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書法開風氣之先,卻被啟功稱為「豬手法」

2021-01-08 書法田園

何紹基算得上清朝極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了,他以碑入帖,並將顏真卿的筆法化為己用,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來很長的時間內,都獨樹一幟。他不會想到的是,在100多年後的今天,他的書法風格會成為書法國展上的寵兒。

何紹基行書軸

何紹基教養好,評價自己,說,這一生,一切豪誕的、牢騷的、綺豔的話,不喜歡講。但是,他喜歡寫字,字會說實話。

鹹豐這個皇帝,才一主持工作,就請何紹基進宮,面試他,相談本是好好的。但,給他安排了工作,讓人家千裡迢迢去了成都,卻又要臭罵人家提的建議是「肆意妄言」,還直接革了職,叫人家滾,夠無情的。這個事,對何紹基影響很深。

何紹基小楷

何紹基出身夠牛比,爹做過戶部尚書,老師是阮元,曾國藩發跡前,曾鑽著頭寫詩求贊,但革職那兩年,昔日的小國藩都建不世之功了。人生的際遇,沒走到頭,真不好講。

但你要說仕途的打擊,是他寫字轉向的根本原因,倒也不盡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教養夠好的人,為一個不抄身家的挫折,就放蕩,不太至於。何紹基家,在京城裡,同成親王家走得近,成親王曾跟他爸聊過寫字的心得。成親王,是乾隆的兒子。

何紹基行書軸

何紹基講「回腕法」,被啟功先生稱為「豬手法」,其實是啟先生理解有誤,真實的回腕,是參照肩膀的回,不是只有腕的事。但,這個回腕,也不高級,因為反常。

從來路來說,深究下這個回腕法,會知道實際還是成親王的原因。純從「手藝」看,何紹基要比成親王那一代的版本更高級一些。成親王,啟功先生說,寫字如人在「抗議」,實際是「繃」,何紹基尤其是中晚年,很放鬆。

但若要從觀感,以及基因拷貝力上評,何紹基又屬於那種近乎絕育的品種,反是成親王傍柳趙,一直尚有一些學習人口。

成親王書法

何紹基越寫越頹,還發明出一種反常的執筆法,實際是找不到更好的字形體系,本質,是種系統進化上的頹態。

這種對字形沒有更好的處理架構的問題,在晚明就已冒芽,董其昌有就很代表性。到乾隆,臨遍天下名帖,遍觀古今法書,轉悠完了,抱上的是《快雪時晴帖》,有點雷;在劉墉,則直接成了啟功眼中最討人厭的寫法;成親王,眼夠精,但也沒有自己的獨立體段。

這條線,是最大宗的路線了,而這之外的,比如鄭板橋輩,新造「怪」字,其實動機也是一樣的問題。

何紹基行書軸

何紹基稍後,碑學大爆發,這是清人最偉大的地方,為今天的人鋪了一些路。同樣是顏體打的底,趙之謙在何紹基這樣的顏體世家眼裡,就是個土包子,但論集成,趙之謙的大胃口和規模數據的計算能力,又遠不是何紹基們可以夢見。

明清兩代,條件一代比一代差,確實悲催。何紹基,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書寫樣本,只是容易讓人想到,那種時代的傷感之處。

