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獲贊:突破抗戰作品對日本侵略者概念化符號...

2020-11-25 華龍網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專電(記者周瑋)「《己卯年雨雪》的精妙之處,在於細膩地描寫和塑造了一對日本青年夫婦的心態轉變:怎樣從一個被動的侵略戰爭參與者,轉變為主動的殺人者,又再次發生人性的覺醒。」日本女作家元山裡子感到驚訝與震動,「我希望有更多的日本讀者看到這本書,從中得到『為何而戰』的反思。」

中國作協創研部、南方出版傳媒、花城出版社等17日主辦的研討會上,十餘位專家就熊育群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展開熱烈討論。

《己卯年雨雪》是作家熊育群花費14年心血寫就,他從1939年發生在故鄉湖南省汨羅縣的「營田慘案」的田野調查開始,踏訪戰爭遺址,兩次前往日本,深入侵華士兵的家中,並研究大量日本書籍和歷史資料。小說以一對日本夫婦和一對中國夫婦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戰爭對人物命運的改變,特別是對人心靈的摧殘,挖掘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思想根源,揭示和反思人類戰爭悲劇。

專家認為,在以往的抗戰題材文學創作中,日本侵略者經常被概念化、抽象化、符號化。《己卯年雨雪》創造了中日對話的一種語境,小說以日本人的視角切入,描寫了中日兩個民族在文化、心理、審美上的差異、碰撞與衝突,將其內部複雜性層層展開,是一種創造性的書寫。小說跳出受害者的視角,超越單一的情感立場,真實還原了中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的心理及行事方式,同時凸顯了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崇德尚文、以德報怨的善良品性,這是一部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人格與人道主義成就的充滿力量感的和平之書。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說:「當我們回顧這70多年中國文學對於抗戰的書寫和表現的時候,《己卯年雨雪》是現在最新的、相對交心的一部作品。但其價值不僅在於新,而在於回應和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歷史與經驗中特別重大、又特別複雜的這樣一塊傷痛。我想文學對這種傷痛的表現和書寫本身,就意味著一個民族在精神上的成長。」

據了解,《己卯年雨雪》今年初甫一推出,即獲熱烈反響,多次進入新華暢銷書排行榜、百道好書榜、全民讀書日「最美讀物」等,不但得到國內評論家和讀者好評,也激起了一些日本讀者共鳴。

