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沒事就叫自己妻子進宮,此後一路官運亨通

2021-01-08 築壘地域Z

文/歷史人物趣事

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沒事就叫自己妻子進宮,此後一路官運亨通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將近300年的歷史。在清朝歷史當中有一種特殊的王爵,那就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而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就是在清朝開國時期就立下了戰功赫赫的皇室宗親。而其他的四個則是屬於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恩賜授封的。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只需要世襲獲得的爵位,有些人生下來就獲得了特權,而這種鐵帽子王,一直更是到了辛亥革命,大清朝倒閉了才最終結束。

愛新覺羅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孫子,更是大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奕劻在清朝朝廷當中並沒有多大的本事,但是卻擔任了大清王朝後期的重臣,更是大清的軍機大臣,掌握著全國的軍隊。八國聯軍侵華以後,他與李鴻章一起籤訂了《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爆發以後,他反對袁世凱,帶領著八旗子弟和南方的革命軍血戰到底。

可那時候的大清王朝,早已經沒有了與革命軍對抗的能力,只剩下的就是腐敗不堪,最後大清朝也就滅亡了。

雖然說奕劻並沒有多大的本領,但他有一點卻是令人十分佩服的。那就是他獲得慈禧太后的重用,很得慈禧太后信任。這與他的身份高貴有關以外,還與他會拍馬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1884到大清滅亡的這二十幾年當中,奕劻更是擔任過許多的重要職位,可是卻半點成績都沒有做出來。而他為了取悅慈禧太后,更是將麻將這種民間玩意兒帶到宮裡面,更是讓自己家裡面的老婆,帶足了銀兩去宮裡陪慈禧太后玩幾把。

沒事就跟慈禧太后身邊的人玩一玩,更是把錢都輸給了慈禧太后。這樣一來,慈禧太后自然樂不可支,獲取了慈禧太后的歡心,而就這樣子奕劻靠著這些小聰明,不斷的獲得慈禧太后的信賴,最後更是一路官運亨通

而每當有人反對奕劻,說他不適合擔任某個職位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會站出來說,他有什麼本事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的是奕劻是最貼心的。