何紹基行書軸

相關焦點

  • 李傳波學啟功書法,有三個毛病:豎畫長拖、字體右斜、墨豬
    李傳波學啟功書法,有三個毛病:豎畫長拖、字體右斜、墨豬。啟功書法非常知名,並且啟功書法因為技法相對簡單,字體端正美觀,所以學寫啟功書法的書法家比較多。雖然啟功書法是簡單一派,但是要學其精髓,也並不是一日之功,把啟功書法學些皮毛容易,得其精髓也屬不易。
  • 田蘊章:啟功書法在民國算一般,但他的書論很精到,醍醐灌頂
    說起啟功先生,你是因為什麼認識他的呢?是因為他的書畫作品,還是文物鑑定的成就?是因為他對《紅樓》的鑽研,還是他北大教授的身份?我了解到啟功先生是因為他的書法。但,誠如題目所言,田蘊章先生說,啟功先生的字很一般,甚至並不能稱為書法家,他為人稱道,是有其他的優勢。這又是怎麼回事?說起來也要為啟功先生鳴個冤。
  • 啟功:吳玉如的書法是大手筆,「董其昌後無第二」!
    說起吳玉如,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文人,在書法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啟功曾經評價他是:董其昌後無第二!從啟功的評價就可以看出,吳玉如的書法造詣非同一般。董其昌是書法集大成者,書法充滿古意,創造出一種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秀雅風格,吳玉如既然能有這麼高的評價,說明他也是一代開宗立派的書法大家。但是吳玉如對此並不在意,甚至不允許別人給他書法家這個稱號,認為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不值得炫耀。吳玉如的這種做法和有些書法家不同,吳老謙遜務實,不拿自己的成績炫耀,也是值得很多書法家學習。
  • 書法大家啟功,26幅行書真跡《七言聯》欣賞,可做春聯的好書法
    啟功和他老師溥心癖都是柳打的弟子,中宮緊湊筆畫瘦硬,柳的痕跡很濃,他成為書協主席也是八九十年代柳體大熱的重要原因。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我覺得啟功先生在書道的最大貢獻,是驅除了神聖化妖魔化書法的種種論調,還書法以本來的面貌。一個東西,只有存在強大愛好團體的時候,才能具有最大的生命力。
  • 和藹的啟功,對堂弟嚴格的不留面子,還寫在弟弟的書法集序言上
    啟源書藝集啟功先生有位堂弟啟源先生,都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孫,比啟功先生小七歲,後期書法風格也學啟功先生,造詣很深。2003年啟源先生要出一冊書法集,邀請大名鼎鼎的堂兄提拔作序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啟源今年已逾八十,友好為他影印書藝集,又命不佞為之序,在我的立場實實在在不佞望世俗的誇獎話,而他們自己努力所得的成就,又不能因世俗的謙虛而使他淹沒。姑且憑我這朦朧的視力來作直覺的印象,啟源的書派仍是傳統的規格,若以流行的氣派講,他未免還有些保守,但就腕力功夫說,絕不是可以朝發夕至的。論筆力,論行氣,論唐宋名家的遺法,他雖未能超過,但在有真知灼見的方家眼中,總是會博得首肯的。
  • 書法欣賞| 田英章工楷筆畫賞析與「工筆啟功楷書」的筆法規劃(3)
    啟功大師盡一生精力為我們創造了書法文化的新門類"啟功體",從此開啟了中華書文化創新的新時代。田英章先生又傾心發展了歐陽詢楷書,簡潔的筆法與明快的結構,在不多年裡,以往不溫不火的工筆楷書文化「熱火朝天」得有點象當年「農業學大寨」的景象。
  • 怎樣知道辨別真假啟功字畫
    《臨董其昌草書琵琶行》是啟功先生應文史研究家王伯祥先生之子王湜華之請,參照王氏舊藏神州國光社影印本《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而摹寫的草書長卷。手卷赫然巨製,長達六七丈開外,滿紙跳蕩激越,透著啟功書法高華的貴胄氣質,也包含著超脫的謙虛穩練。 對於中國傳統書畫作品的鑑藏與投資,終應以其自身所蘊涵的藝術價值高低為要素。
  • 電腦字體背後的書法高手,你知道嗎?
    方正瘦金書體源自宋徽宗手跡,其特點是筆畫相對瘦硬,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排印小字時和現代硬筆書法字體有異曲同工之妙。 方正康體由中國書協會員,「康有為碑體書法」傳人——貝威揚先生創作,是一款以古賢傳統書法藝術為基礎的印刷字體,風格上突出「重、拙、大」的特點,流暢灑脫,字風渾厚雄放,有縱橫奇宕之氣
  • 行書書法大全 請認真欣賞
    王羲之楷行草俱佳,被尊為「書聖」,成為萬代之楷模;楷書四家,顏柳歐趙,舉世聞名;行書三甲,書聖《蘭亭序》、顏老《祭侄稿》、坡老《寒食詩》,天下冠絕。啟功先生楷行草皆工,尤擅行、楷,他取法諸賢,集合眾美,法古創新,自成一體,世稱「啟體」,有當代「王羲之」之美譽,實不為過。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