相關焦點

  • 以新視角回望抗日戰爭 《己卯年雨雪》獲評「人性之書」
    原標題:以新視角回望抗日戰爭 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獲評「人性之書」  中新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 高凱)6月17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南方出版傳媒、花城出版社主辦的熊育群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研討會在京召開。
  • 《己卯年雨雪》:定格在歷史深處的思緒
    在書架上,我看見了《己卯年雨雪》這本由廣東省作家協會秘書長、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創作的長篇小說。  熊育群花費14年寫成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以1939年長沙會戰、營田屠殺為背景,以一對日本夫婦和中國夫婦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戰爭對人物命運的改變,對人心靈的摧殘,挖掘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思想根源,揭示和反思人類戰爭的悲劇,鋒芒直指世道人心。
  • 熊育群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引起海外關注
    熊育群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出版一周年,引起了海內外關注。目前有俄羅斯、美國、義大利、埃及和摩洛哥漢學家正積極投入翻譯工作。
  • 抗戰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中新社廣州4月18日電 (記者 索有為)記者18日從花城出版社獲悉,著名作家、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所著的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日文版日前在日本籤訂,將由日本富士山出版社翻譯出版。《己卯年雨雪》以中日兩對年輕夫婦為主線,以中日雙視角敘事,力圖還原戰爭真相。
  • 呈現一個民族在精神上的成長‖《己卯年雨雪》研討會在京舉行
    ,《己卯年雨雪》是現在最新的、相對交心的這麼一部作品。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的出版發行,既是作者、出版者給讀者奉獻的一盤精神大餐,也是我省文學事業發展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他俯下身,沉下心,反覆幾十次的修改,打造了一部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能夠出版這樣一部沉甸甸的凝結著作家長年心血、才華和智慧的作品,是我們出版人的榮耀,《己卯年雨雪》的出版是廣東文藝事業的新收穫。
  • 《己卯年雨雪》登陸法蘭克福書展
    【環球時報歐洲版駐德國特約記者  蘇曉】在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廣東省出版集團、南方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花城出版社10月11日舉辦了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德語版推薦會暨譯者籤約儀式。本次活動通過全面介紹《己卯年雨雪》在國內的出版和社會反響,以及責編和譯者之間的對話,從中德不同背景解讀該作的文學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旨在向德國出版界及德國讀者全面介紹這部作品。
  • 讀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創作是「美學抱負」的實現過程
    熊育群的長篇新作《己卯年雨雪》,歷史背景設定為抗日戰爭,一個日本女人來中國尋找丈夫,卻被中國民間抗日英雄祝奕典俘獲。尋夫之路變成了自救的過程。由此展開的,卻是祝奕典複雜的愛情故事和抗戰行動。重要的是作者如何在中日之間尋找敘述故事的平衡點。因為小說採取了中國人與日本人交叉推進的敘述視角,這一「平衡」包括故事容量、情感走向、戰爭與人性思考等,變得更加敏感。熊育群顯然意識到這一選擇之難,他的敘述可謂小心翼翼。千鶴子來中國只是尋夫,並不參與戰爭。
  • 作家熊育群:真實的抗戰作品讓中日讀者更易接受
    信息 作家熊育群:真實的抗戰作品讓中日讀者更易接受 2016-08-20 19:13: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洪治綱:文化與人性的雙重審視(評熊育群小說《己卯年雨雪》)
    七十多年後,熊育群帶著故鄉後輩的某種使命,四處尋訪,苦苦求證,最終完成了這部《己卯年雨雪》。讀罷這部長篇,我覺得,作者並非是為了向時代作出什麼承諾,而是試圖通過激活這段沉重的苦難記憶,完成內心深處的某種祭奠儀式,從而緩釋這一歷史情結在精神上的長期糾纏。  從故事框架上看,《己卯年雨雪》並不複雜。
  • 《己卯年雨雪》研討會遠赴法蘭克福書展,中日戰爭話題吸引海外讀者
    10月19日下午,由德國東亞出版社、法蘭克福孔子學院主辦的「中日—戰爭與和解:從熊育群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談起」活動在法蘭克福書展國際論壇舉行。 論壇從書中所寫的「營田慘案」開始,作家熊育群介紹了撰寫這部長篇小說時,所做的田野調查以及其後耗時14年創作的情況。 專家談到,小說特設中日雙主角,以中日雙視角的特殊角度,從中挖掘中日戰爭的真相與真正的罪惡,力圖客觀真實地呈現戰爭的面目。
