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寺院的信眾應該會發現,佛菩薩像前總是供奉著各種各樣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清水、燈燭、香支等等。許多人也會覺得能在佛前做供養也是為自己培福謀福的無上法緣,並非常珍惜,尤其是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紀念日的時候,寺院裡總是會迎來諸多前來供佛之人。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
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二來是作為佛教渡人的善巧方便法,以此來培養大眾的布施利他心,以廣種善因、修福修慧。
就像佛前供水,代表修持清淨平等心;佛前供香 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佛像供燈,代表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一樣,佛前供花果也有更深的法義指引眾生修行。那麼,佛前供花果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首先,我們要明白佛前上供「花果」其中的深意。「花」自古以來都與佛教有著甚深的淵源,佛教中許多佛菩薩出生、成道、涅槃都會有天女散花、諸天讚嘆。也有菩薩的寶座是以蓮花化身。我們學佛誦讀的經典《妙法蓮華經》中的「蓮華」其實就是指「蓮花」。花清淨端嚴美好,給人善意和溫暖,佛前供花,以莊嚴佛菩薩寶像,是對三寶的恭敬,也會令大眾心生無量法喜。
佛前供花,「花」代表善因,勸人修善、行善積德,「果」,則代表善果,花開結果,善因結善果,意在告誡世人,要想命好有福,須得敬畏因果、戒惡修善。除此之外,佛前供「水果」,還有一層深刻含義。「果」也代表修行的果位,佛教將修行成就者的果位分為阿羅漢、菩薩和佛,這三大階位,都是非常殊勝的,其中,「佛」果位福慧兩足尊、最為圓滿,也是諸多修行人想要成就的。故而佛前供「果」可時刻提醒大眾努力精進修行,慎勿放逸、如救頭燃。
那麼,佛前供花果,應該注意什麼呢?佛前供花,我們可以供鮮花,只要氣味新鮮的花,比如百合、康乃馨、玫瑰、向日葵等等都可以,但考慮到鮮花花期比較短,且價格比較昂貴,一般家庭消受不起,所以我們也可以選擇供奉永生花、塑料花等,只要我們心中有誠意、敬意,功德大小都一樣。只要我們要注意保持潔淨,定期擦拭,使其不染灰塵。若要供養鮮花,可以選擇在佛菩薩紀念日或者逢初一十五來供養。
佛前供果,首先要保證水果的新鮮,不要用過期的或者已經腐爛變壞的水果,哪怕有一點點兒變質,也不要粗心大意,我們對佛的恭敬和用心儘量不要捨去一分。如果水果有壞的,其表法就完全不一樣了,壞果寓意壞的果報、壞的修行,是對三寶嚴重的不恭敬,也難以使人生起法喜心。水果的數量沒有要求,隨自己發心,不要求多求貴,一般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桃子、桔子、梨等等皆可。但是那種帶有異味的水果,如榴槤,既貴,味道又刺鼻,大多數人很難接受,最好不要拿來上供。
水果上供前記得用清水清洗感覺,在盤子裡擺成好看、吉祥的「造型」。我們上供一般都是早上上供、傍晚收供,當然水果也可以兩三天一收供。水果收回來不要放置不顧,可以自己食用或分享給他人,都是不錯的「福果」。收供後,及時把盤子撤掉收置一處,以便下回使用,但切記不要將空盤置於佛前。
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福慧圓滿、六時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