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一、因果!
花,在佛教之中,代表「因」,正所謂,一切植物結果必先開花,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就沒有「結果」的收穫。正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你想要成佛,其必種下成佛的「因」,沒有這個因,如何能「結果」呢?
一切善行而為之,一切利他而行之。佛是自利利他,是覺行圓滿,福慧圓滿者。佛前供花,有了代表「花」的提醒,我們才會常常自勉自勵,檢討自己的行為,在修行之路,向著成佛的目標奮力前行。花開為因,結子為果,因果從來虛談,你當下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想要有福,想要有好的「善業果報」。需多培福,多行善,切勿「空談」。花開為因,亦是告誡眾生,需用善行、依教奉行,此善因,來培養和澆灌。廣結善緣、廣行布施、方能獲諸善福,結下諸善果。 當下廣行供養,亦是有其因,有其緣。明白因果不虛的至誠供養,才可算真正的供養。
二、至誠、恭敬!
佛門之中有這麼一句話;「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收穫。」佛前供養,亦是如此,我們需以百分百恭敬,方能獲百分百的殊勝果報。
在諸經藏之中,開頭皆有「恭敬諦聽」這四字,其意云何?告訴大家,需恭敬求法,若是沒有恭敬心,做不到專注諦聽,就不具備聞法的條件,也不會得到正法。恭敬之心,從何而來,從修行實踐中來,正所謂「日日恭敬、人人恭敬、事事恭敬。」以恭敬之心,供養三寶、行佛前供養、為人處世。如此才能領悟佛法,才能生起智慧。
沒有恭敬之心,供養三寶、佛前供養,其只能算是求人天福報,而非領悟學佛之利益。無有恭敬之心,其誦讀經典,研究佛學,亦是不會有太大之利益,只能算是「增長知識」,而非開啟「智慧」。當下諸多學佛之人,雖是學佛,對經典有所研究,說起佛理亦是滔滔不絕,於生活之中,工作之中,煩惱依舊,習氣依舊,無有任何改變。這就是沒有恭敬心,沒有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沒有生起智慧,從而對治不了煩惱。
佛前供花,功德殊勝,在經藏《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雲「若有眾生,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
三者、福香戒香;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
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