所以這位大清朝的最後一位鐵帽子王,能夠一直憑著慈禧太后的重用,走到最後,不得不說的確是有著他過人的本領的。

相關焦點

  • 他是清朝最後一個王爺,經歷過民國,熬過了抗日,1992年才去世
    1912年袁世凱逼迫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溥儀頒布完詔書後,清朝正式結束了,這個傳了十位皇帝,統治國家兩百六十八年的清朝結束了,但是清朝還有個王爺在世襲著,他是清朝最後一個王爺,經歷了民國,熬過了抗日,主動上交過國寶,直到1992年才正式去世。
  • 見證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不過,鐵帽子王的出現是1778年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時才有,這些王爺有著比親王還高的特權。既可以世襲罔替,也可以不因隔代傳位而降級,還可以每年享受著俸銀1萬兩和俸米1萬斛。八大鐵帽子王的後人坐吃山空,到最後,有的甚至是兩三代人擠在狹窄的兩間房子中。他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鐵帽子王的後人們又是如何講述其家族興衰史的? 一、睿親王多爾袞的後代 據歷史學家考證,才略和膽識一點兒也不亞於皇太極的多爾袞後無男丁。不過,他以弟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為嗣子,其家族算是被繼承了下來。
  • 揭秘四大鐵帽子王八字:富貴沖天,命由天定,生死有別,各安天命
    八大鐵帽王,關於他們的功績、府邸、園寢,甚至他們的子孫後代的事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在清朝統治者眼裡,他們是太祖努爾哈赤的子孫,他們也是彪炳史冊的英雄人物,他們為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然而,他們的命運又是那樣的不同。有的明哲保身,一生富貴榮華;有的中道薨逝,卻遭清算;有的身陷囹圄,難以自活。
  • 尋找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過去的歷史學家曾評論,「沒有他,清朝入關的歷史也許改寫,中國封建王朝的史冊也許就不會列有『清』的名字。」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強悍的人物。在39歲去世時,連一個男嗣都沒留下。最終,只能以弟弟多鐸的兒子,自己的侄子多爾博為嗣子。然而,當多爾袞死後被奪爵,嗣子又回到了豫王府,封為貝勒。直到120年後,乾隆為多爾袞翻案,才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爵位也由嗣子的四世孫淳穎承襲罔替。
  • 清朝有名的大富豪王熾是如何白手起家的你們知道嗎?
    王熾(1836~1903),字興齋,雲南彌勒縣虹溪人。民間稱為「錢王」。被《時代周刊》列為19世紀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不管是聲譽、財富還是清廷的褒獎,都超越了紅頂商人胡雪巖,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一品紅頂商人,超出了胡雪巖的「二品」商人封號。
  • 她穿越清朝衣食不愁,因一道聖旨進宮,成後宮最大Boss!
    她穿越清朝衣食不愁,因一道聖旨進宮,成後宮最大Boss!1、《大清貴妃傳》——作者:燈火葳蕤處精彩劇情:空間文!她穿越清朝衣食不愁,因一道聖旨進宮,成後宮最大Boss!康熙有時候不知道該拿自己的貴妃怎麼辦。說她笨吧,進宮這些日子裡交給她的任務完成的不錯,和其他妃子相處的雖然沒有那麼融洽但整體上也算和諧。
  •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活了95年,臨死前說出皇家醜聞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在近代史上,清政府一直扮演著和侵略勢力狼狽為奸欺壓百姓的角色,正如唐代詩人許渾在《金陵懷古》中所寫:「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將封建統治推向頂峰。
  •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隱姓埋名活了95年,臨死前道出皇家醜聞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在近代史上,清政府一直扮演著和侵略勢力狼狽為奸欺壓百姓的角色,正如唐代詩人許渾在《金陵懷古》中所寫:「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將封建統治推向頂峰。
  • 清朝末期的最後三位皇帝,是什麼讓他們都絕後了?
    末代宣統帝溥儀,活了61周歲,他一生有五位妻子,但是依舊絕後了。清朝距離現在沒有多少時間,史學家們不可能漏記。一位皇帝沒有子嗣,那屬於基因突變。連著三位都沒有,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應該和滿洲皇族的婚姻習俗有關。通俗一點講就是「近親結婚」,按照滿洲皇族的婚配習俗,丈夫死後,妻子可以嫁給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嫁給兒子或者侄兒。
  • 清朝唯一殉葬的皇后,才華橫溢舉世無雙,身懷龍種自盡身亡
    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非常殘忍的制度,一直以來屢禁不止,持續到清朝。在清朝後宮史上,有四個女人曾為大清皇帝殉葬,第一個是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第二個是順治後宮的貞妃,第三個是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第四個便是本文要講的孝哲毅皇后,由於孝恭仁皇后生前並未做過皇后,因此孝哲毅皇后便成了清朝唯一殉葬的皇后。
  • 老照片:清朝末年的太監被驅趕出宮後的情景,圖四的神情讓人心酸
    雖然進宮有獲得非凡榮寵的機會,但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很可能危及性命,這就是古代社會底層人們的悲哀。而清朝也是一個最喜歡養太監的朝代,到清王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還曾經讓太監服侍過幾年,可以看出這一習俗在他們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
  • 清朝唯一一個被傳說最後出家的皇帝,其實是一位命運多舛的可憐人
    曾經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寫道,這是最後一位出家的皇帝,可實際上他並沒有出家,並且晚年生活過得十分悽慘。《鹿鼎記》的原文劇情是這樣的:康熙為了尋找自己的父親順治,四處打聽到,順治在五臺山出家修行,於是派遣韋小寶去五臺山探個究竟,如果自己的父親真的在這裡,希望韋小寶把他接回宮,安享晚年生活。
  • 她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歷經民國、抗戰、新中國,波濤萬丈的一生
    金默玉是不會跟著自己離開的,此地也不能久留,她只能選擇獨自一人離開。金默玉本名愛新覺羅·顯琦,是清肅親王善耆的第17個女兒,也是清朝皇族的最後一位格格。她與川島芳子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川島芳子雖然是日本名字,但她本名叫做愛新覺羅·顯紆,原本是清肅親王善耆的第14女兒,也就是金默玉的親姐姐。這麼一來似乎就很好理解了。
  • 清朝科舉的荒唐往事:一位書生靠拍馬屁,被嘉慶欽點為狀元!
    文/晚風暮雨自從隋朝開創科舉考試以來,作弊也隨之誕生,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作弊手段雖然不斷更新迭代,但始終相對單一、落後,可是到了清朝,作弊手段不僅花樣繁多,而且形成了一條黑色的產業鏈,使科舉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 掌握清朝政權半個世紀的女人「慈禧」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其中的一位,執掌了清朝政權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我們從各種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有關慈禧太后的各種事跡。其中有真有假,但大部分都說出了慈禧的性格,及做事方式。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說慈禧是怎麼由一位不起眼的秀女搖身一變成為清朝執政者的傳奇故事。 慈禧剛一進宮,只是一位普通的秀女。我們大家也知道清朝後宮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
  • 郭正鋼妻子請人給老爺子測字:吉人天相 沒事
    :吉人天相,沒事「最年輕少將」和他的商賈妻子記者鍾堅 攝影馮存健鍾堅中共中央紀委近年來多次強調,要重點查處十八大後還不收手、群眾反映強烈等四類情況,郭正鋼竟全部沾邊,浙江省軍區門口針對其妻的抗議也早已沸沸揚揚。
  • 在清朝,有4種宮女,出宮後是沒人敢娶的
    這些女人,基本都會老死在宮中,極個別因為犯了錯誤會被趕出宮,這樣的女人,無論是多麼漂亮,也是沒人敢要的,和珅就幹過這樣一件事,要了皇上趕出宮的妃嬪,最後嘉慶給他定的罪裡面就有這一條。妃嬪一般3年選一次,宮女一般是一年選一次。
  • 大清朝九門提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兒?
    事實上,九門提督就是中國清朝時期的駐京武官,它的正式官銜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除此之外,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而它的級別初為正二品,嘉慶四年改為從一品。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人員精幹,裝備精良。