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2021-01-09 妙音聞聲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將世間最美好的獻給諸佛菩薩,而佛菩薩慈悲,也會以種種方便提醒我們覺悟。

佛教講因果,供花代表因,所謂「花開結果」,我們在佛前供花來,就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播種成佛之因求成佛之果,世間人達不到這個境界,我們播種善因得善果。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好因,只有修好善因,不就的將來才能得到好的果實。

供花之前應該要有正確的發心,就能得到利益與功德,我們生命的目的是,促使其它眾生及自己造下究竟的安樂因,滅除整個輪迴苦以及負面的能量。供花時我們要去思考,在我們人生中最美的事情是什麼,如何做才能對我們真正有價值有幫助, 這樣才有意義。那麼佛前供花的功德有多大?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佛前供花的功德。

佛前供花,得妙相莊嚴鮮花,世間嬌美之物,常與美好事物相聯繫,讓人心生美好。佛前供花能使人變得如花朵般的美麗、令人歡喜,吸引眾人目光,人緣極佳,對你過目不忘。以花供佛常載於佛典。如《法華經》中:「佛說法華經已,入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四種天花,而散於佛及諸大眾身上。」相由心生,以一顆慈悲、善良、虔誠的心佛前供花,會越來越美。

供花的功德大小在於發心,有一個小故事,在藏經中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金黃色很莊嚴。他想戴頭上莊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身體是無常的,不配戴這朵花。就用手捧著到寺廟裡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時候,他想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

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有多大功德呢?供養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問,他說:大德啊,我剛才以這樣的心,身上有這麼一個反應,這一朵花供養佛,功德有多大呢?我將來有多大的果報?這位比丘說:我剛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離世間的痛苦,沒法答覆你,你找一個讀經的法師去詢問把。

他又找到一位讀經的法師,這位法師說:你供這朵花多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沒有神通,我只是讀經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經上說是有的。你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問坐禪的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是證阿羅漢果的。這時佛涅槃之後還沒有很久,證阿羅漢果的人還很多。於是去問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一位羅漢入定觀察了,說:我看到你供養這朵花,你身體的報身舍了之後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萬億世,這是一大劫。從一大劫到八萬大劫,你的福還沒有完,以後的我就不知道了。

因羅漢的神通只到八萬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圍著湊熱鬧的人就問阿羅漢說: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覆不出來,就到天上去問彌勒菩薩吧。於是這位阿羅漢一入定,他的靈魂神識就到兜率天去問彌勒菩薩了,彌勒菩薩說:這人只受世福,果報還沒有盡,這種事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切補處菩薩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後,再來跟你說。

