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和感恩,一般信眾到寺院裡燒香禮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不論是供養錢財,還是供養物品,最重要的是要有那顆發心供養的清淨心,不盲從、不功利、不強求,隨緣隨心,即是利益。我們要明白,不論自己供養什麼,佛菩薩是不會用的,所以我們切莫有和菩薩做交易的打算,信佛不是搞賄賂,佛菩薩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或者貴賤而生分別心、區別對待。
經典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在佛前供養,不是為了要從佛菩薩那裡換取什麼,而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不再自私貪婪計較吝嗇,當我們的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慈悲心的時候,會發現自身的福報也在劇增。心中有良善,才能功不唐捐,切莫執著形式主義。因此,看似是在供養佛菩薩,實則是在供養我們自己,供養一切眾生。
不論我們供養什麼、供養多少,有一份真誠清淨的心就是大功德。帶著清淨心去修福培福,才能真正得福。那麼,佛前都可以做哪些供養呢?有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水、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都代表一定的法義,可以啟發眾生。很多人對佛門常識也不太了解,難免會出錯,有失恭敬。本篇文章,小編就先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佛前供花果的含義以及幾點常識,希望大家能受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首先,佛前供花,「花」代表善因,「果」代表善果,花開結果,種下善因才會結善果,啟發眾生要敬畏因果、廣修善業。「花」自古以來就與佛門有深刻的淵源,佛陀當年於靈山會上「拈花」傳法,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開啟禪宗法脈的傳播。佛陀出生、成道、涅槃,皆有天女散花。佛門裡許多佛菩薩也常常手持蓮花弘法渡人,因此,佛前供花,功德無邊。
花清香美好,代表我們純淨善良的內心。《三世因果經》裡說道: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今生以花供佛,來世可修得美貌容顏。我們在佛前供花,選擇清香美好的花為宜,比如百合、太陽花、康乃馨、玫瑰、小雛菊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不過要及時換水修理,及時剪掉多餘的殘葉,以恭敬莊嚴佛菩薩寶像。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選擇供養乾花或者塑料假話,美好乾淨皆可。
佛前供果,除了代表佛門裡講的「因果」報應,還包括修行者的果位。在佛教裡,通過修行,可成就三種無量功德,分別是阿羅漢、菩薩和佛。其中,佛果位最殊勝、最圓滿。菩薩和佛都屬於大乘佛教,功德都不可思議。
我們常說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若能明心見性、覺悟成佛,究竟涅槃、離苦得樂,不住輪迴,才是最大的福報。佛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是未來佛,故而我們在佛前供果,也是在時刻提醒大眾要不斷精進修行,早得正果。
佛前供果,水果要有質量,不要有任何破損或者腐爛的現象發生,如果在上供過程中發現水果變質,也要及時撤換,否則功德不圓滿,也是非常不如法、不恭敬的。水果的種類沒有要求,一般市面上的水果皆可,如蘋果、香蕉、橘子、梨、葡萄等等。這裡要提到的是,「梨」並沒有民間所說的禁忌,「梨」在佛門裡代表「離苦得樂」,是吉祥的寓意,大可放心上供。只是像榴槤這種氣味不太清香的水果,不利於大眾生清淨心,最好不要拿來供佛。
在數量上,不必貪多,裝滿盤子即可,擺成合適的造型,以莊嚴道場。一般一天到三天一撤供,撤供後的水果,可分享與他人食用,以布施福德。撤供後,果盤要及時擦洗收回,不可將空盤擺在佛前,那是非常不好的。不論是在自家佛堂還是在寺院,一切供養,源於發心,心中有善,念念皆是清淨,處處都是功德。願正法久住、廣利有情。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