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2021-01-14 凡心問禪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一、因果!

花,在佛教之中,代表「因」,正所謂,一切植物結果必先開花,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就沒有「結果」的收穫。正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你想要成佛,其必種下成佛的「因」,沒有這個因,如何能「結果」呢?

一切善行而為之,一切利他而行之。佛是自利利他,是覺行圓滿,福慧圓滿者。佛前供花,有了代表「花」的提醒,我們才會常常自勉自勵,檢討自己的行為,在修行之路,向著成佛的目標奮力前行。花開為因,結子為果,因果從來虛談,你當下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想要有福,想要有好的「善業果報」。需多培福,多行善,切勿「空談」。花開為因,亦是告誡眾生,需用善行、依教奉行,此善因,來培養和澆灌。廣結善緣、廣行布施、方能獲諸善福,結下諸善果。 當下廣行供養,亦是有其因,有其緣。明白因果不虛的至誠供養,才可算真正的供養。

二、至誠、恭敬!

佛門之中有這麼一句話;「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收穫。」佛前供養,亦是如此,我們需以百分百恭敬,方能獲百分百的殊勝果報。

在諸經藏之中,開頭皆有「恭敬諦聽」這四字,其意云何?告訴大家,需恭敬求法,若是沒有恭敬心,做不到專注諦聽,就不具備聞法的條件,也不會得到正法。恭敬之心,從何而來,從修行實踐中來,正所謂「日日恭敬、人人恭敬、事事恭敬。」以恭敬之心,供養三寶、行佛前供養、為人處世。如此才能領悟佛法,才能生起智慧。

沒有恭敬之心,供養三寶、佛前供養,其只能算是求人天福報,而非領悟學佛之利益。無有恭敬之心,其誦讀經典,研究佛學,亦是不會有太大之利益,只能算是「增長知識」,而非開啟「智慧」。當下諸多學佛之人,雖是學佛,對經典有所研究,說起佛理亦是滔滔不絕,於生活之中,工作之中,煩惱依舊,習氣依舊,無有任何改變。這就是沒有恭敬心,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沒有生起智慧,從而對治不了煩惱。

佛前供花,功德殊勝,在經藏《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雲「若有眾生,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

