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水,簡單易行!牢記這幾點,讓你功德圓滿!

2021-01-10 慧光雲聚

供水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此,供水也被稱為最簡單的增福除障法。我們家裡應該都有新杯子,就算沒有,出門也能馬上買到。我們可以選擇比較漂亮的玻璃杯或銅杯,總之,擺上你覺得賞心悅目的杯子,再供上純淨的水,就是在行持供水這一善法了。

供水的功德

《藏巴拉功德經》中提到,供水一次相當於念了100萬遍阿彌陀佛心咒和100萬遍黃財神心咒。僅供水一次,就能遣除違緣、廣結善緣,讓你所做的一切善業進展順利,身心自在;空行、護法也會時時保佑你,讓你吉祥如意。如果我們能堅持天天供,或每周供一次,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功德。

怎麼供水呢?

《前行引導文》中以七杯為例,詳細講解了供水的方法。大家也可以選擇供一杯、二十一杯或一百零八杯,都可以。首先準備七個新的杯子。有人說我家沒有佛堂怎麼辦?沒關係,有一張佛像的照片就可以;甚至沒有照片也沒關係,你在一張乾淨的桌子上把杯子擺好,觀想十方世界諸佛菩薩都來此接受供養,這樣也可以。因為新買回來的杯子洗過之後,上面會留有水跡,所以接下來我們要用一塊乾淨的,最好是新的毛巾,把它擦乾淨。

擦完之後,要把七個杯子擺好。怎麼擺?簡單來說,就是擺成筆直的「一」字形,杯間距離約一橫米(一粒大米豎放時比較窄,橫放時的寬度正好),不要太寬,也不要兩個杯子緊貼在一起,並且不要把供杯擺得像蚯蚓一樣歪歪曲曲,而要擺成筆直的一條橫線。擺好之後,我們就可以倒水了。

大家可以去買個新的小水壺——燒水壺、茶壺或一個新的容器都行。用它裝好水,再倒在杯子裡。但要注意,水裡不要有穀類、灰塵、含生等雜質。倒水時不要倒得特別滿。我們常說:「茶七酒八」。同樣,我們在倒供水時也不要倒得太滿了,水應距杯子上緣約一粒米,也就是八分滿左右,並且供臺上也不要有溢出的水。故供水也是在訓練自己的恭敬心,在修持福報。

總之,要做到整體看起來賞心悅目、非常精緻。以上就介紹了最簡單的水供的方法。

有人說:「我現在不方便供,我也沒有那麼長的桌子。」那你供一杯也可以。哪怕你出門在外時,找一個新的紙杯,買一瓶新的礦泉水倒進去,觀想供養十方諸佛菩薩,這也是可以的。儘管為了精緻、美觀,供水應做得非常仔細,但如果實在不方便,採用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也可以。甚至在沒有條件時,我們打開一瓶新的礦泉水、飲料後,用無名指沾一點彈向虛空,表示將其供養給十方三世諸佛,這也是一種供養的方式。