你看就以這樣心情供養一朵花,他的福德彌勒菩薩都說不盡,供養一朵花就有這樣的功德。真的舍一得萬報。所以布施的功德還是隨自己的心,物質的多少在我們世俗的眼中是有關係的,在聖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歷來與花有著甚深的淵源,許多佛菩薩的法器或者坐檯就是蓮花,蓮花被譽為佛門「聖花」。蓮花又叫「蓮華」,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就是此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端坐蓮花臺,手持淨瓶甘露。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對於信仰佛教的人,瞻禮佛像時,總能升起心中無限的歡喜心,內心總能安住片刻的澄淨。很多人也會在家裡擺一尊佛像或者貼有佛菩薩的畫像,一則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心,二則是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保佑,事事順心,萬事如意,能夠得到吉祥利益。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供塗等等。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
  • 佛前供花的功德
    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一、在佛前以虔誠的心奉上新鮮花束,有許多功德:    1.能使人變得如花朵般的美麗、令人歡喜,吸引眾人目光,人緣極佳,對你過目不忘。    2.能使人嗅覺正常。不會有鼻腔的毛病而無法發揮正常嗅覺功能。    3.能使人身體不會有惡臭,聞起來氣味香甜,令你全然的純淨。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自古以來,佛教和花就有很深的因緣,佛教中稱花為「華」,並以蓮花為聖花。佛教經典中,有諸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舌燦蓮花、天女散花、天花亂墜等。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
  • 普陀講堂|佛前供花有怎樣的功德?
    佛陀示現白象入胎,白象口含蓮花;佛陀誕生後周行七步,步步生蓮;佛陀講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天花讚嘆,或化成天花供養;佛陀涅槃時,天人更是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 佛前供花的意義 佛為天人師,佛前供花是佛教重要的日常儀式之一。
  • 花與佛教有哪些聯繫,佛前為何需要供花?
    花和佛教也有著很深的因緣 佛教中的十供養中 以香、花最為普遍 在佛案前的供桌上 在佛前供花,這些花是用來裝飾的,還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
  • 佛前供花時,牢記兩個字,功德不請自來!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前供花不僅可以讓你相貌變得越來越慈悲,甚至還能獲得多種福德和功德。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
  • 佛教:佛前供花,這幾點你需知曉!
    在這其中就以花供養來說,行花供養的意義在於「一切事物皆因起,從而才會有結果。」這就好比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也只有開花之後才能結出果實。其在釋迦牟佛被授記成佛的典故之中,我們就能得知,佛前「供花」所代表的巨大含義。關於佛前供養,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呢?這幾點你需知道!一、供花之心!
  • 佛前供花、供果、供燈有何功德利益?
    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佛為天人師(天道與人道眾生的導師),佛經上記載了許多天人或天王持花、散花供佛的故事,所以,後世的人,都知道要以花供佛。
  •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花與佛有著很深的關係,佛陀一生與花有著特殊而密切的淵源。據說,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隻白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不論是去寺院,還是在自己家的佛堂,我們往往都會在佛前做供養,一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二來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佛門供養,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供養不是「賄賂」,不要帶著功利心修供養,發心不誠,功德就散了。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的多寡而對眾生區別對待。
  • 佛前供花,這3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與花有很深的因緣,佛陀當年講經說法時,常以花作比喻,許多禪師也是因「花」而開悟。佛門也稱「花」為「華」,比如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用的就是這個「華」字。佛經裡有許多與「花」有關的典故、偈語和譬喻,比如佛陀當年在靈山法會說法時有名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佛門回向偈裡的「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以及形容一個人妙語連珠的「舌燦蓮花」,等等。
  • 你要的佛前供花
    雖然我們口中的佛,與真正的佛教相差甚遠,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了解佛教文化,而佛教也正在朝著大眾生活走來。每年的這一天,江西曹山寶積寺都會舉辦盛大的祈福法會,而法會中的一大亮點便是佛前供花。Lynn認為佛前供花並不屬於花藝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不論是去寺院燒香拜佛,還是在自己家佛堂,都免不了會在佛前做供養,以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根本不會用到和吃到,我們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生誤解。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
  • 佛前供花,你知道代表什麼嗎?
    佛教的禮儀之中,每一項都具有各自的意義,供花也是常見的一種供佛方式。佛是福慧雙全的覺者,那是不是需要眾生供養的花呢。?其實,不僅僅是現在的人會供花,釋迦牟尼佛於過去因地修行的時候,也曾經用蓮花供燃燈佛。 假如我們有幸見到佛,可能會發現,只能用花的美好表達自己心中的敬意。
  • 供燈的意義是什麼?功德作用是什麼?
    藏傳佛教供燈,漢傳佛教供香,南傳佛教供花,這都是一種習慣。所有的供養都離不開五官的享受,眼睛喜歡看美的東西、耳朵喜歡聽美的聲音、鼻子喜歡聞香的味道、嘴裡喜歡吃香味、身上也愛穿戴好看的衣服首飾……所有的供養其實都和五觸有關。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比如,我們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所以用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之物供佛,也就成了很多善男信女日常修行的一部分。佛心平等,不起絲毫分別,如果眾生能心懷恭敬,量力而行,那麼不管供養何物,都是在「舍」,也都是在降服自己的「貪婪心」。然而,佛教以慈悲為懷,本著導人向善的初衷,有些物品,並不適宜供佛。否則,非但是對佛不敬,反而折損陰德,平日一定要多加要注意。第一,葷腥不宜供佛。
  • 供花的功德
    在古印度有一種習俗,人們將花鬘供養給佛陀或者是最敬重的貴賓。  供花的功德不可思議,唯佛能知。從前有一個人看到佛像莊嚴相好,非常歡喜,於是他在佛像前供養了一朵花,然後他去問一個老人,在佛像前供一朵花的功德有多大?老人回答說這個他也不知道,得去問出家人才行。於是他又去問一個出家人,出家人還是說他也不知道,得去問證果的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