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2020-11-2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nbsp&nbsp&nbsp&nbsp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苟利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大多數矮行星都以希臘和羅馬神話人物命名,天文學家於2007年發現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這次獲得一個貨真價實的中國名,一方面將推動國際上更多了解包括古代神話在內的中華文化,另一方面也會讓中國天文愛好者乃至天文學界更多關注「共工」星。

&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作為致力於尋找柯伊伯帶及更外圍遙遠天體的「帕洛瑪遠太陽系調查」一部分,「共工」矮行星2007年被三位天文學家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海王星軌道之外發現。它是太陽系柯伊伯帶中發現的表面最紅的天體之一,軌道為橢圓形,距離太陽最近時33AU(AU是天文單位,1AU為地球與太陽之間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最遠點為101AU。

&nbsp&nbsp&nbsp&nbsp「共工」星是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排在曾是第九大行星的矮行星老大哥冥王星、曾被傳為第十大行星的鬩神星以及妊神星、鳥神星之後。由於太過遙遠,10多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多種觀測手段,估測出「共工」星直徑約1230公裡,是月球直徑的35%,質量僅有月球質量的2.4%。數據顯示「共工」星可能有足夠引力使其自轉,也讓其有了成為矮行星的可能,科學測量發現它旋轉得非常緩慢,周期為44.81小時,也是柯伊伯帶測得的最慢旋轉周期之一。

&nbsp&nbsp&nbsp&nbsp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國家天文》科普稱,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命名通過網際網路公眾投票方式產生,中國水神共工、歐洲冬季女神霍爾(Holle)、北歐神靈威利(Vili)三個候選神名參與角逐,最終,紅色頭髮、人頭蛇身的中國水神共工勝出,並正式提交處理宇宙官方名錄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20年2月下旬,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正式接受「共工」這一名稱並更新了目錄。

&nbsp&nbsp&nbsp&nbsp2016年,科學家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檔案數據中,在「共工」星附近軌道上發現一顆衛星。此次「共工」星命名時,其衛星也獲得一個中文名字「相柳」。共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性情十分暴躁,《列子·湯問》中記載了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上古兇神相柳又稱相繇,是共工的大臣。

&nbsp&nbsp&nbsp&nbsp地球上能用肉眼在夜空中看到「共工」星嗎?答案是因為太遠、太暗而不行。中國天文學家表示,雖然無法親眼看到,但現在知道太陽系邊緣有一顆名為「共工」的紅色星球,相信隨著對宇宙探索的加深,人類目光所及之處,將會有更多中國名字的星辰。(完)