  • 戰火中的飛鳥哀鳴與鳳凰涅槃(下)丨讀熊育群《己卯年雨雪》
    《己卯年雨雪》結尾處,祝奕典因為包庇日本女人而被公審,武穆鄉鄉長單迪康與幾個鄉紳找到司法處,他們在審判庭上為祝奕典辯護。祝奕典自辯時卻承認是他救了千鶴子,因為千鶴子沒有做傷害中國人的事情,隨後坦然接受了十年監禁的判決。這個結尾仿佛十九世紀雨果小說的遙遠回聲。我們當然記得,《九三年》中,叛軍首領朗德納克返回大火熊熊燃燒的城堡,救出了「敵人」的三個孩子。
  • 胡錦濤肯定國共共同抗戰 批評日本某些勢力(圖)
    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肯定了國民黨軍隊的抗戰事跡,並重申了「一個中國」的原則。  在胡錦濤提議下,全體與會人員起立,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和慘遭侵略者殺戮的無辜死難者默哀。
  • 葉辛推出知青題材長篇小說《客過亭》
    葉辛作品《客過亭》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專電(記者萬一)繼《蹉跎歲月》《孽債》後,著名作家葉辛日前推出知青題材長篇小說與以往的知青作品相比,《客過亭》沒有正面描摹知青們的當下生活,也不再正面審視時代和社會,而是以倒敘和追憶的敘事方式,把筆端伸向這些老知青的心靈深處。作家張抗抗認為,這是該書在知青文學上的重大突破。  葉辛創作的筆墨始終跟隨著知青一代人的生活腳步,《蹉跎歲月》《孽債》《客過亭》知青三部曲完整刻畫出了知青一代人幾十年的人生軌跡和命運軌跡。
  • 抗戰打了14年,中國傷亡3500萬人,那麼我們幹掉了多少日本鬼子?
    無一例外,這兩次的世界級的大戰,幾乎所有參戰國都損失慘重,但有一點一樣,大戰中那些被侵略的國家,一定是盡全力反抗侵略者,想要把他們趕出自己的家園。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二戰可以說是持續時間最長,參戰國家最多,災難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戰爭。在上世界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義」盛行,歐洲衍生出以德、意兩國為代表,亞洲是日本,他們為了自身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發動醜惡的侵略戰爭。
  • 抗戰陣亡的兩個國軍高級將領,當時擔任什麼職務?都有多大年紀?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抗戰陣亡的兩個國軍高級將領,看看他們當時都擔任什麼職務?陣亡的時候都有多大年紀?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是張自忠,他是山東臨清人,出生於1891年。張自忠的軍事生涯早期,曾在馮玉祥西北軍中任職,從見習官一路當上了西北軍第6師師長。
  • 2017日本電影年度十佳作品及個人獎:蒼井優憑奪最佳女主角!
    2017年日本電影旬報評選出年度十佳作品以及個人獎項,《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奪十佳榜首,生田鬥真主演《人生密密縫》入榜;蒼井優憑奪最佳女主角;菅田將暉獲最佳男主角;山田涼介獲最佳男新人;大林宣彥則獲最佳導演。>>日本電影年度十佳1.
  • 成功刺殺多名日偽,抗戰中的北平有這些鐵血英雄
    當時作為敵佔區的北平城也不例外,活躍在北平城裡的抗日鋤奸團使大小漢奸膽戰心驚,使日本侵略者提心弔膽。對他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銅紐扣為周作人擋了一槍在抗戰期間投敵的漢奸,既有溥儀、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之類的大漢奸,也有些自甘墮落的小漢奸;既有像齊燮元等舊軍閥演變的「武漢奸」,也有像周作人這樣自願附敵的「文漢奸」。清除這些漢奸是抗戰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 抗戰時的漢奸,曾跑到日本下跪認錯,如今卻被拍成抗戰英雄
    在真正的史實中,他出生於公元1887年,原本是遼寧省丹東寬甸縣永甸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他的家境普通,但也算不上貧窮,所以他在他小時候還上過幾年學,在那個文化普及程度地的年代裡來說,也可以算得上是小半個「學問人」了。可是不愛讀書的他並沒有老老實實的一直把這種「學問」做下去,他不僅在學校經常惹事,成績也不好,因此還沒做幾年的「讀書人」,就輟學回家了不讀了。
  • 熊育群:己卯年的恐怖與沉痛
    詢問日本人對中日戰爭的看法,就連二松學舍大學年過花甲的教授源川彥峰也說不知道,他說自己出生於二戰之後,但政府從沒有說出過真相,他所受的教育也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想著在營田田野調查到的那些日本兵的行為,我很想告訴他這一切,但沒有說話的語境。對他來說,這些是遙遠陳舊的歷史了,與現實生活沒有關係。真的沒有關係了?當然不是。
  • 這支軍閥部隊,抗戰八年損失慘重,犧牲近10萬人,沒有一個叛徒
    在這短短100年的時間裡,中國大地上的銷煙就一直沒有消散過。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人放棄了國家的尊嚴,他們投靠了日本,做了日本侵略者的走狗。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支隊伍,雖然是一隻地方軍閥,但在抗日時期一直都在和日軍浴血奮戰,儘管傷亡慘烈,卻從來沒有過一個叛徒和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