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

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盤。」

相關焦點

  • 95歲老和尚告訴你:佛前供養,這3件事務必做好,功德無量!
    就是在佛前行持的種種供養之事!就如很多不學佛者在進入寺院之時往往都會祈求平安吉祥,因此點個燈呀,燒個香呀,放個水呀等等。這是什麼行為呢?其實這就是「佛前供養」。近期筆者也曾去了一次寺院,去寺院做什麼呢?帶著諸位師兄的留言和疑惑,去寺院之中請一位95歲高齡的老和尚開示。在去寺院的途中經過了一個水果批發市場,順便帶著水果前去寺院供佛。
  • 佛前供朵花 利益無窮大!
    "供養時發心清淨最為關鍵。無論是實物供養還是意幻供養,發心愈清淨愈殊勝。初學者能做到遠離五毒煩惱,就算是清淨了。"——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2017新版)到寺院朝拜,我們經常會看到佛前供奉著鮮花。供花不僅可以莊嚴佛像、經堂,還可以為自己積累廣大福報。
  • 佛前供養一杯水,這兩點需知曉,功德不可思議!
    ,是積累福報和功德最簡單的方法,佛前的水,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到,水的成本很低,但功德無量,家裡供養佛菩薩的人,可以選擇在佛前供養一杯水。我們在佛前供水時,這兩點需知曉,才能功德無量。  第一、冷熱皆可,但不要用渾濁之水供佛。  我們在用水供佛時,無論是冷水還是熱水,都可以拿來供佛,不要執著水的冷熱,但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渾濁不淨的水供佛。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這是佛門裡著名的供養偈。我們信眾到寺院或者在念佛堂禮佛的時候,都會發心供養佛法僧三寶。佛門裡有多種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供塗等等。
  •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花與佛有著很深的關係,佛陀一生與花有著特殊而密切的淵源。據說,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隻白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
  • 佛前供花的功德
    為了利益如母有情的緣故,我們要迅速證得圓滿的佛果位,而且慈悲舍喜於眾生,並將供花的功德獻給上師、三寶。    2.這樣的練習包括:教導我們如何進行、供養的對象、與教導我們在何種情況之下去供花。最重要的是思考全然的憐憫慈悲、智慧的意義、與幫助他人解脫的美好能力。    3.供花時讓我們有機會去思考:在我們人生中最美的事情是什麼?如何做才能對我們真正有價值、有幫助?
  • 怎麼供養佛?(佛前十供)
    佛是一種信仰,佛是開悟的智慧,是解脫的智慧,教育我們要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而不是迷信。佛理自宇宙創始以來就存在,佛只是發現了這其中的真理,並教導傳授於我們。宇宙本身也是從從虛無中來,也會從虛無中去。
  • 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經常去寺院燒香拜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佛門裡有多種供養行為,可以幫助信眾培福修慧、廣做功德。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水、供香、供樂等等。有人問,我們給佛菩薩上供,佛菩薩會吃嗎?當然不會,佛菩薩不需要也不缺世人的供養,我們做供養不是和佛菩薩「交易」,佛菩薩也不會因為我們供養得多、好,而對我們有偏私。佛門供養,是一個布施和「舍」的過程,通過這些行為來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拓寬心量,少些私心,是利人利己的善巧方便法,而不是迷信功利化地認為「賄賂」佛菩薩,自己就能得到加持。佛教裡每一種供養行為都有它特殊的寓意和表法。
  • 佛前供花時,牢記兩個字,功德不請自來!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前供花不僅可以讓你相貌變得越來越慈悲,甚至還能獲得多種福德和功德。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
  • 佛教:佛前供花,這幾點你需知曉!
    在這其中就以花供養來說,行花供養的意義在於「一切事物皆因起,從而才會有結果。」這就好比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也只有開花之後才能結出果實。其在釋迦牟佛被授記成佛的典故之中,我們就能得知,佛前「供花」所代表的巨大含義。關於佛前供養,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呢?這幾點你需知道!一、供花之心!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這就是佛門著名的「拈花微笑」公案,後人也以此作為禪宗傳法的開始。據說在無量劫的過去,就有以花供佛的傳統,當時燃燈古佛住世,釋迦牟尼佛還是善慧童子。有一天,燃燈佛遊於世間,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善慧童子看見一女子手捧青蓮,蓮開五莖,心想蓮花是佛教聖花,而這五莖蓮花更是聖花中的聖品,如此珍貴之物一定要供養給燃燈古佛。
  • 佛前供花、供果、供燈有何功德利益?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
  • 佛前供花,這3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與花有很深的因緣,佛陀當年講經說法時,常以花作比喻,許多禪師也是因「花」而開悟。佛門也稱「花」為「華」,比如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用的就是這個「華」字。佛經裡有許多與「花」有關的典故、偈語和譬喻,比如佛陀當年在靈山法會說法時有名的「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佛門回向偈裡的「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以及形容一個人妙語連珠的「舌燦蓮花」,等等。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供燈千篇文一百零八:佛前供燈,也是供養自己
    算算時間,三生在佛前供燈已經九年有餘,說起來三生算不得有大智慧的人,但三千多個日夜堅持修行,供燈誦經,得諸佛菩薩加持,修正了很多顛倒無明,感恩諸佛菩薩護佑,身體也非常健康,從未有過什麼不適。一直以來,總有善知識會問,為什麼我們要在佛前供燈,為什麼在佛前供燈的功德會那麼大,尤其很多善知識在佛前供奉半年、一年、兩年甚至更久的燈之後,有了很大的感應:孩子變了,不再像以前那麼叛逆;丈夫變了,不再像以前那麼對待自己,有的回歸了家庭;
  • 佛教:佛前上供「花果」,這幾點常識,要謹記!
    我們要明白,不論自己供養什麼,佛菩薩是不會用的,所以我們切莫有和菩薩做交易的打算,信佛不是搞賄賂,佛菩薩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或者貴賤而生分別心、區別對待。經典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在佛前供養,不是為了要從佛菩薩那裡換取什麼,而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不再自私貪婪計較吝嗇,當我們的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慈悲心的時候,會發現自身的福報也在劇增。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歷來與花有著甚深的淵源,許多佛菩薩的法器或者坐檯就是蓮花,蓮花被譽為佛門「聖花」。蓮花又叫「蓮華」,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就是此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端坐蓮花臺,手持淨瓶甘露。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佛前供花,這4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佛前的香案上,經常花團錦簇,諸佛菩薩宛如在花叢中微笑,顯得極為清淨、莊嚴。那麼,是不是佛菩薩跟凡夫一樣,也貪戀嬌豔美麗的花朵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以慈悲心平等加持世間一切眾生,並不會因為誰上供鮮花,就對誰格外偏愛。其實,這樣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妄想顛倒。佛前供花,下面四條「禁忌」,千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