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前供花不僅可以讓你相貌變得越來越慈悲,甚至還能獲得多種福德和功德。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
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
花一般所代表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如果有人願意把美好的事物與人分享,不僅可以減少自身的貪念,還能因此獲得美好的善果。
法華經中提到:「佛說法華經已,入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四種天花,而散於佛及諸大眾身上。」
我們今天情侶之間互相表達愛意,以及親友之間也有送花的習慣,可見送花並不只是一種禮儀,還包含了更深的意義。若一個人不喜歡另外一個人,是不會送花給他的,若一個人自私自利,不懂得布施或分享,也不是隨便把花送給他人的。
所以佛前供花,一則表示對佛的敬意以及願意親近佛菩薩。二則也可以去除心中的貪嗔痴等惡念。三則美好的鮮花代表了善因,象徵著經常種下善因,就會獲得善果。
所以我們在佛前供花時,一定要在心中牢記「因果」兩個字。這兩個字才是決定你是否有功,是否能因此獲得福報的關鍵。佛教並不提倡偶像崇拜,從世俗的角度來說,佛教所提倡的是勸人向善,人人都能因善因而得善果。
若從出世間的角度來說,勸人向善也並非佛法最終的目的,佛陀教化世人最終的目的,佛在法華經中已經提到過,那就是讓一切眾生,皆入佛的智慧,最終獲得圓滿的解脫,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
要想入佛智,首先要積福積德,有了福報才有智慧,而我們平時在佛前供花的行為,正是為了培植自己的福報與功德,所謂功到自然成,當你的功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智慧就會開啟,入佛的智慧也就指日可待了。
佛前供花不要只走走形式,這樣益處不大,供花時要牢記因果,知花為善因,果為善果的道理,並且要在佛前心生善念,日後的行為也要符合因果,諸惡莫作,這樣才能真正功德無量。
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相由心生,若能以一顆慈悲、善良、虔誠的心,常在佛前供花,你的相貌一定會越來越慈悲,你的心靈也會越來越美好,好運也會不請自來。
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