  • 劉墉的字被人稱為「墨豬」,其書法好在哪裡呢?
    劉墉的書法初學趙孟、董其昌,後學顏真卿、蘇軾,直追二王,終於形成自己的獨特書法風格,他書法功力深厚,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與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 何紹基:豎起脊梁,立定腳跟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片段一何紹基臨摹隸書片段一臨寫過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的朋友肯定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上手比較容易,不用多長時間就能寫的初具模樣,可是一旦深入的話,你就會發現,想要寫出精神來卻困難重重。
  • 何紹基野史八則:曾作「雞芭狗石」為藩司之母賀壽
    家人以其遠歸,不即告,而子貞已哭失聲,遂不能秘,問:「何以知之?」乃言所夢雲。 (清葛虛存《軼事》) 何紹基批狀 何子貞年伯諱紹基,湖南永州府道州人。公乙未(編者按:1835年)恩科解元,丙申(編者按:1836年)會試與先大夫同第春官者也。公書名遍海內,倜儻不羈。公為四川學政時,一廩生因某事控,情文牽強。
  • 淺談:章士釗的書法思想
    早年有意科第,所以幼年的書法學習應試規定的管閣體,這種書體要求書寫美觀規範,雖往往導致致千人一面的書法面貌,但對於基本功的磨練還是卓有成效的。加之與其兄長章士鎂學習,其兄多受何紹基陶染,於何紹基處得益頗多。耳濡目染,章士釗自然對於何紹基的書法多有研習,學習其不跟風、不盲從、碑帖兼寫的態度,章士釗處於碑學興盛時期,但對於碑帖學習仍保持冷靜態度。
  • 沈鵬書法作品價格多少錢一尺?有人500萬入手沈鵬作品值不值?
    學習書法的人,應該都知道沈鵬。在當代書法藝術界,沈鵬是一位名人,也是一位爭議不斷的書法家。爭議有兩個,一是沈鵬書法作品是不是醜書,二是沈鵬書法作品的價格。沈鵬書法多少錢一尺?有人500萬入手沈鵬作品值不值?具體詳情,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 吳玉如《小楷千字文》:此作空靈飄逸、端莊秀麗,啟功都給他點讚
    縱觀整個書法史,能夠寫好小楷者寥寥無幾,很多書法家將小楷放大寫之後往往會失去神韻和原本的味道。所以很多書法家不敢貿然嘗試,但是在現代卻有這樣一位「書法天才」,反其道而行之,專攻小楷,不管是寫蠅頭小楷,還是將小楷放大寫,都是精妙絕倫。
  • 家裡客廳掛字大全:書法作品欣賞
    啟功親傳弟子李傳波鬥方書法《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說:高尚君子的行為,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老子的弟子文子曾有言:「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應從此變化而來。
  • 一次性把書法五體說明白
    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頫、鮮于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 一次性把書法五體說明白!
    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頫、鮮于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 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常識
    漢代張芝對創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稱為「草聖」。很可惜的是,現今沒有他的墨跡。「今草」之名,是晉代為了和章草相區別起的名。歷代很多書法名家都善今草,黃庭堅、趙孟頫、鮮于樞、祝允明、文徵明、徐渭、張瑞圖、傅山、王鋒等書法大師都留下了許多墨寶。
  • 關於遼博書法館 我們從11米的《草書千字文》說起
    而此《草書千字文》則是他40歲時所寫,正是寫於其書法大成之時。▲草書中根據空間調整節奏的寫法十一米長的草書手卷一氣呵成,連貫放鬆,變幻莫測,蔚為壯觀。專家認為,在縱向空間比較小的情況下,趙佶對於長線條的使用也是很恰當的,如文中部分字體的落筆遙遙下垂,不僅調節了空間比例,使之疏朗、靈動,也起到導氣、融通的作用,使作品顯得更加氣脈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