我們每天供完水後,可以把水從佛臺上撤下來,倒在盆裡再往外灑出去。灑時可以念觀音心咒,想著把水布施給惡道眾生,通過佛力的加持,願他們飲用後能夠解除饑渴。

供水簡單易行,卻能讓我們獲得極大的功德,因此,我們將其稱為最簡單易行的增福除障之法。

相關焦點

  • 佛教:如何能圓滿的在佛前供水?做到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教:如何能圓滿的在佛前供水?做到這幾點,功德無量在佛教中,常常會在佛前供水。那麼對佛的供養有好多種,供花,供香,供燈,供食品,為何要單單供水呢?以水供佛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來源於佛陀的時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手拿楊柳枝淨水瓶來普渡眾生,救化大眾。滋潤眾生,利益眾生。
  • 佛教:佛前供水,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我們做供養,是度己利人,是培養大眾的慈悲心、布施利他心,心清淨慈悲了,自然消業修福,為自己積攢大功德。佛前不論供養什麼,我們都應明白佛法之根本在於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在告訴我們我們不要妄想著做了壞事、種了惡因,到佛菩薩像前多燒炷香、多供養些物品,就可以消災解難、逃避果報了,這是妄想、是愚痴,更是迷信。以功利心求佛,自欺欺人。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二、佛前供果剛才我們說了供花代表善因,那麼供果就代表善果,「果」代表結果、圓滿。因果不虛,萬法不離因果,佛教的修行境界也用果位來表示。諸如大乘佛教成就的最高果位就是佛果。故而,佛前供果也是在時刻提醒自己要精進修行,早證無上正等正覺。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2點,圓滿你的功德!
    ,但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太清楚佛前上香的意義,只是盲目跟風罷了。佛前做供養,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真正利益的不是佛菩薩,其實是我們自己。  我們供養佛,一方面表達了我們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另一方面就是轉變我們的心念、我們的德行。  佛前供養只是一種善巧方便法,以便更好渡人,絕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這點大家一定要明白,不要顛倒妄想。「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拜佛燒香當如理如法,才能修到功德。那麼佛前上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牢記以下2點,圓滿你的功德!
  • 佛教:佛前供水,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佛前供養,不是與佛菩薩的交易,不是世俗間的「賄賂」。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奉,佛菩薩福慧圓滿,什麼都不缺,佛菩薩待眾生一視同仁,不會因為我們供養與否、或者供養的多寡而區別對待我們。佛菩薩不吃我們所供之物,佛前做供養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利他心、平等心,捨棄內心的自私慳貪等惡習,如此即是利益。《六祖壇經》裡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前供水的方法和功德利益
    直至今日,佛教每年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浴佛節,以水供佛,清淨身心。信徒在禮佛前,也以淨水洗除汙垢,令身、物潔淨,故向佛供奉甘露水。不僅表達了對佛的恭敬和虔誠,還象徵著洗淨己身心中汙濁,身清氣潔,災病皆去,內外皆得柔軟清淨。以水供佛,以清淨、恭敬為要。首先,用於供佛的水要乾淨、衛生,是能直接飲用的水,故自來水、不淨水等不可供佛。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供養不是做給菩薩看到,供養只是表我們的心中的恭敬,對三寶的感恩與信仰,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捨棄內心的自私貪婪,其實是利益自己,而非佛菩薩受益。
  • 佛前供花時,牢記兩個字,功德不請自來!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佛前供花不僅可以讓你相貌變得越來越慈悲,甚至還能獲得多種福德和功德。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
  • 佛前供水果,牢記兩個字,功德無量!
    許多人經常到寺院裡禮佛,為了增長功德,也會選擇發心在佛前做供養,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供養方式,不論選擇供養哪一種,只要發心真誠清淨,皆功不唐捐。佛門裡的每一種供養都不是為了「討好」、「取悅」佛菩薩而設置的,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供養,不會因你做供養的高低貴賤來區別對待,所謂供養,只不過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但絕不是我們投機取巧、「賄賂」的工具。供養功德大小,不在物品本身的價值,而在於供養者的發心。如果只是「敷衍」和「交易」,那供養再多,佛菩薩也不會歡喜。如果發心善良真誠,供養再便宜的東西,也功德難量。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一說到供養佛菩薩,我們就會想到,給佛供花,供水果,供水,供燈什麼的。在寺院裡,最常見的就是供燈和供水了,因為供燈就代表光明,代表智慧。還有就是供水,因為供養水的功德也很大,供養水,水代表清靜。因為供花,代表的是因,如果你想要種下好的因,就供花。水果,就是代表結果了,但想要得到好的果,必須先種下好的因了,種下好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供水果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看到果的時候,就馬上想到果報。我們供的水果,是供給自己看的,而不是專門供給菩薩看的。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不論是去寺院,還是在自己家的佛堂,我們往往都會在佛前做供養,一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二來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佛門供養,所供物品,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供養不是「賄賂」,不要帶著功利心修供養,發心不誠,功德就散了。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供養的多寡而對眾生區別對待。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佛菩薩不會因你香燒的多而對你額外照顧,也不會因為你沒有供養物品而「開罪」於你。禮佛敬的是一份清淨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佛前供養物品,供養的是大眾的慈悲心,人們想要修福,就要先學會發心布施、發心「舍」。供養任何東西,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而是利益自己、利益大眾。而你內心的至誠恭敬才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經常去寺院燒香拜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佛門裡有多種供養行為,可以幫助信眾培福修慧、廣做功德。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水、供香、供樂等等。有人問,我們給佛菩薩上供,佛菩薩會吃嗎?如佛前供水,寓意清淨平等;佛前供燈,寓意照破黑暗無明,點亮光明和智慧,等等。那麼佛前供花果,又有什麼寓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首先,我們應了解一下佛前供花果的法義。「花」自古以來都與佛教有著深刻的淵源。佛陀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道、涅槃,都有天女散花為之讚嘆。許多佛菩薩的寶座也都是蓮花。
  • 佛教:佛前上供「花果」,這幾點常識,要謹記!
    我們要明白,不論自己供養什麼,佛菩薩是不會用的,所以我們切莫有和菩薩做交易的打算,信佛不是搞賄賂,佛菩薩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或者貴賤而生分別心、區別對待。經典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在佛前供養,不是為了要從佛菩薩那裡換取什麼,而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不再自私貪婪計較吝嗇,當我們的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慈悲心的時候,會發現自身的福報也在劇增。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無論是到寺院,還是自家供奉的佛堂,不少信眾都會常常在佛前上供,尤其是初一十五,寺院裡總是香客不斷,人們燒香拜佛,在佛前供奉各種食物,廣作供養,培植福報功德。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多種供養方式,最常見的就是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任何一種供養都不是在和佛菩薩交易,不是說我們供養越多,功德就越大。佛菩薩不缺眾生的供養,任何供養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不會因此而優待誰。它是一種表法,以提醒修行者應達到的境界。
  • 佛前供養一杯水,這兩點需知曉,功德不可思議!
    ,是積累福報和功德最簡單的方法,佛前的水,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到,水的成本很低,但功德無量,家裡供養佛菩薩的人,可以選擇在佛前供養一杯水。我們在佛前供水時,這兩點需知曉,才能功德無量。  第一、冷熱皆可,但不要用渾濁之水供佛。  我們在用水供佛時,無論是冷水還是熱水,都可以拿來供佛,不要執著水的冷熱,但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渾濁不淨的水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