悲,甚至還能獲得多種福德和功德。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
  • 佛前供水的方法和功德利益
    以水供佛的傳統來源於佛陀時代,在佛教中,水是清淨、清涼的象徵,水能離垢得清涼。如佛淨土中的八功德水,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用楊枝淨水,滋潤眾生、利益有情,令六道眾生棄貪嗔痴三毒,修戒定慧三學。據說佛陀在誕生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稱有九龍)曾吐清淨水,灌太子身。
  • 花與佛教有哪些聯繫,佛前為何需要供花?
    在佛前供花,這些花是用來裝飾的,還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 佛教中,一般稱花為「華」(華),花華不二,獻於佛菩薩錢的稱為「獻花」,散布於壇場的則為「散花」。此外,佛經裡與花相關的典故和成語也很多,如拈花微笑、一花一世界等。而且,花與佛、法、喻、境都有著很深的關係。 花與佛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不論是去寺院,還是在自己家的佛堂,我們往往都會在佛前做供養,一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二來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佛門供養,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供養不是「賄賂」,不要帶著功利心修供養,發心不誠,功德就散了。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的多寡而對眾生區別對待。
  •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花與佛有著很深的關係,佛陀一生與花有著特殊而密切的淵源。據說,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隻白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