相關焦點

  • 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不是地球
    最近收到一個消息,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OR10,被官方定名為共工,這是首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眾所周知,對於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命名一直是西方主導。所以我們看太陽系主要的天體,比如著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國際通用都是英文名,對應的全是西方著名的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名稱。神話也就是文化的體現,這從側面證明了西方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這次「共工」上天的事件,我認為代表的意義十分重要,體現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當然了,我們習慣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的說法,對於八大行星的英文名稱可能並不了解。
  • 共工星,太陽系第20大天體以中文定名!為第一個中文命名的大天體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也有無數的小行星,但在行星和小行星之間,還有一種天體被叫做矮行星,數量也不少,天文學家預估整個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至少有數百顆。
  • 共工是誰?以他命名的太陽系無名天體,究竟什麼來頭?
    提起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很多朋友對於炎帝、神農氏等等,都所有耳聞,今天我們文章中的主角——共工,他據說就是神農氏之後,他為人類的農業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傳說中,共工是水神,後世的築堤蓄水方法,就是共工發明的。
  • 首顆中文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誕生!官方定名共工星
    眾所周知,太陽系內的天體絕大多數的主要天體都有一個英文名,其中八大行星更是基本全部從希臘或者羅馬神話中取材,被冠以神邸之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這些主要天體中你看不到一個中文名。不過在2月21日,天體物理學家Simon Porter在推特表示,太陽系內首顆被中文命名的天體誕生!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 OR10被官方定名為龔工(也稱共工)星(Gonggong)!2007 OR10於2007年被天文學家發現,它身處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大小僅次於冥王星(Pluto)和鬩神星(Eris)。
  • 2007 OR10定名「共工星」 首顆以中文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
    眾所周知,太陽系內的天體絕大多數的主要天體都有一個英文名,其中八大行星更是基本全部從希臘或者羅馬神話中取材,被冠以神邸之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這些主要天體中你看不到一個中文名。
  • 太陽系最大未命名天體等待命名 中國神話人物成候選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15日報導,三名科學家施萬布、布朗和拉比諾維茨2007年在美國帕洛馬天文臺發現了這顆編號225088的矮行星。這顆遙遠的天體2009年11月獲發臨時編號2007 OR10,但一直沒有正式的名稱。報導稱,2007 OR10沿著海王星以外的軌跡移動,位處「柯伊伯帶」。它的直徑約1247公裡,大小約為冥王星的一半,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未命名天體。
  • 為什麼太陽系行星按照中國的「五行」來命名?
    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從近到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還有2006年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我們可以看到距離太陽最近的五顆行星(除地球外)是以「五行」來命名的,這可能給人一種錯覺,為什麼八大行星中的五顆要按照我們的「五行」來命名哪?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太陽系中有很多天體圍繞著太陽公轉,包括行星,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八大行星。
  • 為何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五個行星,是用五行命名的?
    中國古代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其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命名,主要受我們肉眼觀測到該行星顏色的影響。其實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除地球外的外文名均來自西方神話,其中有五個行星的中文名以五行命名,另外行星的中文名是從外文翻譯而來,比如天王星在外文中對應的人物就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之所以天王星、海王星,甚至是冥王星在中國古代沒有名字,是因為這些行星肉眼不可見(天王星處於肉眼可見的極限,但中國古人並沒有發現它),直到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後,才由西方科學家發現它們。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妊神星(Haumea)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這一期,我們來看看「雞蛋」形狀的妊神星(Haumea)。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這一期,我們來看看同樣處在柯伊伯帶的鳥神星。
  • 太陽系成員新盤點:是否有第十大行星存在?
    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我們已經成年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Eris)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也是繞日軌道中的第九大天體,有時會被指稱為「第十大行星」。鬩神星的發現打破了太陽系中傳統的「九大行星」,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範疇。矮行星Eris插畫位於冥王星軌道之外的矮行星,是一顆海外天體(TNO),意指任何繞日運行、且運行距離大於海王星或30個天文單位(AU)的行星天體。
  • 太陽系九大行星名字有什麼秘密?對應羅馬、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地方叫做地球,而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九顆行星之一,又叫太陽系。所謂太陽系九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後來科學家們把冥王星去了,如今只剩八大行星。雖然冥王星被除名了,但九大行星的概念深入人心,習慣一時還難以改變。
  • 2006年8月24日,冥王星驅逐 太陽系改為八大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為大行星。
  • 【西方文化】八大行星與希臘羅馬神話的關係
    畢達哥拉斯後來指出他們實際上是相同的一顆行星。中國古代則稱水星為「辰星」。 金星:Venus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中國古人稱金星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稱「啟明」或「長庚」。
  • 它為什麼會被科學家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除名
    在2006年以前,關於太陽系天文知識都是這樣描述太陽系的,「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是哪九個呢?相信很多朋友能夠脫口而出。從太陽系內側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我們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五行文化給太陽系中5顆肉眼可見的行星進行了命名。這就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 「X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筆者:三體-小遙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冥王星被確立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相關概念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其他行星與冥王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推出行星的劃分標準,於是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在小侄子清脆的童音裡,我找到了答案——冥王星被排除了。
  • 英文中太陽系8大行星是咋命名的?
    中文中對於太陽系行星的命名來源於五行那你知道他們在英文中的名字有來源什麼嗎?太陽系8大行星排序(距離太陽由近到遠)The four inner plants(terrestrial planet類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